山東省莒縣陵陽河、大朱村和諸城縣前寨等大汶口文化晚期(公元前2800一前2300年)遺址出土的陶尊等陶器上,所發現的多種刻劃和彩繪的象形符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汶口文化象形符號
- 所屬年代:新石器時代
山東省莒縣陵陽河、大朱村和諸城縣前寨等大汶口文化晚期(公元前2800一前2300年)遺址出土的陶尊等陶器上,所發現的多種刻劃和彩繪的象形符號。
山東省莒縣陵陽河、大朱村和諸城縣前寨等大汶口文化晚期(公元前2800一前2300年)遺址出土的陶尊等陶器上,所發現的多種刻劃和彩繪的象形符號。山東省莒縣陵陽河、大朱村和諸城縣前寨等大汶口文化晚期(公元前2800一前230...
距今四、五千年的山東大汶口文化遺址中發現了刻有陶文的陶器,這些陶文與古文字已有相似之處。圖為一個合體圖畫會意字,“炅”(熱),太陽在雲氣之上,雲氣之下有五峰 聳立(一說海水)。可以看出,文字是以象形為基礎,由圖畫符號演進而來,後由史官或巫進行加工整理而成的表意文字。補充意見:下面的不是山,...
大汶口文化神秘符號,這個最大的字元出現在距今5000多年的大汶口文化時期,由三部分組成,由上往下分別為日、火、山。基本信息 上世紀70年代,在山東莒縣陵陽河文化遺址(現莒縣境內)出土了一批文物,這批文物中最吸引考古學者注意的當屬若干刻有神秘字元的陶樽。陶樽都出現在大型的陵墓中,這些字元有的刻在陶樽...
大汶口文化是分布於黃河下游一帶的新石器時代文化,因山東省泰安市岱嶽區大汶口鎮大汶口遺址而得名。分布地區東至黃海之濱、西至魯西平原東部、北達渤海北岸、南到江蘇淮北一帶,基本處於漢族先民首領少昊氏的地區,為山東龍山文化的源頭。 另外該文化類型的遺址在河南和皖北亦有發現。據放射性碳素斷代並校正後得出數...
”日月山“字元是上世紀70年代,在山東莒縣陵陽河文化遺址出土的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的文物。考古學家把它稱作“陶文”。這個字元在上海世博會期間作為山東館的一大寶物進行了展出。”日月山“符號上為圓圓的圈,像個太陽,下是五個山峰相連的山脈,中間似飄浮的雲氣,又像是一彎新月。因此,又被專家稱為”日雲山“...
對骨刻文年代的科學認識,可以確立骨刻文是繼承雙墩文化和大汶口文化等陶器符號發展起來的,而它又是甲骨文的主要源頭。甲骨文主要是繼承了骨刻文的造字規律和物質媒介以及雕刻技法而發展起來的,特別是象形和指事兩書對甲骨文的影響更大。這就確立了陶器符號和骨刻文—甲骨文—金文的遠古符號與文字發展脈絡。發現...
在漢字起源問題上,唐蘭等古文字學者也批判了過去的一些不合理的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新石器時代陶器上的符號的大量發現,尤其是大汶口文化象形符號的發現,使漢字起源問題的研究進入了一個更為深入的階段。傳統文字改造 由於《說文》“古文”的性質有了明確結論,並由於對各種古文字的研究越來越深入,古文字...
起源:漢字其中的一種是以甘肅大地灣遺址的彩陶上的刻符為代表的抽象的、方折形的符號;另一種是以河南賈湖遺址的甲骨上的刻符為代表的生肖象形的符號。前者有序地演變為西安半坡臨潼姜寨上的刻劃符號系列;後者則發展成為大汶口陶器上的圖象。到龍山文化後期,父系社會基本確立,該時期出現了良渚文化玉器上的成組的...
大汶口文化的陶器特徵明顯,居民盛行青春期拔牙的風俗,這是中國東南沿海古代先民拔牙習俗的發源地。大汶口文化的社會經濟已發展到較高水平。已發現的許多刻劃符號被認為是古老的象形文字。當時的社會已產生嚴重的貧富分化,私有制逐漸形成,整個社會已接近階級社會的門檻了。規格 規格: 高27厘米 口徑7厘米 底徑5厘米...
符號似乎暗示了龜甲的放置方向;在同一墓龜甲中,有時有一個以上刻有符號,符號並不相同,說明符號不是墓主個人的標記;在同一龜甲上,有時出現兩個刻劃符號。符號比較有象形性,如眼形、門戶形,很像後世的文字。過去發現的新石器時代晚期刻劃符號,例如仰韶文化半坡類型的符號,極少有象形的;大汶口文化陶器和良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