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央大學師範學院教育叢刊》1939年創刊於重慶的教育刊物,半年刊,該刊由國立中央大學師範學院編輯,由國立中央大學出版組發行,通訊地址位於國立中央大學師範學院辦公室。該刊的具體創刊時間和最終停刊時間不定。館藏僅存有1940年6月30日出版的第五卷第一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立中央大學師範學院教育叢刊
- 語種:中文
- 創刊時間:1940年
- 出版周期:半年刊
《國立中央大學師範學院教育叢刊》1939年創刊於重慶的教育刊物,半年刊,該刊由國立中央大學師範學院編輯,由國立中央大學出版組發行,通訊地址位於國立中央大學師範學院辦公室。該刊的具體創刊時間和最終停刊時間不定。館藏僅存有1940年6月30日出版的第五卷第一期。
《國立中央大學師範學院教育叢刊》1939年創刊於重慶的教育刊物,半年刊,該刊由國立中央大學師範學院編輯,由國立中央大學出版組發行,通訊地址位於國立中央大學師範學院辦公室。該刊的具體創刊時間和最終停刊時間不定。館藏僅存有1...
《國立中央大學教育叢刊》1933年11月創刊於江蘇南京,半年刊,大學刊物,國立中央大學教育學院編輯,國立中央大學出版組發行,主要撰稿人有吳南軒、艾偉、王書林、徐定中等,地址位於國立中央大學內。現館藏1933年11月至1936年6月出版的共6期,具體停刊時間及原因不詳。欄目方向 該刊並沒有設定固定欄目,主要刊載該校...
《國立中央大學文藝叢刊》1933年11月10日創刊於南京的文藝刊物,半年刊。該刊由國立中央大學文學院編輯,國立中央大學出版組發行部發行,通訊地址為位於南京成賢街的國立中央大學出版組。館藏最晚一期發行於1937年6月,具體停刊時間及原因不詳。欄目方向 該刊是由國立中央大學文學院主編的學術研究刊物,研究對象涉及中國...
《國立中央大學農學叢刊》1933年11月10日創刊於南京的學術研究刊物,該刊由國立中央大學農學院編輯,國立中央大學出版組發行,半年刊。館藏最晚一期發行於1937年。具體停刊時間和停刊原因不詳。欄目方向 該刊屬於農業研究刊物,專門登載研究農業科學問題的文章,關於農藝、森林、畜牧、農業化學及其他有關農學的研究成果,...
學術價值較高。《國立中央大學社會科學叢刊》是國立中央大學社會科學叢刊編輯委員會編輯出版的綜合性刊物。該刊刊載的法律、政治、經濟、社會、歷史等學科的文章,不僅促進了學術交流,也有利於中央大學的學科發展。為20世紀30年代的政治經濟社會狀況以及學科發展史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參考資料,具有一定的史料研究價值。
國立青島大學整理委員會決定,將教育學院停辦,學生大部轉入國立中央大學教育學院,少數轉入本校中文系;增設工、農兩學院。工學院暫設土木工程學系和機械工程學系。農學院設於濟南,設研究、推广部,暫不招本科生。研究部從事山東地方主要農產的改良,設研究生若干人,以國內大學農科畢業生充任,在教授指導下從事...
中央大學圖書館肇始於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清政府創辦三江師範學堂,三江師範學堂設藏書樓,薈萃中外書籍和各種圖冊,以供師生瀏覽。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學校更名兩江師範優級學堂,至1913年二次革命時,亂兵土匪乘機掠奪,校產蕩然,書籍亦僅存十之一二。1915年成立南京高等師範學院,1920年更名為東南大學。1...
學院的遠源可溯至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創立的三江師範學堂與光緒十四年(1888年)成立的基督教會匯文書院。設科建系則始於1914年成立的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此後歷經了國立東南大學、第四中山大學、江蘇大學、國立中央大學、國立南京大學等時期。1952年,由匯文書院等基督教書院發展起來的金陵大學併入南京大學,組成了...
他曾兼任南京高師、東南大學、上海交大、廈門大學、國立中央大學、浙江大學、北洋大學以及中央研究院、北平研究院的教學和研究工作,他還創辦了南京高等師範學校物理系,並在抗戰期間主持浙大文理學院,被李約瑟博士稱為可與牛津、劍橋和哈佛相媲美。作為開創中國物理學教育的一代宗師,胡剛復可謂桃李滿天下,為我國科學和...
書中還包括對蔡元培、胡適、戴季陶、張靜江等諸多師友的回憶和評論,值得品讀。作者簡介 羅家倫(1897—1969),字志希,筆名毅。浙江紹興人。“五四運動”的命名者。近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社會活動家。曾任國立中央大學、國立清華大學校長。1949年去台灣,先後任國民黨黨史會主任委員、中國筆會會長等職。
南京大學社會學院於2008年10月在社會學系的基礎上擴建而成。社會學系源於1928年建立的中央大學社會學系和1930年建立的金陵大學社會學系;心理學系源於1920年建立的南京高等師範學校心理學系,1921年更名為國立東南大學心理學系,1927年更名為國立中央大學心理學系;社會人類學研究所源於1928年建立的國立中央大學人類學系...
《河西南疆間之交通路線》鄧靜中 國立中央大學研究院理科研究所地理學部叢刊第七號 《海藏紀行》 朱繡 載《新青海》第二期 《西北墾殖計畫》 潘復 民國十九年鉛印本 第一一冊 《西北墾務調查匯冊》 (清)西北墾務調查局 宣統二年石印本 第一二冊 《新疆設行省議》 朱逢甲《小方壺齋輿地叢抄》本 《新疆設...
老先生終生執教,自1905年至1916年,先後在蘇州東吳大學堂、存古學堂、南京第四師範、上海民立中學任教。1917年至1937年間,在北京大學、國立東南大學、國立中央大學、中山大學、光華大學、金陵大學任教授。他精通崑曲,他不但整理了唐宋以來的不少優秀劇目,還創作了不少崑曲,並且是第一個把崑曲這一民間藝術帶入...
九三學社第二屆中央理事會理事,第三、四屆中央委員會委員,第五屆中央委員會常委,第六、七屆中央委員會副主席,第八、九屆中央委員會名譽主席。1920—1921年,任南京高等師範學校小麥試驗場技術員。1921—1926年,任國立東南大學試驗總場技術員。1949—1952年,任南京大學農學院院長(1950—1952年兼任華東軍政委員...
1929年10月,大學區製取消,定名為江蘇省立國學圖書館,直屬江蘇省教育廳。1933年4月,南京國民政府教育部委託蔣復璁籌建的國立中央圖書館,地址成賢街。1937年,西遷重慶。1946年,返都南京。1950年3月19日,中央圖書館奉中央文化部令,正名為國立南京圖書館。1952年10月,江蘇省立國學圖書館併入國立南京圖書館...
深受浙江農業大學和浙江省農業科學院廣大師生員工尊敬愛戴的丁振麟教授雖然過早地與世長辭了,但他的治學精神和道德風貌將永遠活在後人的心間。主要論著 1 丁振麟.中央大學農學院大勝關農事試驗場最近玉米、大豆試驗成績簡報.國立中央大學農學叢刊,1935,3(1):1—20.2 丁振麟.玉米田間技術之研究.中華農學會...
圖書館圖書購求法(師範叢書)圖書選擇法(上海圖書館協會叢書)圖書之徵購(浙江省立圖書館輔導叢刊)3.1.2編目 杜氏叢著書目 館藏善本圖書題識(嶺南大學圖書館叢書)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中文圖書編目規則 國立中央圖書館中文圖書編目規則 簡明圖書館編目法(文華圖書科叢書之三)普通圖書編目法(文華圖書館學專科學校...
1919年7月,畢業於南通通州師範。1925年6月,畢業於國立東南大學病蟲害系。1925年8月—1928年5月,任國立東南大學助教,兼任江蘇省昆蟲局技術員。1928年6月—1929年1月,任國立中央大學講師,兼任江蘇省昆蟲局技師。1929年1月—1930年8月,參與組建江西省昆蟲局,任該局技正。1930年9月—1933年7月,任廣東中山...
2019年6月25日,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終身教授徐中玉去世,享年105歲。人物生平 徐中玉少時,就讀於華士積穀倉國小、楊舍梁豐中學。1929年,考入省立無錫中學高中師範科。畢業後,至縣立澄南國小教書。1934年,考入青島國立山東大學中文系,擔任山東大學文學社社長。1938年3月,山東大學併入國立中央大學,他任“中大文學會...
1949年去台灣,歷任國立台灣大學法學院民法教授(並主持該校法律研究所)、司法行政部司法官訓練所民法講師、台灣省立中興大學法商學院商事法教授,政工幹部學校、中央警官學校、軍法學校和私立東吳大學法學院等院校兼任民法教授,教育部學術審議委員會委員。梅仲協的著作有《民法要義》、《公司法概論》、《國際私法新論》...
作者 潘人木 潘人木,一九一九年生於遼寧省瀋陽市,原名潘佛彬,一九四二年畢業於國立中央大學外文系,開始寫作甚早。一九四三到一九四五年間,新婚不久隨夫工作調動旅居新疆迪化(今名「烏魯木齊」),早年從東北家鄉遠赴西南求學,婚後又遷居西北,青春年月已走過中國半壁江山。 一九四九年隨國府來台,在反...
1928年,畢業於國立東南大學中文系,曾任南京第一女中、鐘英中學、安徽中學教師。解放前,曾任中央大學、金陵大學中文系教授。解放後,曾任南京大學、東北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古代文學專業博士研究生導師,兼國務院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顧問,中國韻文學會會長,中華詩詞學會名譽...
1929年,受聘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系副教授。1931年,受聘國立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一生著述甚豐,主要有:《清初三大疑案考實》、《心史叢刊》、《明元清系通紀》、《明清史講義》等。所撰《明史講義》《清史講義》至今被奉為明清史學研究經典。同一時期所刊巨著《明元清系通紀》(未全部完成),被史學家顧頡剛譽為...
唐德剛1920年生於安徽合肥,十幾歲即已圈點過一遍《資治通鑑》。1939年秋考入重慶國立中央大學歷史學系,1948年赴美留學,獲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後,留校任教。1972年受聘為紐約市立大學教授,後兼任系主任12年。唐德剛第一個口述歷史的對象是著名學者胡適。當時胡適流亡異域,生活清苦,“我可以打工、開計程車、洗盤...
黃彰健(1919年—2009年),湖南瀏陽人,台灣“中研院”院士,歷史語言學家。畢業於國立中央大學,歷史學術研究著作等身,特別是在戊戌變法研究領域貢獻顯著。主要經歷 黃彰健1919年2月生於湖南省瀏陽縣(今瀏陽市)。抗日戰爭爆發後,考入中央大學,1943年畢業獲中央大學文學士學位,被分配到中央研究院從事研究工作。
1931年,考入南京國立中央大學。1932年,從南京國立中央大學輟學回到和縣縣立中學任教。1934年,從中央大學復學,由理學院化學系轉入農學院農化系土壤專業。1937年,從中央大學畢業,獲得學士學位;同年,考入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土壤研究室。1945年,考取了中化農學會留 美獎學金研究生並赴美國留學。1947年,從美國...
業治錚(1918年4月11日—2003年1月3日),南京人,沉積學、海洋地質學家,中國古海洋學研究和理論沉積學的倡導者,海洋地質科學事業的奠基人,同時是中國地質學教育事業的開拓者。業治錚民國三十年(1941年)畢業於國立中央大學地質系,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獲美國密蘇里大學碩士學位,1951年加入九三學社,1980年...
抗日戰爭期間,歷任國立中正大學校長、委員長侍從室第三處副主任等職。1945年入陸軍大學甲級將官班學習,畢業後歷任國防部軍職人事司司長兼參謀次長、國防部人事司司長、部長辦公室主任、國防部次長等職,並擔任三民主義青年團中央幹事會幹事。1949年隨國民黨撤往台灣,1951年被授予上將軍銜。同年退出軍界,創辦國防叢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