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大歷史》是孟森先生清史研究的集大成之作,同時也是有關清史問題研究的代表性作品和奠基之作。孟森先生利用《清實錄》和《清史稿》,又兼采清廷檔冊及《朝鮮李朝實錄》等鮮為人用的史料,揭示剖析了清代歷史的諸多核心問題,對清朝二百多年的政治、經濟、文化進行了全面的述評。全書結構嚴謹,評論精當,用詞古雅,引文考究,是研習清史者重要資料。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出版信息,目錄,媒體評論,
內容簡介
孟森先生利用《清實錄》和《清史稿》,又兼采清廷檔冊及《朝鮮李朝實錄》等鮮為人用的史料,揭示剖析了清代歷史的諸多核心問題,對清朝二百多年的政治、經濟、文化進行了全面的述評。全書結構嚴謹,評論精當,用詞古雅,引文考究,是研習清史者之入門必讀書。
剃髮易服是清朝範圍最大、堅持最久、衝突最多、影響最大的政策,所以“剃髮易服”一般特指清朝初年的“剃髮令”。是指中國清初時期滿族統治者規定蒙古族(不包括厄魯特蒙古)、漢族(包括其它南方少數民族)脫下漢服改剃滿族髮型的政策。不是所有民族都要變更服飾:厄魯特不用,朝鮮人不用,維吾爾族四等以上伯克才要,藏族就只有藏軍需要。
清軍入關後,以多爾袞為首的滿洲貴族為鞏固滿洲人對中國的統治、強壓漢族的民族反抗意識和民族自尊,在順治二年(1645年)頒布“剃髮令”,稱“自今布告之後,京師限旬日,直隸各省地方自部文到日,亦限旬日盡行剃髮。若規避惜發,巧辭予辯,嚴懲不貸。”滿洲貴族叫囂:“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北方漢族人民被迫屈從。之後清軍以武力迫使南方漢人也剃髮,在發布剃髮令的同時,還頒布了“易服令”,順治二年(1645年)7月9日,清廷頒布“易服令”規定“官民既已剃髮,衣冠皆宜遵本朝之制。”強迫各族人民改滿服。這就是所謂的“剃髮易服”。
儘管清軍對反抗漢人進行瘋狂鎮壓和殺戮,然而漢族人民還是進行了英勇的抵抗,比如嘉定、江陰一帶百姓就因反抗剃髮易服而從順治二年(1645年)六月到八月連續反抗清兵,最終造成了“江陰八十一日”、“嘉定三屠”的慘劇。清政權還嚴厲禁止私藏明朝衣冠,不少人因為私藏“方巾”等明代服飾而被清政府扣上大逆罪名而遇害。滿清大力推行滿洲服飾,逼迫漢人穿馬褂、長衫,戴瓜皮帽和類似於氈帽一類的帽子。而官場上則繼承了明代的補服,朝服也行上衣下裳之制度。清朝歷代皇帝都不遺餘力的保護滿洲服飾,說什麼“滿洲先民之遺風,自當永遠遵守”、“一代冠服自有一代之制”、“衣冠不可輕易”。就這樣,“剃髮易服”政策的執行與清王朝相始相終,一直延續到1911年辛亥革命後為止。
作者簡介
孟森,字蓴孫,筆名心史,號陽湖孑遺。江蘇武進人,明清史學大師。早年畢業於江陰南菁書院,嗣留學於日本東京法政大學。歸國後,入鄭孝胥廣西兵備道幕府。後又出任《東方雜誌》主編。1913年1月,當選國會眾議員,7月又被選為憲法起草委員。翌年11月,國會解散,逐漸淡出政壇,專心明清史研究。1929年,受聘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系副教授。1931年,受聘國立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一生著述甚豐,主要有:《清初三大疑案考實》、《心史叢刊》、《明元清系通紀》、《明清史講義》等。所撰《明史講義》《清史講義》至今被奉為明清史學研究經典。同一時期所刊巨著《明元清系通紀》(未全部完成),被史學家顧頡剛譽為中國二十世紀“值得表章”的著作之一。
孟森是被公認的中國近代清史學科的一位傑出奠基人。他的著作代表近代清史學科第一代的最高水平,是近代清史研究發展的一塊重要里程碑。
出版信息
印刷時間:2011-4-1
開 本:16開
紙 張:膠版紙
印 次:1
I S B N:9787550201392
包 裝:平裝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太祖三代:開國
第一節 馬背民族的崛起
第二節 太祖努爾哈赤的“七大恨”
第三? 壯志未酬的太宗皇太極
第四節 父輩輝煌下的世祖順治
第五節 八旗制度應運而生
第二章 康熙大帝:鞏固國基
第一節 十四歲少年的政治手腕
第二節 三藩之亂
第四節 治民先要治河
第五節 蒙古的綏服政策
第六節 清軍進藏
第七節 留頭還是留髮
媒體評論
“現在書店裡有三類歷史書:一是歷史學的研究專著;二是歷史演義、歷史小說;三是大眾歷史。歷史研究著作屬於小眾歷史,閱讀面很小,但是它很科學。歷史小說是娛樂化的產物,有些歷史的影子,但虛構成分太重,不能當歷史來看。大眾歷史比較客觀、通俗地向讀者介紹歷史,如《清朝大歷史》一書,寫出了作者心中的真實歷史,兼顧了學術和通俗兩方面,在清史研究方面有很高地位。它既有一定的可讀性又比較符合歷史原貌,其中還融入了作者對歷史、政治、權謀、人生的獨特感悟。” ——王立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