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央大學社會科學叢刊 》1934年5月創刊於江蘇南京,半年刊,綜合性刊物,由國立中央大學社會科學叢刊編輯委員會編輯,國立中央大學出版組發行部發行,館址位於國立中央大學內。現館藏1934年5月至1936年1月出版的總計4期,具體停刊時間及原因不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立中央大學社會科學叢刊
- 類別:綜合性刊物
- 創刊時間:1934年
- 出版周期:半年刊
《國立中央大學社會科學叢刊 》1934年5月創刊於江蘇南京,半年刊,綜合性刊物,由國立中央大學社會科學叢刊編輯委員會編輯,國立中央大學出版組發行部發行,館址位於國立中央大學內。現館藏1934年5月至1936年1月出版的總計4期,具體停刊時間及原因不詳。
《國立中央大學社會科學叢刊 》1934年5月創刊於江蘇南京,半年刊,綜合性刊物,由國立中央大學社會科學叢刊編輯委員會編輯,國立中央大學出版組發行部發行,館址位於國立中央大學內。現館藏1934年5月至1936年1月出版的共...
《國立中央大學教育叢刊》1933年11月創刊於江蘇南京,半年刊,大學刊物,國立中央大學教育學院編輯,國立中央大學出版組發行,主要撰稿人有吳南軒、艾偉、王書林、徐定中等,地址位於國立中央大學內。現館藏1933年11月至1936年6月出版的共6期,具體停刊時間及原因不詳。欄目方向 該刊並沒有設定固定欄目,主要刊載該校...
為了繁榮學術和促進高深學問的研究,在羅家倫的倡導下,中大校務會議決定發行兩種學術刊物,一種是“國立中央大學叢刊”,登載專門研究之著述,分為《文藝叢刊》《社會科學叢刊》《教育叢刊》和《農業叢刊》;另一種是“國立中央大學專篇”,對於特別有價值的著作,專印成冊。同時,羅家倫從研究條件和社會需要來考慮,不...
《國立中央大學文藝叢刊》1933年11月10日創刊於南京的文藝刊物,半年刊。該刊由國立中央大學文學院編輯,國立中央大學出版組發行部發行,通訊地址為位於南京成賢街的國立中央大學出版組。館藏最晚一期發行於1937年6月,具體停刊時間及原因不詳。欄目方向 該刊是由國立中央大學文學院主編的學術研究刊物,研究對象涉及中國...
《國立中央大學農學叢刊》1933年11月10日創刊於南京的學術研究刊物,該刊由國立中央大學農學院編輯,國立中央大學出版組發行,半年刊。館藏最晚一期發行於1937年。具體停刊時間和停刊原因不詳。欄目方向 該刊屬於農業研究刊物,專門登載研究農業科學問題的文章,關於農藝、森林、畜牧、農業化學及其他有關農學的研究成果,...
其中,中國新文學研究中心是教育部百所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之一;中國語言戰略研究中心是南京大學與教育部語言信息管理司共建的研究中心;古典文獻研究所是全國高校古籍整理與研究工作委員會的直屬所;中國詩學研究中心、美學研究所、社會語言學實驗室是校級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本學科還陸續建成了一系列能夠代表本學科基礎...
逝者如斯集--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國文獻叢刊是圖書。內容簡介 《逝者如斯集》是羅家倫的回憶錄。作者回顧了參加五四運動、任清華大學、中央大學校長過程中的經歷、見聞和感想,是較有價值的歷史資料。書中還包括對蔡元培、胡適、戴季陶、張靜江等諸多師友的回憶和評論,值得品讀。作者簡介 羅家倫(1897—...
《國立中央大學師範學院教育叢刊》1939年創刊於重慶的教育刊物,半年刊,該刊由國立中央大學師範學院編輯,由國立中央大學出版組發行,通訊地址位於國立中央大學師範學院辦公室。該刊的具體創刊時間和最終停刊時間不定。館藏僅存有1940年6月30日出版的第五卷第一期。欄目方向 該刊屬於大學師範學院教育刊物,主要刊載師範...
心理學系源於1920年建立的南京高等師範學校心理學系(1921年更名為國立東南大學心理學系;1927年更名為國立中央大學心理學系)。次年,隨著高等師範學校改為大學,南高心理學系更名國立東南大學心理學系,隸屬教育科,兼屬文理科(文理科後分出理科)。1956年,南京大學心理系遷至北京,同中國科學院心理學研究室合併...
地方文獻、古代目錄學文獻以及叢書的收藏已形成特色。古代地方志共收藏有 4000 余種,近4萬冊,在全國各大圖書館中處於領先地位。本館收藏了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多個語種的期刊,尤以物理、生物、地學、數學為特色。1949年以前的中文社會科學書刊與自然科學收藏也比較豐富。本館購買了多種網路資料庫、光碟資料庫。至...
他曾兼任南京高師、東南大學、上海交大、廈門大學、國立中央大學、浙江大學、北洋大學以及中央研究院、北平研究院的教學和研究工作,他還創辦了南京高等師範學校物理系,並在抗戰期間主持浙大文理學院,被李約瑟博士稱為可與牛津、劍橋和哈佛相媲美。作為開創中國物理學教育的一代宗師,胡剛復可謂桃李滿天下,為我國科學和...
社會任職 九三學社第二屆中央理事會理事,第三、四屆中央委員會委員,第五屆中央委員會常委,第六、七屆中央委員會副主席,第八、九屆中央委員會名譽主席。1920—1921年,任南京高等師範學校小麥試驗場技術員。1921—1926年,任國立東南大學試驗總場技術員。1949—1952年,任南京大學農學院院長(1950—1952年兼任...
《河西南疆間之交通路線》鄧靜中 國立中央大學研究院理科研究所地理學部叢刊第七號 《海藏紀行》 朱繡 載《新青海》第二期 《西北墾殖計畫》 潘復 民國十九年鉛印本 第一一冊 《西北墾務調查匯冊》 (清)西北墾務調查局 宣統二年石印本 第一二冊 《新疆設行省議》 朱逢甲《小方壺齋輿地叢抄》本 《新疆設...
梅仲協(1900—1971),字祖芳,浙江永嘉人。中國民法學家、國際私法學家,與謝懷栻、江平共同被譽為中國“民法三傑”。梅仲協早年在北京讀書,後就讀於法國巴黎大學,獲法學碩士學位。1933年後在南京國立中央大學(南京大學前身)擔任民法講席,曾任中央政治學校(現政治大學)法律系主任。1949年去台灣,歷任國立台灣...
2019年6月25日,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終身教授徐中玉去世,享年105歲。人物生平 徐中玉少時就讀於華士積穀倉國小、楊舍梁豐中學。1929年考入省立無錫中學高中師範科,畢業後至縣立澄南國小教書。1934年考入青島國立山東大學中文系,擔任山東大學文學社社長。1938年3月山東大學併入國立中央大學,他任“中大文學會”主席,並...
黃彰健(1919年—2009年),湖南瀏陽人,台灣“中研院”院士,歷史語言學家。畢業於國立中央大學,歷史學術研究著作等身,特別是在戊戌變法研究領域貢獻顯著。主要經歷 黃彰健1919年2月生於湖南省瀏陽縣(今瀏陽市)。抗日戰爭爆發後,考入中央大學,1943年畢業獲中央大學文學士學位,被分配到中央研究院從事研究工作。...
唐德剛1920年生於安徽合肥,十幾歲即已圈點過一遍《資治通鑑》。1939年秋考入重慶國立中央大學歷史學系,1948年赴美留學,獲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後,留校任教。1972年受聘為紐約市立大學教授,後兼任系主任12年。唐德剛第一個口述歷史的對象是著名學者胡適。當時胡適流亡異域,生活清苦,“我可以打工、開計程車、洗盤...
深受浙江農業大學和浙江省農業科學院廣大師生員工尊敬愛戴的丁振麟教授雖然過早地與世長辭了,但他的治學精神和道德風貌將永遠活在後人的心間。主要論著 1 丁振麟.中央大學農學院大勝關農事試驗場最近玉米、大豆試驗成績簡報.國立中央大學農學叢刊,1935,3(1):1—20.2 丁振麟.玉米田間技術之研究.中華農學會...
1958—1974年 任中國農業科學院陝西分院副院長,陝西省科協副主席、農業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1975年9月12日 逝世於西安。主要著作 1 俞啟葆.中棉新品種.科學,1932,17(4):677—682.2 俞啟葆.棉作葉綠素數量之初步研究.國立中央大學《農學叢刊》,1934,1(2):109—134.(此文摘要刊於英國Plant...
袁見齊(1907年9月22日-1991年10月28日),字省衷,礦床地質學家,出生於江蘇海門,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教授、博士生導師。1924年袁見齊考入國立中央大學物理系,後轉入地質系;1929年畢業後留校任教;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他隨中央大學地質系西遷重慶;1939年受聘雲南大學地質系任講師;1940年...
《明清史講義(上)》是台灣古籍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孟森 內容簡介 孟森致力於明清斷代史研究,成績斐然,多有精湛之處。本書是孟森一九三五至一九三七年在北京大學講課的講義,全書共上下二冊,上冊為明,下冊為清。“以正史為骨幹”是本書的特色,即以官修《明史》和《清史稿》為主要依據,又,孟森深知官修史書...
《明清史講義(下)》是台灣古籍出版有限公司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孟森 內容簡介 孟森致力於明清斷代史研究,成績斐然,多有精湛之處。本書是孟森一九三五至一九三七年在北京大學講課的講義,全書共上下二冊,上冊為明,下冊為清。「以正史為骨幹」是本書的特色,即以官修《明史》和《清史稿》為主要依據,又,孟森...
1929年,受聘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系副教授。1931年,受聘國立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一生著述甚豐,主要有:《清初三大疑案考實》、《心史叢刊》、《明元清系通紀》、《明清史講義》等。所撰《明史講義》《清史講義》至今被奉為明清史學研究經典。同一時期所刊巨著《明元清系通紀》(未全部完成),被史學家顧頡剛譽為...
1928年,在國立中央大學(原東南大學改)中文系畢業,後在南京江蘇省立第一女子中學任教,並在中央軍校教授歷史。1935年3月,又與吳梅等組織如社,定期集會作詞。1935年任國立編輯館編纂。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隨中央軍校西遷成都任教。1939年,吳梅客死雲南。當時唐圭璋雖飄泊成都,還是趕到雲南為第三位恩師送行,並寫...
宴會上,時任國民政府教育次長兼國立中央大學校長的顧毓琇,將一柄裝飾華貴的寶劍贈予梅汝璈。梅汝璈深深鞠躬,雙手過頂接劍。他說:“‘紅粉送佳人,寶劍贈壯士’。可惜我非壯士,受之有愧。”顧毓琇說:“你代表四萬萬五千萬中國人民和千百萬死難同胞,到這侵略國的首都來懲罰元兇禍首。天下之壯烈事,以此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