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學煜

侯學煜

侯學煜(1912年4月2日一1991年4月16日),著名的植物生態學家、地植物學家。1912年(民國元年)4月2日出生於安徽省和縣。1937年畢業於南京中央大學(現南京大學)農業化學系。1945-1949年留學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研究院,獲碩士和博士學位。

從事地植物學、植被製圖、植物生態學等研究工作;主張土壤性質明顯受母岩性質的影響,研究中國的土壤指示植物;植被地理分布,主張山地垂直地帶性服從水平地帶性規律,為所著中國植被分區建立了理論基礎;中國編制中國植被圖的先驅,農業植被製圖創世界先例;提出“大農業、大糧食”的觀點,大力宣傳保持自然生態平衡和保護環境。

出版專著10餘部,發表論文與植被圖300餘篇(冊)。

1991年4月16日,因病逝世於北京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終年79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侯學煜
  • 出生地:安徽和縣
  • 出生日期:1912年4月2日
  • 逝世日期:1991年4月16日
  • 畢業院校:南京中央大學(現南京大學)
  • 主要成就:中科院院士、生態學家
人物生平,人物軼事,研究土壤,研究植被,大農思想,俠膽義氣,任職經歷,人物著作,人物獎項,家庭成員,其父,其母,人物評價,後人紀念,

人物生平

1912年4月2日,侯學煜出生於安徽省和縣歷陽鎮
侯學煜侯學煜
1925年9月,考入蕪湖私立萃文中學。
1926年,下半年適逢北伐戰爭,學校停辦。1927年轉入陶行知兼任校長的南京安徽中學。
1928年,考入南京金陵中學高中
1933年9月,侯氏考取金陵大學理學院化學系。在將要讀完一年級時,侯父病逝,經濟難以維持,輟學回鄉在和縣中學任教。
1934年,復學由化學系轉入農學院農化系土壤專業。
1945~1950年,獲中華農學會主辦的留美獎學金,赴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繼續深造。途徑印度加爾各答候船期間,自我介紹到加爾各答大學地理系,被邀做學術報告和野外考察。1947年獲碩士學位,1949年獲博士學位。
1950~1965年,新中國成立後,從美國動身回國。
1963年,侯學煜與姜恕、陳昌篤、胡式之合寫《以發展農林牧副漁為目的的中國自然區劃概要》一文,毛澤東、周恩來等看後指示加印4000冊分發各省領導參考學習。
1965~1966年應廣西壯族自治區的要求,從植物生態學的角度研究了桂南水稻黃葉病的發生原因及其防治措施,對當地農業增產曾起了一定的作用。
1966~1976年,侯氏的科學研究被迫中斷。期間受到不公平待遇,遭到迫害,被造反派視為反動學術權威,誣衊為“侯學霸”。
1978~1980年間,侯學煜先後發表《對西北乾旱地區建設的意見》、《對發展我國農業的一些意見》、《保持生態平衡,加快發展我國農林牧副漁業》等多篇論文,對我國農業政策提出了一些看法。
1977~1980年,文革結束後,侯先生迫不及待地投入科學研究,在全國開展植物生態學與社會學調查研究,分別就西北乾旱地區建設、中國農業發展戰略、生態平衡等問題,利用第一手的調查證據,發表多篇理論文章。
1980~1991年,提出大農業思想,並在全國廣泛傳播該理論。

人物軼事

研究土壤

在30年代後期,侯先生在中央地質調查所工作期間,深入西南山地進行植物與土壤關係研究。發現植物種類分布與土壤酸度之間有密切的關係。學術論文分別發表在《Soil Science》上(Hou & Merkle, 1950)。
認為植物群落不是單純取決於氣候,土壤因素具有同等重要性。後來,提出了土壤指示植物的概念,打破了傳統的單純氣候決定土性論的觀點。美國著名植物生態學家Whittaker (1951)發表《評論植物組合和頂極概念》一文中將侯氏的觀點歸為土壤頂極學派。

研究植被

侯氏在研究植被地理分布的緯度地帶性、經度地帶性和山地垂直地帶性方面也做出了貢獻,在植被地理分布的“三向地帶性”方面,科學地指出在處理緯度地帶性和高度地帶性關係時,高度地帶性要服從緯度地帶性。
上世紀50年代以來,侯先生領導了由中國科學院有關研究所、有關部委和各省區有關部門、高等院校等53個單位250多位專家,對全國的植被分布狀況進行的“家底”清查,這項浩瀚的工程歷時30多年。該成果就是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的《中國植被》,由科學出版社出版。不過需要指出的是,由於當時政治掛帥的原因,《中國植被》的主編一職沒有讓侯氏擔任,這對於侯氏在中國植被研究的先驅作用是沒有得到充分體現的,對侯氏多少留下了些許遺憾。

大農思想

侯學煜對生態系統和生態平衡有自己的獨特看法。他並不否認森林、草原、農田、水域等應分別屬於不同的生態系統類型。但是,從區域觀點出發,山、水、林、田、路、村是相互聯繫的,農、林、牧、副、漁構成了特殊的一個生態系統。這就是他提出“大農業”的理論基礎,也是提倡生態農業的主要依據。他認為在自然生態系統中,世界上根本不存在靜態平衡,生態系統從平衡到不平衡再到平衡,只有在保持生態平衡的基礎上,才能達到最佳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保持生態平衡就是人類套用生態學原理來維護、管理、調節和控制生態系統中的結構和功能。除無人區外,自然界中根本不存在不受人類活動影響的生態系統,只是受人工影響的輕重程度不同而已。

俠膽義氣

1945年3月,在貴州普安山區考察時,同行的古生物學家許德佑、馬以思、陳康遭土匪襲擊而喪命。事後,他經歷千辛萬苦,向地方政府交涉,追捕土匪,最後使土匪全部落網。在山林深處,他找到了已經腐爛的科學家的遺體,掩埋後帶者他們採集的標本和調查記錄,踏上了歸程。

任職經歷

1937年7月,侯氏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國民中央政府地質調查所,在土壤研究室先後任練習員、調查員、研究員,直到抗日戰爭結束。
1950年回國,任中國科學院植物分類研究所(後為植物研究所)研究員,後創建植物生態研究室並任主任。
1980年11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生物學部學部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後被選為學部常委。
1983年10月,侯學煜教授在北京召開的中國自然資源研究會(1993年2月更名為中國自然資源學會)成立大會上當選為第一屆理事長。
1984年起兼任南京大學地理系(後為大地海洋科學系)教授。
先後當選為第三屆中國科協委員,中國植物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土壤學會中國地理學會理事,中國林學會森林生態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生態學會副理事長、顧問,中國自然資源研究會理事長,中國生態經濟學會副理事長,國際土壤學會委員;還曾先後擔任國家"人和生物圈"委員會委員,國家科委西北防旱組、草原組、農業生物組成員,中國科學院自然資源綜合考察委員會委員、自然區劃委員會委員,中國科學院治沙隊副隊長,國家自然地圖集編委會委員,《土壤學報》、《植物學報》、《地理學報》、《植物生態學地植物學叢刊》、《自然資源》編委等職。

人物著作

侯學煜一生撰寫專著十餘本,論文三百餘篇。侯學煜1954年撰寫的《中國酸性土、鈣質土和鹽鹼土指示植物》一文,獲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獎。1959年,與林厚萱、章彗麟合著《中國150種植物化學成份及其分析方法》。他先後出版《中國植被》、《中國植被圖》、《中國植被地理及優勢植物化學成份》等書。他所著的《植物生態地理的內容任務概念和研究方法》,成為日本生態學家詔田真教授所著的《生態方法論》一書的主要參考書之一。
1954年侯氏完成了《中國酸性土、鈣質土和鹽鹼土指示植物》一書,該書獲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獎;
1984年,侯學煜出版專著《生態學與大農業發展》,全面闡述了他的“大農業”、“大糧食”觀點,為國民經濟和農業發展提供了重要理論依據。
侯學煜的主要著作有:
  • 侯學煜,中國境內酸性土鈣質土和鹽鹼土的指示植物,中國科學院,1952年
  • 侯學煜,中國境內酸性土鈣質土和鹽鹼土的指示植物,科學出版社,1954年
侯學煜,植物生態地理學的內容任務概念和研究方法,科學出版社,1956年
侯學煜,貴州省及其鄰近地區的蕨類植物生態環境的初步觀察(植物生態學與地植物學資料叢刊第14號),科學出版社,1957年
侯學煜、林厚萱、章彗麟,中國150種植物的化學成分及其分析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59年
侯學煜 編著,中國的植被,人民教育出版社,1960年
侯學煜,中國植被地理及優勢植物化學成分,科學出版社,1982年
侯學煜 供稿編寫,初級中學課本植物學教學掛圖——我國的植物群落,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年
侯學煜,中國自然生態區劃與大農業發展戰略,科學出版社,1988年
侯學煜,中國自然地理 植物地理(下冊)(中國植被地理),科學出版社,1988年
植被生態學研究編輯委員會,植被生態學研究——紀念著名生態學家侯學煜教授,科學出版社,1994年
侯學煜,1:1 000 000 中國植被圖集,中國地圖出版社,2001年

人物獎項

《中國境內酸性土、鈣質土和鹽鹼土指示植物》獲全國科學大會重大成果獎(1978);
《中國植被地理及優勢植物化學成分》獲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三等獎(1986);
《中國自然環境及其地域分異的綜合研究》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987);
《中國植被》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987);
《生態學與大農業發展》獲全國優秀科技圖書一等獎(1988);
《中國植被圖(1:400萬)》和《中國植被圖(1:1400萬)》獲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二等獎(1989)。
1993年8月榮獲1993年度中華綠色科技獎特別金獎榮譽獎。

家庭成員

其父

侯瑞華是前清時期自學成才的中學數學教員,民國後從外地回家鄉擔任國小校長兼教員。

其母

一位受過舊式教育的婦女(姓名無法得以查證)。

人物評價

人民日報》發表《深切懷念侯學煜同志》的悼念文章這樣寫道:“侯學煜同志不幸逝世,使我們失去了一位傑出的愛國者,一位卓越的科學家,一位對中國科學事業尤其對環境保護事業充滿熱情的活動家,這是中國的科學界的一大損失。我們唯有加倍努力,多做工作,才能不辜負老一輩革命家和科學家的厚望,無愧於我們為之共同奮鬥的偉大事業。”
“他為發展我國科學事業而竭盡了全力。他的一生,是為科學事業奮鬥的一生,是追求真理、實事求是的一生。他一生為我國的國民經濟建設和科學事業,乃至世界生態學的發展,做出了傑出的不可磨滅的貢獻。”
——時任國家科委主任宋健
他重視實踐,愛惜時間,身體力行,獨立思考,從不盲從,工作認真負責,孜孜不倦。他不辭辛苦,直到年近八旬,仍堅持野外實地考察。他同各國科學機構和科學家建立廣泛的聯繫,為發展我國科學事業做出了貢獻。他無愧為近代中國傑出的植物生態學家、地植物學家、土壤學家、環境科學家、社會活動家稱呼。
——陳昌篤

後人紀念

為緬懷侯學煜先生,2012年10月11日,中科院植物研究所隆重舉行紀念侯學煜誕辰一百周年暨學術報告會。
中科院孫鴻烈院士、蔣有緒院士、李文華院士、鄭度院士、張新時院士、匡廷雲院士、方精雲院士,科技部社發司參贊孫成永,中科院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局整合生物學處苗海霞博士,中科院院士工作局生命地學辦公室王勇博士、龔健明博士,侯學煜女兒侯林林女士受邀出席會議。來自台灣大學、台灣宜蘭大學、台灣生物多樣性保育學會、北京大學、華東師範大學、中山大學、山東大學、重慶大學、新疆農業大學、廣西大學、蘭州大學,中科院昆明植物所、武漢植物園、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等單位的專家學者以及植物所離退休老同志、職工和研究生160餘人參加會議。
會議由植物所副所長景新明主持。植物所所長方精雲代表研究所致辭,號召大家要學習侯學煜不辭勞苦的工作毅力、實事求是的工作態度、堅持真理的處事精神,希望大家沿著他所開闢的道路為我國植被科學的發展做出更大貢獻。孫鴻烈、蔣有緒、李文華、鄭度、匡廷雲和孫成永也分别致辭,表達了對侯學煜的緬懷和崇敬之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