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始縣人民政府關於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的若干意見

為切實推進我縣農業現代化進程,加速農業和農村經濟的兩個根本性轉變,推動農村經濟社會全面進步,根據黨的十六大、十六屆三中全會要求,依照中共信陽市委、信陽市人民政府《關於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的若干意見》,結合我縣實際,特提出如下意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固始縣人民政府關於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的若干意見
  • 對象:固始縣人民政府
  • 適用地區:固始縣
  • 性質:意見
基本信息,詳細內容,

基本信息

推進農業現代化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步驟,是縣域經濟實施跨越式發展的客觀要求,是廣大農民民眾的迫切願望。為切實推進我縣農業現代化進程,加速農業和農村經濟的兩個根本性轉變,推動農村經濟社會全面進步,根據黨的十六大、十六屆三中全會要求,依照中共信陽市委、信陽市人民政府《關於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的若干意見》,結合我縣實際,特提出如下意見:

詳細內容

一、農業現代化建設的指導思想、總體目標
(一)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堅持黨在農村的方針政策,大力推進農業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全面實施科教興農和可持續發展戰略,增創農業發展新優勢,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和農業農村經濟轉型升級,確保農業增產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繁榮穩定,加速我縣農村由低水平的小康向全面的比較富裕的小康邁進。
(二)總體目標:以現代農業為發展方向,用現代科技改造農業,用現代物質技術裝備農業,用現代管理手段經營農業,用健全的社會化服務體系服務農業,用現代科學文化知識武裝農民,努力實現“五高六化”(即勞動生產率高、土地生產率高、投入產出率高、科技進步貢獻率高、農民收入水平高;生產標準化、產品優質化、操作機械化、管理科學化、服務社會化、城鄉一體化),形成基礎設施完善、農業科技先進、農業結構最佳化、服務體系健全、農民生活富裕、生態環境優美的發展格局,把農業建設成為具有顯著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的現代產業,全縣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具體目標是:到2020年,全縣農業增加值達到60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9000元以上;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穩定在85萬噸以上,油料總產量達到15萬噸,蔬菜總產量達到60萬噸,肉類總產量達到35萬噸,禽蛋總產量達到12萬噸,奶產量達到0.4萬噸,水產品總產量達到3.2萬噸;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50%以上,水產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6%以上,農產品出口率達到10%以上。
二、大力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建立現代農業產業體系
(三)堅定不移地推進農業結構調整。按照高產、優質、安全的要求,走精細化、集約化、產業化的道路,進一步調整最佳化農業產業結構。種植業要穩定水稻面積和蠶桑面積,調減小麥種植面積,擴大油菜、蔬菜、花卉苗木、柳條及其他經濟作物種植面積。全縣優質水稻、優質油菜面積分別穩定在120萬畝、80萬畝,弱筋專用小麥發展到20萬畝,茶葉和蔬菜面積分別發展到8萬畝和25萬畝,花卉苗木種植面積發展到5萬畝,杞林種植面積發展到15萬畝,菸葉種植面積發展到2萬畝。畜牧業重點抓好北部瘦肉型豬產業帶、南部固始雞產業帶、中東西部固始白鵝、固始麻鴨產業帶和全縣優質畜禽基地建設,力爭到2020年全縣生豬、家禽出欄量達到200萬頭和7600萬隻左右,其中固始雞、固始白鵝、固始麻鴨、淮南豬出欄量分別達到5000萬隻、1000萬隻、1600萬隻、30萬頭。水產養殖面積穩定在18萬畝左右。重點抓好青蝦、河蟹、龜鰲等特種水產養殖和大中型水庫鱅魚、鰱魚、鱖魚等優質魚養殖。大力發展用材林、名特優經濟林、生態林,加快實施林漿紙一體化項目,速生豐產優質楊樹和優質經濟林分別發展到30萬畝和15萬畝。在城市郊區、農業科技示範園、農業生態園發展觀光旅遊農業。重點完善沙河鋪李家花園、農場金土地農業科技示範園區、南山茶葉生態園、安山森林公園等旅遊農業觀光園的配套設施建設。
(四)運用現代技術改造傳統農業。進一步改進耕作方式,充分挖掘農作物生長的時空潛力,發展間作套種、立體種養,提高複種指數、資源的利用率和土地的產出率。積極採用綠色食品生產、設施栽培、工廠化生產等農業新技術,抓好優勢農作物和畜產品良種繁育、引進和推廣套用,推廣組織培養、節水節能、地膜覆蓋、棚式栽培、胚胎移植、畜禽飼養技術和農作物病蟲草害、動物疫病防治等適用技術,提高農業生產整體水平。
(五)加快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依託我縣資源優勢,集中精力抓好五大基地(優質糧油基地、優質茶葉基地、固始柳編及速生楊木基地、優質畜禽生產加工基地、淡水養殖基地)建設,為農業產業化提供支撐。建立完善的農業產業化經營機制。引導龍頭企業通過契約契約、資產經營、投資入股等形式,與農戶建立新型利益分配機制,逐步由契約聯結、服務聯結為主向資產、資本聯結為主方向發展,帶動和幫助農民由生產環節進入附加值高、經濟效益好的加工、流通等環節。按照“誰有能力誰牽頭、誰牽頭扶持誰”的原則,扶持和培育一批具有市場開拓能力、能為農民提供服務、帶動農戶發展商品生產和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龍頭企業。重點扶持三高固始雞公司、蓼風集團、九華山茶葉、援生製藥、固始柳編及正和工藝等支柱產業和龍頭企業的發展壯大。把提升農副產品深加工能力作為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戰略舉措,各級各部門都要對新辦的農副產品加工企業全方位地進行扶持和服務。鼓勵、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逐步發展成為有經濟實力和輻射帶動能力的獨立法人實體。
(六)加快農產品質量標準體系和檢測檢驗體系建設,全面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進一步加強農業標準化工作,積極開展農業標準化示範縣、示範鄉創建工作,逐步將優質糧油、茶葉、畜禽、水產、林果等已具規模和經濟優勢的產品生產納入標準化管理。切實抓好農產品的檢驗檢測、質量安全監測及質量安全認證、原產地標記工作,加快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等優質農產品的申報認證。建立和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穩定基層防疫隊伍;建立健全重大動物疫情控制指揮體系,確保畜產品質量安全。
三、建立現代農業管理和運營機制
(七)建立政府巨觀指導機制。進一步深化政府機構改革,建立統一、協調、高效的農業管理機構。完善農業巨觀管理手段,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努力為農業經營主體搞好信息服務、產銷服務、技術服務和維權服務,營造良好的農業發展環境。
(八)建立和完善土地流轉機制。積極探索有利於土地集中使用的承包經營機制。通過產業結構調整和規模效益示範,激活農村土地市場,引導農民自發置換土地經營權,使土地向種養大戶集中,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對於常年撂荒或農戶無力耕種的土地,在維護原有承包者基本利益的基礎上,由鄉(鎮)、村成立土地儲備中心,按照依法、自願、有償的原則,進行儲備和託管,將土地經營使用權統一向外招標出讓或出租,用於發展現代農業、規模農業;鼓勵外來投資者投資經營大面積土地,從事農業生產基地建設。
(九)深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按照“誰投資、誰建設、誰管理、誰受益”的原則,加大水利產權制度改革力度。拍賣現有中、小型水利工程,以產權換資金,以增量換存量,吸引國內外資金建設各類效益型水利工程。鼓勵和支持各種社會主體購買“四荒”經營權進行承包。全面推進農業用水末級渠系改革。進一步完善林業產權制度,在繼續穩定經營狀況良好、民眾比較滿意的股份合作林場、聯辦林場經營方式的基礎上,對其他集中連片林地,按照“分股不分山、分利不分林”的原則,將產權逐漸明晰到個人;對宜林荒山荒地,採取分包到戶、招標拍賣、協商轉讓出租等形式確定經營主體。鼓勵各種經濟組織通過承包、租賃、轉讓、拍賣等形式取得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權。進一步深化國有林場和國有苗圃改革,生態公益型林場繼續按事業單位管理,經營型林場全面推行企業化管理。
(十)培育農村市場體系,搞活農產品流通。加強農村市場和農產品銷售網路建設。儘快建立以專業批發市場為龍頭,以鄉村農貿市場為依託,以農戶為市場主體的農產品市場網路體系。充分發揮產業優勢和生產基地優勢,建設有帶動輻射能力、深購遠銷、大進大出的農副產品專業市場,抓好三河尖柳編市場、馬崗槐山羊市場、柳樹菜豆市場、蔣集蘿蔔市場、縣城農資超市、畜禽水產批發市場等大型批發市場建設,擴建、壯大往流牲畜交易市場、陳淋竹木大市場、東大店蔬菜批發市場等初具規模的市場,進一步完善設施建設,不斷提升現有鄉鎮農貿市場的功能。積極探索種植、養殖小區的農副產品的各種銷售形式,建立農副產品銷售信息平台。要在現有農業信息網路的基礎上,儘快建立連線全省乃至全國、覆蓋全縣的農業生產技術、農產品市場動態等方面的綜合信息服務網路。要充分發揮供銷社經營服務網路優勢,引入現代經管方式,改造傳統經營網路,建立農村商品配送中心,發展城鄉連鎖經營。積極興辦農村專業合作社、村級綜合服務社、社區服務社、流通協會等新型合作經濟組織,提高農業專業生產水平和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發展壯大農民經紀人隊伍,充分調動和發揮他們在促進市場聯繫和對接作用。加強市場管理,進一步規範市場主體行為。加強對化肥、農藥、農機具等生產資料市場和種子市場的管理,堅決打擊各種坑農行為,切實維護農民合法權益。認真抓好綠色食品供應基地建設,組織好優質、安全農產品的商標註冊,實施農產品名牌戰略,大力培育和保護名牌,提高我縣農產品的競爭力和市場占有率。
四、建立農業現代化科技體系
(十一)培養和造就多層次的農業技術人才。充分發揮各類技術職業學校的作用,培養適應我縣農業現代化要求的科技人才;加大農業科技人才的引進力度,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質的農業科研和技術開發人才隊伍,切實提高農業科技人員的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全面提高農民整體素質。要在鞏固農村“兩基”達標成果的基礎上,逐步普及高中教育,推進素質教育;大力發展農業職業教育,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鼓勵各類教育培訓機構對農民進行種植、養殖、加工、運輸、保鮮、市場銷售等技術知識培訓,加快農村人才培養步伐;縣、鄉財政要安排專門用於農民技術培訓的資金,對接受培訓的農民給予一定的補貼和資助。
(十二)建立現代農業技術創新體系。要探索建立一批集農業技術引進、科學試驗、工程技術、科研中試於一體的,基礎研究、高新技術研究、套用開發研究、科技成果推廣銜接配套好的農業科研基地,推動農業高新技術研究與開發。要圍繞我縣農業現代化急需的前沿技術、關鍵技術、高新技術項目,委託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農業技術部門聯合攻關,力爭在農業高新技術、農業信息技術的開發與套用、資源高效利用和主要農產品的保鮮、精深加工技術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在茶樹優良品種繁育和茶葉加工、固始柳編品種選育和產品加工、固始雞繁育和雞產品加工、“雙低”油菜育種及高產種植、楊樹苗木繁育及栽植等技術領域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十三)建立健全農業科技推廣體系,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要在健全和完善縣、鄉(鎮)農技推廣網路的基礎上,深化農技推廣體制改革,建立新型農業科技推廣體系。大力支持科研、教學、推廣單位和科技人員興辦農業科技企業,從事科研成果的開發和推廣;大力鼓勵農業企業和民營農業科技組織參與科技成果開發、套用和推廣;建立與我縣優勢農業產業帶相適應的跨區域、專業性的新型農業科技推廣服務組織。扶持發展民辦農業科研機構、農民專業技術服務組織和科技示範戶,促進科研成果多形式多渠道地示範、推廣和大面積套用。
(十四)建立農業科技園區,打造農業科技創新的平台。要圍繞農業高新技術引進、示範和推廣,在不同生態類型區,分批建立具有區域和產業特色的縣級農業科技園區,作為農業科技創新的平台、農技示範推廣的有效載體。園區建設要突出優質農產品生產標準化和經營產業化,突出農產品加工高效化和市場化,突出設施農業生產規模化和專業化,突出農業科技企業集團化和國際化,按照運行公司制、投資業主制、科技承包制、聯結農戶契約制的機制運作,形成一批高新技術企業,發揮其在農業科技創新中的集聚和輻射作用。各鄉鎮也要規劃建設一批現代農業園區,作為吸收國內外先進技術和項目的投資基地。縣、鄉政府要對園區的基礎設施建設予以重點支持,並在投融資、土地租賃和人才引進等方面給予優惠。
五、提高農業的物質裝備水平
(十五)加快農業機械化進程。圍繞農業生產,大力開發、引進、推廣科技含量高、先進適用的耕作、灌溉、栽植、收割、烘乾、運輸、節能、增效的農用機械和新型加工機械,增加配套農機具品種。農機部門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加大農機科技推廣力度,提升農機裝備水平,創新農機經銷、市場服務模式,推進農機服務產業化,加強農機產品市場監督管理,抓好農機技術培訓,確保農機安全生產。要認真落實國家對農民個人、農場職工、農機專業戶和直接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機服務組織購置和更新大型農機具給予資金補貼的優惠政策,引導、鼓勵農民購置新型農機裝備,以本地市場作業為主,兼顧跨區作業及生產創收。要切實抓好土地整治工作,改善農業耕作條件,建立農機科技示範點,促進農業機械的推廣、使用,全面提升我縣農業機械化水平。
(十六)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加強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快沿淮及城市防洪保全、小水庫除險加固、灌區節水與技術改造和飲水安全等重點水利工程規劃建設,力爭白果沖水庫儘快開工復建。同時,要動員全社會力量參與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積極推廣農作物管灌、微滴灌、噴灌等先進技術,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要按照農業現代化的基本要求,加大農業綜合開發力度,加快中低產田的改造步伐,重點抓好平原地區園田化和山區、丘陵地區坡耕地的坡改梯工程,做好農田路、溝、渠和供電配套設施以及其他生產設施的建設。搞好農村電網改造,完善輸變電工程,改善電源電力結構與布局,提高農業和農村電氣化水平。加強農業生態環境建設和農村能源建設。抓好中小河流整治,積極實施退耕還林,全面實行封山育林、護林,保護生物物種多樣化,並有計畫地建設自然保護區、森林生態園等。要建立全縣農業環境監測網路和質量評價制度,有效遏制污染和破壞農業生態環境行為發生,不斷最佳化生態環境,促進人口、經濟、環境協調發展。
六、大力發展外向型農業,提高農業對外開放水平
(十七)加快農業對外開放步伐。要加大對國外、境外優良種苗、珍稀品種和農業生產、加工技術及設備的引進力度,建立優良種苗培育中心。鼓勵外商帶項目、資金、技術投入農業綜合開發、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興辦龍頭企業,並允許進入農產品倉儲、運輸和貿易領域。擴大農業對外經濟技術合作與交流,積極引進國外先進農業管理經驗和管理人才,組織和引導農民和民營企業家到國外創辦農業企業或有組織地輸出良種、技術和勞務。
(十八)提高農副產品出口創匯能力。要抓好農副產品出口基地建設,大力開發出口創匯新品種,提高深加工產品出口的比重。對我縣具有出口優勢和潛力的固始雞、豬鬃、固始柳編、茶葉、紫雲英種子、固始白鵝、山貨等重點產品和重點企業,要加大扶持力度,使之成為我縣農業出口創匯的主力軍。
七、加速農村勞動力轉移,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
(十九)大力發展鄉鎮企業,促進農村工業化。要適應市場需求變化、產業結構升級和增長方式轉變的要求,調整鄉鎮企業發展戰略和發展模式,加快技術進步,加快體制和機制創新,重點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服務業和勞動密集型企業。加大對規模以上鄉鎮企業技術改造的支持力度,促進產品更新換代和產業最佳化升級。引導農村集體企業改制成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等混合所有制企業,鼓勵有條件的鄉鎮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促進鄉鎮企業向高水平、高檔次、高效益、外向型方向發展。當前,要把發展農副產品加工企業作為我縣鄉鎮企業結構調整的重點,組織實施名牌戰略,大力發展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產品,加快傳統產品的升級換代。
(二十)加大小城鎮建設力度,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推進城鎮建設要同壯大縣域經濟、發展鄉鎮企業、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移民搬遷結合起來,引導更多的農民進入小城鎮。要按照“有利生產、方便生活、節約用地、規模適度、布局合理”的原則,高起點、高標準地制訂全縣小城鎮建設總體規劃和分步實施方案,多渠道籌措建設資金,有計畫、有步驟地推進小城鎮建設。積極引導鄉鎮企業向工業小區和小城鎮集中。大力發展與小城鎮配套的、為企業和現代農業服務的第三產業,重點發展建築、交通運輸、房地產等產業和商業服務、醫療、通訊、文化娛樂、信息等服務行業。加強小城鎮的基礎設施和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等配套設施的建設,以增強小城鎮集聚功能和輻射功能。認真搞好村莊規劃,加大文明村莊建設工作力度,實施“生態家園”富民工程,改善農民生活居住環境。要改革城鎮的戶籍制度和管理辦法,使進入城鎮的農民與城鎮居民具有同等身份,在就業、徵兵和子女入托、入學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
(二十一)大力發展勞務經濟,促進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隨著農民進城務工、就業環境的改善,我縣勞務輸出的規模將會不斷擴大。各級各部門要因勢利導,加強服務,最佳化載體,做大做強勞務產業,把我縣建成全國重要的勞務輸出基地。要建立健全職業介紹機構和信息服務網路,為外出務工農民提供信息、政策諮詢、就業指導、職業介紹等服務。加強農民務工技能培訓,提高外出勞動力在勞務市場上的競爭力,增加務工收入。加強與勞務輸入地的聯繫和合作,切實抓好農民工工會建設,積極維護外出務工的各項合法權益。制定優惠政策,實施“回歸工程”,建立勞務人員創業基地,擴大本地勞動力就業。
八、建立多元化的農業投入體系
(二十二)強化財政支農職能。各級財政要切實加大對農業的投入力度,每年對農業投入的增長幅度,應高於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長幅度。縣財政設立農業現代化專項資金,鄉財政也應建立一定規模的農業現代化專項資金,以保證農業投入有穩定的財政資金來源。現有農業固定資產投資、農業綜合開發資金、土地復墾基金等要相對集中使用,適當向農業科研和農業基礎設施、各種農業示範基地、科技推廣體系、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傾斜。對符合條件的龍頭企業的技改貸款,財政給予貼息。深化農村稅費改革,加快推進縣鄉機構改革、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等配套改革,逐步降低農業稅率,切實減輕農民負擔。
(二十三)加大信貸對農業的支持力度。積極推動農村投融資體制創新,建立健全各級農業信貸擔保組織,採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確保農業信貸增長率高於各項貸款平均增長速度。各金融機構要根據國家產業政策,不斷調整和最佳化信貸結構,切實加大信貸資金對農業的支持力度。對農田水利、農村電力等基礎設施建設,要儘可能增加中長期信貸投入;對為農業服務的加工、貯藏、運輸、銷售等產後服務項目,特別是興辦龍頭企業和高新技術項目組織落實好各種專項貸款。
(二十四)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機制。要制定和完善農村政策,探索民間資金轉化為民營資本的多種途徑,鼓勵民間金融組織進入農村市場。充分調動廣大農戶和各類經濟成分投資農業的積極性,發揮其投資主體作用。積極爭取國家、省、市有關農業資金和專項貸款,積極爭取國外金融機構、外國政府農業貸款或援助,積極引進境外資金,逐步建立起財政投入為引導,企業和農民投入為主體,其他投入為補充的多渠道、開放式農業投入新機制。
九、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政治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推動農村社會全面進步
(二十五)加強基層組織和幹部隊伍建設。要按照中央提出的村黨支部建設“五個好”、鄉(鎮)黨委建設“六個好”的要求,全面加強村黨支部和鄉鎮黨委建設。加大“雙強”村黨支部書記的培養選拔力度。切實加強村級組織規範化建設,積極探索村黨支部核心作用和實施村民自治有機結合的管理體制。要建立健全定期輪訓制度,加強對農村基層幹部的培訓,分期分批選拔村支部書記到大專院校培訓。要關心、支持、愛護農村基層幹部,對實績突出、民眾擁護的基層幹部,要大力宣傳、表彰和獎勵。
(二十六)全面推進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堅持和完善農村社會主義民主,全面落實村民自治制度,健全村黨支部領導的充滿活力的村民自治機制。要以制度建設為重點,健全和完善民主選舉制度、民主議事制度、民主監督制度、村務公開制度,進一步擴大村務公開範圍,全面推進村級民主選舉,進一步提高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村民自治質量和水平。
(二十七)開展民眾性精神文明建設活動。要廣泛開展愛國主義、 團隊精神和社會主義教育,大力開展移風易俗活動,破除封建迷信,推行殯葬改革,樹立良好的社會風氣。要深入開展創建“文明村鎮”、“文明農戶”活動,切實抓好農村社會治安、村容村貌、環境衛生治理和綠化美化工作,進一步提高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水平。加強農村文化活動基地建設,豐富民眾的文化生活。同時,要抓好農村計畫生育工作,有效控制人口增長,確保人口與經濟社會發展相協調。
十、建立農業的支持保護體系
(二十八)建立農業風險保障體系。加強防災、減災服務設施建設,建立和完善農業災害救濟、農業技術風險管理、農業市場風險管理機制。積極發展農業保險,探索建立政策性保險制度,擴大農業的保險面,提高農業抵禦風險的能力。
(二十九)建立依法保農體系。要認真貫徹執行國家有關農業和農村方面的法律法規,並根據我縣實際情況,儘快修訂完善有關穩定農村土地承包經營、農村集體財務管理、農業利用外資、農業產業化經營、農村土地使用權流轉、保護農業生態環境、減輕農民負擔和增加農民收入等保障農業生產發展和農村穩定的政策措施。同時要加大農業執法力度,加強執法監督,抓好農村普法工作,進一步最佳化農村法制環境,推進依法治農、依法興農進程。
(三十)切實搞好扶貧開發工作。各級黨委和政府要進一步加大扶貧開發力度,強化扶貧工作責任制,強化財政扶貧資金和信貸扶貧資金的管理工作,提高扶貧成效。對尚未解決溫飽的貧困人口,要進一步採取更有針對性的扶貧措施,切實做到扶貧到村到戶。對喪失勞動能力的特困人口,要實行社會救濟。對沿淮灘區等缺乏基本生存條件地區的貧困人口,要積極穩妥地進行生態移民和易地扶貧。對低收入貧困人口,要著力幫助改善生產生活條件,發展特色產業,開闢增收渠道,減少和防止返貧。要積極組織貧困農民子女參加外出務工技能培訓,提高勞動力素質,增加就業渠道和務工收入,帶動全家脫貧。
(三十一)建立健全農村社會保障體制。逐步建立健全農村養老、醫療保險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繼續鞏固和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進一步建立和完善以農民自我保障為主體,國家和集體保障為補充的扶貧濟困助殘、安老敬老、優撫安置服務網路。
(三十二)建立農業現代化的領導體系和協調機制。推進農業現代化是一項複雜的社會系統工程,涉及面廣、政策性強、任務艱巨。各級黨委和政府必須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把解決“三農”問題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把農業現代化建設作為統攬農村發展全局的中心工作,擺到突出位置,抓緊抓好。一是加強組織領導,確保思想認識到位、領導精力到位、工作措施到位。要樹立領導現代農業的意識,善於用經濟、法律、行政的辦法管理和指導現代農業。二是建立健全領導工作網路。各鄉鎮都要成立由鄉鎮主要領導為組長、各有關單位負責人為成員的推進農業現代化工作領導小組,加強對農業現代化建設的領導。三是認真制定和組織實施農業現代化建設規劃。有關部門要抓緊研究制定《固始縣農業現代化發展規劃綱要》,並指導各地組織實施。四是分類指導,穩步推進。各地要根據自身的資源條件和經濟發展水平,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全面規劃,循序漸進,紮實推進農業現代化進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