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貴

四貴是我國古籍《呂氏春秋》(成書於公元前245年前後)中提出的四條勸服性宣傳的技巧,即貴公、貴當、貴直、貴信。《呂氏春秋》為戰國時秦國國相呂不韋(?—公元前235)組織其賓客寫的一部集當時各家之說的書。該書對“四貴”的解釋如下:(一)貴公,即傳播中要公正。做到這一點首先需要“去其尤(囿)”,去掉片面之見,克服“不察”;其次需要“平其私”,即不能因小利而斷章取義;最後需要“察傳言”,即對傳播的信息認真審辨。(二)貴當,即傳播中“不可強求,各由其道”。做到這一點首先需要“因其固然而然”,了解事物本身規律,因人、因事、因勢而異;其次需要“制類”,即具體分析,戒“推行”(想當然)和“小察”(孤立地論說);最後需要“適度”,即恰如其分。(三)貴直,即傳播中言其實、明其言,反對“而可之說”,也不要“先言淫辭”,過多的議論不利於直言。(四)貴信,即言而有信,要以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的歷史事件為戒。《呂氏春秋》的成書目的,是行將一統,欲定天下,其勸服性傳播的目的亦然。

基本介紹

  • 本名:穰侯魏冉、涇陽君公子巿、華陽君羋戎、高陵君公子悝
  • 所處時代:戰國
  • 民族族群:漢人
唐代“四貴”,戰國“四貴”,穰侯,涇陽君,華陽君,高陵君,劉宋“四貴”,蕭道成,袁粲,褚淵,劉秉,東魏“四貴”,司馬子云,高岳,孫騰,高隆之,隋朝“四貴”,高熲,虞慶則,楊雄,蘇威,

唐代“四貴”

唐代兩樞密使和兩中尉的合稱。唐德宗時,設統率禁軍的護軍中尉二人,中護軍二人,皆由宦官擔任,宦官從此正式掌握禁軍;代宗時,設立執掌機要的樞密使,也由宦官擔任,宦官正式參與國家政事。兩中尉和兩樞密使合稱“四貴”,他們任免將相,調動軍隊,甚至廢立皇帝,成為最有權勢的宦官,這是唐代中後期宦官專權的典型表現。

戰國“四貴”

戰國時代穰侯魏冉涇陽君公子巿、華陽君羋戎高陵君公子悝合稱“四貴”。

穰侯

魏冉:戰國時楚國人。秦昭王宣太后的異父弟。秦武王死,無子,諸弟爭立。因他擁有兵權,擁立秦昭王成功,被任為將軍,保衛國都鹹陽(今陝西鹹陽東北)。秦昭王十二年(前295),為相。十四年,使白起代向壽為將,大敗魏韓於伊闕(今河南洛陽龍門),斬首二十四萬。十六年,封穰侯(穰在今河南鄧州)。十九年,赴齊,約齊稱帝,齊湣王稱東帝,秦昭王稱西帝。不久齊去帝號,秦亦去之。二十二年(前285),發動五國聯合攻齊。使秦奪得原來宋的(今山東省定陶縣冉堌鎮冉堌集村),隨即作為他的封邑。陶邑是當時中原水陸交通中心,商業發達。自此富於王室,與華陽君、涇陽君、高陵君合稱“四貴”。四十一年(前266),免相職。昭王改用范雎為相。次年宣太后死,他被逐到陶邑,輜車有一千餘乘,寶器珍怪多於王室。後終老於陶,葬於定陶冉堌司馬遷對穰侯的功業,評價很高,云:“秦所以東益地,弱諸侯,嘗稱帝於天下,天下皆西鄉稽首者,穰侯之功也。”(《史記·穰侯列傳》)

涇陽君

涇陽君:即公子巿(一作公子池)。戰國中期秦國封君。宣太后之子,昭王之弟。初封涇陽(今陝西涇陽)。昭王十六年(前291),封於宛(今河南南陽),與穰侯、華陽君、高陵君並稱“四貴”。四十一年(前266),昭王免穰侯相職,次年他與穰侯都被逐到封國。

華陽君

華陽君:即羋戎。戰國中期秦國封君。楚國貴族出身,宣太后(昭王之母)之弟。初封華陽(今陝西華陰華山南)。昭王八年,為將伐楚,拔新城(今河南新密東南),封新城君。與穰侯、涇陽君、高陵君合稱“四貴”。四十二年(前265)稍前,奔楚。後居東周。

高陵君

高陵君:即公子悝。戰國中期秦國封君。宣太后之子,秦昭王弟。初封高陵(今陝西高陵)。昭王十六年,封於鄧(今河南孟州西)。與穰侯、涇陽君、華陽君並稱“四貴”。四十五年(前262),被逐到封國,死於途中。

劉宋“四貴”

南朝宋明帝病危時,蕭道成被任命為右衛將軍,兼衛尉,參與朝廷機要。在平定桂陽王劉休范的兵變中,他表現了卓越的膽識和才幹,於是遷任中領軍、南兗州刺史,留守京師,同袁粲、褚淵、劉秉輪流入朝值日,決斷大事,當時人稱他們為"四貴"。

蕭道成

齊太祖蕭道成(427年―482年),字紹伯,小名斗將,西漢丞相蕭何二十四世孫。祖籍東海郡蘭陵縣(今屬山東省蘭陵縣),南北朝時期南齊開國皇帝(479年—482年在位)。
蕭道成年少在名儒雷次宗處接受教育,鑽研《禮》及《左氏春秋》。性情深沉,通習經史,為南朝宋將軍,後被封為齊王,受禪為帝,改國號為齊,建都建康。482年,蕭道成去世,終年五十五歲,葬於泰安陵。死後廟號太祖,謚曰高皇帝。

袁粲

袁粲(420-477年),初名愍孫,字景倩,陳郡陽夏(今河南省太康縣)人。南朝宋大臣,東晉丹陽尹袁豹之孫,太尉袁淑之侄。
少孤好學,頗有清才。跟從宋孝武帝劉駿,除尚書吏部郎郎、太子右衛率、侍中。孝建二年,起為廷尉,太子中庶子,領右軍將軍。累官尚書令,領丹陽尹,封興平縣子。
宋明帝臨崩,粲與褚淵劉勔並受顧命。平定桂陽王劉休范逆亂,授開府儀同三司,尚書令,加侍中。宋順帝即位,遷中書監,司徒、侍中如故。升明元年,起兵反對蕭道成,父子俱殞,時年五十八。

褚淵

褚淵(435年—482年),字彥回。河南陽翟(今河南禹州市)人。南北朝劉宋南齊兩朝大臣、藏書家,南齊開國功臣。太常褚秀之之孫、尚書左僕射褚湛之之子,宋文帝劉義隆之婿。
褚淵早年便有時譽,娶宋文帝之女南郡獻公主為妻,歷官著作佐郎秘書丞、吏部郎。為宋明帝所信任,遷吏部尚書、尚書右僕射,並受遺詔為中書令、護軍將軍,與尚書令袁粲共輔蒼梧王(後廢帝)。
元徽五年(477年),雍州刺史蕭道成(齊高帝)殺後廢帝,另立順帝。褚淵推舉蕭道成錄尚書事,後又助蕭道成代宋建齊。南齊建立後,受蕭道成寵幸,參與機要,進位司徒,封南康郡公。蕭道成北伐時,欲遣發王公以下無官者從軍,他加以勸阻。齊武帝時,奉遺詔領尚書事,授司空驃騎將軍。旋病卒,追贈太宰、侍中、錄尚書事,諡號“文簡”。

劉秉

劉秉(433-477年),字彥節,彭城綏里(今江蘇徐州市)人。南朝宋宗室大臣,新渝惠侯劉義宗之子。
初為著作郎,遷羽林監、越騎校尉,官至黃門侍郎。宋明帝即位,遷侍中,徙丹陽尹、太子詹事,領吏部尚書,遷南徐州刺史,加散騎常侍。後廢帝即位,累遷尚書令、中領軍,封當陽縣侯。元徽五年,不滿蕭道成專政與袁粲圖謀除掉蕭道成,失敗被殺害,時年四十五。

東魏“四貴”

東魏時期,高歡手下太尉司馬子如、侍中高岳、侍中孫騰、右僕射高隆之號稱“四貴”。

司馬子云

司馬子如,字遵業,河內溫人,南北朝時期北齊大臣,東魏權臣高歡的重要謀士。西晉宗室南陽王司馬模的八世孫,北魏魯陽太守司馬興龍之子,仕東魏官至司空、太尉,封陽平郡公,其孫女司馬令姬後來是北周靜帝宇文闡的皇后。
司馬子如是一個才能出眾,品行一般的人,在南北朝時期那個動盪的社會上,他的個人經歷也是非常值得研究的,這對於深刻理解東魏這個政權有重要意義。

高岳

高岳(512年-555年),字洪略,渤海蓨縣(今河北景縣)人,南北朝時期北齊宗室名將,神武帝高歡族弟。
高岳早年隨高歡信都起兵,參加韓陵之戰,累功至衛將軍,此後留守鄴都輔政,與孫騰高隆之司馬子如合稱四貴,官至侍中開府儀同三司,封清河郡公。
北齊建立後,高岳出任驃騎大將軍、司州牧,進封清河郡王。後加封太保,率軍援助江陵,生擒郢州刺史陸法和。
高岳早年撫養高歸彥時,對他很刻薄。天保六年(555年),高歸彥向文宣帝進讒言,使得文宣帝逐漸疏遠高岳。後來,高岳惹怒文宣帝,被賜死,追贈太宰、太傅,諡號昭武,後又追贈太師。

孫騰

孫騰(481年―548年),字龍雀,鹹陽石安人,北涼中書舍人孫通之孫,南北朝時期北魏東魏官員。
孫騰樸實坦誠,熟悉吏事。正光年間,隨爾朱榮進入洛陽,任冗從僕射。後為高歡帳下,隨高歡東征邢杲,擒獲叛賊。歷任後將軍、侍中、尚書左僕射、司空、尚書令、太保等,封爵石安縣伯,後進封鹹陽郡公。
武定六年(548年),孫騰去世,時年六十八歲,追贈使持節、都督冀定等五州諸軍事、冀州刺史、太師、開府、錄尚書事,諡號文。天保初年,文宣帝以孫騰有佐輔之功,配享高歡的廟庭。

高隆之

高隆之,本姓徐,字延興。北齊洛陽人。是宦官徐成的養子。其父徐幹為姑婿高氏所養,因從其姓。高歡認他為弟(《北史》作弟,《北齊書》作從弟)。與孫騰司馬子如高岳合稱“四貴”。官至太保高洋小時,高隆之曾對他無禮,高洋取代東魏時,隆之反對。高洋下令把高隆之毆死。贈冀定瀛滄幽五州諸軍事、大將軍太尉、太保、冀州刺史、陽夏王,但沒有上諡號。(《北史》稱高隆之被殺諸子為司徒中兵高慧登等二十人,《北齊書》則作高德樞等十餘人),高隆之絕嗣。乾明年間,高隆之兄子高子遠被立為高隆之的子嗣,襲爵陽夏王。

隋朝“四貴”

隋朝開國四貴,即史學界所說的“隋初四貴”。這四位為隋朝開國和隋朝平定四方立下汗馬功勳。

高熲

高熲(541年-607年),一名敏,字昭玄,鮮卑名獨孤熲,渤海蓚(今河北景縣東)人,隋朝開國元勛、首相、柱國,隋初“四貴”之一,隋朝傑出政治家、戰略家。少年聰明敏捷,很有度量胸襟,讀了一些史書,特別擅長辭令。周大象二年(580)任楊堅相府司錄,平定尉遲迥進位柱國,相府司馬。隋朝建立後為當朝首相,隋出兵伐陳為元帥長史,指揮全軍一舉滅陳,完成南北統一。為隋朝宰相執政近20年,後因反對廢太子楊勇並得罪獨孤皇后,遭隋文帝猜忌,被免官為民,不久後又免去齊國公爵位。隋煬帝時,被起用為太常卿。大業三年,見煬帝奢靡,甚為憂慮,有所議論,為人告發,與賀若弼同時被楊廣冤殺,諸子遭到流放。

虞慶則

虞慶則(?-597年),京兆櫟陽人,隋朝開國元勛,隋初“四貴”之一,其家族先祖本姓魚,仕奉匈奴鐵弗部赫連氏,世代都是北方的豪強。虞慶則起家北周任中外府行參軍,在北周曆任儀同、開府大將軍,并州總管府長史,石州總管,政令嚴整。入隋後,開皇二年(582年)抗擊突厥沙缽略可汗入侵。開皇四年(584年)出使突厥,分裂東西突厥,削弱突厥實力,為隋朝經略突厥立下汗馬功勞。開皇十七年(597年),征討嶺南李賢叛亂時,因妻弟趙什柱誣告謀反被楊堅冤殺。

楊雄

楊雄(540年-612年),本名惠,字威惠,隋文帝楊堅族子,北周大將軍楊紹次子,母蘭勝蠻。隋朝宗室、將領。楊雄初仕北周,官至上柱國,封邗國公。隋朝建立後,進封廣平王,歷任左衛將軍、宗正卿、右衛大將軍等職。因其顯貴受寵,與高熲虞慶則蘇威並稱四貴。後因深得人心,遭致隋文帝忌恨,隋文帝於是奪其兵權,任命為司空。開皇十九年改封清漳王,仁壽元年改封安德王。隋煬帝繼位後,歷任太子太傅、懷州刺史、京兆尹等,改封觀王。大業八年(612),隋煬帝東征高句麗,楊雄隨軍出征。同年三月十日,楊雄在軍中去世,時年七十三歲,謚曰德,追贈司徒、襄國等十郡太守。

蘇威

蘇威(534年-623年),字無畏,隋朝開國元勛,隋初“四貴”之一。 宇文泰當權時襲封美陽縣公爵位,隋朝時,隋文帝楊堅任命蘇威為太子少保,兼納言、度支尚書。後又兼任大理卿、京兆尹、御史大夫。與高熲參掌朝政,齊心協力輔佐隋文帝多年。開皇九年(589年)被任為尚書右僕射,開皇十二年(593年),因被舉報結黨私營而被免除官爵。此後,屢次起用,屢被免官。 大業元年(605年),蘇威繼楊素為左僕射。大業三年(607年),因事罷免,後又以太常卿、納言參掌朝政,加授開府儀同三司,頗受尊重,不久又被罷免。 隋亡後歸降李密,李密敗後歸順王世充,王世充敗後想投唐,被李世民和李淵拒絕。蘇威成了喪家犬,唐朝拒收,武德六年(623年)抑鬱成病,死於長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