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所處時代:公元前307年
簡介,附錄,
簡介
秦宣太后在助子奪位後,親自主持朝政,對親黨回報,大肆分封。在楚懷王的推薦下,宣太后讓自己母親的族人向壽擔任秦國的宰相(從這項推薦來看,羋八子的母親應該是姓向的)。
宣太后與秦惠文王的一個兒子——公子芾,封為涇陽君,封地在今陝西涇陽,後來又換了一塊封地是宛(今河南南陽)。另外一個兒子——公子悝,封為高陵君,封地在陝西高陵,秦昭襄王十六年,又換封地為鄧(河南郾城)。這樣,宣太后這兩個弟弟和兩個親兒子,分別封為穰侯、華陽君、高陵君、涇陽君,在秦國權勢煊赫,合稱“四貴”,由於專權跋扈,人心不附。
附錄
《戰國策·秦三》
范雎曰:“臣居山東,聞齊之內有田單,不聞其有王;聞秦之有太后、穰侯、涇陽、華陽,不聞其有王。夫擅國之謂王,能專利害之謂王,制殺生之威之謂王。今太后擅行不顧,穰侯出使不報,涇陽、華陽擊斷無諱。四貴備而國不危者,未之有也。為此四者下,下乃所謂無王已。然則權焉得不傾,而令焉得從王出乎?臣聞善為國者,內固其威,而外重其權。穰侯使者操王之重,決裂諸侯,剖符於天下。征敵伐國,莫敢不聽;戰勝攻取則利歸於陶,國弊,御於諸侯;戰敗,則怨結於百姓,而禍歸社稷。《詩》曰:‘木實繁者披其枝,披其枝者傷其心,大其都者危其國,尊其臣者卑其主。’淖齒管齊之權,縮閔王之筋,縣之廟梁,宿昔而死;李兌用趙,減食主父,百日而餓死。今秦,太后、穰侯用事,高陵、涇陽佐之,卒無秦王。此亦淖齒、李兌之類已。臣今見王獨立於廟朝矣。且臣將恐後世之有秦國者非王之子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