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高等學校教師隊伍建設“十一五”規劃

各高等學校:

現將《四川省高等學校教師隊伍建設“十一五”規劃》印發你們,請各校根據全國和省教育工作會議精神,按照《規劃》提出的各項目標,結合學校實際,制定該校“十一五”期間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並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加大教師隊伍建設的力度,將教師隊伍建設的工作落到實處,確保《規劃》的各項目標、任務的完成,以推動我省高等教育事業的改革和發展。各校的實施意見,請報我廳備案。

附屬檔案:四川省高等學校教師隊伍建設“十一五”規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四川省高等學校教師隊伍建設“十一五”規劃
  • 頒布時間:二○○六年六月二十九日
  • 檔案號:川教〔2006〕188號
  • 頒布者:四川省教育廳
規劃,形勢,目標,措施,組織,

規劃

“十一五”期間是我省實施科教興川、人才強省戰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也是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重要時期。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對教師隊伍建設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全面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努力建設一支與我省教育事業發展相適應的教師隊伍,對於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推進“三個轉變”,促進教育事業的全面發展,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為全面實施《四川省教育事業發展十一五規劃》,現結合我省的實際情況,就“十一五”期間我省高等學校教師隊伍建設的有關問題規劃如下:

形勢

“十五”以來,在各級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我省高校教師隊伍建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初步形成了一支思想政治素質較好、結構趨於合理、學科較為齊全、業務能力較強的教師隊伍,為我省高等教育事業的改革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高校內部管理體制改革進一步深化。“十五”以來,我省高校大力推進高校內部管理體制改革,科學設定學校內部機構和崗位,全面推行全員聘任制和崗位管理制度,建立起“公開招聘、競爭上崗、擇優聘任(用)、契約管理”的用人機制,實現了從固定用人到契約用人、從身份管理到崗位管理的轉變。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管理理念,建立起了“剛性”和“柔性”相結合的人才引進機制。大力加強人事分配製度改革,初步建立起與市場經濟相適應、與工作業績緊密聯繫、鼓勵人才創新創造的分配製度和激勵機制,廣大教師積極投身到教學科研和培養人才中去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得到進一步發揮。
----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和師德水平進一步提高。在高等教育軟硬體條件相對較差的條件下,尤其是擴招後,在教師嚴重不足的情況下,廣大教師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忠誠黨的教育事業,勤奮工作,恪盡職守,無私奉獻,圓滿地完成了教學和科研任務,湧現出一大批優秀教師、優秀教育工作者、勞動模範,為四川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教師隊伍總量大幅度提高。“十五”期間,我省高校在人才開發、培養、引進等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和進行了有益的嘗試。 2005年,我省高校共有專任教師5.03萬人,承擔著 82.48萬在校生的培養任務,隨著高校內部管理體制和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增強了教師隊伍的活力,促進了教育人才資源的有效利用,教師隊伍總體上趨於穩定,保證了“十五”期間高等教育事業發展的基本需要。
----教師隊伍結構進一步最佳化,年齡結構、職務結構、學歷層次趨於合理,逐步最佳化。
(1)中青年骨幹教師的培養取得明顯成效,隊伍結構逐步趨向合理,中青年教師成為高等教育的主要力量。目前,全省高校專任教師中45歲以下的中青年教師由2000年的77.2%提高到2005年的79.9%,提高了2.7個百分點。
(2)教師職務結構不斷最佳化,全省高校專任教師中,具有正高級職務的教師占8.13%,具有副高級職務的教師占26.41%;在高級職務中45歲以下教師由2000年的3586人增加到2005年的9459人,增長2.6倍。
(3)教師的學歷層次有較大幅度提高,有力地改善了高等學校教師隊伍的整體學歷結構。全省專任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由2000年的1062人增加到2005年的3429人,增長3.2倍;具有碩士學位的教師由2000年的4781人增加到2005年的13142人,增長2.7倍。
(4)高層次人才隊伍的數量正在不斷壯大。全省高校中兩院院士由2000年的13人增加到2005年的24人,增長1.8倍;四川省學術技術帶頭人由2000年的153人增加到2005年的501人,增長3.2倍;四川省學術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由2000年的253人增加到2005年的795人,增長3.1倍;政府津貼獲得者由2000年的1298人增加到2005年的1499人,增長1.1倍;省有突出貢獻專家由2000年的252人增加到2005年的393人,增長1.5倍;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的人選由2000年的49人增加到2005年的125人,增長2.5倍。
----教育教學能力不斷提高,培養了大量高級專門人才。全省大多數教師掌握了現代化科學研究手段和教育信息技術和使用國語教學,一大批中青年骨幹教師能夠熟練運用英語教學和“雙語”教學,教學質量不斷提高,為四川社會經濟建設培養和輸送了大量高級專業人才,基本滿足了四川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
----教師科技水平與創新能力不斷提高。“十五”期間,全省高校教師和科研人員共發表科技論文61496篇,被三大檢索收錄論文6617篇,出版科技專著887部。承擔各級各類科研項目超過10000項,獲得科技經費40.2億元。其中國家級項目4859項。獲得了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604項,其中,榮獲國家級科技獎勵的有17 項。全省共申請專利1192項,授權專利479項。全省高校“十五”期間共推廣科技成果近500 項,產生經濟效益超過 40 億元,為四川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四川高校教師隊伍建設在取得較大進展的同時,仍然存在許多問題和困難:教師總量不足,缺口還比較大,不能完全滿足教學科研工作的需要;高學歷教師所占比重還比較低,教師學歷層次還急需提高;具有高級職務的教師偏少,教師職務結構還有待最佳化;國內知名專家、教授較少,學術帶頭人,尤其是新興學科帶頭人嚴重不足;教師的綜合素質有待提高,師德、師風還需進一步加強;高校管理制度和用人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和健全。

目標

“十一五”期間,我省高等學校教師隊伍建設的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教興川和人才強省戰略,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省高校教師隊伍建設,堅持以人為本、人才強校的理念,以全面提高教師整體素質為核心,以培養造就一大批具有創新精神、創新能力的學術、技術帶頭人和骨幹教師為重點,堅持依法治教,遵循總量、質量和結構協調發展的原則,進一步深化改革,建立健全促進教師資源合理配置與開發利用和優秀人才成長的有效機制,努力建設一支結構最佳化、數量足夠、素質良好、富有活力、適應高等教育事業發展需要的高水平的高校教師隊伍。
制度建設目標。嚴格按照《教師法》、《高等教育法》及其配套法規,制定和完善加強我省高校教師隊伍建設管理的相關政策,依法落實高等學校用人自主權,依法管理教師隊伍,依法保障教師的合法權益。
總量與效益目標。根據我省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和高等教育事業發展規劃,在保證高等教育水平不斷提高的同時,全省高校平均當量生師比達到18:1左右,其中國家、省重點建設的高校當量生師比爭取達到16:1。
能力素質目標。引導教師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忠誠人民的教育事業,恪守教師職業道德和學術道德,愛崗敬業,為人師表,教書育人,具有集體觀念和團隊意識,具有健康體魄、積極向上的良好心態和合作精神,能夠聯繫社會、了解社會、服務社會;具備本學科紮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和寬廣的相關學科知識;具有獨立開展科學研究的能力;具有了解學術前沿,開展國際、國內學術交流的能力;掌握現代化科學研究手段和教育信息技術,中青年骨幹教師在教學中具有熟練使用外語和教育信息技術的能力。
----進一步最佳化職務結構:全省高校具有教授、副教授職務的人員占專任教師總數的比例基本控制在40%左右。其中,進入“211工程”建設的學校達到55%;省屬重點本科高校達到45%,其中部分學校達到50%;一般本科院校達到40%,其中部分學校達到42%;高等專科學校和高等職業技術學院達到35%。
----大力提升學歷(學位)層次:到2010年全省高等學校具有研究生學歷(學位)的教師比例要達到60%左右,其中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的比例達到15%。進入“211工程”建設的學校具有研究生學歷(學位)的教師要達到80%以上,其中具有博士學位教師比例達到35%以上;省屬重點本科學校具有研究生學歷(學位)的教師要達到60%以上,其中具有博士學位教師比例力爭達到20%;一般本科院校具有研究生學歷(學位)的教師要達到50%以上,其中具有博士學位教師比例力爭達到15%;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和高等專科學校具有研究生學歷(學位)的教師力爭達到30%以上,其中35歲以下的青年教師,具有研究生學歷(學位)要達到50%。
----努力改善學緣結構:嚴格控制學校教師學緣的“近親繁殖”,普通高等本科學校,具有校外教育經歷的教師要達到教師總數的70%以上,其他高等學校具有校外教育經歷的教師要達到教師總數的80%以上。
學術梯隊建設目標。到2010年,通過重點支持、培養和引進,培養50名在國內外有較高知名度的中青年專家,帶動一批學科達到和保持國際先進、國內一流水平,他們中的傑出者,成為有重大影響的學術大師、教學名師;培養500名具有較高學術水平的中青年學者,帶動一批學科達到國內領先水平,他們中的優秀者成長為省級學術技術帶頭人;培養1000名優秀年輕骨幹教師,承擔培養高層次創造性人才任務和國家、省部級重點科研項目,他們中的優秀者成為教學、科研成績卓著的青年學科帶頭人。
待遇與保障目標。努力提高高校教師的實際收入,改善教師的工作、生活條件,全面落實醫療、養老等社會保障措施。

措施

教師隊伍繼續加強對鄧小平理論及其教育思想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宣傳教育,使每一位教師自覺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來指導教育教學工作。
大力加強師德教育,全面提高教師綜合素質,是教師隊伍建設的核心內容,也是社會主義大學必須堅持的辦學基本原則。加強師德、師風教育,使教師樹立從事教育工作的榮譽感、責任感和使命感,樹立“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思想觀念,樹立“互幫互助、團結和諧”的道德情操,樹立“科學嚴謹、一絲不苟”的治學精神。
----加強教師的法制教育。以學習、宣傳《教育法》、《教師法》和《高等教育法》為核心,全面提高教師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使廣大教師能自覺依法執教,依法規範自己的行為。加強政策教育,提高教師的政策水平和政策分析能力,使教師能夠正確理解黨的教育方針和政策,堅持正確的教育方向。
----加強學術道德和團結協作精神教育,使教師具有良好的學術道德和團結協作的精神以及良好的思想情操。
全省高等學校要結合學科建設和專業調整的需要,最佳化教職工隊伍結構,壯大教師隊伍數量,提高專任教師在教職工中的比例,統籌規劃、合理配置教師資源,提高用人效益。
----嚴格把好教師“入口關”。按照《教師資格條例》及其實施辦法的規定,全面實施教師資格制度。從2006年起,除少數緊缺專業外,國家、省重點建設的高等學校新聘教師原則上應有博士學位,其它高等學校原則上應具備研究生學歷或碩士以上學位。
----大力吸引高層次優秀人才。各學校要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用人理念,創新人才引進機制,建立和完善“剛性”和“柔性”相結合的人才引進機制,保證學校教學、科研、管理和培養合格人才所必須的師資數量。
----積極拓寬教師來源渠道。鼓勵實行專兼職結合、開放式的教師選用模式,支持高等學校與產業、科研院所聯合與協作,選聘更多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專業技術人員擔任兼職教師。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學校通過簽定協定的方式吸引國內外優秀人才到校從事教學或科研工作;積極推進省內外、國內外校際教師資源共享,基礎課、公共課及部分專業課教師實行校際間互聘;積極挖掘社會富餘人才資源,拓寬高等學校教師來源渠道,提高教師資源使用效益。
實施以特聘教授、創新人才、優秀中青年骨幹教師培養等為主要內容的“人才強校”工程,重點做好具有博士學位的中青年學科帶頭人及優秀青年骨幹教師的引進和培養,努力培養和造就一批政治思想品德優良,專業基礎知識紮實,學術成就顯著,具有現代教育觀念,開拓創新能力強,有組織協調能力的新世紀學術帶頭人、優秀拔尖人才和教學名師。
----充分發揮高校現有院士和省學術技術帶頭人的作用。鼓勵他們在搞好本職工作的同時,在省內高等學校兼職培養博士研究生。同時,有條件的學校要制定特別優惠政策,鼓勵、吸引省內科研院所和省外院士和學術技術帶頭人融入學校的高層次人才培養,促進省級以上重點學科建設。
----繼續實施“天府學者計畫”。在省屬高等學校省(部)級以上重點學科、重點實驗室設立50個特聘教授崗位,面向國內外吸引一批高層次優秀人才,使他們成為發展、創新現有省(部)級以上重點學科的開拓者或奠基人,帶動一批重點學科在其前沿領域趕超國際國內先進水平,推動四川高校的學科建設的可持續性發展。
----實施人才“攀登計畫”。積極做好教育部“高層次創造性人才計畫”中“長江學者獎勵計畫”、人事部“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的“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四川省學術技術帶頭人和“西部之光”訪問學者等項目人選的選拔和培養工作,帶動全省高等和學校學科梯隊建設,形成多層次、多形式的學術梯隊。努力在高校建成一批高水平學術團隊,爭取培養50名學術骨幹,爭取培養出一批在國內外有影響的國家級優秀專家。
----實施“天府優秀人才支持計畫”。每年從省屬高校精選20名中青年骨幹教師,送到國內外著名大學的國家重點學科或國家重點實驗室作訪問學者;選拔10名高校系主任和科研所、實驗室骨幹作為高級訪問學者,到國內外一流大學進行研究交流,培養能夠參與國際科技競爭的學術帶頭人和科技攻堅骨幹;每年資助50名在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領域具有較高學術水平、較強的科研能力、突出的創新能力和發展潛力的優秀青年教學、科研人員,支持其開展創新性研究工作和承擔國家、省部級重大科研任務,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和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培養後備人選。
----實施“高等學校青年骨幹教師學位提升計畫”。積極鼓勵和支持高等學校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博士學位。每年選拔100-200名具有碩士學位的青年骨幹教師在職攻讀博士學位。
----以科技研發和學科建設為平台,積極推行科技研發項目和學科建設招標制和首席專家負責制。通過項目研發、學科建設吸引國內外高層次優秀人才到學校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帶動四川高校一批重點學科在其前沿領域趕超國際國內先進水平,促進學術梯隊的快速成長。大力鼓勵和支持高校教師爭取國家各部委的科研課題,對獲得國家科研項目的教學、科研人員所在學校要在科研環境、經費、助手等方面給予積極支持,通過完成國家級科研項目,提高學校的科研水平和教師的業務水平。
----完善教師聘任制度。全面推行教師聘用(任)制,鼓勵學校公開招聘教師,建立健全“公開招聘、競爭上崗、擇優聘用(任)、契約管理”的用人機制。充分發揮各類人才服務機構的作用,促進教育人才資源的最佳化配置。
----大力整合教育人才資源。建立學校與學校、學校與社會之間人才資源共享機制,積極推進學校與學校之間互聘、聯聘教師,各校要積極支持該校教師到其他高校受聘,幫助解決受聘過程中的實際困難。
----完善分配激勵機制。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在總結和完善“生產要素參與分配”試點工作的基礎上,全面推行知識、技術、管理等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制度,全面推行“以崗定薪、優勞優酬”的分配製度,建立重能力、重實績、重貢獻,向高層次人才和重點崗位傾斜的分配激勵機制,努力提高在教學、科研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優秀人才的工資待遇和生活水平。
----完善教師職務評聘制度。積極探索建立教師素質評價體系,建立和完善教師考核制度,使教師考核工作經常化、制度化、規範化和科學化,將教師素質評價與教師職務評聘結合起來,建立符合高校教師特點的教師職務制度。
----加強獎勵激勵和榮譽激勵。進一步健全優秀教學成果獎和科技成果獎勵制度,多渠道爭取資助,對取得重大教學和科研成果、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優秀教師給予獎勵,激勵優秀拔尖人才脫穎而出。進一步完善優秀教師、優秀教育工作者和學科帶頭人、學術技術帶頭人等的推薦評選(選拔)制度,努力形成激勵優秀人才充分發揮作用的良好氛圍。

組織

教師隊伍建設是一項巨大而複雜的系統工程,各級黨委、政府和學校要從實施“科教興川”、“人才強教”的戰略高度充分重視教師隊伍建設,把教師隊伍建設納入當地教育和社會經濟發展,以及學校發展的總體規劃,切實加強領導、統籌規劃、採取措施、加大對師資隊伍建設的投入力度,狠抓落實。
各地、各校要根據我省教育發展的“十一五”目標,結合本地社會經濟發展和高等教育改革和發展需要,按照分類指導、分步實施的原則,制定並實施本地、該校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十一五”規劃,積極採取有效措施,使教師隊伍建設的目標、任務落到實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