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志:川茶志》是2019年7月1日方誌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建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四川省志:川茶志
- 作者:陳建春
- 出版社:方誌出版社
- ISBN:9787514438024
《四川省志:川茶志》是2019年7月1日方誌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建春。
《四川省志•川茶志》由四川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纂、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承編,由方誌出版社出版發行。《四川省志•川茶志》是四川省第二輪省志編修增設的特色志,除概述、附錄、編後記外,正文設7篇33章137節,計76萬字,並...
《四川省志:川茶志》是2019年7月1日方誌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建春。內容簡介 四川省位於中國西南,地處長江上游,東西長1075公里,南北寬900多公里。東連重慶,南鄰滇、黔,西接西藏,北界青、甘、陝。川茶在中國茶葉歷史的長河中,占據著較為重要的位置,如巴蜀文化寶庫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四川省志(...
四川省志·川茶志),參編國家級教材1部(茶葉深加工學),參編專著2部。個人榮譽 四川農業大學“優秀班主任”、園藝學院“優秀共產黨員”。社會兼職 四川藏茶產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雅安市茶葉學會副理事長、雅安藏茶專家大院首席專家、中國藏茶聯盟理事長、四川省茶葉學會理事、四川省流通協會副秘書長 ...
唐茜:女,碩士,四川農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茶學專業負責人、四川省精製川茶實驗室主任。研究領域 茶樹栽培及生理生態 、茶樹育種、茶文化 講授課程 主要本科課程:《茶樹栽培學》 《茶文化》 《茶樹育種學》 主要研究生課程:《茶學資源與高效利用》 獲得成就 獲四川省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主持)...
蔣敏,男,1995年2月生,畢業於安徽農業大學茶學(茶文化與貿易方向)專業,茶學碩士。現為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商學院高級研究員,四川省川茶文化研究會理事,安徽省茶文化研究會學術委員會委員,青年茶文化學者,發表茶學相關論文20餘篇。曾獲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提名獎。2017年3月創辦安徽茶言茶語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並...
川茶1號是一個選擇優良變異單株,經系統選育而成的茶葉品種。⑴選育單位:四川農業大學、四川一枝春茶業有限公司、四川省名山茶樹良種繁育場、四川雅安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 ⑵品種來源:四川農業大學從峨眉山市普興鄉青春村的四川中小葉茶樹群體品種茶園中,選擇優良變異單株,經系統選育而成。⑶特徵特性:屬灌木...
這些最具巴蜀文化代表性的非遺項目,充分展示了四川獨特的文化多樣性、交融性、開放性和包容性,充分展現了巴蜀兒女勤勞智慧(如自貢井鹽)、精益求精(如竹編、漆器)、不屈不撓(如川江號子)、開放包容(如川菜、川茶)的精神特質。同時,四川非遺也在巴蜀兒女的接續傳承和實踐中,不斷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發展川糧(油)、川茶、川藥、川菜、川竹等特色優勢產業,深入實施村容村貌“六化”工程,突出抓好農村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和“廁所革命”,建設一批“美麗四川·宜居鄉村”達標村。大力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最佳化城市空間布局和功能形態,統籌推進城市群、區域中心城市、縣城建設,積極...
茶文化的定義 茶文化是指以茶這一飲品為中心,折射出的與之有關的一切文化現象,包括茶的種植、研製、開發,茶具的生產、加工,特殊茶風俗的形成,以及與其它文化的現象相容而形成的各種藝術等。就此定義而看,茶文化包羅萬象,本文就將川茶、四川茶具兩個方面進行論述。川菜文化 (4)川菜文化 川菜是我國著名的...
《龍門陣》雜誌是在一種文化氛圍里成長起來的刊物,就像四川人的“魂”,無處不有,無時不在。我們不僅擺四川人的龍門陣,也擺中國人的龍門陣,還擺天下華人的龍門陣。我們的口號是:展示大千風情、世相,濃縮奇味社會、人生;吃川菜,喝川茶,品川酒,讀《龍門陣》。辦刊44年來,《龍門陣》曾獲先後獲得首屆...
彩圖專欄專題“茶香天府”,並與《四川茶葉》一文相呼應,聯手省農科院茶葉研究所,共同講述川茶的前世今生和發展態勢……《四川年鑑》主動作為、積極擔當、幹事創業的優良傳統一以貫之,省級年鑑的責任和使命得到充分踐行和切實體現。出版背景 這既是四川省鞏固地方綜合年鑑“一年一鑒、公開出版”成果,推進年鑑事業...
2016年11月1日,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以川辦函〔2016〕174號印發《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四川農業創新綠色發展行動方案》。該《方案》分總體思路、主要目標、重點工作、保障措施4部分。 主要目標是;到2020年,土地適度規模經營率提高7.5個百分點,綜合機械化率提高10個百分點,農業科技貢獻率達到...
蒙山茶主要產於蒙山山頂,故被稱作“蒙頂茶”。揚子江中水,蒙山頂上茶。蒙頂茶產於地跨四川省名山、雅安兩地的蒙山,四川蒙頂山上清峰漢代甘露祖師吳理真手植七株仙茶的遺址。蒙頂甘露是中國最古老的名茶,被尊為茶中故舊,名茶先驅。蒙頂甘露為中國十大名茶、中國頂級名優綠茶、捲曲型綠茶的代表。植物學史 蒙山位於...
段新友,男,1964年3月生,中共黨員,研究員,中國茶葉學會理事,四川省茶葉學會副理事長。現任四川省園藝作物技術推廣總站站長、四川省川茶品牌促進會會長。主要經歷 1984.07畢業於四川農業大學茶葉專業.1984.07-1991.04在四川省農業廳天府開發公司,從事茶葉生產、加工、行銷工作,1991.05至2004.12在四川省農業廳...
《武都地區交通史》記載:“川茶自漢代起至唐代,便運往武都銷售,除陰平道外,從四川省的青川過薅溪,翻越碧山到碧口,沿白龍江達武都郡、文州。”這條步道便是沿景谷道東段路線而發展的。發展歷史 宋熙寧五年(1061年)立茶法(專賣法),設茶馬司(專管機構),以茶易馬。青川茶壩曾設茶場。川茶在階、文...
重慶是我國茶葉的原產地之一,種茶歷史悠久。萬盛茶葉在70-80年代取得輝煌的成就,成為重慶市重要綠色產區。萬盛區自然條件、土壤條件優越,十分適宜茶樹生長,是四川省、重慶市確定為最適宜茶區之一。萬盛茶葉主要有優質名茶“雲霧毛峰”、“清明香”、綠茶、茉莉花茶、CTC紅茶等八個品種,其中尤以CTC紅茶為主。產品遠...
四川茶史最早可追溯到3000年前,顧炎武在《日知錄》里說:“自秦人取蜀之後,始有茗飲之事。”意思是,秦漢以前,只有四川一帶飲茶和有茶的商品生產。四川也是中國最早種茶、飲茶、售茶的地區之一,茶文化源遠流長,距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歷史上,川茶成為歷代中央政府政治穩定邊疆、經濟富裕邊疆、文化興旺邊疆的...
同時,還具有色澤綠潤、絨毛少、易採摘獨芽等特點,很適合製作成扁平直滑的峨眉山茶。選育單位 樂山市峨眉山茶茶業協會、四川農業大學、樂山師範學院 品種來源 2001年在峨眉山市雙福鎮李河村的四川中小葉茶樹群體品種茶園中,發現一株發芽特早、葉色綠、長勢旺的茶樹,經連續多年單株定向無性繁殖培育而成。特徵特性...
學部擁有2萬平方米的獨立實驗大樓,建有精製川茶四川省重點實驗室、固態發酵資源利用四川省重點實驗室、四川省油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發酵資源與套用和香料植物資源開發與利用2個四川省高校重點實驗室,宜賓市油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動植物檢驗檢疫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動物多樣性與生態保育3個宜賓市重點實驗室(中心),1個...
峨眉雪芽作為峨眉山景區最核心產區的優秀代表,肩負著峨眉山停耕還林農民種茶致富的社會責任,承擔著深度挖掘和傳承發揚正宗峨眉山茶文化的歷史使命,為四川茶葉的大繁榮作出了積極的貢獻。尤其是省委、省政府將“峨眉山茶”、“蒙頂山茶”兩個區域品牌作為打造川茶區域大品牌的重點目標後,擁有“峨眉山茶”最核心的...
成都川菜博物館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區古城鎮,在成都市西郊,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國家二級博物館。成都川菜博物館是世界以菜系文化為陳列內容的活態主題博物館,包含了四川本土文化的重要部分:川菜、川酒、川茶、川戲、川派建築、川式園林……景區占地約40畝,藏品6000餘件,川西民居建築構成新派古典園林風光。成都...
羅凡,博士,研究員,現任四川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所長、國家茶葉產業技術體系成都綜合試驗站站長、茶葉標準與檢測技術四川省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副主任、精製川茶四川省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四川省茶葉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等職;主要從事茶樹育種及栽培生理、茶葉加工及新產品開發等工作;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畫項目1項、...
寶勝客家古村落文化博物館 寶勝客家古村落文化博物館位於四川省成都市。在四川省文物局、市文物局的備案工作,使得該館成為成都市第一家在省文物局完成備案的鄉史村史博物館,並以此為主體申報了四川省鄉史村史博物館示範項目。
《蜀詩年卷》,2022年7月《邛崍黑茶歌》入選四川人民出版社《川茶詩詞選注》,2022年12月 《讀懂了您》發表在《名家名作》,2022年12月 由雲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 文學專著 《碧軒吟稿》。2 023年6月《熱烈的溫柔》發表於 《四川作家報》,同月,《金堂黑山羊賦》獲“桃花又新開,鄉村煥新顏”全國徵文比賽...
屏山制茶工藝代代相傳,到了明代,經過長期的探索和錘鍊,炒青工藝日趨成熟,在四川有了“三山茶”(峨眉山、蒙頂山、屏山)之說。屏山古稱平夷縣、馬湖府。據明嘉靖年間編撰的《馬湖府志》載:“平夷縣出茶……”清道光年間,時任資政大夫的龍瑞圖知道自己家鄉的炒青茶獨具特色,就從家鄉發運茶葉上北京進貢...
構建“一核三園”(以茶產業升級為核心,打造茶葉科技園、茶企孵化園、茶村生態園)產業格局,促進茶農與茶企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探索茶農持續增收之路、茶區鄉村振興之路、川茶產業提升之路、助推鄉村振興產業路。所獲榮譽 2021年6月20日,被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確定為“四川省特色小鎮”。
川南城市群依託川南經濟區,是由四川盆地南部的內江、自貢、宜賓和瀘州、樂山構成的多核心城市群。川南城市群既承接成渝,也輻射雲貴北部。川南城市群經濟總量占四川全省五分之一左右,是僅次於成都都市圈的全省第二大城市群,作為全省經濟新增長極的基礎好、潛力大。概念提出 四川省政府工作報告日前提出,將推進成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