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地區地理志》是陝西省《商洛地區地理志》編寫組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商洛地區地理志
- 作者:陝西省《商洛地區地理志》編寫組
- 出版時間:1981年05月
- 出版社:陝西人民出版社
- 類別:地方志
《商洛地區地理志》是陝西省《商洛地區地理志》編寫組編纂的地方志。
《商洛地區地理志》是陝西省《商洛地區地理志》編寫組編纂的地方志。內容簡介本志記述的內容包括地區概貌,地質概況與礦產資源,山地氣候,河流,土壤,植被,野生動物等。1作品目錄封面陝西省商洛地區地理志著作權頁前言目錄第一章地區概...
《隋書·地理志》是1997年中華書局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魏徵。簡介 《隋書·地理志》載:“商洛之名源於商山、洛水”。即商山洛水中在商洛縣指今丹鳳。位於今秦嶺東段之南,跨長江、黃河兩個流域的商洛市轄的一個縣。歷史上是京畿長安通往東南的交通要道之自然經濟區域屬秦巴山地。現位置:商洛在陝西省東南部,地處...
第十三節商洛地區主要城鎮 第六章地質與礦產資源 第—節地層 —、地層的分布規律及特徵 二、地層系統 三、華北區地層 四、秦嶺區地層 五、揚子區地層 第二節區域地質構造 一、大地構造單元的劃分及構造特徵 二、中朝準地台 三、秦嶺褶皺系 四、揚子準地台 第三節地質發育史及古地理環境變遷 一、華北區 二、...
藍田關,是武關道上的第一關,《隋書·地理志》記:“京兆藍田縣有關官。”《括地誌》云:“藍田關在雍州藍田縣東南九十里,即秦蟯關也。”此關當在今商州市西境牧護關附近。出藍田關,入商州境之仙娥驛。此驛附近風景秀麗,屢為詩人稱道。白居易《仙娥峰下作》云:“我為東南行,始登商山道;商山無數...
歷史上商洛道是長安通往東南諸地和其他中原地區的交通要道,也因此在歷史上成為兵家爭鬥之地(“商山包楚鄧”“野花開古戍”“丹泉通虢略”)。據《地理志》載,山地多林木的居民喜歡建板屋,“板屋春多雨”一句,貼合當時當地民情。詩歌對內容素材的選擇,貼合送太守赴任上洛郡的主題需要。詩歌對於山景的描寫,...
陝西秦嶺東段的商洛地區,山勢結構形似手掌狀,掌結位於柞水西北部,山脈由此向東北、東和東南方延伸,由北而南有秦嶺主脊、蟒嶺、流嶺、鶻嶺和鄖西大梁、新開嶺等。秦嶺主脊在柞水、商州區和洛南的北部,海拔2000米左右,主要的山峰有牛背梁、文公嶺(1693.6米)、迷魂陣(1943.3米)、苜蓿山(1868.0米)、...
秦巴地區以山地為主,廣大的丘陵、山地為茶葉、果樹、花卉、藥材、桑麻等經濟作物的種植和多種經營的發展提供了條件。“自昔關南春獨早,清明已煮紫陽茶。”在唐代,安康的紫陽茶是入貢朝廷的名茶。秦巴地區藥材資源豐富,有“天然藥庫”、“中藥材搖籃”的美譽。據《新唐書地理志》記載,均州、商州土貢麝香,房州...
神州,或稱“赤縣神州”“九州” ,是中國古代的一個地理區劃概念。「赤縣神州」一詞最早出自戰國時期陰陽家鄒衍,「十二州」源自舜將九州改為十二州的傳說。九州的範圍東至東海,含遼東地區在內,北以戈壁大漠及燕山山脈作為漢民族地區與草原遊牧民族地區的分界線。西以河西走廊,巴蜀與藏地相接,向南囊括嶺南地區。
獲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三等獎,主持的《陝西省土地類型和土地資源研究》獲陝西省科技進步二等獎;主持的《自然資源分類、特點和評價研究》獲陝西省科技進步三等獎;主編的《陝西省延安地區地理志》獲陝西省科技進步三等獎;參加的《陝西省商洛地區地理志》獲陝西省科技進步三等獎;參加的《陝西省漢中專區地理志》獲...
新商山洛水是說商洛市所轄區的原丹鳳(古商洛縣)縣的商山和轄區洛南縣的洛河,組成了新商洛市的商山洛水,該詞組成了古商洛縣和今商洛市的代名詞。簡介 商山洛水的兩種含義。一是商洛市古商洛縣的專有代名詞。這一詞,出自隋朝《隋書·地理志》。商洛縣是今陝西商洛市的丹鳳縣。《隋書·地理志》和《商州商南...
《隋書·地理志》載,上洛郡商洛縣有“關官”。《隋書·煬帝紀》稱,煬帝即位“掘塹自龍門,達於上洛,以置關防”(指武關)。唐代“凡三十里一驛”。嚴耕望《唐藍田武關道驛程考》稱,其時自長安至襄陽23驛。商洛縣之驛站上接上洛縣洛源驛,入境有棣花驛、四皓驛、青雲驛、桃花驛、武關驛,出境接商南縣之層峰驛...
北魏時期州名,北魏時期曾有48年時間,商洛曾被魏太武帝置“荊州”。歷史背景 據《隋書·地理志》載,商洛之名源於商山洛水。歷史上曾有上洛、商州等稱謂。商洛在夏商時期,為豫、梁州地。西周和春秋屬晉,戰國為秦,秦孝公因商鞅功績卓越,曾將此地分封於商鞅,商鞅本姓“衛”,因封於商(亦稱“商於”,即...
桃花驛位於陝西省商洛市丹鳳縣城東15公里處。《桃花驛》現名桃花鋪。商洛驛站,始於戰國時期。是官府為傳遞公文和供官員、驛使往來投宿、換馬而設立的通信機構。唐代“凡三十里一驛”。嚴耕望《唐藍田武關道驛程考》稱,其時自長安至襄陽23驛。商洛縣之驛站上接上洛縣洛源驛,入境有棣花驛、四皓驛、青雲驛、桃花驛...
秦代內史是由國都鹹陽附近的縣組成的一個行政區,掌管京師之地,相當於京兆尹,轄地約為今關中平原和商洛地區,治所設在鹹陽。《史記》記載內史轄42縣。另有九卿之一的治粟內史,掌全國谷貨,相當於大司農,屬官有太倉令、太倉丞,掌國庫中糧食的貯存;有平準令、平準丞,掌京師及諸郡物價。漢高祖元年就設有內史...
《漢書·地理志》稱“祈年宮秦惠公起,橐泉宮孝公起。”《水經注》謂祈年宮蓋惠公之故居,孝公又謂之橐泉宮,並謂:“子孫無由起宮於祖宗之墳陵,以是推之,知二證之非實也。”據考古調查與發掘結果,雍故城在今鳳翔縣城以南,雍水以北,宮殿遺址在故城中部偏西南地區,在今姚家崗、馬家莊一帶。秦祖先...
既然此地(陝西商洛)是封給商君以後改名為商的,可知後人把此地說成是商代始祖契的封邑,或說成是春秋時楚的商縣所在,都是出於附會。《史記·商君列傳》載:“衛鞅既破魏還,秦封之於商十五邑,號為商君。”《集解》引徐廣之說,謂即弘農商縣,這是正確的。《漢書·地理志》弘農郡商縣下也說:“秦相衛鞅...
《史記·高祖本紀》中有一段,“襄侯王陵降西陵。”《漢書新注卷二十八上地理志第八中》(6)“襄:王陵為襄侯。”且“襄侯王”是聚眾數千人造反時,跟隨造反的人多為綠林好漢時下對王陵的時髦稱呼號。簡稱“襄王”。易稱呼而已。(筆者查商州和商洛史料:周襄王、秦襄王、楚襄王,宋襄王...沒有過武關經商...
藍田關,是武關道上的第一關,《隋書·地理志》記:“京兆藍田縣有關官。”《括地誌》云:“藍田關在雍州藍田縣東南九十里,即秦蟯關也。”此關當在今商州市西境牧護關附近。出藍田關,入商州境之仙娥驛。此驛附近風景秀麗,屢為詩人稱道。白居易《仙娥峰下作》云:“我為東南行,始登商山道;商山無數...
4.吃法用法不同。安康漿水菜與其它各地的漿水菜用法、吃法不同。安康是菜、湯均用,而四川、漢中部分地區,商洛部分地區、湖北等地是用菜不用湯。吃法上,安康漿水菜與飯同做,即用鍋蒸、炒、煮、燉,而它地此法極少見到。尤其用漿水點豆腐之法和去腥去味之法安康用的甚為廣泛。5.藥食同本的特點。此...
洛河,古稱雒水,洛水,黃河右岸重要支流。因河南境內的伊河為重要支流,亦稱伊洛河,即上古時期河洛地區的洛水。《陝西省志地理志》稱南洛河。源出陝西省渭南市華州區西南與藍田縣、臨渭區交界的箭峪嶺側木岔溝(或陝西省洛南縣洛源鎮的龍潭泉),流經陝西省東南部及河南省西北部洛陽市境內,在河南省鞏義市注入...
“道”作為一種行政區劃始創於中國。“道”在秦朝開始出現,跟縣同級別,秦漢時期專門使用於少數民族聚居的偏遠地區,《漢書》地理志解釋為“有蠻夷曰道”。到了隋唐時代,出兵征戰經常以方位路向加以命名,為“某某道”,該方面軍主將稱“某某道行軍大總管,例如攻打高句麗時的平壤道行軍大總管、遼東道行軍大總管...
石泉與徐德寬合寫的《楚都丹陽地望新探》根據陝南商洛地區古代記載的楚山、楚水和丹江流域遺存的古文化遺址,推論西周時代的丹陽先在陝西商縣,爾後遷至河南淅川。劉彬徽《試論楚都丹陽和郢都的地望與年代》一文認為,楚國初封之丹陽在秭歸,熊渠時遷至枝江,仍稱丹陽。顧鐵符《楚三邑考》一文認為,楚都丹陽的地點應先...
城內總面積973頃,有8條大街,160個巷裡,分東市、西市等9個市區。城內中、南部為宮殿、官署和高官顯貴居住區,約占全城面積的2/3以上;東部和西部為商業區。據《漢書·地理志》記載,公元2年,長安城內人口“為戶八萬八百,人口二十四萬六千二百”。有關專家認為,這個數字偏低,每戶以5口人計算,當在40萬人...
“河南偃師為西亳,帝嚳及湯所都,盤庚亦從都之。”——唐朝李泰《括地誌》“闞駰曰:亳,本帝嚳之墟,在《禹貢》豫州河、洛之間,今河南偃師城西二十里屍鄉亭是也。”——《水經注》“偃師,屍鄉,殷湯所都。”——東漢班固《漢書·卷二八·地理志上》“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間,故嵩高為中嶽,而四...
(見《新唐書》卷四十三地理七下)但藍夷除有一部分留居藍田外,其餘的則大都分別由藍田沿著藍關經商洛走廊的民族遷徒通道而南遷。如河南新野縣東有藍鄉。《後漢書·齊王演傳》:劉演“還保棘陽,甄,二百阜留軸重於藍鄉。演潛師夜襲藍鄉,盡獲之。”注:“比陽有藍鄉。州湖北鄖西縣西南二百四十里漢水北岸有藍...
弘農郡,西漢元鼎四年(前113年),漢武帝設定,治所在今河南省三門峽市靈寶。弘農郡,是中國漢朝至唐朝的一個郡置,其範圍歷代有一定變化,以西漢為最大,包括河南省西部的三門峽市、南陽市西部,以及陝西省東南部的商洛市。由於其地處長安、洛陽之間的黃河南岸,一直是歷代軍事政治要地。歷史沿革 西漢元鼎四年(...
查《漢書·地理志》,其上郡陽周縣下確實記有“橋山在南,有黃帝冢”的字樣,陽周即今陝北子長縣,當今陝西黃陵縣以北偏東三四百里的地方。除此之外,《漢書·地理志》上郡膚施縣下還記載其地“有黃帝祠四所”,膚施即今陝西榆林,在子長縣北,毗鄰石峁所在的神木市高家堡。石峁遺址以“中國文明的前夜”...
隋:581年~618年。人口三十萬八千四百九十九戶——《隋書·地理志》沿置雍州,大業三年改為京兆郡,縣二十二。開皇三年(583年)改萬年縣為大興縣,與長安縣同治於大興城。廢始平郡始平縣屬京兆郡。十七年置上宜縣,開皇十八年改寧夷縣為醴泉縣。大業三年廢莫西縣如上宜縣。大興縣。長安縣。始平縣。盩厔縣。
《漢書·卷二十八·地理志》:河東郡,秦置。莽曰兆陽。有根倉、濕倉。戶二十三萬六千八百九十六,口九十六萬二千九百一十二。縣二十四:安邑,巫鹹山在南,鹽池在西南。魏絳自魏徙此,至惠王徙大梁。有鐵官、鹽官。莽曰河東。大陽,吳山在西,上有吳城,周武王封太伯後於此,是為虞公,為晉所滅。有天子廟。...
1955年前有大路(長5里,寬5尺),經瓦塔村東,上豐原到崇凝鎮,是通往商洛必經之地;以後,從西張村西沿坡盤旋而修渭(南)橋(南)公路,長10里,寬7.5米...3 渭南縣誌編纂委員會 .渭南縣誌 :三秦出版社 ,1987年06月 :自然地理志 第二章 地貌 第二節 東西台原 . 4 華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華縣誌 :陝西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