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驛

桃花驛

桃花驛位於陝西省商洛市丹鳳縣城東15公里處。《桃花驛》現名桃花鋪。

商洛驛站,始於戰國時期。是官府為傳遞公文和供官員、驛使往來投宿、換馬而設立的通信機構。唐代“凡三十里一驛”。嚴耕望《唐藍田武關道驛程考》稱,其時自長安至襄陽23驛。商洛縣之驛站上接上洛縣洛源驛,入境有棣花驛、四皓驛、青雲驛、桃花驛、武關驛,出境接商南縣之層峰驛。“每驛設驛長一人,驛夫若干人,一縣之驛由縣令兼理”。驛有驛田,備有車、馬、船等以供使用。唐德宗時,定“上都至汴州為大路驛。

商於古道在唐代及以後曾經多次修繕,增設了仙娥、商於、洛源、棣花四皓、桃花、武關、青雲、層峰、富水等驛站。這些古時重要的驛館,在當時的交通往來中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直至今日,秦嶺山脈西北部到其東南部中原的古道山壁上,還可依稀見到一些孔穴,似乎要將那些飄散在風中的故事一一收攏,捧給後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桃花驛
名稱由來,第一節 桃花驛機構,

名稱由來

桃花驛形成於商末周初。荊楚部族首領鬻熊受封為楚子,在率領族人自關中移居江漢的民族遷徙過程中開拓此地。當時地名無從查詢。自此桃花鋪出現在了歷史的歲月里。“摘自 陝西地情網”
戰國前475-221年此地被正式命名為桃花驛。驛設驛長、驛田、置車、馬、騾,並派當役驛夫。秦朝、唐代、宋代、元朝桃花鋪地名仍為桃花驛。明代,明廷將驛站與鋪舍合二為一。桃花驛更名為桃花鋪一直沿用至今!桃花鋪現名桃花村。桃花村有明清時期古街一條,分為東西兩街,明朝年間東西兩街門市林立有駐馬店、鐵匠鋪、客棧、驛站、衙門後經歷史變遷逐漸消失。

第一節 桃花驛機構

本境歷史上之交通機構,秦代“十里一亭,亭有長。十亭一鄉,鄉有三老”,這種鄉、亭、里制雖系地方行政管理機構,亦兼掌路政。漢承秦制,東漢尤為周密,“五家為伍,二伍為什,十什為里,里魁主之”。漢武帝太初四年(前101),遷弘農都尉於武關。《漢書·王莽傳》載,地皇四年(23)鄧曄、於匡西進曾收降武關都尉朱萌。都尉雖系武職,設於關則兼管道路暢通。
桃花驛
古道遺址仍依稀可辨。據當地老年人講,1970年以前,這條古道最寬處有4米,最窄處只有2.5米,不過馬車和驢車都能通行。尤其是秦嶺峽谷段,雖然高山縱橫,谷底幽深,危崖高聳,險灘密布,卻仍是當時當地交通運輸的重要通道之一。
清乾隆七年(1742),商州塘汛(綠營兵分防之處)共10處。其中本境有龍駒寨、桃花鋪、武關3處,每汛營房6間,戍樓1座,煙墩5座。
本境每10里設烽火煙墩1座,窩鋪俱全。包括棣花鋪南、商洛鎮南、老君殿北、古城嶺、龍駒寨、資峪鋪東、桃花鋪東、鐵峪鋪西、寺底鋪北、武關新開嶺、四道嶺等處。

兩晉南北朝,據《晉書·苻秦》載,自長安至於諸州“二十里一亭,四十里一驛,旅者取給於途”。是為境內設驛之始。隋沿,且加強對武關之管理。《隋書·地理志》載,上洛郡商洛縣有“關官”。《隋書·煬帝紀》稱,煬帝即位“掘塹自龍門,達於上洛,以置關防”(指武關)。唐代“凡三十里一驛”。嚴耕望《唐藍田武關道驛程考》稱,其時自長安至襄陽23驛。商洛縣之驛站上接上洛縣洛源驛,入境有棣花驛、四皓驛、青雲驛、桃花驛、武關驛,出境接商南縣之層峰驛。“每驛設驛長一人,驛夫若干人,一縣之驛由縣令兼理”。驛有驛田,備有車、馬、船等以供使用。唐德宗時,定“上都至汴州為大路驛。從上都至荊南為次路驛”。上都至荊南,恰經今丹鳳縣境。《唐書·百官志》稱:“凡關有驛道者為上關”,縣境武關即繫上關,“上關令一人,從八品;下丞二人,正九品下”。其主要職能“掌禁末游,察奸匿”。貞元間,商州刺史李西華又於商山路廣設“官舍”,以接待過往官員。其時,私人經營之旅館亦日臻發達。《通典》卷七載,早在天寶年間,東至宋汴,西至岐州,南詣荊襄(此道,途經本境),“皆有店肆,以供商旅”。
宋略如前代,開國之初詔諸道州府以軍卒代百姓為遞夫,承傳官府文書。宋人沈括《夢溪筆談》稱:“驛傳舊有步、馬、急三等,急遞最遽,日行四百里,唯軍興則用之。熙寧中,又有金字牌急腳遞,如古之羽檄也,以朱漆木牌金字,日行五百里。”望之者無不避路,即岳飛所奉之一日十二道金牌。北宋末,本境為宋金交戰區,境內之急遞,十里一鋪,每鋪設鋪長一名,鋪兵要路十名、鋪路或五名或四名。
元代驛政較前詳備,驛站稱站赤,為蒙古語驛站之譯音。普通各站設提領一員,行九品印,職專車馬之役。其附,商州共七驛,在本境者有棣花、青雲、桃花、武關驛。其時各驛之間距,據《馬可波羅遊記》載“元代驛站制度每隔二十五或三十英里就立一驛站”。
明代,境內設有驛站並急遞鋪,隸商縣驛丞,掌郵傳迎送等事。清代,驛政初由商縣驛丞專掌,乾隆年間龍駒寨州同衙門設立後由其兼理。各驛站有驛書、驛皂、馬夫、獸醫、槓抬夫、驢夫之類。與驛站相輔而行的有專供走遞公文之“遞鋪”,每鋪有鋪司四人,鋪兵二十一人。商州到武關十一鋪,本境有鋪司八處(上接商縣夜村鋪,下接商南之澗場鋪)。境內之鋪名為:棣花鋪(飯食等級為小、中伙)、商洛鋪(備大、中伙)、龍駒寨鋪(為“駐節”之地)、資峪鋪、桃花鋪(備中伙)、鐵峪鋪、寺底鋪、武關鋪(為“駐節”之地)。運輸組織方面,光緒二十六年(1900)九月二十九日,慈禧太后令各省應解京餉均輸西安,並決定將清江(江蘇)所設轉運總局移至漢口,老河口、龍駒寨各設分局。南路運輸由漢水入荊紫關,溯龍駒寨抵達西安。以此作為“西幸之第一籌畫”。此外,清代尚有船幫、西馬幫、北馬幫、青器幫、鹽幫、楚黃幫、臨晉幫、坐地幫等民間行業組織在龍駒寨建有會館,接待過往同業人員。
桃花驛集市形成之於明清時期,鄉民通過集市貿易來獲取自己所需要的商品,並出售自己製造的商品。後在1997年機構改革中合併原桃花鋪鄉、鐵峪鋪鎮成立了現在的建制鎮。桃花鋪集也隨之消失。後經多次成立集市均未見其效 “摘自 丹鳳縣誌”
桃花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