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家族背景
商族興起於
黃河故道下游的
商丘。商部落的歷史可以追溯到
母系氏族公社時期。這個部落的始祖叫
契。傳說契的母親
簡狄洗澡,忽然發現燕子下了個蛋,吃了以後便懷孕生契。所以古代有“
天命玄鳥,降而生商”的傳說。
夏朝自
孔甲繼位為夏王以後,“好方鬼神,事淫亂”(《史記·
夏本紀》),不理朝政,迷信鬼神,專事打獵玩樂,使得人民怨恨,諸侯反叛。由於國力衰弱,也無法控制各諸侯國勢力的發展。
在夏朝的諸侯方國中,商國自
上甲滅
有易以後,勢力逐漸發展壯大。農業和蓄牧業的發展,
社會財富的增加,促使商族由氏族制過渡到奴隸制。為了向外發展勢力,掠奪更多的奴隸和財物,到了主癸時,商國已是一個具有國王權力的大諸侯國了。
統領商國
主癸死後,由他的兒子湯繼位為商侯,仍建都
商丘。商國從始祖
契開始,到湯的時候已經將都城遷了八次。商湯繼主癸作諸侯時,夏朝的統治者是
桀,他
驕侈淫逸、寵用
嬖臣、暴虐無道,對民眾及所屬方國部落進行殘酷的壓榨
奴役,引起普遍的憎恨與反對。夏朝的統治風雨飄搖,國勢漸衰。商湯為了準備滅夏,在
夏桀十五年,將商國的國都由
商丘(今河南商丘
睢陽區西南)遷至亳(今河南商丘
虞城縣谷熟鎮西南)。
湯在亳這裡營建新國都、積蓄糧草、招集人馬、訓練軍隊,為滅夏之戰創造有利條件。本來商國曾被夏王朝授與“得專征伐”的大權(《史記·
殷本紀》、《集解》),他要征伐誰可以不經夏王的批准而有權出兵。但是湯準備征伐的並不是一般的侯,而是統治全國的夏王朝。商湯時,商國地域不過七十里,他為了削弱夏王朝的勢力,排除滅夏的障礙,爭取更多的諸侯反夏,首先就從商國的鄰國葛國開始,葛國是夏桀的耳目,緊鄰商國的西部,是阻擋商湯西進攻夏的第一個障礙,商湯第一個就消滅了葛國。
臥底斟鄩
商湯與
有莘氏通婚後,運用賢臣
伊尹和
仲虺為左右相,以亳(今河南
商丘市谷熟鎮西南)為前進據點,積極治國,準備滅夏。
商湯首先在政治上採取了爭取民眾和與國的政策,開展了揭露夏桀暴政罪行的政治攻勢,為戰爭的勝利奠定了政治基礎。在軍事戰略上,他在賢臣伊尹、仲虺的有力輔佐下,巧妙謀劃。
伊尹向湯出謀,由他親自去夏王都
斟鄩(今河南
洛陽偃師)住一段時間,觀察夏朝的情況。湯準備了方物(土特產)、貢品,派伊尹為使臣去夏王都朝貢。伊尹帶著隨從、駕著馬車、馱著方物、貢品來到夏王都。伊尹在夏都
斟鄩,取得夏王妃妹嬉的寵信。三年後的一天,妹嬉對伊尹說,桀做了一個夢,夢見天上兩日並出,相互搏擊,一日勝,一日不勝。伊尹認為,這是滅夏的時機到了,迅速回到商國的都城亳(今
河南商丘谷熟鎮西南),告訴了商湯。
伊尹向湯獻計說:“夏自
禹建國以來,已經歷四百多年,夏王是天下尊崇的共主。雖桀暴虐無道,民有怨恨,但在諸侯中仍有威信,故不能很快伐桀,只有等待時機再行動。”於是伊尹和仲虺商議後,向湯獻了一策,就是不能急於出兵伐桀,還要蓄積更大的力量,繼續削弱擁護夏王朝的勢力,等待時機。湯接受了伊尹的主張,做了積極的準備。
發兵被俘
時逢百年不遇的大旱,商王國
赤地百里,但商湯決定發兵。夏桀舉行盟會,有緡國未到,並且公開叛亂。夏桀決定先滅有緡,再滅商。與有緡的戰爭使夏桀盡失精銳之師。
自夏桀滅有緡氏以後,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更加激化。在夏王朝的諸侯、方國中,雖然叛離者不少,但擁護夏王朝的也還不少,忠實於夏桀的也不是沒有。在東部地區就有三個屬國是忠於夏桀的:一個是
彭姓的韋(今河南滑縣東),一個是己姓的顧(今山東
鄄城東北),一個也是己姓的昆吾(今河南境內)。這三個夏屬國的勢力都不小,他們所處的地區又與商較近。湯滅葛以後,又征服了一些不歸順商的諸侯、方國,所謂“十一征而天下無敵”。但這三個方國執意以商為敵,他們監視著商湯的活動,還經常向夏桀報告。
湯和伊尹、仲虺決心除掉這三個夏桀的羽翼。夏桀二十二年,就在準備進征韋時,夏桀得知湯還在繼續征伐諸侯,擴大商的勢力,於是派使臣至商國召湯入朝,湯沒有拒絕就帶領隨從來到夏王都。夏桀得知湯已來到,就下令將湯囚禁在
夏台。
夏桀釋湯
夏桀二十三年,伊尹和
仲虺得知夏桀將湯囚禁起來以後,就蒐集了許多珍寶、玩器和美女獻給夏桀,請求釋放湯。夏桀是一個貪財好色之徒,看見商送來的許多珍寶、玩器和美女,非常高興,也就下令將湯釋放回商。夏桀囚湯之事在諸侯、方國中引起了更大地恐慌,紛紛投奔商,願助湯滅夏,同一天就有五百個諸侯到湯那裡去任職。湯回商以後,被囚禁的痛苦經歷使商湯更堅定了滅夏的決心。
揮師西進
商湯見叛夏歸商的人愈來愈多,就和重臣伊尹、仲虺商議征伐
韋國和
顧國的事。經過一番謀劃和準備之後,商湯和伊尹就率領了助商各方國的聯合軍隊,先對夏的方國
韋國展開進攻。商湯率大軍壓境,韋國連求援都來不及,很快就被商軍滅亡。韋國被滅,顧國勢單,湯接著又揮師東進,乘勝也將顧國滅了。韋、顧二國的土地、財產、人民盡歸商所有。
商滅昆吾
夏桀下令罷兵不征伐商,可是一年之後,
昆吾的夏伯自恃其能,率軍向商進攻。伊尹見昆吾死心塌地效忠於夏桀,一心與商為敵,就請湯率軍迎戰昆吾。一戰而大敗昆吾軍,再戰而殺夏伯滅昆吾,並昆吾土地、入民入商。湯還採納伊尹的建議,停止朝貢夏朝以試夏桀的實力。訊息傳到夏都,桀召九夷之師攻商,商湯見桀還能調動九夷族的兵力,知道夏的勢力還很強大。商湯知道時機不到,就馬上向桀請罪,卑辭厚禮表示臣服,恢復進貢,去掉了桀心中的芥蒂,贏得了等待時機的時間。一年後,因桀反覆無常,昆吾又是
助桀為虐,與商為敵,九夷的首領們也看出夏桀不會長久,就不聽調遣。九夷族忍受不了桀的殘暴統治,紛紛叛離,使桀的力量大為減弱。
興兵伐夏
夏桀的賢臣
關龍逢多次進諫,桀甚為憤怒,將關龍逢處死。太史令
終古把占卜的凶兆,哭泣著送給桀,桀不屑一顧。終古逃到商國,商湯大喜,將此事遍告諸侯,商湯就選擇了這個有利時機,開始做滅夏的準備。
公元前1666年,商湯在景亳(今河南
商丘市梁園區)誓師,宣告夏桀的罪行,商湯正式興兵伐夏。湯和仲虺、伊尹率領由七十輛戰車和五千步卒組成的軍隊西進伐夏桀。夏桀調集了夏王朝的軍隊,開出王都。夏商兩軍在
鳴條之野相遇,展開了大會戰。
會戰開始之前,湯為了鼓動士氣,召集了參加會戰的商軍和前來助商伐夏的諸侯、方國的軍隊,宣讀了一篇伐夏的誓詞,稱為“
湯誓”。商軍經湯動員以後,士氣大振,都表示願意與
夏軍決一死戰。兩軍交戰的那一天,正趕上大雷雨的天氣,商軍不避雷雨,勇敢奮戰,夏軍敗退不止。夏桀見兵敗不可收拾,就帶領五百殘兵向東逃到了三㚇(今山東定陶北)。三㚇是夏王朝的一個方國,三㚇伯見夏桀兵敗逃來,立即
陳兵布陣以保夏桀,並揚言要與湯決一死戰。湯和伊尹見夏桀投奔三*,即摩師東進。商軍和三*軍在(成耳)(今山東
汶上北)交戰,結果商軍打敗三*軍,殺了三㚇伯,湯將夏桀流放在
南巢的亭山,商朝建立後的第三年,夏桀就憂憤病死在亭山。
湯和伊尹為了徹底消滅夏王朝的殘餘勢力,又率軍西進。因為韋、顧、昆吾和三*這樣一些較有勢力而又忠於夏的方國都被商湯所滅,商軍在西進的路上就未遇到大的抵抗,很快就占領了夏都斟(尋耳)。夏朝的親貴大臣們都表示願意臣照於湯。湯和伊尹安撫了夏朝的臣民後,就在斟(尋耳)舉行了祭天的儀式,向夏朝的臣民們表示他們是按上天的意志來誅伐有罪的桀,
夏後氏的“歷數”(帝王相繼的世數)已終。這就正式地宣告了夏王朝的滅亡。湯先征伐韋、顧兩國,然後滅昆吾和夏桀。
湯和伊尹在夏王都告祭天地以後就率軍回到了亳(今河南商丘谷熟鎮西南)。這時期商的聲威已達於四方,各地的諸侯、
方伯以及大大小小的氏族、部落的酋長們部紛紛攜帶方物、貢品到毫來朗賀,表示臣服於湯。數月之間,就有“三千諸侯”大會於亳(《逸周書·殷祝》)。
建立商朝
湯經過二十年的征伐戰爭,滅了夏王朝,統一了自夏朝末年以來紛亂的
中原,控制了黃河中下游地區,其勢力所及,遠遠超過了夏王朝。湯滅夏後奠定了商王朝疆域的基礎。由於商湯以武力滅夏,打破國王
永定的說法,從此中國歷代王朝皆如此更迭,因而史稱“
商湯革命”。
湯對前來朝賀的諸侯皆以禮相待,湯自己也只居於諸侯之位,表示謙遜。“於是諸侯畢服,湯乃踐天子位”(《史記·殷本紀》)。也就是在“三千諸侯”的擁護下,湯做了天子,告祭於天,宣告了商王朝的建立。
湯建立商朝後,對內減輕征斂,鼓勵生產,安撫民心,從而擴展了統治區域,就連遠居黃河上游,氐人、羌人部落都來納貢歸服。
百歲而崩
湯二十五年,商湯命伊尹作《大濩樂》。初巡狩,定獻令。湯二十七年,商湯遷
九鼎於
商邑(今
河南商丘)。湯二十九年,商湯百歲而
崩。
為政舉措
攻滅葛國
葛國(今河南商丘
寧陵縣)是商國國都亳(今商丘
谷熟鎮西南)西邊的一個
方國。
葛伯忠實於
夏桀,是夏桀在東方諸侯國中的一個耳目。湯恐葛伯妨礙他滅夏,將他的活動報告給夏桀,就想爭取葛伯不再為夏桀效力,助商滅夏。
葛國人民在葛伯這個昏君的統治下,生活非常痛苦,衣食都不能自足,當然更不能為商國人提供飯食。湯派商國邊境的人往葛國送去酒飯,給幫助耕種的商國人吃,送酒飯的人都是些老弱和孩子。葛伯就每次派人在葛地等候送酒板的人來後,將酒飯搶走,還威脅說不給就要被殺死。有一次,一個孩子去送酒肉,因反抗搶劫,竟被葛伯的人殺死。湯見葛伯是死心塌地的與商國為敵,不能再用幫助的辦法來爭取。就率兵到葛國去把葛伯殺了。因為葛伯不仁,葛國人民早就怨恨,見湯殺了葛伯,就表示願意歸順商國。
湯滅葛的行動,在諸侯中不但沒有人反對,還指責葛伯的不仁,被殺是咎由自取。有的方國的人民怨恨夏桀的暴虐,還盼望商湯前去征伐,願意從夏王朝統治下解脫出來歸順商湯。還有一些方國就自願歸順湯,湯對歸順的方國都分別授以玉珠作冕冠的玉串和
玉圭。顯然是居於一個諸侯盟主的地位,行使國王的權力。商湯從伐葛國開始,逐步翦除夏朝的羽翼。
任用賢才
商湯也是個識才之君。仲虺是個奴隸主,從他先祖起就世代在夏王朝作官。伊尹是個奴隸,從他少年時代起就過著流浪生活,長大後當了廚子。他們都很有才幹,看見夏桀的暴虐,殘害人民,不關心生產,只知淫樂,引起了人民的咒罵,諸侯的叛離,深知夏王朝的滅亡已為時不遠。他們想解救人民的痛苦,只有扶持一個有力的諸侯,推翻夏桀的統治才能辦得到。他們看見商的勢力在東方地區諸侯國中是最強大的一個,認為商湯是一個理想的諸侯,於是先後通過不同的途徑來到了商湯身邊。商湯果然任用了二人為左右相,委以滅夏的重任。
商湯有了仲虺和伊尹的輔佐,首先是治理好內部,鼓勵商統治區的人民安心農耕,飼養牲蓄。同時團結與商友善的諸侯、方國。在仲虺和伊尹的鼓動下,一些諸侯陸續叛夏而歸順商。
征伐方國
夏桀滅有緡之後,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更加激化。在夏王朝的諸侯、方國中,自夏桀滅有緡氏以後,雖然叛離者不少,但擁護夏王朝的也還不少。在東部地區就有三個屬國是忠於夏桀的:一個是彭姓的韋(今河南滑縣東),一個是己姓的顧(今山東鄄城東北),一個也是己姓的昆吾(今河南濮陽境內,一說在河南許昌境內)。這三個夏屬國的勢力都不小,他們所處的地區又與商較近。湯滅葛以後,又征服了一些不歸順商的諸侯、方國,所謂“十一征而天下無敵”。但這三個方國執意以商為敵,他們監視著商湯的活動,還經常向夏桀報告。
湯和伊尹、仲虺決心除掉這三個夏桀的羽翼。就在準備進征韋時,夏桀得知湯還在繼續征伐諸侯,於是派使臣至商召湯入朝。下令將湯囚禁在夏台(也就是鈞台,在今河南禹縣,古書中說:“三王始有獄,夏曰夏台,段曰牖里,周曰囹圄。”後得以釋放。湯回商以後,經過一番謀劃和準備之,湯和伊尹就率領了助商各方的聯合軍隊,先對韋進攻。湯率大兵壓境,韋連求援都來不及,很快就被商軍滅亡。韋被滅,顧國勢單,湯接著又揮師東進,乘勝也將顧國滅了。韋、顧二國的土地、財產、入民盡歸商所有。
滅夏建商
古書中把湯伐桀滅夏稱做“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革”的本意是指皮革,獸皮去其毛而變更之意。“湯武革命”是說商湯變革夏王桀之命。“順乎天”是商講究迷信,凡作一事都說是上天的意志,所以是順天命。“應乎人“就是得人心的行動。商湯革命是中國奴隸社會中一個奴隸主的總代表革去另一個奴隸主總代表的命,雖革除了夏桀的暴虐,但仍然是奴隸主階級的統治。所以後世人們又稱為“貴族革命”。中國歷史上的第二個奴隸制王朝,也就是在湯革了夏桀之命後建立起來的。
湯經過二十年的征伐戰爭,最後滅了夏王朝,統一了自夏朝末年以來紛亂的中原,控制了黃河中下游地區,其勢力所及,遠遠超過了夏王朝,湯滅夏後奠定了商王朝疆域的基礎。
軼事典故
湯有七名
湯又名
履,古書中說:“湯有七名”。見於記載的有:湯、成湯、武湯、商湯、天乙、天乙湯。甲骨文中稱作唐、成、大乙、天乙。
金文和周原甲骨文中稱作成唐。天乙、大乙、高祖乙是商族的後人祭祀湯時所稱的廟號。在古書中還被尊稱作武王。
湯見伊尹
商湯去見伊尹,叫彭氏的兒子給自己駕車。彭氏之子半路上問商湯說:“您要到哪兒去呢?”商湯答道:“我將去見伊尹。”彭氏之子說:“伊尹,只不過是天下的一個曾做過奴隸的人。如果您一定要見他,只要下令召見而問他,這在他已蒙受恩遇了!”商湯說:“這不是你所知道的。如果現在這裡有一種藥,吃了它,耳朵會更加靈敏,眼睛會更加明亮,那么我一定會喜歡而努力吃藥。現在伊尹對於商國,就好像良醫好藥,而你卻不想讓我見伊尹,這是你不想讓我好啊!”於是叫彭氏的兒子下去,不讓他駕車了。
解網施仁
商湯有一次外出,看見在一處茂盛的林子裡,一個農夫正在張掛捕捉飛鳥的網,東南西北四面掛的都有。待網掛好後,這個農夫對天拜了幾拜,然後跪在地上禱告說,“求上天保佑,網已掛好,願天上飛下來的,地下跑出來的,從四方來的鳥獸都進入中的網中來。”湯聽見了以後,非常感慨說:“只有夏桀才能如此網盡矣!要是如此的張網,就會完全都捉盡啊!這樣做實在太殘忍了。”就叫從人把張掛的網撤掉三面,只留下一面。商湯也跪下去對網禱告說:“天上飛的,地下走的,想往左跑的,就往左飛,想往右跑的,就往右飛,不聽話的,就向網裡鑽吧。”說完起來對那個農夫和從人們說,對待禽獸也要有仁德之心,不能捕盡捉絕,不聽天命的,還是少數,中們要捕捉的就是那些不聽天命的。諸侯聽說這件事以後,都稱頌說:湯真是一個有德之君。那個農夫也深受感動,就照湯的做法,收去三面的網,只留下一面。這就是流傳到後世的“
網開三面”的成語故事。
左右賢相
商湯的左相
仲虺和右相
伊尹是兩個身世和經歷完全不相同的人。
仲虺是個奴隸主,從他先祖起就世代在夏王朝做官。伊尹是個奴隸,從他少年時代起就過著流浪生活,後來成為商湯妻子陪嫁的奴隸。
湯是個識才之君,任用了二人為左右相。商湯有了仲虺和
伊尹的輔佐,首先是治理好內部,鼓勵商統治區的人民安心農耕,飼養牲畜。同時團結與商友善的諸侯、方國。在商湯的仁義以及仲虺、伊尹的鼓動下,一些諸侯陸續叛夏而歸順商,歸商的諸侯很快地就增加到四十個,商湯的勢力也愈來愈大。
桑林禱雨
湯十九年至二十四年,連續五年的大旱,糧食絕收,湯親自在國都亳(今商丘)東部的
桑林祈禱,以自身作犧牲來祈雨,剪髮及爪,自潔,作在柴上,準備自焚以祭天。火將然,即降大雨。另有傳說,說成是
宋景公禱雨。《
藝文類聚》卷六六引《
莊子》云:“昔宋景公時,大旱,卜之,必以人祠乃雨,景公下堂頓首曰:‘吾所以求雨,為民也,今必使吾以人祠乃雨,將自當之。’言未卒而大雨。”
楊寬認為,“商湯”與“宋景”古音相近,可能是口傳過程中的傳訛。(載《
古史辨》第七冊上)
人物評價
總體評價
商湯領導商部族和其他反抗夏王朝殘暴統治的同盟部族,運用戰爭的武力手段,一舉推翻垂死腐朽的夏王朝,建立起新的統治秩序。他的所作所為,客觀上推動了歷史的發展,符合人民的願望,因此得到後人的肯定和讚揚。
商湯革命是政治上的一項進步之舉,
鳴條之戰則是中國軍事歷史上一篇輝煌的傑作。它是中國古代通過“伐謀”、“伐交”、“伐兵”、“用間”的全面運用,最終達到戰爭速勝的最早的成功戰例,對於後世戰爭的發展,事理論的構築,都產生過相當深遠的影響。
歷代評價
《
逸周書》:其在商湯,用師於夏,除民之災,順天革命,改正朔,變服殊號,一文一質,示不相沿,以建醜之曰為正,易民之視。
宋襄公:①古帝命武湯,正域彼四方。方命厥後,奄有九有。肇有彼四海,四海來假。②昔有成湯,自彼氐羌,莫敢不來享,莫敢不來王,曰商是常。
《
呂氏春秋》:
殷湯良車七十乘,必死六千人,以戊子戰於郕,遂禽推移、大犧,登自鳴條,乃入巢門,遂有夏。
桀既奔走,於是行大仁慈,以恤黔首,反桀之事,遂其賢良,順民所喜,遠近歸之,故王天下。
曹植:殷湯伐夏,諸侯振仰,放桀鳴條,南面以王,桑林之禱,炎災克償,伊尹佐治,可謂賢相。
劉勰:昔
帝軒刻輿幾以弼違,
大禹勒筍虡而招諫。成湯盤盂,著日新之規;武王戶席,題必誡之訓。
李世民:商湯不以鼎俎為羞,姬文不以屠釣為恥,終能獻規景毫,光啟殷朝。
馬端臨:商湯受命,其能存者三千餘國。亦為九州,分統天下,載祀六百。
張廷玉:夏王厭芳醴,商湯遠色聲。聖人示深戒,千春垂令名。
史書記載
親屬成員
妃子:
有莘氏之女(生太丁)、有妊氏之女
有孂(生外丙、中壬)
後世紀念
葬地
東漢《
皇覽》:“湯冢在濟陰
薄縣北東郭,去縣三里.冢四方各十步,高七尺,上平處平地。漢哀帝建平元年,大司空御史長卿案行水災,因行湯冢。”
唐代《括地誌》
曹州、
洛州均記載:“薄城北郭東三里平池有湯冢。”
後來的《
史記正義卷三·殷本紀》引《括地誌》云:“薄城北郭東三里平地有湯冢。按:在
蒙,即北薄也。又雲洛州偃師縣東六里有湯冢近
桐宮。”
顧炎武《
日知錄集釋》:
太甲之書曰,王徂桐宮居憂。此古人
廬墓之始。【雷氏曰】桐與湯墓無涉。桐,亳東之邑,即《續漢郡國志》所云桐亭。又按趙岐注桐為邑,亦不雲是葬地。余讀
後漢《郡國志》,
梁國有
虞縣,有
薄縣。虞則有
空桐,地有桐,地有桐亭,薄下注云:有湯冢。余即如皇甫謐以正之曰:放太甲於桐,桐在今
虞城縣,去
偃師亦八百餘里,伊尹既以身當國於偃師,又焉能時時於桐訓太甲乎。仍屬谷熟方近。
北宋《太平御覽》卷五百六十禮儀部.云:“湯冢在濟陰薄縣北郭,冢四方,八十步,高七尺,上平。”
商湯廟
河南省焦作市有多處祭祀湯王的廟宇,如“湯王廟”、“湯帝廟”等。如現存的“湯帝廟大殿(元代)”(位於博愛縣城西東王賀村)、“
成湯廟大殿(元代)”(位於博愛縣柏山鄉上屯村),均為河南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特別是武陟縣商村的“商王廟”,與“湯帝陵”同處一地,最值得注目。考古工作者從商代遺址推斷,該商王廟可能是在成湯死後不久修建的,後因年久,屢毀屢建。商村現存的《宋重建商王廟大殿記》,記載了該廟是在以前舊址基礎上重建的史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