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背景 哈羅公學招收年齡在13至18歲之間的男生,此外哈羅公學在曼谷還有一所哈羅國際學校,並在
坦尚尼亞 支持一所當地的學校。哈羅公學在2005年在中國北京開設一所2年制高中,提供英國的
A-Level 課程。
學校標誌 學生的硬草帽 維多利亞女王 時期是哈羅公學(也是其他英國眾多公學)發展的主要時期,英國的海外殖民在此時達到頂峰,
大英帝國 需要更多受良好教育的紳士們來管理這個龐大的國家。哈羅公學在此期間建造了11間宿舍,規模也迅速擴大。這時的哈羅公學已經成為與
伊頓 、
溫切斯特 、
威斯敏斯特 等齊名的學校,當時英國幾乎有四分之一的首相來自哈羅。此時期的哈羅以紀律嚴格著稱,在所有的
英國公學 中首創了學長制、鞭刑等體制。
1930年,哈羅公學學生在新學期捧著新書 與許多歷史悠久的學校一樣,哈羅公學也擁有自己的特殊傳統。哈羅最著名的代表是學生的硬草帽,直到今天哈羅學生在上課時還必須戴這樣的帽子。另一個特殊的傳統是校歌,這在其他類似的公學中也很少見。這些歌曲大多編寫於1870年代,其中最著名的一首是《四十年來》(Forty Years On)。歌詞內容大多宣揚
維多利亞時期 的道德觀念,但今天它們的主要功能是體現學校的傳統與價值,增強凝聚力,很少人會關心這些歌詞原本的含義。
哈羅公學的
體育活動 也很有特點,他們最獨特的運動是哈羅足球(Harrow Football),這是一項介於
足球 和
橄欖球 之間的運動。另外大多數歷史學家認為,
壁球 最早也起源於哈羅公學。
1971年2月,身著校服和草帽聚集在校園 哈羅公學著名的校友包括了詩人
拜倫 、英國首相
溫斯頓·邱吉爾 、伊斯蘭學者馬默杜克·皮克索爾、攝影術的發明者福克斯·塔爾博特、印度領導人
尼赫魯 和考古學家阿瑟·伊文思等。此外包括了
約旦 國王
海珊 、前伊拉克國王
費薩爾二世 等中東王室成員也畢業於哈羅公學。
發展歷史 創建時期 1572年,一位農民約翰·萊恩(John Lyon)立意教育貧苦學生,得到女王
伊莉莎白一世 頒發王室特許,建立學校,成立了哈羅公學。新校院在1615年完成,並開始逐漸發展。萊恩於1592年去世
學校校園 崛起時期 哈羅的崛起開始於18世紀早期。由於當時另一所著名的伊頓公學被懷疑和
托利黨 人(即貴族派,現
英國保守黨 的前身)聯繫過多,得勢的
輝格黨 (改革派,現
英國自由黨 的前身)權貴們轉為支持哈羅。許多貴族爭先恐後捐資贊助,哈羅學費因此水漲船高。一個外來富家學生需要支付10英鎊一年的學費,這在當時和一個大學學者的年收入相若了。一名1775年入學的男生甚至為他7年半的學習總共支付了202英鎊,這在當時是驚人的巨款。也正是從這個時代開始,哈羅的教育理念開始變化,成了一所面向富人和權貴子弟的學校
發展期 在經歷了很長一段時間的發展期後,學校理事會開始向國際社會開放,並設立了新的學校,在北京、曼谷等地建立哈羅國際學校。
2008年哈羅公學入駐北京
格拉斯 小鎮別墅區。北京格拉斯小鎮坐落於機場高速東側,西臨
溫榆河 (北京的母親河,一年四季常流水的不凍河,為北京最適宜人居住的綠色生態走廊)。多條交通路線可到達該學校:機場高速
楊林 出口沿溫榆河七公里格拉斯林蔭大道可到達、京通高速
北關 環島沿通順路到富壁路可到達、機場第二高速
半壁店 出口沿富壁路可到達。
現哈羅公學位於格拉斯小鎮中心,預計2009年坐落於格拉斯小鎮南側占地100餘畝的新校開始建設。
新校區 規劃在校學生從幼稚園到中學可達2000名學生。成為北京規模、師資一流的國際學校。
主要課程 在第一年,通常是英語,法語,數學,
生物學 ,化學,物理,歷史,地理,拉丁文,宗教學,藝術,音樂,設計技術和信息技術等課程。
在第二年和第三年,主要是證書考試工作。
可選擇課程有: 古代歷史、藝術、生物學、商業研究、化學、批判性思維、設計技術、戲劇研究、經濟學、英國文學、法語、高等數學、地理、德語、政府與政治、
希臘語 、歷史、藝術史、義大利語、
拉丁語 、數學、音樂、音樂技術、攝影、體育、物理、宗教研究、西班牙語、統計。
文化傳統 哈羅最著名的傳統是學生的硬草帽,哈羅學生在上課時必須戴這樣的帽子。一般他們身穿雪白的襯衣,外著深藍色的西裝外套,有時候會是黑禮服配英式高禮帽及手杖。
學生的硬草帽 入學要求 學費
哈羅公學每年學費為一萬六千五百英鎊,包括一日三餐、住宿、實驗室圖書館和
電子計算機 的使用在內.
2010年,哈羅公學的的學費和食宿費用為29,670英鎊(約36000歐元或47000美元)。
2016年,北京哈羅公學的學費(下圖),住宿費為8萬5天和10萬7天。
Year Group
Tuition Fee (In RMB)
Pre-School (half day)
84,100
Pre-School (full day)
153,700
Nursery
153,700
Reception
175,700
Year 1
208,600
Year 2
219,600
Years 3-5
221,700
Years 6-8
239,300
Years 9-11
254,400
Years12-13
268,800
入讀要求
有意就讀的海外學生最好在入學兩年前提出申請。希望讀大學預科的海外學生英文成績必須達到學校要求的標準,因為他們在閱讀、聽和寫的能力方面能夠運用自如,才不至於跟不上進度。
獎學金
哈羅公學很少提供獎學金,獎學金主要分為
舍伍德 獎學金、彼得貝克威斯獎學金、13歲獎學金及預科獎學金。獎學金(每年30%)可以減少5-10%的費用,助學金可以減少高達95%的費用。
傑出校友 溫斯頓·倫納德·斯賓塞·邱吉爾爵士
政治家、畫家、演說家、作家以及記者,1953年
諾貝爾文學獎 得主,曾於1940-1945年及1951-1955年期間兩度任英國
首相 ,被認為是20世紀最重要的政治領袖之一,帶領英國獲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被公認為世界上掌握單詞辭彙量最多的人(十二萬多)。
邱吉爾 出生於英國的一個貴族家庭。他的祖上約翰·邱吉爾因在“
光榮革命 ”中支持
威廉三世 ,且又在對西班牙和法國的戰爭中做為軍隊總司令取得勝利而於1702年被
安妮女王 封為
馬爾巴羅公爵 (Duke of Malborough),馬爾巴羅家族在19世紀英國20個王室以外的公爵家族中名列第十。邱吉爾的父親倫道夫·邱吉爾勳爵(d Randolph Churchill)是馬爾巴羅
公爵 七世的第三個兒子,是
保守黨 “櫻草會”(保守黨中的一個派系,以工人階級為主)的創辦人,曾擔任過內閣中僅次於首相的
財政大臣 。邱吉爾的母親珍妮·傑羅姆是美國
百萬富翁 、《
紐約時報 》股東之一的倫納德·傑羅姆的女兒。
尼赫魯
1889年11月14日,
賈瓦哈拉爾·尼赫魯 誕生在
阿拉哈巴德 的婆羅門貴族家庭。1905年就讀於英國哈羅公學,兩年後入
劍橋大學三一學院 ,三年後獲自然科學
榮譽學位 。後又進入倫敦內殿法學會,1912年獲律師資格。同年回國,在阿拉哈已德高等法院任律師,並投入爭取印度獨立的政治運動。
1916年5月國大黨年會上他第一次遇到
甘地 ,甘地堅持反英鬥爭的行動使他很感動。1918年起任國大黨全國委員會委員。1919年
阿姆利則慘案 發生後,參加國大黨組織的調查委員會。1920年參加甘地領導的
非暴力不合作運動 ,次年被捕入獄。印度獨立前先後8次被捕,在獄中度過9年。1923、1927年先後兩次任國大黨總書記各兩年。1926 -1927年尼赫魯遊歷了歐洲和蘇聯,受到馬克思主義和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影響。1928年與鮑斯共同建立全印獨立同盟。
1929年尼赫魯當選為國大黨主席,在他主持下的國大黨
拉合爾 會議提出印度完全獨立的政治鬥爭目標。此後成為全國知識分子和青年的領袖,並多次當選為國大黨主席。二次世界大戰後印度
民族運動 迅速發展,獨立要求愈加強烈,194 6年9月英國初步移交政權,成立印度臨時政府,英印總督兼任總理,尼赫魯任副總理。1947年3月蒙巴頓方案公布,印度和
巴基斯坦 分治,8月15日印度作為自治領獨立、尼赫魯任總理。
從1951年到1964年尼赫魯執掌印度大權。任內,自1951年起在經濟上實行“五年計畫”,實施土地改革;50年代中期,提出“民主社會主義”口號,欲在印度建立“社會主義類型社會”,建立國營企業,農業方面實行鄉村發展計畫和合作化。外交上尼赫魯實行不結盟政策,拒絕參加各國際軍事集團。1954年6月與中國總理
周恩來 共同提出著名的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1955年尼赫魯參與發起並參加了在印度尼西亞舉行的
萬隆 亞非會議。在尼赫魯、狄托和納賽爾的發起下,1961年
不結盟國家首腦會議 在
南斯拉夫 首次舉行。
Hussein ibn Talal
約旦國王(1935~1999)。生於1935年11月14日。1953年即位。在他統治下,國民經濟緩慢增長。他一直依靠西方國家的財政援助。由於該國人民對他的王朝不滿,他拚命擴充軍隊,使王室的勢力壓倒議會的權威。兵員的徵召和軍官的晉級,都以效忠國王為主要標準。埃及總統納賽爾經常攻擊他的保守社會政策和與西方強國結盟的政策。國內反對他的浪潮日益增長。由於政局不穩,他未能參加巴格達條約,又不得不解除阿拉伯軍團總司令英人格拉布將軍的職務。由於受到進一步的壓力,他批准在1956年10月舉行自由選舉,並且讓反對他的
納布勒 西組成聯合政丨府。1957年,在納布勒西廢除約英財政條約並與埃及、
敘利亞 和沙烏地阿拉伯簽訂一項公約之後,他解散納布勒西內閣,並宣布實行軍事管制。在美國幫助下,他不斷擴充軍隊,並使其現代化。1967年6月以色列在阿以戰爭中戰勝阿拉伯國家,
海珊 為恢復被以色列占領的土地進行了長期努力。1994年5月4日
巴勒斯坦 和以色列關於實施加沙-傑里科自治原則宣言的執行協定在開羅正式簽署以後,約旦和以色列關係隨之緩和。1994年11月27日約旦和以色列宣布建交,正式結束了長達46年的戰爭和敵對狀態。
喬治·戈登·拜倫
1788年1月22日出生於倫敦,父母皆出自沒落貴族家庭。他天生跛一足,並對此很敏感。十歲時,拜倫家族的世襲爵位及產業(紐斯泰德寺院是其府邸)落到他身上,成為拜倫第六世勳爵。哈羅公學畢業後,1805-1808年在
劍橋大學 學文學及歷史,他是個不刻苦的學生,很少聽課,卻廣泛閱讀了歐洲和英國的文學、哲學和歷史著作,同時也從事射擊、賭博、飲酒、打獵、游泳、拳擊等各種活動。1809年3月,他作為世襲貴族進入了貴族院,他出席議院和發言的次數不多,但這些發言都鮮明地表示了拜倫的自由主義的進步立場。
劍橋大學畢業。曾任
上議院 議員。學生時代即深受啟蒙思想影響。1809-1811年遊歷西班牙、希臘、土耳其等國,受各國人民反侵略、反壓迫鬥爭鼓舞,創作《恰爾德·哈羅德遊記》(Child Harold's Pilgrimage, 1809-1818)。其代表作品有《恰爾德·哈羅德遊記》《唐璜》(Don Juan, 1818-1823)等。在他的詩歌里塑造了一批“
拜倫式英雄 ”。他們孤傲、狂熱、浪漫,卻充滿了反抗精神。他們內心充滿了孤獨與苦悶,卻又蔑視群小。恰爾德·哈羅德是拜倫詩歌中第一個“拜倫式英雄”。拜倫詩中最具有代表性、戰鬥性,也是最輝煌的作品是他的長詩《唐璜》,詩中描繪了西班牙貴族子弟唐璜的遊歷、戀愛及冒險等浪漫故事,揭露了社會中黑暗、醜惡、虛偽的一面,奏響了為自由、幸福和解放而鬥爭的戰歌。拜倫不僅是一位偉大的詩人,還是一個為理想戰鬥一生的勇士;他積極而勇敢地投身革命,參加了希臘
民族解放運動 ,並成為領導人之一。
從1809-1811,拜倫出國作東方的旅行,是為了要“看看人類,而不是只方書本上讀到他們”,還為了掃除“一個島民懷著狹隘的偏見守在家門的有害後果”。在旅途中,他開始寫作《
恰爾德·哈洛爾德遊記 》和其他詩篇,並在心中醞釀未來的東方故事詩。《恰爾德·哈洛爾德遊記》的第一、二章在1812年2月問世,轟動了文壇,使拜倫一躍成為倫敦社交界的明星。然而這並沒有使他和英國的貴族資產階級妥協。他自早年就知道這個社會及其統治階級的頑固、虛偽、邪惡及偏見,他的詩一直是對這一切的抗議。
1811-1816年,拜倫一直在生活在不斷的感情旋渦中。在他到處受歡迎的社交生活中,逢場作戲的愛情俯拾即是,一個年青的貴族詩人的風流韻事自然更為人津津樂道。拜倫在1813年向一位安娜·密爾班克小姐求婚,於1815年1月和她結了婚。這是拜倫一生中所鑄的最大的錯誤。拜倫夫人是一個見解褊狹的、深為其階級的偽善所宥的人,完全不能理解拜倫的事業和觀點。婚後一年,便帶著初生一個多月的女兒回到自己家中,拒絕與拜倫同居,從而使流言紛起。以此為契機,英國統治階級對它的叛逆者拜倫進行了最瘋狂的報復,以圖毀滅這個膽敢在政治上與它為敵的詩人。這時期的痛苦感受,也使他寫出象《
普羅米修斯 》那樣的詩,表示向他的壓迫者反抗到底的決心。
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
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 (Benedict Cumberbatch),英國著名演員,1976年7月19日出生於英國倫敦,畢業於哈羅公學和
曼徹斯特大學 。2001年左右開始演藝生涯,期間參演過多部舞台劇,並擔任了多部作品的配音。2010年,康伯巴奇在
BBC 迷你劇《
神探夏洛克 》(《新福爾摩斯》)中完美出演
夏洛克·福爾摩斯 (Sherlock)一角,獲得巨大成功,人氣飆升,並獲得當年多項大獎,劇中服裝造型風靡英國。隨後,康伯巴奇受邀參演多部電影,如《
戰馬 》,《
鍋匠 》等,並出席金球獎及奧斯卡頒獎典禮,並接受《GQ》,《名利場》等多家雜誌專訪,是前途無限的新星。
他的著名作品《
神探夏洛克 》使他風靡英國。該劇在我國也受到了大量影迷的關注。
《神探夏洛克》,英國迷你電視劇,
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 在其中飾演主角夏洛克·福爾摩斯(Sherlock Holmes),這是一個虛構的偵探人物,是由19世紀末的英國偵探小說家
阿瑟·柯南·道爾 所塑造的一個才華橫溢的偵探形象,但該劇將原作的時間背景從19世紀搬到了21世紀,講述了在繁華熱鬧的倫敦大都市中,時尚的大偵探夏洛克·福爾摩斯和他的得力助手
約翰·華生 (John Watson)經受的一系列危險的、不同尋常的歷險。
該劇於2010年7月25日播出第一季,於2012年1月1日推出第二季。
哈羅分校 哈羅公學如今在
北京 ,
上海 ,
香港 和
曼谷 有分校。(Harrow International School Bankok,Harrow International School Beijing,Harrow international school Hongkong & Harrow International School Shanghai ),並且這4所學校名副其實是倫敦哈羅公學的分校。第一家哈羅分校是在曼谷開設的,2005年 哈羅公學在北京開設第二分校。2010年4月,哈羅公學宣布會在香港開設第三分校,而第四家是位於上海(哈羅國際管理服務有限公司與外高橋股份公司簽訂了入駐協定,表明哈羅國際學校有意將其大家庭的第6名成員在比鄰上海自貿區的
外高橋 森蘭落戶。2015年計畫在滬招收250名境外學生)。並打算在2019年前後在
深圳 開設第5間分校.但國內只有北京分校和打算建設的深圳分校招中國籍。其餘的只收外籍以及香港,澳門,台灣等。英國哈羅公學第6間分校選址直轄市
重慶 ,哈羅重慶禮德學院及英倫教育小鎮正式簽約落戶重慶兩江新區龍興工業開發區
校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