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
崛起
1789年的
法國大革命(French Revolution),給對
人類的未來帶來了希望,並對英國社會造成衝擊(Feudalism vs Capitalism)。在這個背景下,英國的
浪漫主義文學崛起,它產生於18世紀末,19世紀上半葉為繁榮時期。
先驅
浪漫主義文學的先驅是18世紀中後期的詩人羅伯特?
彭斯(Robert Burns)和威廉?
布萊克(William Blake)。彭斯從蘇格蘭民歌中吸取養料,其《蘇格蘭方言詩集》(《Poems,chiefly in Scottish dialect》)擅長抒情和諷刺,語言通俗;布萊克的《天真之歌》(《Songs of Innocence》)、《經驗之歌》(《Songs of Experience》)則憧憬理想的社會秩序,清新奔放,富有獨創性。
流派
然而,浪漫主義思潮中就形成兩種對立的流派,即積極浪漫主義(Active Romanticism)和消極浪漫主義(Passive Romanticism)。積極浪漫主義是進步的潮流,敢於正視現實,批判社會的黑暗,它引導人們向前看,消極浪漫主義持溫和態度,採取消極逃避的態度,反對現狀,留戀過去,它引導人們往後看。
特點
英國詩人全都是大自然的觀察者、愛好者和崇拜者。表現在文學中有以下幾方面體現:首先是對鄉村和大海的熱愛。其次是對高級動物的喜愛和對一般動物世界的熟悉。第三是明顯的個人獨立性,作家們都很有點個人癖性。第四是講求實際的道德觀和人生觀,與追求正義的強烈意願。英國浪漫主義在發展過程中的各階段又有著各自的一些特點:第一代浪漫主義作家不滿於資本主義的發展,具有憤世嫉俗和嚮往大自然的傾向;第二代浪漫主義作家堅持啟蒙思想,表現出爭取自由和民主的進步思想。
派別
英國浪漫主義第一批真正的大師則是被稱為“
湖畔派”(Lake Poet)的三位詩人,他們也是消極浪漫主義的代表。詩人威廉.華茲華斯(William Wordsworth)(1770-1850)與
薩繆爾.柯勒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1772-1834)和
羅伯特·騷塞(Robert Southey)(1774-1843)曾在英國西北部的昆布蘭湖區居住,並在思想觀點和創作理論上有不少相同之處,因此他們被稱為“湖畔派”。 湖畔派三位詩人緬懷中世紀和宗法式的鄉村生活,是浪漫主義文學中溫婉清麗的代表。這些詩人對
法國大革命抱著矛盾的態度,對資本主義的工業文明和城市文明表示厭惡,竭力謳歌的是宗法制的農村生活和大自然,喜歡描寫神秘離奇的情景與異國風光。華茲華斯是
湖畔派詩人中成就最高者,他與“
湖畔派”另一詩人
柯勒律治共同出版《
抒情歌謠集》,成為英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之作。詩集中收錄的詩歌大部分為華茲華斯所做,而柯勒律治的名詩《古舟子詠》和《忽必烈漢》(《Kubla Khan》)亦收入其中,充滿幻覺和奇譎的意象。
代表人物
消極浪漫主義代表
詩人威廉·
華茲華斯(William Wordsworth)(1770-1850)與薩繆爾·
柯勒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1772-1834)和羅伯特·
騷塞(Robert Southey)(1774-1843)曾在英國西北部的昆布蘭湖區居住,並在思想觀點和創作理論上有不少相同之處,因此他們被稱為“
湖畔派”。 湖畔派三位詩人緬懷中世紀和宗法式的鄉村生活,是浪漫主義文學中溫婉清麗的代表。這些詩人對法國大革命抱著矛盾的態度,對資本主義的工業文明和城市文明表示厭惡,竭力謳歌的是宗法制的農村生活和大自然,喜歡描寫神秘離奇的情景與異國風光。華茲華斯是
湖畔派詩人中成就最高者,他與“湖畔派”另一詩人
柯勒律治共同出版《
抒情歌謠集》,成為英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之作。詩集中收錄的詩歌大部分為華茲華斯所做,而柯勒律治的名詩《古舟子詠》和《忽必烈漢》(《Kubla Khan》)亦收入其中,充滿幻覺和奇譎的意象。華茲華斯的詩歌描寫湖光山色和田園生活,歌詠大自然的美,詩風淳樸,清新自然,被封為“
桂冠詩人”。然而華茲華斯這一時期最重要的作品則是長詩《序曲》。
騷塞的詩歌極富古之幽情,與世俗格格不入。
柯勒律治
薩繆爾·泰勒·
柯勒律治(1772—1834)既是英國浪漫主義思潮的主要代表,同時也是重要的理論家和評論家。他強調形象思維和想像力,認為想像力是詩人的最高品質,詩歌具有了想像力才有靈魂。真正的詩人都有想像力,庸才只有幻想。但是他不同意華茲華斯,認為田園生活產生不了好的語言。
柯勒律治的代表作是《古舟子詠》,描寫一位老水手的一次奇特航行經歷。他的船在海上遇到了冰雪和大霧,一隻
信天翁飛來把船引導到了
安全地帶,可老水手卻無故地射殺它。從此,新的厄運降臨了。船駛進
靜海中,那裡沒有風也沒有浪;太陽如火如荼地照耀著。海水綠綠地滿載著腐物。船停在那裡不動,老水手被視為這次厄運的造因者。水手們都渴得要死去,仿佛有一隻船要駛進救他們卻又消失不見了。那是一隻幻船,水手們一個個都死在甲板上,每個死者的眼光都注定老水手身上。全船的人,只有他沒有死。後來,老水手對於自己所做的罪惡覺得悔恨,虔誠地進行懺悔。他看到海蛇,心中湧起了對造化萬物的仁愛。於是天使們可憐他,使死屍們站了起來,仍去做水手們的職務。船漸漸地移動,一直駛到了老水手的故鄉。但船在靠岸之前卻忽然地沉下了,老水手最後被前來迎接他的領航員所救。全詩是一個布滿了奇幻之美的的航海故事。它所探索的是人生罪與罰的問題,詩人把熱愛宇宙的萬物
泛神論思想和基督教思想結合起來,宣傳仁愛和基督教的贖罪思想。但這首詩歌的真正價值並不在故事本身或它所包含的哲理上,而在以造型藝術的精確性和音樂的流動感為讀者創造了一幅幅神奇的海洋畫面:時而風平浪靜,沉寂安寧;時而風暴驟起,一片喧囂。在寫作此詩時,
柯爾律治並不熟悉大海,但他能憑藉想像,使真實的情形與幻想的景象互相交織,把平凡的細節與詩意的象徵融為一體,充分顯示了瑰麗奇異的想像能力。此外,長詩還將英國民歌的自由與古典文人詩的謹嚴融於一爐,煉就出適合表達浪漫主義情緒的活潑自然的詩體。長詩的音韻與節奏之美,也表現了詩人能讓文字進行歌唱的本領。
柯勒律治的詩立意新穎,感情激盪,想像奇特,語言瑰麗,音律優美,代表了浪漫主義神秘和奇幻的一面,在技巧上則發掘了詩的音樂美。他的創作實踐和理論建設,不僅影響過他的同時代人,也影響了包括和他政治態度相左的
拜倫、
雪萊和
濟慈,而且,對於時至今日的詩歌藝術探索者,仍具有重要的借鑑價值。
羅伯特·騷塞(1774-1843),在為人處世方面,他是個大好人。但在文學和政治名聲方面,比較可疑,是一個御用文人,每逢
英國王室特殊典禮時為其寫一首詩。他一生寫有許多抒情敘事詩,取材於中古和異域,充滿神秘色彩,無論思想上還是藝術上都遜色於華茲華斯和
柯勒律治。他的長詩《審判的幻影》歌頌
喬治三世,取悅英國王室,為
拜倫所嘲諷。
積極浪漫主義代表
新崛起的詩人把英國的
浪漫主義文學推向高潮,代表詩人是
拜倫(Byron)、
雪萊(Shelley)和
濟慈(keats)。他們是積極浪漫主義者,和
湖畔派詩人的不同之處在於其作品更具戰鬥意識和政治傾向。雪萊(1792-1822)是英國
空想社會主義色彩最濃的浪漫主義詩人,他的長詩《
麥布女王》用夢幻和寓言的形式,反映了作者對宗教和私有制的譴責和變革社會的願望。長詩《伊斯蘭的起義》抨擊了專制暴政對人民的壓迫和血腥屠殺,歌頌了革命者的反封建鬥爭。他還寫有《欽契一家》、《 西風頌 》、《雲雀頌》和《
自由頌》等大量的詩篇和詩劇,以及著名的論文《
詩辯》等。詩劇《
解放了的普羅米修斯》(《Prometheus Unbounded》)是
雪萊的代表作,取材於
古希臘羅馬神話,通過神話描寫被壓迫的人民的苦難和暴君的必然下場,預言革命一定會到來。雪萊在詩歌中表達了反對專制暴政,歌頌反抗鬥爭,展望自由幸福社會的政治理想。
拜倫(1788-1824)是19世紀上半期最為著名的浪漫主義詩人,他一生遊歷各地,其詩作充滿異域情調。代表作《
唐璜》是對
資本主義制度的一場深入骨髓的檢閱,發人深省。
濟慈(1795-1821)是一位有才華的浪漫主義詩人,曾受華茲華斯等人的影響,寫出了著名的抒情詩《
夜鶯頌》和《
希臘古瓮頌》,沉醉於古代世界田園牧歌的美景之中。
1.波西·比希·
雪萊(1792-1822)是英國浪漫主義文學中與
拜倫齊名的詩人和政治家。
恩格斯稱他為“天才的預言家”,馬克思稱他為“一個真正的革命家”、“社會主義的急先鋒”。
雪萊19歲時寫就的《無神論的必要性》和20歲時寫成的《告愛爾蘭人民書》等兩本政論著作,在當時的英國激起了不小的波瀾。
雪萊的代表作是詩劇《
解放了的普羅米修斯》,對希臘神話中
普羅米修斯的故事作了新的虛構,增加了一些象徵性的形象,把普羅米修斯和宙斯妥協的結局改為
赫拉克勒斯解放了普羅米修斯,推翻宙斯的暴政。普羅米修斯被塑造成一個不屈不撓的鬥士形象。作品藉助神話形式描寫了被壓迫人民的苦難和暴君的必然下場,預言革命一定會到來並最終取得勝利;同時還詳細描寫了革命勝利後的美好景象。整部詩劇氣勢磅礴,富有感染力。
雪萊的政治色彩濃郁的長詩還有《
麥布女王》和《伊斯蘭的起義》等。在這些詩篇中,雪萊揭露和譴責封建暴政及教會的罪惡,否定一切形式的壓迫和剝削,宣傳自由平等思想,號召人民起來鬥爭。這些詩篇藝術上體現出澎湃的激情、磅礴的氣勢和金屬質感的穿越力。
雪萊還以抒情短詩著稱於世。他的抒情詩代表作有《
西風頌》、《雲》和《
致雲雀》等。這些詩歌發展了
華滋華斯開創的描寫大自然的傳統,往往體現出詩人對大自然的細緻觀察,感情真摯,閃耀著深邃
思想的光輝,風格時而
奔放不羈,時而婉轉悠揚,語言富有音樂性和象徵性,比喻豐富恰當,通俗易懂。
約翰·濟慈(1795-1821)被稱為“一個把名字寫在水上的人”,
雪萊稱他為“ 最活躍、最年輕的詩人”,“露珠培育出來的一朵鮮花”。代表作《
夜鶯頌》、《
希臘古翁頌》、《
秋頌》、《蟈蟈和蟋蟀》和《
燦爛的星》等,表現了對永恆自然美的熱愛和對庸俗現實的否定,滲透著自由的精神。濟慈的詩歌在藝術上具有繪畫美(色彩感)和雕塑美(立體感),顯示出唯美主義的傾向。他短短五年的創作生涯在藝術性上使英國詩歌達到了輝煌。
瓦爾特·司各特(1771-1832)是歐洲歷史小說的奠基人,也是浪漫主義詩人和小說家。奠定他的文學史地位的是他的一系列被稱為“蘇格蘭風味”的歷史小說,其中《
艾凡赫》是他的代表作。這部作品取材於十二世紀末的英國,通過主人公薩克遜貴族後裔艾凡赫的冒險經歷,描寫了比武、攻打城堡、騎士愛情、綠林俠盜的生活等場面,反映被征服者薩克遜貴族和征服者諾曼貴族之間的矛盾,再現了十二世紀英國的
民族矛盾、民族風尚和各階級的生活。
司各特的歷史小說運用了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相結合的手法,為後來的歷史小說創作作出了三點開創性貢獻:一是把民族風尚描寫融入歷史小說中,二是運用普通民眾作為歷史小說的主要人物,三是寓歷史小說於鮮明的時代氣氛中。這些因素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他同時代及後來的很多歐美小說家。
4.
奧斯丁簡·奧斯丁(1775—1817)是代表著英國浪漫主義文學向
現實主義文學過渡的一位重要作家。她的代表作《
傲慢與偏見》通過
中產階級四對
戀人的婚姻愛情故事,生動地反映了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處於保守和閉塞狀態下的英國鄉鎮生活和世態人情,表現了作者本人的
婚姻觀:為了財產、金錢和地位而結婚是錯誤的;而結婚不考慮上述因素也是愚蠢的。因此,她既反對為金錢而結婚,也反對把婚姻當兒戲。她強調理想婚姻的重要性,並把男女雙方感情作為締結理想婚姻的基石。書中的女主人公
伊莉莎白聰敏機智、有膽識、有遠見,且具有很強的自尊心,並善於思考問題。這一形象實際上反映了女性對人格獨立和
平等權利的追求。這部作品以日常生活為素材,一反當時社會上流行的感傷小說的內容和
矯揉造作的寫作方法,而善於在日常平凡事物中塑造鮮明的人物形象,同時,語言經過錘鍊,在對話藝術上講究幽默、諷刺,常以風趣詼諧的語言來烘托人物的性格特徵。這種藝術創新使
奧斯丁的作品具有自己鮮明的特色。
其它相關
世紀末的浪漫主義作家
①
丁尼生(1809~1892) 丁尼生是19世紀英國回歸的
浪漫主義文學的第一位重要作家,曾肄業於
劍橋大學。1884年接受男爵封號。他繼承了華茲華斯、
拜倫和
濟慈的浪漫主義詩風,同時接受
古希臘、
羅馬文學傳統。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古往今來,神話傳說與現實生活,無不成為他詩歌表現的內容。他的詩歌,引領人們穿梭往返於古希臘、羅馬、中世紀或當代現實生活。他的詩追求形式美,清新生動,富於想像力,音調鏗鏘。但用詞華美,風格綺麗有時略嫌雕琢。主要作品有《食荷花人》,描寫古希臘英雄
尤利西斯戰後回國,漂流途中,誤食荷花中魔,滯留海島,樂不思歸的故事;《美女夢》寫美人的心態;《夏洛特小姐》寫深閨中的女子對騎士的單相思。《
尤利西斯》描述尤利西斯暮年的追求,歌唱人生永不止息的精神。
②
白朗寧夫婦
羅伯特·白朗寧(1812~1889)和伊莉莎白?
巴雷特?白朗寧(1806—1861)是
世界文學史上著名的夫婦詩人,被認為是一對流芳百世的情侶。 丈夫羅伯特·白朗寧以《指環和書》蜚聲詩壇,在
文化圈內擁有一批知識分子讀者,形成“白朗寧學會”。 《指環和書》為無韻體敘事詩,分12章,共20,934行,根據17世紀末的一個謀殺案件寫成。圭迪是一個50歲的窮伯爵,他強娶了窮苦人家女兒13歲的蓬皮麗婭為妻。婚後虐待妻子,蓬皮麗婭不堪忍受,和同情她的年輕的教士卡蓬薩基相愛,私奔潛逃,後生一男孩。伯爵在聖誕節之夜追逐而至,把蓬皮麗婭和她的養父母一起殺死。經法庭審訊,伯爵被判處死刑。 白朗寧在《指環和書》中,表現了極其豐富的想像力,他以出色的心理描寫和
意識流的方法,深入情境,表現了 9種符合人物性格思維邏輯的不同的性格。在
英國詩史上是一種創新。描寫人物方面,通過個性化的語言,讓人物說符合其立場身份的話,準確表現性格特徵。他的詩歌常用誇張、諷刺的手法,語言遒勁有力,但句法有時殘缺不全。白朗寧的詩突破了浪漫主義傳統的題材和意象,謀殺、
毒藥、語法學者的葬禮等事物都進入了詩歌。他還接受了17世紀英國玄學派詩人的影響,用生動的形象論述深奧的哲理,譬喻獨特,發人深省。 白朗寧的作品反映現實,揭露貧富不均、社會不平等。但也帶有
維多利亞女王時代比較膚淺的基督教倫理觀和樂觀主義情緒。一些詩作晦澀難解。他影響了20世紀美國詩人
埃茲拉·龐德和
羅伯特·弗羅斯特的詩歌創作。
白朗寧夫人的主要作品有《葡萄牙人十四行詩集》和長詩《奧羅拉·莉》,她的詩歌主題可以分為兩個主要方面:一是抒發生活之情;二是爭取婦女解放,反對奴隸制,暴露社會的弊端,表現了進步的理想。她的詩歌藝術上具有熾熱充沛的感情和扣人心弦之力量,語句精煉,才氣橫溢,大都帶有較濃的感傷性質。《葡萄牙人十四行詩集》被認為是“英國文學史上的珍品”。
③
斯蒂文森羅伯特·路易斯·斯蒂文森(1850—1894)被認為是19世紀末新浪漫主義文學的代表,在短暫的一生中創作了大量散文、隨筆、小說、遊記、兒童文學和評論等,最著名的作品是小說《金銀島》、《化身博士》和《
誘拐》。 《
金銀島》是斯蒂文森最著名的探寶小說,敘述少年
吉姆一行人去荒島
尋寶的歷險故事,描寫了他們與海盜巧妙周旋、鬥智鬥勇、危險重重的鬥爭,突出了吉姆的勇敢機智和海盜頭目的陰險奸詐,人物刻畫生動,性格栩栩如生。小說情節緊張,充滿懸念。《金銀島》大獲成功,斯蒂文森名聲大振,《金銀島》也開了發掘寶藏為題材的小說之先河。 《
化身博士》敘述哲
基爾醫生為了探索人性的善惡,以自己為實驗對象,服用自己發明的藥物,造成人格分裂。他意念中的惡幻化出一個名為
海德的化身。海德慾念膨脹,失去控制,殺人害命。哲基爾醫生受到良心譴責,但此時已經走火入魔,無法克制化身為海德做惡的慾念,最終自殺身亡。這是斯蒂文森別具一格的中篇小說,它表達了斯蒂文森對於解決人類內心世界矛盾的看法,探討人性的善惡問題。小說充滿了詭異神秘氣氛。 《誘拐》(又譯《綁架》)在斯蒂文森的作品中占有獨特的地位,是一部歷險小說與成長小說的結合體。它借一個十七歲少年的口吻講述的其對世界的渴望,遭遇世間種種危險時的反應,對友誼的態度,在勇敢正義友善和卑鄙無恥貪婪這兩種截然不同的人性中識別、判斷和成長的過程:蘇格蘭孤兒
戴維為了家族的遺產去找叔父,卻被叔父誘拐到船上運往美洲當奴隸。而船在海上觸礁沉沒,他孤身一人抓住一塊木板浮向岸邊。他上岸後遭遇了一起謀殺事件,誤被官兵當作兇犯而遭到追捕。在逃亡路上,他巧遇同船的流亡者
艾倫,兩人結伴而行,在
蘇格蘭高地的荒山野地里度過了一段驚險的逃亡生活,最後回到他當初被誘拐的地方,在朋友幫助下用智謀從叔父手中奪回應得的財產。 斯蒂文森的小說,故事曲折,構思新穎,充滿懸念,很能滿足讀者的探險的浪漫渴望。他筆下的窮人、流浪漢、孤兒、土著居民,往往都是品德高尚、勇敢善良之人。他們最終大多能戰勝惡棍和歹徒。作為19世紀末新浪漫主義的代表,斯蒂文森認為藝術的任務只是向讀者敘述他們從未經歷過的或有趣的事件,因此,他的作品著意追求藝術效果,而忽視和避開反映社會重大矛盾。
小說類型
浪漫主義時期小說上的成就則主要體現在內容和題材的創新上。當時小說的主要類型有兩種:
哥特小說(Gothic novel)和歷史小說(historical novel)。
小說家
沃爾夫?司各特爵士(1771-1832),在長篇歷史小說領域成績斐然。司各特曾致力於收集和整理歷史傳說和民間歌謠,早期以詩歌為主,但他最大的成就是27部歷史小說。司各特的小說用筆雄渾豪邁,歷史背景廣闊,浪漫情調和地方色彩濃厚。其中歷史小說的主要代表作是《
艾凡赫》(1819)。小說富有時代氣氛和地方色彩,語言古雅,人物形象豐滿。
同時期的簡?奧斯丁(Jane Austin)(1775-1817)是優秀的女小說家。她的小說以描寫日常生活交往的細緻觀察和深刻描繪,所以後人把他的小說稱為“風俗小說”(novel of manners)。她的主要成就是《
理智與情感》、《
傲慢與偏見》、《曼斯菲爾德莊園》和《
愛瑪》(《Emma》)等6部小說。奧斯丁善於以女性特有的細膩和敏銳,來觀察周圍的人和事,描寫
有閒階級恬靜舒適的田園生活以及紳士淑女的愛情和婚姻。小說語言清麗,結構嚴謹,體現了較高的技巧。代表作《傲慢與偏見》通過描寫女主人公
伊莉莎白和豪門子弟達西之間的愛情風波,強調感情對於婚姻的重要性。小說情節曲折,機智幽默,富有喜劇性。
影響
英國乃至世界的
浪漫主義運動是與當時世界性的革命運動思潮息息相關的,特別是
法國大革命,它對浪漫主義運動首先發生在歐洲負有直接責任,對英國浪漫主義運動的蓬勃開展更是產生了重大影響。追根溯源,浪漫主義作家在思想上深受德國唯心主義古典哲學的影響,開始重視人的自由、自在和自為性,並開始重新去認識“自我”、審視“自我”,從而進一步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正是由於對“自我”內心情感的抒發和追求,英國的浪漫主義作家才與歐洲各國的先驅們一起開始以作品為宣洩口,追求強烈情感的自然流露,張揚個性解放,以銳不可當之勢衝垮了理性統制長達100多年的文學大堤。
英國的浪漫主義使英國文學作品的創作擺脫了理性的束縛。由傳統的描摹自然、重視理性轉向了描摹自我的內心世界、重視自我情感的抒發,崇尚自然,以“自我”為中心來構建自我的浪漫世界是英國乃至世界
浪漫主義文學的三大突出特徵。在具體的創作實踐中,英國的浪漫主義作家高舉“
回到中世紀”的大旗,從中世紀的民間文學創作中大量汲取營養,從而擺脫了
古典主義的種中束縛,開始發揮自由的想像,表達強烈的情感,並從內容、語言、形式等諸多方面都進行了新的改革嘗試,這一切都構成了英國浪漫主義文學獨特的藝術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