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企業

和諧企業是指在企業內部形成了充分發揮成員和子系統能動性、創造性的條件及環境,成員和子系統在活動中相互配合,與外部環境互動發展,在整體上達到與企業內外部環境的有機協調,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企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和諧企業
  • 類型:經濟術語
基本內涵,基本特徵,

基本內涵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總體要求是建設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作為和諧社會重要內容的和諧企業建設同樣應當符合這一要求,做到企業自身發展、企業發展社會環境以及企業發展與自然環境的和諧統一。
因此,本文認為企業和諧的內涵應包括三個層次,即企業內部的和諧、企業與社會環境的和諧以及企業與自然環境的和諧,這三個層次的和諧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形成了企業的整體和諧。
第一層次是企業內部和諧。就是要以人為本,尊重員工勞動價值;依法規範用工,積極推行勞動契約制度,切實解決企業存在的/有勞動沒關係,有關係沒勞動的問題;形成一個良性循環的員工發展機制,創造一個讓員工充分施展才華的環境,使員工在推動企業發展的同時,自身價值得到實現;為員工提供發展的條件和機會,為員工設計發展通道,制訂定向培訓計畫;強化企業安全生產工作,建立健全安全生產控制體系,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完善安全生產長效機制,加強應急救援預案的制定和完善;對涉及企業和員工根本利益的重大問題與員工進行對話和協商,簽訂集體契約,維護企業和員工的合法權益,減少和化解矛盾,推進勞動關係的和諧穩定;加強企業的民主管理和廠務公開,生產經營管理的重要問題和重大決策吸收各方意見;企業內部各職能部門、各單位之間進行有效的組織、協調與配合,使組織的整體實力得到充分發揮。
第二層次是企業與社會環境的和諧。在現代社會中,企業是社會化生產的最主要的組織者和承擔者,企業在生產經營的整個過程中都要與外部的生產商供應商、合作夥伴、消費者、政府、社會團體等各種利益相關者產生聯繫,它們共同構成了企業所處的社會環境。企業建立與外部社會環境協調發展的關係,對企業成長壯大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如企業產品滿足客戶的需要、企業收益達到股東要求、遵守政府的法律法規等等。要實現企業與社會環境的和諧,企業需要不斷進行自我調整以適應環境,如不斷開發新產品、適時調整企業戰略、進行組織創新和技術創新等,使企業適應社會環境變化的要求。同時,企業也可以在某種程度上對社會環境施加影響,從而改善企業的處境,如通過積極承擔社會責任來改變公眾社會組織對企業的看法,並使他們採取有利於企業的行為,幫助企業發展。
第三層次是企業與自然環境的和諧。隨著生產力的快速發展,人類社會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自然資源的消耗越來越大,對環境的影響和破壞更加明顯,企業只有努力降低資源消耗、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減少生產活動對自然環境的影響,將傳統的資源)產品)廢物單向流動的線性運行模式,轉變為資源)產品)再生資源閉環流動的循環運行模式,才能夠從根本上協調人類和自然的關係,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從而促進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可以說,企業與自然環境的和諧是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企業三個層次和諧相互影響、相互促進,形成了企業的整體和諧。其中,內部和諧為企業的發展提供了一支團結、高效,積極性、創造性都得到極大發揮的穩定的員工隊伍;與社會環境的和諧使企業能夠與客戶、股東及利益相關各方建立融洽的合作與理解,為企業的產品開拓市場、為企業的發展創造有利的外部環境;與自然環境的和諧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物質保證。

基本特徵

1.以人為本
人是社會的主體,所謂社會和諧,最主要的就是人與人之間的和諧,企業的和諧也是如此。只有堅持以人為本,在任何時候都將人作為決策的出發點,將最大程度的保護人的利益作為行動的最終目的,社會和諧、企業和諧才可能實現。因此,/以人為本是和諧企業最本質的特徵,是企業和諧的核心。/以人為本的人不僅僅包括對企業內部的員工,也包括企業外部的顧客和企業的其他所有利益相關群體,如供應商、社區居民、股東以及合作夥伴等。
從企業內部來講,企業管理的核心是對人的管理,企業以人為本就是尊重員工個體價值並通過恰當的方法和手段發揮員工主觀能動性,激發出個人的創造性,產生更大的創造力,開發出滿足市場需求的優秀產品,提供顧客滿意的卓越服務,實現良好的經濟效益,成為企業發展的巨大推動力。從企業外部來講,企業以人為本就是全面協調處理與企業外部各直接或間接的利益相關方的關係,努力使企業的發展與社會的發展、自然環境的保護相協調,在企業成長的同時,推動社會的進步。
2.不斷創新
企業通過不斷創新增強企業競爭力、提高經濟效益是企業實現內外部和諧的重要手段,是緩解我國資源約束矛盾、轉變經濟成長方式的關鍵環節,也是企業和諧的重要特徵。一方面,企業是創新的主體,具有把科技成果轉化成產品的先天優勢,有直接面向市場並了解市場需求的靈敏機制,也有實現持續技術創新的條件。創新可以使企業更好地適應外部市場環境社會環境的變化,不斷推出新產品占領市場,獲得滿意的利潤。另一方面,我國的資源相當短缺,要全面實現小康社會,只能通過大力推進企業科技創新,促進產業結構升級,實現經濟成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走生活節約型、生產集約型的科學發展之路。
3.可持續發展
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是和諧社會建設的根本目的。企業的任務是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物質基礎,只有企業實現了可持續發展,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才可能實現。因此,可持續發展必然是和諧企業的基本特徵。
企業可持續發展是指企業根據所處的外部環境與內部經營條件,制定正確的戰略,實現企業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相協調基礎上的長期發展。企業可持續發展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第一,企業具有較強的核心競爭力,能夠在較長的時間裡保持穩定成長並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不僅向企業員工提供合理的薪酬福利,而且為員工的全面發展(如身心健康的保持、工作技能的提高以及價值追求與需求層次的提升等)創造儘可能多的條件與機會。第二,企業在生產中堅持有利於生態系統良性循環的原則,努力減少原材料(尤其是自然資源)與能源的消耗以及加強對可再生資源的利用,減少有害物質的排放。第三,企業以服務大眾與增進社會福利,促進國家的發展、繁榮與進步為企業戰略的重要內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