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約束

資源約束是指人們的生產經營受到自然資源不足或者過度資源利用而受到限制的現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資源約束
  • 特點:受到自然資源不足或者過度資源
  • 適用領域:生產經營
  • 我國特徵:資源利用效率低下資源浪費較嚴重
中國經濟發展中資源約束的特徵,資源供需矛盾尖銳,資源利用效率低下、資源浪費較嚴重,經濟發展中的資源潛在約束,資源約束對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影響,國際資源價格上漲與輸入型通貨膨脹,製造業發展受到抑制,採掘業快速發展,

中國經濟發展中資源約束的特徵

資源供需矛盾尖銳

雖然近年來,中國大力發展採掘勘探技術,資源類產品的產量逐年增加,資源自給能力提升迅速,能源、礦產產量均已躍居世界第一,但仍不能滿足中國驚人的資源消耗需求。同時,資源的無效率開採和利用,使自然資源浪費嚴重,加重了資源供需不平衡。
中國的耕地面積已經全線逼近l8億畝的紅線,但是城鎮化腳步卻在加快,土地需求日益增加,同時,缺水也成為中國不可迴避的一個現實。僅正常年份中國的缺水量就已經達到400億立方米。全國660多個城市中有400多個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問題,其中有136個缺水情況嚴重。50%的城市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一些城市已經出現水資源危機。據預測,中國的缺水高峰將出現在2030年,那時候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將為1760立方米,進入聯合國有關組織確定的中度缺水型國家的行列。與水土資源相比,供需矛盾表現更為明顯的是礦產資源,“拉閘限電”、“能源外交”,資源類產品漲價等社會現象都表明礦產資源供給緊張,作為礦產資源的生產大國,在國內資源開採快速發展時,中國卻仍然需要逐年增加礦產資源的進口量,對外依存度不斷提高。2009年,中國石油進口量首次超過國內原油產量,對外依存度達到52.1%,2010年提高到了54.8%,鐵、銅、鋁等礦產品的對外依存度均超過70%。

資源利用效率低下、資源浪費較嚴重

資源供給緊張的情況下,在資源利用上中國卻存在非常嚴重的浪費現象,這無疑加速了資源約束的到來。具體表現在土地利用粗放、水資源浪費、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效率低。
1.土地利用粗放當前,全國都在加快城鎮建設,城鎮用地的增長速度遠高於城鎮人口的增長速度。並且這一速度缺口在不斷拉大,1986—1996年十年間,全國城鎮人口增加了59%,同期的城市用地增加106%,1997-2003年,全國城鎮非農業人I:1隻增加了40%,同期城市用地卻增加了156.98%。土地粗放利用的另一個表現為土地的單位產出率低。一般而言,城市土地的經濟效益都較高,根源在於通過相關產業的集聚,有效地提高了單位土地產出能力。可是中國大量的土地卻沒有充分利用,城市的土地單位產出率都偏低。以深圳為例,2004年深圳每平方米產出為1750萬元,排在全國城市土地利用的前列,但是卻只相當於香港特區的1/8、東京的l/lO。此外,非城市用地利用效率也很低。中國的墾殖率為13.68%,低於印度的49.43%、美國的18.68%、法國的33.16%,而土地的複種指數為157.82%,長江以南複種指數最高為258%,也低於已開發國家水平。同時,中國牧草地、林地的利用粗放,產出率低,現在,牧草地的產草量僅為20世紀50年代的1/2。農村的非農建設用地浪費同樣嚴重,農村宅基地人均182平方米,超過了各省政府規定的標準,並且普遍存在空心村和一戶多宅浪費土地的現象。
2.水資源浪費嚴重一般而言,水資源的利用分為生活用水、農業用水和工業用水,中國在這三個方面使用水資源都存在嚴重的浪費現象,這是中國用水量遠遠高於已開發國家的重要原因。中國農業目前仍然使用大水漫灌,耗水量達7320立方米/公頃,70%以上的農田沒有使用任何措施來節水,中國華北平原的灌溉用水大部分在輸送時都滲漏掉,真正灌溉到農田的不到一半,農業用水有效利用率只有30%-40%,與發達國水資源利用差距巨大。中國農業灌溉水的利用係數平均為0.3—0.4,已開發國家為0.7—0.8;中國農業渠灌區利用率為20%-40%,而已開發國家70%一80%。中國每公斤糧食的耗水量是已開發國家的2—3倍。
工業領域,用水技術的落後使得我們在生產過程中浪費了大量的寶貴水資源,中國工業萬元產值用水量為103立方米,美國和日本的萬元工業產值用水量卻不到lO立方米。而中國工業重複利用水效率僅為55%,比已開發國家低將近30個百分點。生活用水,尤其是城市用水浪費現象普遍,中國408個城市自來水的管平均網漏損率達21.5%,僅此一項,就使得中國每年損失水資源將近100億立方米。大部分城市水資源的重複利用率只在30%一50%,已開發國家的利用水平已經達到75%一85%。
3.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效率低
目前,中國礦產資源在開採階段浪費嚴重,煤炭的回採率只有34%,有色金屬礦產平均回採率為53%,石油採收率為31%,共伴生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率不到20%,遠遠低於國際水平,在開發過程中,礦產資源消耗量為已開發國家的一倍。中國大部分中小型礦產資源採掘業還沒有從根本上擺脫粗放式的經營模式,中國的非金屬礦,中小企業占比達到90%以上,這些企業規模小,技術水平低,關鍵是礦主追求利益最大化,最快化,最易化,忽視了相關部門資源開採的規定,採用最簡單的方式,只開採最容易的部分,人為地造成了大量資源的浪費。以煤炭開採為例,礦主往往只是開採中間最“肥”的煤層,14米厚的煤層大約采5米後,就棄掉,再重開一個面,又采五六米。專家測算,20年內,中國至少還將有1180億噸煤炭資源被浪費掉。
同時,中國在礦產資源利用上,存在3億噸標準煤的巨大節能空間。因為中國礦產資源的利用效率遠遠低於國際先進水平。中國單位資源產出效率僅為日本的1/20,美國的1/10,德國的1/6。中國的礦產資源利用效率為33%,低於43%的國際水平。中國萬元產值能耗不僅遠高於美國、日本、德國這些已開發國家,甚至數倍於巴西、墨西哥這類新型開發中國家;而每萬元GDP的常用有色金屬消耗量是日本的7.1倍,美國的5.7倍,是印度的2.8倍;中國七大行業一石化、電力、鋼鐵、有色、建材、化工、紡織的主要產品單位能耗平均比國際先進水平高40%,燃煤比國際先進水平低15%一20%;中國鋼材、銅、鋁、鉛、鋅的消耗強度分別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6倍、3.7倍、2.4倍、2.7倍和2.2倍。
中國每噸標準煤的產出效率只相當於美國的28.6%,歐盟的16.8%,El本的10.3%。每立方米水的產出效率,世界平均是37美元,中國只有2美元,而英國是93美元,日本是55美元,德國是51美元。據統計每年礦產資源開發利用過程的損失總值約780億元。總的來說,中國的資源開發利用不注重資源的利用效率,存在巨大的浪費現象,如能大力發展節能技術和提高節能管理水平,將節約大量的資源,遏制資源的過快消耗。

經濟發展中的資源潛在約束

未來中國經濟仍然具有保持平穩較快增長的潛力,工業化、城鎮化程度的提高與消費結構的升級都會使得未來一段時間內,資源需求將保持較快速度增長,尤其是能源需求,國內外權威機構預測了中國未來能源需求量。
與此相對應的是未來中國資源供給後勁不足,資源供給形勢嚴峻,因為支撐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自然資源已被大量消耗。目前,中國耕地面積18.26億畝,人均耕地面積減少到1.38畝,僅為世界水平的40%;地面淡水長期污染嚴重,水資源更多來自於地下水資源的開發,但由於開發過度,使得中國長江三角洲一帶已經出現嚴重的地面下沉現象;礦產資源供給前景也不容樂觀,除建材和煤炭等非金屬礦產外,中國已有2/3的國有骨幹礦山進入中老年期,400多座礦山因資源枯竭瀕臨關閉,有的已經停產閉坑;大慶、遼河、勝利等東部油田均已進入中後期,而礦產資源勘探卻沒有突破。預計到2020年,中國許多重要礦產將難以保證供給,對外依存度將不斷加劇。

資源約束對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影響

國際資源價格上漲與輸入型通貨膨脹

國際資源價格上升會對中國經濟發展的福利產生影響,主要表現在國際資源價格上漲使得中國面臨巨大的輸入型通貨膨脹壓力。2004年以來,國際能源、金屬和其他貴金屬價格均出現了持續上漲,之後由於美國金融危機使得資源價格有了短暫調整,但2009年後,國際資源價格再度走高。在能源、金屬和工業原料的對外依存度不斷提高,進口量持續增加的情況下,國際資源價格的上漲對中國最直接的影響是導致中國工業品的生產成本上漲,從而令工業最終產品的售價上漲,最終影響到整體的物價水平。
以石油為例,作為基礎性能源的石油價格的持續上漲一方面會使得中國成品油價格上漲,從而引發交通運輸成本、居民燃氣價格和用油工業品的上漲;另一方面,石油價格上漲使得中國有機化工產品價格上漲,進而影響到產業下游的橡膠、化纖和塑膠價格的上漲,這些中間產品的價格上漲,會進一步帶動把此類產品作為原材料的再下游產品的價格上漲,最終結果是一般價格水平的上升。
輸入型通貨膨脹轉化為現實通脹的風險上升,會使得經濟個體對未來產生通脹預期,通脹預期又進一步加劇現實的通貨膨脹,使經濟發展面對較高的通貨膨脹壓力。

製造業發展受到抑制,採掘業快速發展

隨著國際資源價格的上漲,投資與經濟高增長的邊際收益小於主導性資源與主要原材料邊際進口成本。在這種狀況下,投資與經濟的增長並沒有帶來相應的社會福利增長,而是通過產品利潤轉移,轉化為原材料出口國的超額利潤。由於資源的稀缺性,當供需矛盾導致資源價格大幅度上漲,人們形成了未來資源價格會進一步走高的預期。在這種預期下,資源消費者會選擇當期購買並儲備更多的資源,資源需求量增加會推動價格按照預期進一步上漲;而資源價格的大幅上漲,會使企業的生產成本明顯上升。在市場機制下,這類成本上升理論上可以通過產品價格的提升轉移給消費者。但當經濟環境整體呈現產能過剩的情況下,企業很難通過提高產品售價來消化增加的生產成本。
面對這種情況企業最先採取的行動是壓縮其他要素成本,如勞動工資、管理運營成本、行銷成本等,當成本壓縮至最低時,只能接受利潤空間的不斷縮小,直到停業。當然,企業也可以通過技術更新,提高資源利用率來降低成本,可是這需要龐大的一次性投入且有一定的時滯性。由於中國勞動力市場供給充足,企業一般會首先選擇直接壓縮勞動工資水平。壓縮勞動力成本的後果是普通產業工人的福利下降。高強度的工作和過低的工資,給許多產業工人帶來前所未有的生存壓力,“血淚工廠”、“富士康的幾連跳”,說明了勞動力貶值帶來的嚴重社會後果。這樣的勞動力貶值也使勞動力不再青睞製造業,製造業開始出現用工荒現象,被迫提高工資水平,這使得當下中國製造企業生產要面對資源和勞動力成本均上升的情況,利潤下降。而減少部分的產品利潤則轉移到了資源供給環節。具體表現在:中國出口產品的利潤轉移成為資源出口國的超額利潤;產品利潤從製造業向採掘業轉移。
總體而言,產品利潤的下降使得資本不再青睞製造業,而是流向資源開採環節。近年來,僅溫州“炒煤團”就在山西投資了500多座煤礦,雖然後來被國有煤礦收編,但可看出資本向資源供給行業轉移的事實。大量資本湧入技術含量不高的初級產品生產,用於科技創新的資本投入就會減少,技術進步的腳步變慢,社會生產效率得不到提高。在初級產品生產受追捧的環境下,不需要高技能勞動力,從而知識型勞動力收入優勢不明顯,會使人力資本喪失提高自身勞動素質的動力,進而遏制了以知識型勞動力為重要生產要素的製造業的發展。
採掘業的快速發展,使資源豐裕地區的經濟面臨更大的轉型難度。在資源約束的背景下,利潤轉移帶來大量的逐利資本,這些資本投資目標就是資源的開發供應。“招商引資”來的資本,絕大多數都投入到資源供應或者相關產業中,這加劇了資源豐裕地區資源產業一枝獨秀的現象,產業結構不合理現象更為嚴重。同時,由於地區經濟發展始終擺脫不了資源供應產業的影響,當地的基礎設施建設自然會圍繞著配套服務資源產業,這也使產業結構升級困難加大。長期而言,資本大量湧入資源豐裕地區會加大當地經濟成長對資源型產業的依賴,從而在“資源詛咒”陷阱里越陷越深。一旦當地資源耗竭,則會加大經濟發展轉型的風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