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聲鳴盛世,雅樂奏明時》是一則對聯,通常用以樂器店,也用以表現人民以音樂來歌頌盛明之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和聲鳴盛世,雅樂奏明時
- 類型:對聯
《和聲鳴盛世,雅樂奏明時》是一則對聯,通常用以樂器店,也用以表現人民以音樂來歌頌盛明之時。
《和聲鳴盛世,雅樂奏明時》是一則對聯,通常用以樂器店,也用以表現人民以音樂來歌頌盛明之時。對聯註解和聲:和諧的樂音。鳴:鳴響,發出聲響。明時:盛明之時。對聯解析上聯和諧的樂音鳴響於盛明之世。下聯歌功頌德的舞樂演奏於盛明之...
中國古戲台上正中懸掛的橫匾一般都是用“和聲鳴盛”、“鈞天雅奏”,廖河戲台撰寫的是“大雅元音”,雅俗共賞,又不失大氣磅礴。廖氏祖先源自江西湖口,明初遷到宿松。在江西時就擁有不少的“梨園”弟子,到宿松山區居住多年,一直繼承這個傳統。江西的戲班經常來宿松與他們同台演出切磋技藝,故此就建造了廖河戲台,...
雅樂合奏 古書《周禮》、《儀禮》均有提及奏雅樂時琴與瑟、笙、排簫、鐘、磬等樂器合奏。雅樂的合奏譜則可見於明.朱載育《樂律全書》中的《旋宮合樂譜》及清.高宗敕撰的《詩經樂譜》。其他信息 現代的演奏手法有運用現代配器、和聲、對位等手法,將傳統曲目改編為合奏、合唱及重奏等形式。近年來,歐美音樂界對...
鼓鐘懸掛起來了,用琴瑟同它和聲,用笙磬為它間奏,用梲敔起止,然後八音和諧而簫韶雅樂成功。現在陳列箏、築、笛、缶,用鐃鈸相間,用羯鼓伴和,即使有鳴球磬管,難道可以亂奏嗎?所以驚雷如果在驚蟄時節不響,而在夏至時響,那天道就變了;雄雞如果不在黎明報曉,而在半夜打鳴,那人們聽到後就糊塗了。”作者...
箜篌與豎琴在技術上的區別主要是:箜篌多了壓顫技法(古箏),帶來更多的韻味變化;有左右同度的雙排弦,在演奏快速旋律和泛音上更方便,可以左右手同時奏出旋律。可以左右手同時奏出旋律與伴奏而不相互妨礙,增強了和聲與復調;揉弦區和撥弦區互為一體,在揉弦撥弦手法之間轉換非常便捷,和聲色彩更豐富,甚或可在兩隻...
由古代中音維奧爾演變而成(viol),中提琴的結構、演奏方式、演奏技巧與小提琴相同體積比小提琴大一些,定弦比小提琴低五度,在樂團中坐於指揮的前方或右前方,由於音域屬中音區,豐潤厚貿且略帶鼻音,通常擔任和聲的角色,琴聲的性質柑當於女低音。中提琴因琴及弓均較重較大、手指按弦之指距較寬,演奏快速的樂句...
清商樂,又稱清商曲,隋唐時簡稱清樂,是三國、兩晉、南北朝興起並在當時音樂生活中占居主導地位的一種漢民族傳統音樂。簡介 漢族傳統的古典音樂大致分為三個發展階段,第一個是三國以前的古樂,以孔子的所謂雅樂為主,第二個是魏晉朝時代的清商樂,又名清樂,第三個是唐朝初期由清商樂吸收西域音樂而興盛的對...
他的音樂逐漸以五聲音階為寫作中心,在和聲的運用上也不以當時流行於中國境內混合五聲音階與類似功能性三和弦的作曲方式,他的樂曲寫作多是以線條為出發點,在樂曲織度方面也越來越單純。管弦樂曲《孔廟大晟樂章》可以說是一個明顯的分界點。江文也是一個以寫作管弦樂曲為特長的作曲家,從目錄與一些記載來看,他一生...
”雅樂是漢魏以前的古樂;清樂是清商曲的簡稱,大部分是漢魏六朝以來的“街陌謠謳”;宴樂(或作譙樂,燕樂,是當時宴會時演奏的音樂)主要成分是西域音樂,是中國西部各兄弟民族的音樂,以及中亞細亞和印度的音樂。遠在北魏、北周時期,西域音樂已陸續地由印度,中亞細亞經新疆、甘肅傳入中原一帶。到了隋唐時代,...
雅樂輕車迎淑女,清茶喜酒宴嘉賓。 新婚永結同心果,燕爾欣成並蒂花。琴棋書畫詩花酒,柴米油鹽醬醋茶。 凱奏同心成鳳侶,志奔共道展宏圖。瓊樓玉宇新婚樂,瑞桂祥雲愜意親。 志同道合聯秦晉,花好月圓仰孟梁。合歡花綻團圓節,並蒂蓮開錦繡時。 二姓姻緣同地久,百年夫妻共天長。同舟學海催桃李,共願師心育...
第四節、 和聲美聽 第五節、 操縵吹合 第五章、 美感論 第一節、 情節生動 第二節、 形象鮮明 第三節、 時空流轉 第四節、 情景交融 第五節、 隨物賦形 第六節、 韻味無窮 第六章、 先秦歌詩 第一節、 上古歌詩 歌詩1. [堯]古辭《大唐歌》歌詩2. [堯]古辭《康衢歌》歌詩3. [堯]古辭《...
因此,西洋有了“純律”;也因此,西洋有了“對位法”,有了“和聲學”。而復調音樂正是在此基礎上(至少可說是基礎之一)發展起來了。中、西方在美學思想上的不同之處,即中國音樂強調的是情感對藝術的作用,注重的是“質美”。而西洋音樂強調的是摹仿自然,更注重“形式美”。中樂起源 中國音樂起於何時?
此後凡祭祀朝會用太常雅樂,歲時宴享則用教坊俗樂。宋、元、明皆沿設教坊,明更名為教坊司,隸屬禮部。至清雍正年間始廢,改為和聲署。歷代沿革 唐代 唐代外廷禮樂系太常寺職掌,內廷則歸於教坊。初唐始,宦官就掌管除太常寺以外的諸如內教坊、教坊、梨園等其他演藝機構。唐代設左、右教坊,始於開元二年。教坊...
用17簧笙吹奏,和聲效果好,音響更加豐滿厚實,但同時也增加了演奏難度。由於技術上的原因,現在白雲山的吹笙者多將新買的17簧笙卸掉五個簧片或封堵五個發間孔(其中包括他們僅吹的一種調D調用不上的簧片),改作12簧笙吹奏。2、打擊樂器:小鼓:鼓面直徑23.5 cm,蒙牛皮,用雙槌,隨旋律即興演奏。行進中...
築是一種中國古代的擊奏弦鳴樂器。《戰國策·燕策》中記載了戰國時期高漸離擊築,荊軻和而歌的故事,可推算築的產生年代應早於此。魏晉南北朝時,築曾是相和歌的伴奏樂器。唐朝用於雅樂,以後失傳。關於築的形制,歷來文獻記載不同。《漢書·高帝紀》應劭註:“狀似琴而大,頭安弦,以竹擊之,故名曰築。”顏...
和聲:Mt 【時差工作室】編曲:卵雪十一【迷音Los】分軌/人聲:陳林 題字:顏池 宣傳:孤言【傾歌流音】墨言【傾歌流音】御璃軒【傾歌流音】婲婼雲熙(主歌):盛世朝歌絲竹飾太平 幾弦挽魂驚魄枉曲傾 蕭牆芳華 最長情 哀感昔時亦飄零 誰作悲歌遠望桑林 徵羽宮調素手奏五音 鐘簇雅樂唯情抒六律 大音希聲...
和聲:徒有琴 演唱:河圖、徒有琴 笛子:周小航 二胡:EZ-Ven 琵琶:乍雨初晴 揚琴:楚藥兒 後期:Mr.魚 海報:陌舞 介紹:“非常開心和河圖大哥以及華麗的民樂陣容合作。首次將俠客風與雲南風情融合,一首甜甜美美的藤蘿月。希望大家喜歡。”雅樂尋蹤 作詞:商連 作曲/編曲/和聲設計:徒有琴 演唱:HITA、Aki...
笙是簧管樂器,歷史悠久,能奏和聲。它以簧、管配合振動發音,簧片能在簧框中自由振動,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自由簧的樂器。史記補三皇本記記載:“女媧氏風姓,有神聖之德,代宓儀、立號曰女希氏,作笙黃。”可之,女媧當時並無笙,只作笙中簧,此時的笙簧許是以竹、木片所制,只可發出高低不同的音。到唐、...
他具有創作才能,在隨中村太郎大約學習了僅僅半年的和聲學與音樂理論後,不過十四歲的他,就創作了二、三十首鋼琴曲、歌曲、室內樂等。1945年,他進入了東京音樂學校(今天的東京藝大)作曲科。日本語把教課寫成漢字“授業”,而把用功,學習寫成漢字“勉強”。黛氏氏在大學裡接受的教育還真有點類似我們中國人所說...
從事音樂教育數十年,講授過:和聲學、樂理、音樂史、教材教法等課程,為中國培養了大批的音樂人才,如羅忠鎔,韓德章、魏嗚家、鄭興麗、茅地等,他們都已成為專家、教授或領導骨幹。出版的聲樂作品有《野薔薇》、《叱吒風雲》、《怒潮集》、《救亡進行曲》、《抗戰歌曲集》二冊、《抗戰到底》、《打走日本人》、...
和聲編寫:灰の白、鸞影 作詞/文案:段十七 演唱/和聲:簌晴&鸞影 後期:布雷澤【特邀】海報:小重兒 文案:古來,自有五音,是為宮商角徵羽。一說,角為春,徵為夏,商為秋。羽為冬,宮為中五,四季協和。又言,五音調和,君臣相親,父子相敬,天下安平。燕樂,古時音樂之分支,後歷經沉浮,終至大成。
笙笙是中國古老的簧管樂器,歷史悠久,能奏和聲。它以簧、管配合振動發音,簧片能在簧框中自由振動,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自由簧的樂器。遠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中國就已有了笙的雛型。在出土的殷墟(公元前1401~前1122)甲骨文中有“和”的記載。“和”即是後世小笙的前身。《爾雅·釋樂》記載:“大笙謂之巢,...
在這部著作中黎先生還提出,漢族調式中的三種五聲性七聲音階是民族音樂音階體系的組成部分,它們分別為“清樂音階、燕樂音階和雅樂音階”,通過史料揭示了這三種五聲性七聲音階的歷史淵源,並將它們套用於和聲的具體實踐中。在“綜合調式性七聲音階理論”章節,揭示了漢族調式中可以在七聲內綜合兩個甚至三個不同的五...
揚琴的音色豐富多彩,低音區發音朦朧、雄厚而深沉;中音區柔和、純淨而透明;高音區清脆、明亮;最高音區則較緊張。演奏旋律時主要用中音和高音區,有時也接觸到最高音區,但很少使用。低音區較少演奏旋律,多用作和聲的襯托。揚琴適於演奏快速的樂曲,最適合表現輕快、活潑的情緒和歡快、喜悅的感情。演奏方式 演奏...
笙是中國古老的簧管樂器,歷史悠久,能奏和聲。它以簧、管 配合振動發音,簧片能在簧框中自由振動,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自由 簧的樂器。 笙的構造比較複雜。它是由笙斗、吹嘴、笙苗(又稱笙管)、 笙角、簧片和腰箍等部件組成的。 笙斗圓形,笙斗和吹嘴銅製,焊接後合為一體。笙管上端有長 方形或亞鈴形出...
2.觸類旁通——和聲的演變 3.隨波逐流——節奏的由盛到衰 4.與時俱進——現代音樂藝術的轉變 5.多管齊下——多調音樂 6.妙在其中——無調音樂的魅力 7.音樂字元——音樂藝術的專業術語 8.協調統一——樂曲設計的第一原則 9.循規蹈矩——早期的組曲和奏鳴曲 10.變化無窮——交響樂 11.烘托...
與當時歐洲一統天下的單旋律教會聲樂相比較,唐代不僅有能夠演奏和聲性的樂器一一笙,而且,還具有能夠演奏豐富和聲性的演奏樂隊可以想像當時音樂的發達程度。為了證明唐代樂器發達、進步的國際性,岸邊成雄先生從唐代樂器的起源、分類、時代變遷以及對日本、朝鮮、周邊鄰國的影響等諸方面做了充分的考證。他在《琵琶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