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周期預算平衡論的出發點,是主張
財政發揮反
經濟周期的作用,同時也實現預算平衡。不過,這種平衡不是年度平衡,而是在控制
經濟周期波動的條件下,作預算周期平衡。其基本觀點可概括為以下三個方面:
2. 在經濟繁榮時期,政府應該增加稅收,緊縮開支,有意識地使預算形成盈餘。
財政盈餘之所以必要,是因為這既可直接壓縮
投資和消費,抵消
私人投資和
消費需求的過旺,又可間接抑制私人投資和消費需求,從而降低
國民經濟的
有效需求水平;在上述情況下,財政將發揮其反經濟周期乃至"熨平"經濟周期波動曲線的效力。
3. 政府仍可使其預算保持平衡。只不過這時的預算平衡,不是年度平衡,而是周期平衡。即從整個
經濟周期來看,繁榮時期的盈餘可以抵消衰退時期的赤字。因此,從年度看
財政預算是不平衡的,但從一個經濟周期看財政預算是平衡的。
優缺點
優點
這一理論突出的優點表現在:
(2)它仍然保留著與
資源配置目標相關的
預算控制思想,繼承了年度預算平衡理論的主要優點。
不足
這一理論在實際套用時,也存在著許多問題,主要表現在:
(1)
經濟周期波動不一定是對稱的,也就是說,經濟繁榮與衰退的時間長短不一定相同,程式不一定一致。因此,在繁榮時期產生的盈餘不——定等於在衰退時期出現的
赤字,收支差額可能依然存在。嚴格的周期平衡只能是一種巧合,
經濟體系沒有一種能夠確保周期對稱出現的內在機制。
(2)在某一周期處於波峰時期,經濟不一定存在嚴重的
通貨膨脹。有時,經濟處於波峰間並沒有提供
充分就業產出。在這種情況下,
預算盈餘就形成了一個極不合理的穩定政策。
(3)有些制度因素也妨礙周期預算平衡論的實現。在
資產階級民主政治制度下,院外
壓力集團對立法有很大影響。由於高支出、低
稅收常常受到歡迎,結果存在著一種內在的支持
赤字預算而反對盈餘預算的傾向。因此,即使周期是對稱的,制度對盈餘預算的阻礙也將難以準確地套用這種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