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吹蘆笙
- 音樂風格:兒歌
- 歌曲語言:國語
《吹蘆笙》是一首富有濃郁侗族音調特色的兒童歌曲。節奏緊湊、旋律明快,生動活潑。歌詞大蘆笙,耶羅耶,小蘆笙,耶羅耶,大小都是金蘆笙,耶羅耶,耶羅耶。侗家娃娃愛侗鄉,侗娃天天吹蘆笙,侗家娃娃愛侗鄉,侗娃天天吹蘆笙,耶羅耶,耶...
”實際上也就是蘆笙踩堂舞。《大清一統志·柳州府》載:“侗族喜歡音樂,彈胡琴,吹蘆笙···”清朝《綏寧縣誌》中有詩記載侗族風俗,“地僻蠻煙聚,林深犵鳥通。群苗欣跳月,庶草自從風。···是日蘆笙合,非煙炮竹烘”。《靖...
蘆笙節,是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等人民的傳統節日,約在農曆9月初次年農曆1月初至2月末期間舉行,相持期及其長久,其由於部落和地域分布原因,次則呈區域性連續性舉行。苗族自古喜愛吹蘆笙,善跳蘆笙舞。黔東南許多地方如凱里、從江、榕江...
蘆笙舞,又名“踩蘆笙”、“踩歌堂”等,因用蘆笙為舞蹈伴奏和自吹自舞而得名。它流布於貴州、廣西、湖南、雲南等地的苗、侗、布依、水、仡佬、壯、瑤等民族聚居區,是南方少數民族最喜愛、分布最廣泛的一種民間舞蹈。從已出土的...
《廣西苗族蘆笙節》1986年由中央電視台送中國駐外使館傳播,節目記述蘆笙是苗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樂器,逢年過節,婚喪嫁娶都吹蘆笙,反映一年一度的蘆笙節是廣西 苗族的隆重節日和苗族人民如痴如狂吹蘆笙、斗馬的精彩場面。
”明代盧沙寫作蘆笙。明代錢古訓《百夷傳》:“村甸間擊大鼓,吹蘆笙,舞乾為宴”。明代倪輅《南詔野史》載雲南滇中苗族“每歲孟春跳月,男吹蘆笙、女振鈴唱和,並肩舞蹈,終日不倦”。此外,明代鄺露《赤雅》、清代田雯蒙齋《黔書...
谷隴鎮9.27蘆笙節是流行於谷隴鎮的傳統節日,時間是農曆9月27日,是黃平旅遊興縣的一大品牌。歷史簡介 每到農曆9月27日,就要舉行一次盛大的蘆笙會。它吸引了各地的苗族同胞和中外遊客,可是朋友,你知道它的來歷嗎?這裡還有一段動人...
大蘆笙用來吹奏低音,吹奏時固定一地,高高聳立,莊重嚴肅。中小蘆笙吹奏主旋律,小蘆笙還擔任領奏,大中小蘆笙齊奏時,高低音交相呼應,音域寬闊,音調多樣,氣勢恢宏。侗族民間以吹蘆笙為樂,逢年過節、紅白喜事、豐收慶典,都少不了吹...
”蘆笙一詞作為樂器之名,始見於明代文獻。明 代錢古訓《百夷傳》中寫道:“村甸間擊大鼓,吹蘆笙,舞乾為宴。”在明代倪輅所著《南 詔野史》中,記載著進入滇中的苗族“每歲孟春跳月,男吹蘆笙,女振鈴唱和,並肩舞蹈, 終日不...
《夜宿寨麻有苗女年十三四者結隊來歌苗童吹蘆笙和之》是詩人洪亮吉創作的一首詩。作品原文 歌管初停舞袖忙,燭花紅處勸飛觴。前身合是梁間燕,猶著烏衣入畫堂。作者簡介 洪亮吉(1746—1809),初名洪蓮,字華峰,又名禮吉,...
壘寶塔:首先是兩名男表演者手持蘆笙站定地面,然後又是手持蘆笙的兩名女表演者分別躍上兩名男子的肩頭或頭部,呈直立 狀做出吹蘆笙等動作,有時一妙齡女子也夾雜其間,雙手各持住站在表演男子肩上的兩女子的一手,配合著做出一連串...
這座蘆笙堂建於明代,已有數百年的歷史,是黔東南最大的蘆笙堂,也是整個貴州省最大、最古樸的蘆笙堂之一。這座河灘上的蘆笙堂,與其說是人造,不如說是天造。每年正月舉行蘆笙會時,方圓幾十里的姑娘小伙子們都聚集這裡吹蘆笙、跳...
在過去,青年小伙子會不會吹蘆笙,能不能跳蘆笙舞甚至都成為姑娘們擇偶的重要條件之一。關於蘆笙舞的起源 苗族有樸素和美妙的傳說。相傳盤古開天地之時,大地一片荒涼。那時,苗族祖先是靠狩獵飛禽走獸作衣食的,為了解決捕獲鳥獸的困難,...
“甲戌節”,是黎平侗家人的節日,該縣皮林、岩洞、佳所等近百個侗寨舉行吹蘆笙、歌舞、吃凍魚等活動,慶祝節日。11月4日(農曆10月初二)是黎平侗家人的“甲戌節”,該縣皮林、岩洞、佳所等近百個侗寨舉行吹蘆笙、歌舞、吃凍魚等...
苗族人民自稱過年為“吃年”,意思是說“年”被大家吃掉了,過去了。“吃年”期間,人們穿上節日盛裝,各地開展吹蘆笙、鬥牛、踢毽子等豐富多彩的娛樂活動。“吃年”過去後,就要把銅鼓、蘆笛收起來,開始春耕。吃年的時間不同。關於...
翻鼓節跳木鼓舞有這樣一個傳說:很久以前,每年正月,人們都要上九重天和祖宗一起過節,吹蘆笙跳木鼓舞十二天才回來,這樣祖宗們才快樂。後來出現了很多的妖魔鬼怪和害蟲作惡,人們被災禍病疫、饑荒鬧的不得安生,還發生了虎妖趁大人上天...
同時規定:在三月三吹蘆笙、唱山歌,走親會友,未婚男女邀伴玩山,大家興高采烈地賀樂三天、五天之後,就把蘆笙收起來,全力搞生產,直到秋後農閒時,再來吹蘆笙、吹山歌,有歌為證:“報京大寨三月三,活路要做花要攀,勤做活路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