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報京三月三)

三月三(報京三月三)

三月三(報京三月三),流行於貴州省鎮遠縣的傳統節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三月三(報京三月三)從農曆三月初一開始,三月初五結束,共五天。第一天各家主婦為子女及丈夫準備新裝,並備迎客酒菜。第二天,姑娘將半笆簍鯉魚和蝦米送給情郎,稱送笆簍;男青年收到,要與同伴在山坡上饒火辦菜,共進野餐。第三天,姑娘提籃采園中大蔥、蒜苗後,來到小伙子們結隊等候的山坡。將籃子送給最鐘愛的小伙子,並約定時日還籃子,表示初步定情。三月初三中午鄰寨親友來做客,集體歡宴。晚上男女在屋內隔壁對歌。初四,蘆笙塘再次舉行化妝舞會。初五下午,報京為白岩客人舉行送客儀式。

2014年7月16日,貴州省鎮遠縣申報的三月三(報京三月三)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編號:Ⅹ-12。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三月三(報京三月三)
  • 別名:播種節、討蔥蒜
  • 節日時間:農曆三月初一至初五
  • 節日類型:傳統節日
  • 流行地區:貴州省鎮遠縣
  • 節日起源:祭祀
  • 節日活動:吹蘆笙、作新裝
  • 節日飲食:豬頭、豬尾巴、豬腸子
  • 非遺級別:國家級
  • 遺產編號:Ⅹ-12
  • 遺產類別:民俗
歷史淵源,主要活動,傳承保護,社會影響,文化軼事,

歷史淵源

傳說三月三是播種節。在很早以前,侗族的祖公巴西年事已高,病臥在榻。他知道自己將不久於人世,就編歌一首傳給子孫:“種稻季節最講究,桐子花開要下種,早種晚種無收成”。於是,寨老決定以每年農曆三月三為播種的日子。同時規定:在三月三吹蘆笙、唱山歌,走親會友,未婚男女邀伴玩山,大家興高采烈地賀樂三天、五天之後,就把蘆笙收起來,全力搞生產,直到秋後農閒時,再來吹蘆笙、吹山歌,有歌為證:“報京大寨三月三,活路要做花要攀,勤做活路生活好,攀花做完再農閒”。
三月三(報京三月三)
報京三月三

主要活動

三月初一,主婦們開始作新裝、磨豆腐、備酒菜。
三月三(報京三月三)
報京三月三
三月初二,是姑娘向情郎送笆簍的日子,這天早飯後,姑娘們三五相邀,背上笆簍,下泡冬田撈魚蝦。凡得到禮物的情郎,要與男朋友們在山坡上燒火辦菜,共進野餐,分享愛情的樂趣。這種風俗,當地侗語叫做“亥粟”。
三月初三,節日活動進入高潮。早上姑娘們到菜園裡采來半籃大蔥和蒜苗,洗得乾乾淨淨,然後穿上鑲邊的大襟短衣和長褲,繫上繡彩花的圍腰,換上圓口繡花鞋,戴上鍛圈、項鍊和銀花,來到莫嘎樹下。此時,後生們也早已結隊在山路邊等候,待機向她們討籃子,山上山下,也站滿了圍觀的人。若討取人非意中情郎,她們就不給。討不得蔥籃的,還被觀者一陣“噓、噓”嘲諷,羞得躲開;討絡蔥籃的,圍觀者則“嗽呼,敏呼”一陣讚揚,人們也得意洋洋,並與情妹約好日子還蔥籃。還籃一般都在“四月八”或“六月六”,男方此時以布料、糖果、絲線之類為禮。這種古老的討籃風俗,當地叫做“攜懇”。
中午,報京寨舉行迎客儀式,歡迎友鄰白岩寨的侗胞。遠方傳來鐵炮三響,預告白岩寨的客人到了。只見來客們挑著臘肉,米酒等禮物,盛裝列隊,由蘆笙隊引路,蕩蕩而來。主客兩隊人馬會合寨口,合唱迎客歌,載歌載舞。情深動人。最後,當地九個侗寨的侗胞和附近的苗、漢同胞都匯齊在報京寨中心的塘壩上,同跳蘆笙舞、踩鼓舞,大家熱烈地唱跳。這番活動一直把太陽送下山。
節日之夜,是一個狂歡之夜。姑娘們三五一夥地在樓上唱,她們的情郎也三五結伴,在樓前與她們對唱。侗家風俗,不是三月三,就不能在村里唱歌。所以青年們都十分珍惜這三天,他們唱道:“三月三,金花銀花開滿山,滿山開,大家都來這團玩。”
三月三(報京三月三)
報京三月三
初四日,蘆笙塘再次舉行化妝舞會。有的老人參加這場舞會要換上三次衣服。開始是穿錦緞長袍套錦緞背心;繼而又換上深藍色家織布對襟短衫;最後又在胸前佩上剪紙花如意牌,翩然起舞。有的侗家漢子則在胸前佩一朵斗笠般大的乾楓木菌,菌面塗上金銀粉,有如古代武士護身的盾牌。婦女們除繫上一塊做工精美的花圍腰外,還另系一條彩紙剪貼的短圍腰。
初五下午,報京為白岩客人舉行送客儀式。主人鳴鐵炮,吹蘆笙,唱送客曲。男子還頭戴銀花,身穿鑲邊女式衣褲,繫上繡花圍腰,男扮女裝前來送客,表示親熱。有的男子還胸掛豬頭、豬尾巴、豬腸子等,以作回敬客人的禮物。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三月三(報京三月三)
報京三月三
報京三月三較好地保存了報京侗族傳統的文化信息,是貴州南部侗族方言第三土語區不可多得的文化資源。報京三月三,是報京侗族人民共創、共享的一種文化,作為報京侗族最有代表性的文化符號,對當地具有較強的凝聚力和影響力。
保護措施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鎮遠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獲得“三月三(報京三月三)”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三月三(報京三月三)項目保護單位鎮遠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評估合格。

社會影響

重要活動
2017年3月30日,農曆三月三,鎮遠報京侗寨寨門,鄰近村寨男女老少身著盛裝齊聚報京歡度“三月三”,迎賓入寨、侗家長桌宴、討蔥定情等傳統民俗活動吸引了中國國內外2萬多名遊客。
2018年4月,鎮遠報京舉行以“合力攻堅 決戰脫貧”為主題的“三月三”討蔥文化節。侗族人在莫嘎樹下對情歌、跳蘆笙舞,並擺起了長桌宴,邀請四海賓朋共度這歡樂、和諧、喜慶的傳統民俗文化節日。

文化軼事

關於報京“三月三”的來歷,侗家民間保留著兩個古老的傳說。
三月三(報京三月三)
報京三月三
傳說一,報京三月三是個播種節:很早以前,報京侗族住在很遠的地方,在那裡人們按照桐樹開花的日子下谷種,秧苗出得又齊又壯。於是侗家定下了桐樹開花那天為播谷種節的規矩,有歌唱道:“乖人莫聽奸人哄,桐樹開花就下種。桐樹開花時令到,誤了季節兩手空。”可是有一年,桐樹直到端午節漲龍船水還不開花,那一年侗家誤了播種期,顆粒無收,只好逃荒到了報京。到報京後,侗家吸取了教訓,一到三月三,他們就吹蘆笙、唱山歌,走親會友,邀伴玩山。大家興高彩烈地樂上三,五天就相互提醒收起蘆笙忙活路,從此侗家就不再錯過時令。
傳說二,報京三月三是個愛情的節日,謂之“樓戲節”:從前有個美麗的侗家姑娘良英,愛上了本寨勤勞樸實的橋生。橋生家貧,良英的父母嫌貧愛富,硬把女兒另許富家,逼迫良英三月四日出嫁,但良英愛情專一,對橋生忠貞不渝。到了三月三日,良莢撈了半笆簍魚蝦,打得半籃蔥蒜,和橋生來到金塘洞旁古老的莫嘎樹下相會。不料,他倆被富家發現。富家惡棍對他倆大施淫威,百般辱罵,亂棍毆打。一對情人悲憤欲裂,於是各自在莫嘎樹下印上一對深深的鞋印後,攜手跳岩,投淘金潭而死。後來,每到“三月三”,青年們就要來到莫嘎樹下,看看這對腳印,吹蘆笙,唱山歌。姑娘們還要仿良英的祥子給情郎送笆簍、蔥籃,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固定的節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