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承洛

吳承洛

吳承洛,化學家和學會工作活動家。畢生為發展中國的化學事業而獻身。許多學術團體的發起人和組織者,創辦過多種科技刊物並擔任主編。他對中國度量衡制的統一做過早期工作,對普及科學知識做出了貢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吳承洛
  • 國籍:中國
  • 民族:福建
  • 出生日期:1892年2月29日
  • 逝世日期:1955年2月21日
  • 職業:化學家和學會工作活動家
  • 畢業院校:清華學堂,美國里海大學工學院
  • 代表作品:《套用化學工業》,《北京師範大學講演實驗設備》,《化學工程》
人物生平,技術成就,行政工作學術化,為中國化學會的建立和發展做了大量工作,為化學期刊的創建和發展做出貢獻,主持編審化學名詞工作,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的學者,簡歷,主要論著,

人物生平

吳承洛(1892—1955)字澗東,1892年2月29日出生於福建省浦城縣溪尾村。吳承洛少年受康梁變法影響,嚮往西學,立志革新。1910年赴上海南洋中學學習,1912年考入北京清華留美預備學校(清華大學前身),1915年赴美國留學,先在里海大學工學院學習,以化學工程為主,理論化學為輔,兼學機械工程和工業管理。1918年於里海大學畢業後,吳承洛又到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院繼續深造。1920年他返回祖國,先在上海復旦大學任教,1921年後任北京工業大學教授兼化工系主任。同時在北京大學和北京師範大學等校兼課。
1927年,吳承洛應蔡元培之聘,任南京國民政府大學院秘書,協助蔡元培訓練了一批秘書幹部,建立了新的公文程式,開創了新的民眾教育制度。1928年,大學院撤消。他先後任實業部度量衡局局長兼度量衡檢定人員養成所所長,中央工業試驗所所長,經濟部工業司司長和商標局局長等。
吳承洛任職中央工業試驗所期間,日本侵略者在上海發動“一二八”事變,他與中共地下黨員鐘林,對煙幕、毒氣等進行研究,並研製出防毒面具,為國防化學做出了貢獻。
抗日戰爭爆發後,1937年11月,國民政府西遷重慶。為了保護南京度量衡檢定人員養成所的一批精密儀器,吳承洛讓別人先走,自己等待儀器裝箱西遷後,才乘火車輾轉到長沙。
抗日戰爭期間,吳承洛任經濟部工業司司長,組織內地重要工廠遷川事宜,同時組織學術團體(如中國化學會)舉行年會,開展學術活動。抗日戰爭勝利後,吳承洛任商標局局長,主持商標註冊和發明專利工作。這是當年吳承洛簽發的商標證書!
1948年經濟部商標局吳承洛簽發的審定書1948年經濟部商標局吳承洛簽發的審定書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吳承洛任政務院財經委員會技術管理局度量衡處處長和發明處處長,主持建立度量衡制度、標準制度、發明專利制度和工業試驗制度等,為建立和健全新中國的計量和專利等制度,做出了貢獻。
1955年2月21日,吳承洛因患癌症在北京逝世。

技術成就

行政工作學術化

吳承洛說:“行政工作需要學術化,所以我多年來就做了行政與學術聯繫的工作。”他在任度量衡局局長時,深入研究度量衡及其歷史,收集了各種度量衡器具,進行比較和分析。他主持制訂了“一二三”市用制,即1公升=1市升;1公斤=2市斤;1公尺=3市尺,在全國度量衡統一工作中起了奠基作用,因而被譽為中國劃一現代度量衡的創始人之一。他撰寫的《全國度量衡劃一概況》和《中國度量衡史》兩本專著,是吳承洛多年來有關度量衡研究成果的結晶。
吳承洛在主管中央工業試驗所和度量衡局工作期間,曾創辦了《工業中心》和《工業標準與度量衡》兩本期刊,以研討和交流工業標準化方案及其技術問題。他在這方面的論著很多,是中國工業標準化工作的開拓者之一。
抗戰期間,吳承洛在重慶任經濟部工業司司長,同時兼任中國工程師學會總幹事和總編輯。為了紀念中國工程師學會成立30周年,由吳承洛主編了《三十年來之中國工程》這一巨著,全書分上、中、下三編,上編為“工程”,中編為“工業”(或事業),下編為“行政”,後來又加續編為“技術”。
“工程”部分,介紹了我國30年來各項工程在學術上的貢獻,技術上的成就以及寶貴的經驗。“工業’部分,介紹了30年來我國各項工業或事業在經營方面的實施、沿革及其發展狀況。“行政”部分,介紹了我國30年來各項工程或事業在政府管理方面的沿革制度及行政組織等。“技術”部分,則介紹有關試驗、檢驗、專利、訓練等方面內容。全書共70篇、數百萬言,充分體現了吳承洛主張行政工作學術化的思想。
我國著名橋樑工程專家茅以升,對吳承洛編纂的《三十年來之中國工程》一書評價很高。他認為“該書記錄和收集了我國工程界人士勵志圖強、精勤創業的翔實史料”,他曾講“1941年,中國工程師學會成立三十周年,在貴陽開會。大會推請吳承洛先生負責主編《三十年來之中國工程》巨冊,凡數百萬言。吳先生不僅任編纂之勞,並為籌集刊印費,招登廣告,完成出版任務,極受工程界推崇。”

為中國化學會的建立和發展做了大量工作

吳承洛為發展我國的學術團體,做了許多工作。他說:“我的公餘時間都花在學術團體工作上,沒有時間顧及其它。”
吳承洛早在美國留學期間,就參加了中國科學社和中國工程學會,29歲時就擔任中國工程學會會長。他發起成立的學術團體,有中華化學工業會中國化學會中國度量衡學會、中國化學工程學會和中國製革工程學會等。他參加的學術團體有15個之多,其中與他關係最密切的首推中國化學會。
1932年8月,中國化學會在南京成立時,吳承洛是發起人中的積極活動者和組織者之一。學會成立後,他被選為第一任書記。當時,化學會既沒有經費,又沒有會所,更沒有專職幹部。學會的很多組織工作和事務工作,均由書記親自籌辦,有時全家都忙於義務工作。為了實現“聯絡國內外化學界同仁共圖化學在中國之發展及套用”的建會宗旨,吳承洛多次在年會上作報告或發言,除總結會務工作外,還介紹進展情況,提出奮鬥目標,以開闊會員思路,激發會員的工作熱情。
1937年,中國化學會決定在青島召開第五屆年會,但因“七七”事變爆發,使許多會員不能到會。吳承洛作為總幹事,專門為年會寫了詳細的書面報告《中國化學會第五屆年會報告書》,報告中“文書整理”一節還列出了經他整理保存的中國化學會分類檔案10大類共72種之多。
1940年元旦,吳承洛寫了《大時代的中國化學會》新年獻詞,提出“平時要有戰時的精神,戰時要有平時的修養”。回顧了中國化學會在戰爭環境中,發展壯大和積極上進的精神,指出了今後的奮鬥目標,給處在艱苦抗戰中的廣大會員以很大的鼓舞。
1941年,吳承洛在第九屆年會上做了《一百年來中國化學工業之發展》的講演,總結了自1841年到1941年間,我國化學工業的發展歷程,號召會員埋頭苦幹20年,趕上化學工業發達的先進國家。
1942年,在第十屆年會上,吳承洛做了《套用化學方法,造福國計民生》的開幕詞。他說:“化學是重要的科學,我們負有使其在中國發展的責任;化學是重要的學術,我們負有使其套用於本國物產的義務;化學是重要的文化,我們負有使其為固有文化發揚光大的使命”。他強調中國化學會的目的是“求化學在中國之發展與套用”。
在中國化學會成立10周年的時候,吳承洛撰文,回顧了中國化學會的誕生和發展,總結了10年來各屆年會的召開情況,頌揚了廣大會員在抗戰時期的艱難條件下,堅持開展學術活動、撰寫論文、切磋探索的精神,提出了今後要加強以工業為中心的化學事業,以提高我們在國際上的學術地位。
自30年代到40年代,吳承洛為中國化學會的建立和發展,做了大量的開拓性工作,立下了不朽的功勳。

為化學期刊的創建和發展做出貢獻

吳承洛除注重學術團體的年會工作外,還十分重視學會刊物的編輯出版工作。他認為,“一個學術團體,精神與工作的表現,百分之九十要在刊物上努力”。
1934年,中國化學會創辦《化學》吳承洛親自題寫刊名。刊物設有“中國化學會會務”專欄,由他任該欄主編。1936年將此欄分出,擴大內容,專門出版了《化學通訊》,吳承洛是第一任主編。
吳承洛在《化學》和《化學通訊》上發表過許多重要文章,如《中國化學會成立緣起及一年來經過概要》、《中國化學會會務進展概況》、《中國化學會定期刊物之回顧與前瞻》和《致全體會員書》等。這些文章,較詳細地記述了中國化學會的發展情況和重大事件,為後人留下了有關中國化學會早期歷史的珍貴資料。
1942年,中國化學會成立10周年。理事會決定由《化學》出版紀念專刊,並推舉吳承洛、陳可忠曾昭掄、戴安邦、高濟宇為編輯,吳承洛任主編。在抗戰期間,編輯出版這樣的紀念專刊,困難重重。一方面,文獻資料大量散失,通訊手段落後,聯繫困難;另一方面,印刷條件很差,尤其對排印化學名詞和化學結構式,更加困難。經過吳承洛等人數年的努力,這兩本內容豐富的紀念刊,終於以《化學》第8卷全和第9卷全的形式,於1944年和1945年出版。吳承洛在選題、組稿、編輯、出版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並撰寫了“發刊詞”,還對中國近代化學的進展,中國之煙火、造紙、工業原料、煤膏、化妝、染料、窯業等工業的進展,撰寫了文章。這兩本紀念刊較全面地綜述了10年來,中國化學、化工理論研究和套用研究的成就和進展,是研究中國近代化學發展史的珍貴史料。
吳承洛認為,“刊物在化學發展中地位之重要,其影響化學家之思想行動,業已卓著成效”。因此,應重視刊物的出版和收藏。《中國化學會會志》早期印數較少,抗戰中又散失很多,致使查找困難。1948年2月,吳承洛在中國化學會第十五屆年會開幕詞中提出“要重印我們的《會志》,……《會志》是我們的生命線”。經過吳承洛的多方努力,《中國化學會會志》第1—10卷共3000多頁的重印工作終於在建國初期完成,為我國化學界保存了一批完整的文獻資料。

主持編審化學名詞工作

早在20年代,吳承洛就對無機和有機化合物的命名進行過總結、評論,並提出自己的主張和見解。
1934年8月,中國化學會化學名詞審查委員會,在上海召開第一次會議,吳承洛任會議主席。會議對化學儀器設備名詞、化學工程名詞及化學術語等,進行了討論,並做出決議,由吳承洛負責主持編審工作。1937年1月,南京國民政府編譯館召開化學名詞審查委員會會議,吳承洛出席了會議。會議審定了《化學儀器設備名詞》初稿,討論決定了3000多個儀器名詞,並對《化學命名原則》進行了修改和增補。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國化學會成立了化學名詞研究小組,吳承洛為召集人。1950年5月,中國化學會在北京召開化學名詞研究委員會會議,吳承洛任會議主席,他在會上報告了化學名詞工作的緣起,介紹了化學名詞的有關資料。
1950年7月,在中央文教委員會下設立了全國學術名詞統一工作委員會,下設若干學科組,吳承洛被聘為化學名詞小組成員,他與曾昭掄張江樹張龍翔黃新民等人一起,對《化學命名原則》進行了重新修訂,改稱《化學物質命名原則》,於同年9月由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文化教育委員會名詞統一工作委員會公布施行。
吳承洛主張在化學名詞的審定和統一過程中,吸收外國的東西,不能生吞活剝,應當結合我國民族形式。他認為:“中國化學物質名詞的正確發展道路,是以物質為對象,以外文名詞為參考,遵循中國語言自己發展的內部規律來厘定,並力求其大眾化”。

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的學者

1932年,在困難中誕生的中國化學會,一開始就重視國防化學的研究和宣傳,建會初期就設有國防化學委員會,吳承洛任委員長,配合抗日戰爭的需要,做了大量的宣傳和研究工作。
1938年,日本侵略軍大舉入侵,武漢三鎮淪陷,幾乎所有的學術團體都停止了學術活動,唯有中國化學會經吳承洛的努力,在重慶召開了第六屆年會。會議除宣讀論文和交流學術思想外,還討論了《關於聲討日本侵略者施放毒氣的決議》,並致電國際反侵略總會,呼籲各國化學家共同聲討,體現了吳承洛和廣大化學會會員的愛國熱忱。
1949年,國民黨政權面臨全面崩潰,當時任商標局局長的吳承洛,為了不使他主管的重要資料流失,他攜帶商標專利和重要圖表6萬餘冊前往香港。1950年初,吳承洛由香港帶回北京,使全部資料得以保存無損。
吳承洛在香港時參加了中國化學會香港分會的一些活動,得知香港分會受到英帝國政府的壓迫,非常氣憤。他回到北京參加12個學術團體聯合召開的年會時,在會上發言,揭露英國政府罪行,號召海外知識分子回國參加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大會根據吳承洛演講內容通過議案,致電香港分會,表示慰問和支持。他的講話曾在上海《文匯報》和香港的報紙上廣為刊登,對滯留在香港的科技人才回國參加建設起了良好作用。
吳承洛的一生,是勤奮鑽研科學的一生,是追求化學在中國之發展與套用的一生,是獻身學術團體事業的一生。他以“人生工作無限,正如生命長存”自勵自勉,為發展祖國的科學事業和學會工作,貢獻了畢生的精力。他在主編數百萬言的《三十年來之中國工程》巨著時,即使對校對工作亦頗費心機,“必自行捧讀一遍,周覽一周,而尤恐有錯誤之處”,真可謂嘔心瀝血,極端負責。吳承洛家中放滿各類書籍,經常看到他日夜不停的工作。1950年,他在一份《自傳》中寫道:“我的嗜好只有工作,我的生命就是我的意志,在任何社會環境中,我有我的堅毅不拔的意志,這個意志就是工作。於學習中求進步,於工作中求進展。人生以服務為目的,我立志為科學技術服務,立志為祖國、為人民服務”。

簡歷

1892年 2月29日出生於福建省浦城縣
1915年 清華學堂畢業後赴美國留學。
1918年 美國里海大學工學院畢業。
1920年 在上海復旦大學任教。
1921—1927年 任北京工業大學化工系主任兼北京大學和北京師範大學教授。
1927—1928年 任國民政府大學院秘書。
1930年 任實業部度量衡局局長,中央工業試驗所所長,中國度量衡學會會長。
1932—1941年 任中國化學會書記,總幹事、會長。
1938年 任經濟部工業司司長。
1946年 任經濟部商標局局長。
1946—1948年 任中國化學會理事長。
1950年 任政務院財經委員會技術管理局度量衡處處長、發明處處長,重工業部化工局綜合化工研究所工程師。
1951—1955年 任中國化學會秘書長和北京市科聯常務委員等職。
1955年2月21日 在北京病逝。

主要論著

1 吳承洛.套用化學工業.北京:華北圖書館,1924.
2 吳承洛.北京師範大學講演實驗設備.北京師範大學,1924.
3 吳承洛.化學工程.北京國立工業大學,1926.
4 吳承洛.今世中國實業通志(上下冊).上海:商務印書館,1928.
5 吳承洛.菲律賓工商考察記.上海:商務印書館,1929.
6 吳承洛.釀造.上海:商務印書館,1930.
7 吳承洛.中國度量衡史.上海:商務印書館,1937—1957修訂.
8 吳承洛.化學實驗室之套用.中華化學工業會會志,1923,1(2):115—136.
9 吳承洛.理科教育著作之介紹.科學,1924,9(6):686—703.
10 吳承洛.全國科學教育設備概況.科學,1925,9:950—977.
11 吳承洛.有機化學命名法評議.科學,1926,11:342—392,537—560,979—1070.
12 吳承洛.無機化學命名法評議.科學,1927,12:1449—1478,1803-1824.
13 吳承洛.中國化學工業設計及原料問題.化學工業,1929,4(2):5—21.
14 吳承洛.研究度量衡問題應取之途徑.東方雜誌,1935,32(3):67—71.
15 吳承洛.中國化學會定期刊物之回顧與前瞻.化學通訊,1940,4(67):69.
16 吳承洛.一百年來中國化學工業之進展.化學通訊,1947,5(3):38—41.
17 吳承洛.套用化學方法,造福國計民生.化學通訊,1949,7(1):8—11.
18 吳承洛.從實驗室中來到實驗室中去.化學,1950,12(3):43—44.
19 吳承洛.化學名詞工作第一步從學術中來到民眾中去.化學,1951,13(1):20—21
20 吳承洛.化學名詞的拉丁化問題.化學通訊,1952,15(4):136137.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