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吳又多
- 畢業院校:大連理工大學
- 學位/學歷:博士
- 職業:教師
- 專業方向:廢棄生物質資源化利用
- 任職院校:大連理工大學
吳又多,男,博士,大連理工大學生物工程學院講師、碩士生導師。個人經歷遼寧省微生物學會會員,大連市合成生物學套用轉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成員。2017年畢業於大連理工大學生物工程學院,獲生物化工博士學位,從事木質纖維素資源催化...
吳又,1979年11月30日出生於湖北荊州,北京雲萊塢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創始人兼執行長,著名出版人&製片人,讀客圖書創始人,北京鳳凰聯動影業發起人。人物簡介 吳又,1979年11月30日出生於湖北荊州,北京雲萊塢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創始人兼執行長,著名出版人&製片人,北京鳳凰聯動影業發起人。2006年創立讀客圖書,曾...
2.震顫、癱瘓若伏暑後期,出現肢體震顫,或癱瘓不用等後遺症,多為餘邪膠固於血脈,留滯於經絡,脈絡瘀滯所致。治宜活血化瘀,搜絡剔邪,方用吳又可三甲散加減"並配合針刺治療。具體用法可參見暑溫章。此外,肝腎真陰大傷,脈絡失養亦可出現震顫、癱瘓,治宜填補肝腎之陰,兼以熄風止痙。方用吳鞠通《溫病條辨...
他曾在北京檢核《四庫全書》,得見其中收載了吳又可的《溫疫論》,深感其論述宏闊有力,發前人之所未發,極有創見,又合於實情,便仔細研究,受到了很大的啟發。他對葉天士更是推崇,但認為葉氏的理論“多南方證,又立論甚簡,但有醫案散見於雜證之中,人多忽之而不深究。”於是他在繼承了葉天士理論的基礎...
不意準備未成,吳又派員督催甚急。遂帶部前往贛南.派團長馬獻朝赴粵。請中山先生派兵援應。同時通電主張南北和平協商,反對吳佩孚武力統一吳得電大怒,立飭贛督蔡成助派兵追擊。張部到了貴溪,因孤立無援,只好棄職去滬張亡命滬濱,日與淮上革命同志密謀再舉,不久曹錕、吳佩孚垮台,定遠同鄉、山東督辦鄭士琦令張...
其總結數十年臨證經驗,參合張仲景、王冰、劉河間、朱丹溪、王肯堂、吳又可、喻嘉言、張路玉、葉天士、尤在涇以及《竹林寺女科》等歷代名家名著相關論述,融會貫通,糅合一體,著成《客塵醫話》一書。 《客塵醫話》分雜症述略、婦科述略和產後述略,闡述作者的診治經驗,其中婦科居其大半。卷一論爛喉痧、瘧...
吳又可《溫疫論》首先提出了邪在“氣分”和“血分”的概念,指出:“凡疫邪留於氣分,解以戰汗;留於血分,解以發斑。”並指出:“時疫之邪,始則匿於膜原,根深蒂固,發時與營衛交並,客邪經之營衛,未有不被其所傷者。”同時明確認為衛氣營血證候之間淺深輕重不同,所謂“邪之傷人也,始而傷氣,繼而...
六、吳又可《瘟疫論》熱病方 ?七、余師愚《疫疹一得》熱病方 ?八、張錫純《醫學衷中參西錄》熱病方 ?九、郭志邃《痧脹玉衡》熱病方 ?十、其他古籍經典熱病方 ?第三章 熱病當代效方 ?一、流行 冒 ?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三、傳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 ?四、流行性腮腺炎 ?五、麻疹 ?六、水痘-...
葉氏論溫病,充分吸收了劉河間辛溫解表等經驗,對吳又可的邪自口鼻而入說、盛啟東的熱入心胞說、喻嘉言的三焦分治論等,都能兼收並蓄,擇善而從。葉氏治虛勞,既遵從《難經》有關“五損”的理論和《金匱要略》“脈大為勞,脈極虛亦為勞”的觀點,也對宋人張杲“元無所歸則熱灼”等觀點大加贊同,多處...
吳又可在實踐基礎上,指出當時流行的是溫疫,而非傷寒,按疫施治,大獲奇效。於是他撰成《溫疫論》,提出溫疫是戾氣所感。他對戾氣所入之門(口鼻)、所受之處(客居膜原)及特殊的傳變途徑均有論述。主張溫疫與傷寒應嚴格區分,治法當以疏利(疏達膜原)和分消(祛邪逐穢)為要務,還提出溫病下不厭早,汗不...
而當晚,閻即到同學朱稚嘉處,向他商借彼時上海灘尚不多見的一部私家轎車。到了9日,閻由先到藥房買了一瓶麻醉藥水“哥羅芳”,旋又至閘北的一家茶葉店找到老熟人吳春芳,吳又拉上了店中的夥計方日珊,閻許以好處,並讓他們準備繩索等物,吳、方二人均同意幫忙。當天傍晚王佩戴著一對鑲鑽石的鐲子、兩隻...
金匱玉函要略述義(又名金匱要略述義、金匱述義)三卷 日本 丹波元堅 撰 金匱玉函要略輯義(又名金匱要略輯義)六卷 日本 丹波元簡 撰 長沙證匯一卷 日本 田中榮信 編 第八冊 傷風約言一卷 日本 後藤省 撰 溫病之研究二卷 日本 源元凱 撰 溫疫論私評二卷 明 吳又可 撰、日本 秋吉質評 瀉疫新論...
仲景瘟疫論,兵燹後盡失其傳,賴姑蘇吳又可特辟手眼,破叔和之藩籬,接長沙之心傳。參伍錯綜,委曲詳明,至今兆民賴以生全。獨癘瘋幾千百年,明哲代出,無不為之束手。聖如丹溪,治效四人,後三人猶復發而斃。以故患是疾者,戚里惡聞,骨肉遠避。痛苦之餘,求死不能,求生不得,甚至有投水懸樑,自戕其...
所以,吳又可以後的溫病學派雖然提出了衛氣營血辨證、三焦辨證等新的治療體系,但並未朝著西醫病原學治療的方向發展。而古代溫病學派治療的病種以急性呼吸道、消化道傳染病為主,因此中醫學瘟疫的概念主要指急性呼吸道、消化道傳染病,其病因病機從中醫學角度多屬於溫熱。瘟疫的病因不同於一般的外感六淫,而又不能...
濕熱證七八日,口不渴,聲不出,與飲食亦不卻,默默不語,神識昏迷,進辛香涼泄,芳香逐穢,俱不效,此邪入厥陰,主客渾受,宜仿吳又可三甲散,醉地鱉蟲醋炒鱉甲土炒穿山甲生僵蠶柴胡桃仁泥等味, 暑濕先傷陽分,然病久不解,必及於陰,陰陽兩困,氣鈍血滯而暑濕不得外泄。遂深入厥陰絡脈凝瘀使一陽不...
又有吳又可者,著《瘟疫論》,其方本治一時之時疫⑹,而世誤以治常候之溫熱⑺。最後若方中行、喻嘉言諸子,雖列溫病於傷寒之外,而治法則終未離乎傷寒之中。惟金源劉河間守真氏者⑻,獨知熱病,超出諸家,所著六書⑼,分三焦論治,而不墨守六經,庶幾幽室一燈⑽,中流一柱⑾。惜其人朴而少文,其論簡而...
游燕及楚,中歲歸吳(江蘇),擇居潤州。環潤皆佳山水,潤之好事者,取石巧者置竹木間為假山,予偶觀之,為發一笑。或問曰:“何笑?”予曰:“世所聞有真斯有假,胡不假真山形,而假迎勾芒者之拳磊乎?”或曰:“君能之乎?”遂偶為成“壁”,睹觀者俱稱:“儼然佳山也。”遂播名於遠近。適晉陵方伯吳又於公...
明代吳又可《溫疫論》認為溫疫的病因是一種戾氣,無論老幼強弱,觸者即病;受邪途徑是自口鼻而入;治療則以疏利為主。這些認識對於溫病學形成新的理論體系有著極大的影響。迨至清代,葉天士《外感溫熱篇》創立衛氣營血辨證的理論和方法,闡明了溫病發生髮展的規律,以及和傷寒的區別,把溫病學說推向了新的高度,...
楊璿,字玉衡,晚號栗山老人,四川成都人,約生於公元1706年。其學術思想遠宗仲景、河間,近取葉天士、吳又可。著《傷寒瘟疫條辨》,詳細剖析傷寒與溫病的病因、病機及治療方法的不同,對溫疫病治療頗多發揮。書評、序言 自序 漢長沙太守張仲景《傷寒論》為醫家鼻祖,其論治傷寒曰,未有溫覆而當不消散者,至於...
一日,他發現廟祝吳多好扮水怪,騙取村民的錢,吳求他不要揭發,並且找他幫忙,還說可以給他好處。於是朱扮水怪,與吳合作賺了一筆錢,但仍未夠娶蓉蓉的禮金,於是吳又叫朱扮北帝的菩薩,再騙取村民的金錢。一日,朱和蓉蓉在樹林散步,遇到一個受傷革命份子,名畢振邦,他求朱給他藏身北帝廟內。翌日,黃團長...
”吳又可所指的是上膏肓之病,《素問·舉痛論》:“寒氣(邪)客於腸胃之間,膜原之下”《內經》所指的是中膏肓之病。皮膚病中的外陰癬病所指的屬下膏肓病。膏肓病的治療之難消除之棘手《左傳·成公十年》曰:“疾不可為也,在膏之上、肓之下,攻之不可,達之不及,藥不至焉。”膏肓一詞是指中醫疑難病症...
”吳又可雜《瘟疫論》又指出:“新產亡血過多,沖任空虛……皆能受邪,與經水適斷同法。”可選用熱入血室的代表方小柴胡湯治療產後發熱,溫病學家為產後發熱感染邪毒證提供了有實踐意義的施治原則和用藥準繩。《中醫婦科學》二版教材在產後發熱中論治傳統的血虛、血瘀、外感發熱後,附帶提出了“感染邪毒”...
頗多新意,對風、寒、暑、濕、燥、火及瘧、痢、霍亂、瘴氣等的辨證治療逐一陳述,並附醫案。蔣氏認為火邪並在君相一火,且應分虛實,推崇景岳陽虛之火及吳又可伏邪致病的觀點。書中論伏邪溫疫,從六經辨治,提出“蓋天時人事而失其宜,疫癘乃作”,列舉十餘方治。全書涉及醫籍經書廣泛,論述比較全面。
吳又可撰寫《溫疫論》,首創治疫兩法——“達原”和“逐邪”。吳又可用攻下逐邪的關鍵在於峻猛而盡除,他主張“急證急攻”,“因證數攻”,“凡下,不以數計”,對於可下之證應“下之”、“再下之”,直至邪盡。祛邪清熱主用大黃,但吳氏用下法並不盲投,“要諒人之虛實,度邪之輕重緩急,察病之...
又舉“百合病”、“瘧病”為例,張仲景就已經把辨病施治與辨證論治結合起來,是在辨病施治的基礎上復加辨證論治。作者指出,從西晉至民國的1600多年間,除明代吳又可創立的“戾氣”學說和《肘後方》、《千金要方》中的少數閃光點之外,辨病施治停滯不前。上世紀60年代以來,隨著西醫的全面滲透和中西醫結合的...
明代傑出的傳染病學家吳又可,創立“雜氣”學說,指出瘟疫均為“雜氣”傳染,主張治療用藥針對病因,確為真知灼見,可稱中醫學上的重大突破。吳氏的“邪為本,熱為標,結糞又其標也”,“熱由邪生,不祛邪,熱焉能清”,主張祛邪以宣通為主,急症急攻,常用下法,喜用大黃,先生十分欣賞,並在黃疸、中風、腸梗阻、...
本書集歷代名醫淳于意、華佗、張仲景至吳又可、薛雪、葉天士等共三百餘位醫家的臨證驗案,每門病證,收載歷代名家的不同治法,如咳嗽凡六十七則醫案,有外感咳嗽、痰飲咳嗽、火熱咳嗽、寒濕內積咳嗽、脾肺虛寒咳嗽、命門火衰脾土虛寒咳嗽、肝脾氣血虛損咳嗽、痰飲內傷內有瘀血咳嗽、肝經血虛火盛咳嗽、腎虛咳嗽、...
巢元方《諸病源候論》認識到:溫病是“人感乖戾之氣而生病。”不同於一般病因的致病因素也是一種特殊的致病物質。以上這二種認識,對後世吳又可“癘氣學說”有很大指導意義。(2) 方劑的創製從治療學方面豐富了溫病學的內容 葛洪《肘後備急方》、孫思邈《千金要方》、王燾《外台秘要》記載了許多預防和治療...
他根據溫病的病原特異性是以熱毒為主的特點,結合吳又可《溫疫論》 “知邪之所在,早拔去病根為要”以及劉松峰《松峰說疫》 “真知其邪在某處,單刀直入批隙導窾”的截斷病源之說,將衛氣營血辨證施治和截斷病源辨病用藥有機地結合起來,提倡“重用清熱解毒”、“早用苦寒泄下”、“不失時機地清營涼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