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有性(1582—1652年),字又可,漢族,江蘇吳縣東山人。明末清初傳染病學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吳有性
- 別名:吳又可
- 國籍:中國(明)
- 民族:漢
- 出生地:江蘇吳縣東山
- 出生日期:1582年
- 逝世日期:1652年
- 職業:傳染病學家
- 信仰:道家醫學思想
- 主要成就:認為瘟疫不同於一般的外感疾病
創立了瘟疫學說 - 代表作品:《溫疫論》
- 代表方:達原飲
吳又可一般指本詞條
吳有性(1582—1652年),字又可,漢族,江蘇吳縣東山人。明末清初傳染病學家。
吳有性,字又可,號淡齋,江蘇吳縣人,生活在明末清初之際,是“溫疫學派”的創始人。他根據自己的臨床經驗,著有《溫疫論》一書,開成了一套溫熱病的辨證論證方案 ...
吳又可在《溫疫論》中創立了“戾氣”病因學說,強調溫疫與傷寒完全不同,明確指出“夫溫疫之為病,非風、非寒、非暑、非濕,乃天地間別有一種異氣所感”。創立...
影片講述了崇禎15年(1642年)瘟疫橫行,李自成攻打開封,明朝江山內憂外患,孫傳庭與吳又可分別誓死抗擊闖軍與瘟疫的故事。電影已於2013年10月25日在中國及北美地區上...
達原飲原名達原散,為明朝中醫吳又可(吳有性)所創,載於《溫疫論》。由檳榔、厚朴、草果、知母、芍藥、黃芩、甘草七味藥組成。用於瘟疫或瘧疾邪伏膜原,憎寒壯...
吳又可《瘟疫論》指出:「邪自口鼻而入,則其所客,內不在臟腑,外不在經絡,舍於伏膂之內,去表不遠,附近於胃,乃表里之分界,是為半表半里。……凡邪在經為...
他認為溫病有9種,吳又可所說的溫疫是其中最具傳染性的一種,除此之外,另外還有其他八種溫病,可以從季節及疾病表現上加以區分,這是對於溫病很完整的一種分類方法...
《溫病八大名著》是1996年1月1日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吳又可。書名 溫病八大名著 作者 吳又可 ISBN 9787800894671 出版社 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
他認為溫病有9種,吳又可所說的溫疫是其中最具傳染性的一種,除此之外,另外還有其他八種溫病,可以從季節及疾病表現上加以區分,這是對於溫病很完整的一種分類方法...
《溫疫論》是明代醫學吳又可具有獨創精神的一部著作,不僅開創了溫疫病辨證治療的新領域,而且充分繼承了此前的傷寒學術成就,為此後的溫病學的誕生奠立了獨樹一幟...
一生之中甚為推崇劉元素和吳又可的學術見解。他在自序中雲:“一日讀《溫疫論》,至傷寒得天地之常氣,溫病得天地之雜氣,而心目為之一開。至傷寒自氣分而傳入...
《溫疫論》是明代醫學吳又可具有獨創精神的一部著作,不僅開創了溫疫病辨證治療的新領域,而且充分繼承了此前的傷寒學術成就,為此後的溫病學的誕生奠立了獨樹一幟...
紀曉嵐在其所著《閱微草堂筆記》一書中,曾記載乾隆癸丑年(公元1793年)京師大疫,很多醫生按張景岳的治法治療無效,並使患者有些因之而死,又以吳又可的方法治療...
魏金鑾對吳又可《瘟疫論》、葉天士《瘟熱論》、雷少逸的《時病論》等醫著,均有校深研究。對前人之說常驗臨床,善於發前人之未發,故對時疫險症,辨證準確,...
先後從師於擅長診治時病、崇尚吳又可、葉天士溫病學派的李同春和擅長內科、婦科雜病,善用苦寒攻下、崇尚劉河間主火學派的王子麟兩位陝西老中醫。跟師應診,研讀《...
嘗著《張氏醫參》七種,即《醫學一得》、《持脈大法》、《本草分經》、《瘟疫論》(摘抄吳又可原著)、《痘源論》、《傷燥論》、《附經》等。現有刊本行...
上卷列辨溫病時疫、辨補與養、草根木皮可補元氣等醫論十篇,下卷列雜說、傷寒、時疫、痢疾、腳氣、虛勞等六篇。書中對瘟疫論述頗詳,特別推崇吳又可的觀點,並有...
集輯陳耕道、葉天士、朱鐵山、吳又可等諸家效驗方,計內服方三十四首、外治方九首。 [1] 痧喉闡義版本信息 編輯 現存清光緒三年維揚從吾齋刻本。 [2] ...
該書取吳又可《溫疫論》、劉奎《松峰說疫》兩書內容,刪繁就簡,拾遺補缺,匯為一篇,分名義、本原、流行、傳變、證侯、辨證、治則、預後等章節,以論述瘟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