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 出處:《論語·八佾》
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出自《論語·八佾》的內容,意思是國君要以禮儀使用臣子,臣子要以忠心侍奉國君。釋義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意思是國君要以禮儀使用臣子,臣子要以忠心侍奉國君。出處《論語·八佾》:“定公問:‘君使臣、臣...
“臣事君以忠,君使臣以禮”,諺語,意思是臣子以忠心侍奉君主,君主以禮使用臣子。出自春秋·孔子《論語·八佾》。釋義 臣子以忠心侍奉君主,君主以禮使用臣子。出處 春秋·孔子《論語·八佾》:“定公問:“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對日:‘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元·馬致遠《陳摶高臥》三...
蓋信之則無不可,疑之則無可信者,豈獨臣之過乎?夫以一介庸夫結為交友,以身相許,死且不渝,況君臣契合,寄同魚水。若君為堯、舜,臣為稷、契,豈有遇小事則變志,見小利則易心哉!此雖下之立忠未有明著,亦由上懷不信,待之過薄之所致也。豈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乎!以陛下之聖明,以當今...
豈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乎?以陛下之聖明,以當今之功業,誠能博求時俊,上下同心,則三皇可追而四,五帝可俯而六矣。夏、殷、周、漢,夫何足數!太宗深嘉納之。【注釋】①流言三至而不投杼者:杼,織布的梭子。這句話出自這樣一段史實:秦甘茂告訴秦王說:“魯人有與曾參同姓名者殺人,有人把這件事...
董仲舒繼承儒家的傳統思想,認為“忠”是不貪功,不惜命,不顯諫。魏徵承襲了儒家五常思想,突出強調了君禮臣忠的主張。“然則德禮誠信,國之大綱,在於君臣父子,不可斯須而廢也。”孔子日:“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魏徵說:“君能盡禮,臣得竭忠,必在於內外無私,上下相信。”歷代聖賢大儒對“忠”...
“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這是孔子君臣之禮的主要內容。只要做到這一點,君臣之間就會和諧相處。從本章的語言環境來看,孔子還是側重於對君的要求,強調君應依禮待臣,還不似後來那樣:即使君主無禮,臣下也應盡忠,以至於發展到不問是非的愚忠。詳解五 3.20【原文】子曰:“《關雎》①,樂而不淫,哀而...
或時教習之處,道路遙遠,侵晨而出,入夜方還,以馳騁為歡,莫慮不虞之變,事之不測,其可救乎?此其漸不克終,七也。孔子曰:“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然則君之待臣,義不可薄。陛下初踐大位,敬以接下,君恩下流,臣情上達,鹹思竭力,心無所隱。頃年已來,多所忽略,或外官充使,奏事入朝...
《蕭俛除吏部尚書制》是唐代白居易創作的一篇散文。作品原文 蕭俛除吏部尚書制 敕:古者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季代以還,鮮由茲道。先皇帝常創於是,故在位十五載,凡解相印者殆二十人,多寵為大僚,或付以兵柄。矧予小子,宜有加焉。而輔弼之臣,嘗經一日造吾膝,沃吾心,則思與之始終,厚申...
)臣聞「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故三公稱曰冢宰,王者待以殊敬,在輿為下,御坐為起,入則參對而議政事,出則監察而董是非。漢典舊事,丞相所請,靡有不聽。今之三公,雖當其名,而無其實,選舉誅賞,一由尚書,尚書見任,重於三公,陵遲以來,其漸久矣。臣忠心常獨不安,是故臨事戰懼,不敢穴...
《第四疏》是唐代魏徵創作的一篇散文。作品原文 第四疏 臣聞為國之基,必資於德禮;君之所保,惟在於誠信。誠信立,則下無二心;德禮行,則遠人斯格。然則德禮誠信,國之大綱,在於父子君臣,不可斯須而廢也。故孔子曰:“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又曰:“自古皆有死,人無信不立。”文子曰:“...
’孔子對曰:‘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君使臣以禮,即是要求君在君臣關係上遵守做君之禮。不僅在君臣關係上,而且在君民關係上,國君也要守禮。《論語·子路》引孔子說:“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此處所說“上”,指在位者,包括君主在內。君...
⑧君使臣、臣事君:這句話引自《論語》。原話是“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意思是君王應按禮義使用大臣,臣應該以忠誠侍奉君王。【譯文】貞觀八年,左僕射房玄齡、右僕射高士廉在路上遇到少府監竇德素,問他北門近來又在營建些什麼。竇德素將這事報告給唐太宗。太宗就對房玄齡說:“你只管南衙里的事...
數載之後,不能固志,雖無十旬之逸,或過三驅之禮。遂使盤游之娛,見譏於百姓,鷹犬之貢,遠及於四夷。或時教習之處,道路遙遠,侵晨而出,入夜方還。以馳騁為歡,莫慮不虞之變,事之不測,其可救乎?此其漸不克終七也。孔子曰:“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然則君之待臣,義不可薄。陛下初踐...
愚孝是一個漢語辭彙,拼音是yú xiào。指昧於事理的孝行,如割股醫親之類。儒家提倡孝,特別是漢代獨尊儒術,以孝治天下,每一個皇帝去世以後,在諡號前都加一個孝字,如孝文皇帝、孝武皇帝等。儒家也提倡忠,孔子講:"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論語·八佾》)後代誤解並流行於世的一對口號是:君叫...
”孔子說:“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論語·八佾》)“所謂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則止。”(《論語·先進》)孟子提出:“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孟子·離婁下》)然而,自《呂氏春秋》和經過董仲舒則把君臣...
人皆顧望,禮以至公,縱過常期,詎為貪冒?其有當仁不讓,急病忘身。豈止君命,猶宜自舉。故魏伐秦師,唐睢請約車而西說;漢謀邊將,充國對無逾於老臣。所謂臣事君以忠,君使臣以禮,忠無不納,禮亦從宜。如此,則選舊任能,足供國用,優年加惠,得遂時歸。古之進退,鮮不由此。臣以不才,叨...
孔子曰:"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無忠無禮,國何以立!故有君不君,臣不臣,上下不通,心懷鬱結,使陰陽不和,災害屢降,兇惡之徒,因間而起,誰當為陛下盡言事者乎?又誰當乾萬乘以死為戲乎?臣知言出必死,而臣自比於牛之一毛,生既無益,死亦何損?秉筆流涕,心與世辭。臣有八子,臣死之後...
這就像是強盜和仇敵,對待強盜和仇敵,臣下還服什麼喪呢?”成語寓意 在孟子的仁政學說中,關於君臣關係的論述是其思想中的一大亮點。孟子眼中的君臣關係與孔子“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的觀點是一脈相承的,也啟發了荀子“從道不從君”的君臣關係論斷。從孟子的這段話中也可以看出,後世所謂“愚忠”和“君...
《論語》有言:「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身為臣子,為國為民,盡忠職守,勸諫君王,是為臣的本分。史料 一、《韓詩外傳卷七》:衛大夫史魚病且死,謂其子曰:“我數言蘧伯玉之賢而不能進,彌子瑕不肖而不能退。為人臣生不能進賢而退不肖,死不當治喪正堂,殯我於室足矣。”衛君問其故,其子以...
無論言與行,待人與待事,都不能離開“忠”字。“忠”既然是人際關係的一種表述,就有個相向選擇或對等條件的問題。如君主與臣民關係,孔子在回答魯定公時說:“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論語·八佾》)做君主的能尊禮群臣,臣子才以忠心回報。這帶有君臣對等的觀念,大臣並非無條件對君主盡忠。另外...
忠、信亦可作為獨立範疇。樊遲問仁,孔子回答說:“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雖之夷狄,不可棄也。”(《論語·子路》)“與人忠”是達到仁的一項重要條件。曾參每日再三反省自己,其中第一條就是:“為人謀而不忠乎?”孔子也講忠君。“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論語·八佾》)君主以禮待臣,臣才對...
在處理君主與臣民之間的關係上,儒家認為仁和禮是最基本的行為準則,“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與儒家相反,法家則完全站在君主的立場上,認為國家是君主的私有物,“國者君之車也”(《韓非子·外儲說右下》),君主的權力是至高無上的,君主應該用法、術、勢統御臣民,使臣民懾服。墨家的政治思想也有明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