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魚

史魚

史魚, 春秋時衛國(都於濮陽西南)大夫。名佗,字子魚,也稱史鰍。衛靈公時任祝史,負責衛國對社稷神的祭祀,故稱祝佗。吳國的延陵季子經過衛國時,贊史魚為衛國君子、柱石之臣。衛靈三十八年(公元前497年),衛國的公叔子曾設家宴招待靈公,告誡他說:“子富而君貧,必將遭禍。免禍的辦法,只有富而不驕,謹守臣道。”他多次向衛靈公推薦蘧伯玉。臨死囑家人不要“治喪正室”,以勸戒衛靈公進賢(蘧伯玉)去佞(彌子瑕)。史稱“尸諫”。孔子稱他為“直哉史魚,邦有道如矢,邦無道如矢”。

基本介紹

  • 本名:史魚
  • 別稱:史鰍
  • 字號:子魚
  • 所處時代:春秋時衛國
人物簡介,人物生平,史料,

人物簡介

春秋時期,衛國有位賢人蘧伯玉,為人正直且德才兼備,但衛靈公卻不肯重用他;另一位叫彌子瑕的,作風不正派,衛靈公反而委以重任

人物生平

史魚是衛國一位大臣,看到這種情況,內心很是憂慮,但屢次進諫,衛靈公始終不採納
後來,史魚得了重病,奄奄一息,將要去世前,將兒子喚了過來,囑咐他說:「我在衛朝做官,卻不能夠進薦賢德的蘧伯玉而勸退彌子瑕,是我身為臣子卻沒有能夠扶正君王的過失啊!生前無法正君,那么死了也無以成禮。我死後,你將我的屍體放在窗下,這樣對我就算完成喪禮了。」
史魚的兒子聽了,不敢不從父命,於是在史魚去世後,便將屍體移放在窗下
衛靈公前來弔喪時,見到大臣史魚的屍體,竟然被放置在窗下,如此輕慢不敬,因而責問史魚的兒子。史魚的兒子於是將史魚生前的遺命告訴了衛靈公。
衛靈公聽後很驚愕,臉色都變了,說道:「這是我的過失啊!」於是馬上讓史魚的兒子,將史魚的屍體按禮儀安放妥當,回去後,便重用了蘧伯玉,接著又辭退了彌子瑕並疏遠他。
當孔夫子聽到此事後,讚嘆地說道:「古來有許多敢於直言相諫的人,但到死了便也結束了,未有像史魚這樣的,死了以後,還用自己的屍體來勸諫君王,以自己一片至誠的忠心使君王受到感化,難道稱不上是秉直的人嗎?」
論語》有言:「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身為臣子,為國為民,盡忠職守,勸諫君王,是為臣的本分。

史料

一、《韓詩外傳卷七》:
衛大夫史魚病且死,謂其子曰:“我數言蘧伯玉之賢而不能進,彌子瑕不肖而不能退。為人臣生不能進賢而退不肖,死不當治喪正堂,殯我於室足矣。”衛君問其故,其子以父言聞,君造然召蘧伯玉而貴之,而退彌子瑕,徙殯於正堂,成禮而後去。生以身諫,死以尸諫,可謂直矣。《詩》曰:“靜恭爾位,好是正直。”
二、《大戴禮禮·保傅第四十八》
衛靈公之時,蘧伯玉賢而不用,迷子瑕不肖而任事,史患之,數言蘧伯玉賢而不聽,病且死,謂其子曰:“我即死,治喪於北堂。吾生不能進蘧伯玉而退迷子瑕,是不能正君者,死不當成禮。而置屍於北堂,於我足矣。”靈公往吊,問其故,其子以父言聞,靈公造然失容曰:“吾失矣。”立召蘧伯玉而貴之,召迷子瑕而退,徙喪於堂,成禮而後去,衛國以治,史之力也。夫生進賢而退不肖,死且未止,又以尸諫,可謂忠不衰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