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分裂時期

吐蕃分裂時期藏文:སིལ་ཆད་དུ་འཆད་པ,意為“支離破碎”)指的是西藏歷史上從877年至1264年期間的一個時期。這段時期里,吐蕃帝國崩潰,分裂為許多個各自為政的小國。

842年,吐蕃贊普朗達瑪被僧人暗殺,其子雲丹俄松爭奪王位。雲丹以伍如邏些小昭寺一帶)為據點,俄松以雲如(雅隆昌珠寺一帶)為據點,雙方的支持者發生大規模交戰,史稱“伍約之戰”。吐蕃大亂,不堪重負的奴隸和屬民起兵造反,最後演變成全國性的大起義。起義軍領袖掘開贊普和貴族的墳墓,大肆屠殺貴族和王族。這些起義軍大多都是自發且盲目的,最終或被貴族鎮壓,或被利用,都失敗了。但最終吐蕃無法再建成一個統一的國家,變成四分五裂的局面。
俄松的兒子貝考贊被殺。其子吉德尼瑪袞逃亡到阿里地區,建立古格王朝。雲丹的後裔則占據拉薩一帶,形成了拉薩王系。至11世紀時,吐蕃各地漸漸穩定下來,形成了許多割據的王系。除古格和拉薩兩個王系之外,另有拉達克、雅隆覺阿、普蘭、亞澤等王系,以及甘肅青海一帶的唃廝囉政權。吐蕃分裂時期雖然統治者各自為政,但在文化上卻是一個百家爭鳴的時代,各種學說、各種教派紛紛形成,對西藏未來的歷史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在這段和平時期里,藏傳佛教再度興盛,史稱後弘期。阿底峽就是在這段時期里來到吐蕃的。
1240年,蒙古帝國闊端侵略吐蕃,試圖藉此牽制南宋。蒙古人希望找到一個單一的君主來投降,但發現吐蕃各地事實上是各自為政,便將最具實力的薩迦派首領薩迦·班智達請到涼州,商討歸順之事。薩迦·班智達向闊端宣講佛法,闊端皈依了藏傳佛教,吐蕃與元廷開始建立布施關係。1264年,元朝在吐蕃設定總制院(後改為宣政院),委派薩迦派首領管理吐蕃政教事務,建立薩迦巴政權。吐蕃分裂時期結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