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妃之制

后妃之制別稱內命婦,性質是后妃名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后妃之制
  • 別稱:內命婦
  • 性質:后妃名號
  • 朝代:清朝
清代后妃名號(古時也稱“內命婦”),始行於崇德元年(1636),至清世祖定鼎北京後,乃循前代舊典, 漸趨完備。順治十五年(1658),采禮官議, 於乾清宮設夫人一, 淑儀一,婉侍六,柔婉、芳婉皆三十;慈寧宮貞容一,慎容二,勤侍無定額;並置女官若干。其時,議定而未行。迨康熙之後,始定後宮名位:皇后一人,居中宮,主內治;皇貴妃一人、貴妃二人、妃四人、嬪六人,分居東西十二宮,佐內治;貴人、常在、答應,均無定額,隨妃嬪等位分居十二宮。清制,每三年由戶部主持選一次八旗秀女,選中入宮者由皇太后、皇帝指封為妃、嬪、貴人。又每年由內務府會計司主持於內務府三旗包衣選宮女一次,入選者分在各宮以供使令;凡宮女得皇帝寵幸,可自答應、常在漸進至貴人, 其有生育者並可晉封為嬪、妃,乃至貴妃、皇貴妃。此外,皇帝之祖母尊奉為“太皇太后”, 母尊封為“皇太后”, 居於慈寧、壽康、寧壽等宮;先朝之妃、嬪則尊稱為太妃、太嬪等,皆隨皇太后宮中居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