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命不同價”是指在一些案件中,由於受害者城鄉戶籍的不同,所得到的殘疾賠償金、死亡賠償金等數額相距甚遠的現象。這種制度中國死亡賠償制度中一直受到質疑。2009年6月27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副主任王勝明詳解了中國的侵權責任法律制度,並就死亡賠償中“同命不同價”的問題明確表達了自己的觀點 “同命不同價”指 生命不能和錢財 來衡比。
現狀,法律相關,統一標準,觀點評論,結論,
現狀
中國各地相繼出現了一些在同一侵權行為中死亡,受害人因戶口不同而獲得的死亡賠償費相差巨大的情況。例如2006年,重慶市發生一起車禍,3名搭乘同一輛三輪車的花季少女不幸喪生,兩個城市女孩各得到了20多萬元賠償,而另一位農村戶口的女孩所獲賠償只有9萬元,不及前者的一半。
因為城市戶口和農村戶口的不同,農村居民與城鎮居民賠償標準間的差異也很大,在2003年發布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29條規定:死亡賠償金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標準,按20年計算。以2006年為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1759元,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為3587元,據此計算,城鄉居民死亡賠償金可相差16萬多元。這條規定常被視為“同命不同價”的問題根源。
在中國侵權類案件中,工傷事故、醫療事故、交通事故等人身損害賠償案中不少涉及到死亡賠償問題。其中,“同命不同價”一直是公眾極為關心的話題。中國死亡賠償標準一直是“各自為陣”。同樣的案件,省區市之間實施的標準可能不一樣;省區市和所轄各地的標準可能也不一樣;同一省區市內的各個地方標準也不一樣。同樣是生命,但獲得的賠償額相差甚遠,確實很不公平,這已經成為全社會的共識。
然而,在追求“同命同價”的過程中卻產生了另一種極端———不論在礦難中,還是在工程事故或者交通肇事中,所有生命一律賠償20萬。這樣一視同仁、不分你我的賠償標準是否就是我們所崇尚的“公平”呢?中國的城鄉之間在經濟社會發展等各個方面都存在著巨大的差距,相同的金額在農村可能頗為富足,可在城市卻只能解燃眉之急。這便是絕對公平所導致事實上的不公平。每個人的生命固然是平等且無價的,但既然民事賠償的是經濟損失,不同人的死亡帶來的“經濟損失”,卻各有不同。在判定民事賠償時,不能不兼顧這種差異。
法律相關
中國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解釋》)規定:殘疾賠償金、死亡賠償金根據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標準計算。這被認為是“同命不同價”的法律淵源。而在司法實踐中,戶籍成為判斷是否城鎮或農村居民的主要證據。
《解釋》違憲並應予糾正的人普遍認為,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民法通則》規定:“公民的民事權利能力一律平等”、“侵害公民身體造成傷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因誤工減少的收入、殘廢者生活補助費等費用;造成死亡的,並應當支付喪葬費、死者生前扶養的人必要的生活費等費用。”
作為《解釋》的上位法《憲法》、《民法通則》等均確認公民的民事權利一律平等,肯定公民的生命健康權受法律平等保護,從未規定可以因戶籍等不同而有所區別。《國家賠償法》以國家上年度職工年平均工資作為計算殘疾賠償金、死亡賠償金的基數,而不區分城鎮或農村也從另一方面說明了這點。
《中華人民共和國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監督法》第三十二條第二款規定:“公民認為最高人民法院作出的具體套用法律的解釋同法律規定相牴觸的,可以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書面提出進行審查的建議,由常務委員會工作機構進行研究,必要時,送有關專門委員會進行審查、提出意見。”《監督法》被譽為“中國民主法治建設的里程碑”,前述規定是其最大亮點之一。
統一標準
“傾向於原則適用統一賠償標準”
2009年6月27日上午,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第十講專題講座,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副主任王勝明就死亡賠償中“同命不同價”的問題明確表達了自己的觀點,這是全國人大常委會有關部門負責人就社會關注的“同命不同價”現象,首次明確作出“回應”。
“人不分城鄉、地不分東西”
王勝明說,“爭議較大的是死亡賠償金的支付。實踐中存在對農村居民和城市居民按不同標準支付死亡賠償金,城市居民獲得的死亡賠償金比農村居民高一倍至二倍,一度引發‘同命不同價’的爭論。”至於賠償標準,他明確表示“傾向於原則適用統一標準,適當考慮個人年齡、收入、文化程度等差異”。
他進一步指出,“統一標準不宜以城鄉劃界,也不宜以地區劃界,而是人不分城鄉、地不分東西的全國統一標準”;“個人差異,有時可以考慮,有時可不考慮,如交通肇事、礦山事故等發生人數較多傷亡時,可不考慮個人差異,採用一攬子賠償方案”。
繼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初次審議作為民法草案一編的侵權責任法草案後,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於2008年12月進行了再次審議。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工作計畫,2009年還將繼續審議侵權責任法草案。全國人大常委會安排這次專題講座,目的就是使常委會組成人員更好地修改完善這部法律案。有關人士表示,侵權責任法的制定,可能為解決涉及死亡賠償的侵權案件提供更加明確的法律依據。
觀點評論
1)作為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副主任,王勝明一直分管侵權責任法草案起草、修改的相關工作,其觀點的分量不言而喻。透過他在講座中的看法,我們可以斷定,“同命不同價”的現象也許很快會成為歷史,法律在不斷完善的過程中必將進一步彰顯生命的尊嚴。
2 對於“同命不同價'現象,在現在看來,已經過時,存在很多弊端,有更多的不合理性。無論是從生命的價值,或是從家屬和當事人受損害的程度上來看,其危害都是一樣的,應該給予“同命同價”,但是由於以前的標準不統一,結果出現在同一事故中,都是造成了死亡的嚴重後果,但是賠償的標準大不一樣,賠償的結果大相逕庭。這種人為地將生命分成等級的做法,傷害了一些人的感情,損害了當事人的利益,是不利於完善中國賠償制度的,也是應該及早改變的。
3)人生而平等,生命無貴賤之分,但法律卻允許基於不當理由的區別對待,這是典型的制度性歧視。這種異常現象,在社會上引起了公眾頗高的反對聲,許多民眾認為“同命不同價”有悖於“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