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作家協會

吉林省作家協會,原名中國作家協會吉林分會,它的前身是中國作家協會長春分會,1957年4月29日於長春成立,隸屬於吉林省文學藝術工作者聯合會。1983年3月10日,中共吉林省委批准作協吉林分會從吉林省文聯分出,單獨建制,為廳局級單位,設立黨組。

基本介紹

  • 公司名稱:吉林省作家協會
  • 總部地點:吉林省長春市。
  • 成立時間:1957年4月29日
  • 公司性質:省辦。
  • 代表大會:7次
  • 第一屆理事會:1957年4月29日
  • 第二屆理事會:1958年9月17日
  • 第三屆:1962年5月29日
發展歷程,創作成果,發展戰略,文學隊伍,優秀代表,相關政策,

發展歷程

吉林省作家協會迄今已召開過7次。1957年4月29日第一次會員大會上選舉產生第一屆理事會,王震之任主席,馮文炳、蔣錫金、范政、董速任副主席;1958年9月17日第二次會員大會選舉產生第二屆理事會,亞馬任主席,董速、楊公驥、岳林、陶然、馬琰任副主席;1962年5月29日,召開第三屆代表大會選舉產生第三屆理事會,董速任主席,楊公驥、林杉、岳林、陶然、馬琰任副主席;1978年4月26日,在第三屆第二次全體委員(擴大)會上,宣布作協吉林分會恢復工作,選舉產生了新的理事會,新三屆理事會公木任主席,楊公驥、張天民、鄂華任副主席;1980年1月第四次會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了第四屆理事會,公木任主席,楊公驥蔣錫金紀葉許行、張天民、鄂華、金哲、胡昭丁仁堂、王肯、胡昭任副主席,王肯為黨組副書記、胡昭為黨組成員;1985年5月2日至5日召開第五次會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五屆理事會,楊公驥、蔣錫金、紀葉任名譽主席,公木任主席,萬憶萱、王肯、蘆萍張笑天、胡昭、鄂華任副主席,王肯為黨組副書記、胡昭為黨組成員;1992年11月20日吉林省作家協會第六次會員代表大會召開,選舉第六屆理事會,公木任名譽主席,王肯任主席,王成剛王宗漢喬邁朱晶李中申、張笑天、金鐘鳴、金增新、胡昭、趙國慶任副主席;1997年11月18日至19日吉林省作家協會召開第七次作協代表大會,公木、王肯任名譽主席,王成剛、中申、喬邁、劉淑明、胡昭、鄂華任顧問,張笑天任主席,朱晶、呂宗正、於天文、楊廷玉王士美王述平、王宗漢、呂欽文、蘇赫巴魯張滿隆易洪斌、趙國慶任副主席。現有省級會員1600名,國家級會員150名。2013年7月29至30日吉林省作家協會第八次會員代表大會召開,張未民當選主席,趙春江宗仁發當選專職副主席,宗仁發兼任秘書長,王確、王述平、朱日亮、李發鎖、邱蘇濱、張順富張福貴金仁順、周殿富、胡冬林賈鳳山薛衛民當選兼職副主席。

創作成果

吉林作家緊扣時代脈搏,以敏銳的視覺,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民眾,以擔當的使命感和飽滿的熱情創作了一大批反映現實生活、揭示時代精神、思想性藝術性並舉的優秀作品。據初步統計,全省創作出版文學作品共1450部,其中長篇小說323部,中短篇小說集90部,散文隨筆雜文集302部,詩集312部,文學評論集44部,兒童文學作品162部,報告文學作品70部。共有80篇作品獲省部級各類文學獎,其中,南永前的詩集《圓融》、格致的散文集《從容起舞》分獲第八屆、第九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被《小說選刊》《小說月報》《新華文摘》《長篇小說選刊》《中華文學選刊》《詩選刊》《散文選刊》《中篇小說選刊》《小小說選刊》轉載的作品70餘篇,被全國出版的各種文學年度選本選載的作品50餘篇。在近幾屆魯迅文學獎評獎中,吉林省的小說、散文、詩歌、文學評論均有作品入圍,這些都表明,吉林省文學創作的整體水平已進入全國評獎的前列。金仁順朱日亮、高君、劉慶、王懷宇、鳳鳴、郝煒、孫學軍王德林等人的小說;任林舉胡冬林、格致、依凝等人的散文;曲有源、郭力家、陳琛、思宇、薛衛民於耀江章偉肖千超顧聯第、吳耀輝、阿未、焦洪學胡衛民等人的詩歌;許行、依凝、於德北等人的小小說;薛衛民、謝華良、英子等人的兒童文學引起文學界廣泛關注。

發展戰略

吉林文學的繁榮發展得益於文學機制的建立和完善。首先是重點作品扶持機制的建立和完善,從2009年開始,在中共吉林省委宣傳部的領導和支持下,吉林省作協開展了重點文學作品創作選題扶持工作,共扶持重點作品46項,2011年又在該項工程的基礎上推出“吉林文學十年寫作計畫”,力爭用10年左右的時間,持續開展精品帶動戰略,推動全省文學創作向思想藝術的高地邁進。在2010年成功舉辦了“三位散文家評論研討會”後,2011年計畫召開“十位小說家評論研討會”。
建立和完善吉林文學的兩項重要獎勵制度。2002年,吉林省作協設立了“吉林文學獎”,並制定了《吉林文學獎評獎條例》,迄今已成功舉辦兩屆,共有35部作品獲獎。第三屆評獎工作正在進行中。2002年,吉林省作協還出台了“文學再獎勵專項獎勵”政策,制定了《吉林省作家協會文學創作再獎勵條例》,旨在對吉林作家在國家級重要期刊、選刊發表或選載,以及國家和省部級大獎中獲獎的作品實施再獎勵。並分別在2002年和2005年成功舉辦了兩屆,共有90人次137部作品獲得再獎勵。第三屆的遴選工作已經結束。吉林文學“兩獎”制度的建立,是吉林省作協繁榮促進新世紀吉林文學發展的重要舉措。
辦好“一院兩刊”。首先把吉林省文學院作為省級創作的專門事業機構建設好。吉林省文學院就全省重點文學創作積極開展研討,確定重點作家重點作品跟蹤服務,實施精品戰略,推動重點作品扶持計畫,召開創作年會,連續5年編輯出版《吉林文學作品年選》,把全省重點作家團結在文學院周圍,很好地發揮了以創作為中心,以重點作家重點作品為服務對象的功能。吉林省文學院和吉林省作協創作聯絡部還先後為高君、李發鎖等人召開小說作品研討會。
積極辦好文學刊物《作家》和作協內部刊物《文壇風景線》,打造文學創作發表和服務的平台。由吉林省作協主辦的文學雜誌《作家》是國內惟一的彩版文學雜誌,被評為國家期刊獎百種重點期刊、全國中文核心期刊。新時期以來,《作家》發表了包括宗璞的《我是誰》、韓少功的《文學的根》、史鐵生的《奶奶的星星》、蘇童的《已婚男人楊泊》、劉震雲的《溫故一九四二》、述平的《某》、遲子建的《親親土豆》、畢飛宇的《哺乳期的女人》、鬼子的《傷心的黑羊》、余華的《黃昏的男孩》、池莉的《一夜盛開如玫瑰》、徐坤的《廚房》、趙本夫的《天下無賊》等大量優秀作品,其中一些作品多次獲得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和魯迅文學獎。2010年吉林省作協加大扶持力度,在辦刊經費和編輯人才使用等方面積極支持,使其保持了純正活潑的發展趨勢。吉林省作協通過《文壇風景線》聯繫全省廣大會員,及時發現有潛力的作者並予以重點培養。遼源市詩歌學會主辦的《關東詩人》及其關東詩人論壇、關東詩人網刊,得到了中國詩歌學會和吉林省作協的大力扶持,現已在全國小有名氣。
吉林省作協在中國作協的指導下,積極貫徹落實中共吉林省委“繁榮吉林文學創作,培養吉林文學創作隊伍”的指示精神,腳踏實地、竭盡全力地為吉林作家服務,充分發揮吉林省作協的組織作用,支持鼓勵作家深入生活,刻苦創作,並力爭在10年內創作出一批具有豐富精神內涵和較高藝術水準的文學精品,以回報社會、回報人民、回報偉大的時代。

文學隊伍

吉林省的中國作協會員達173人,吉林省作協會員達1829人,擁有長春市、吉林市、四平市、遼源市、通化市、延邊州、白山市、白城市、松原市等9個地級市作家協會,吉林省文學院、吉林省新詩學會、吉林省散文學會、吉林省報告文學會、吉林省詩詞學會等省級學會、吉林省青少年作家協會,以及遼源市詩歌學會等1個地級市詩歌學會。文學隊伍的壯大是促進文學創作繁榮的重要保證之一。
老作家筆耕不輟,仍然為吉林省文學事業發揮著巨大作用。2009年,吉林省作協組織編輯出版了《合抱叢書》第一輯,共收編18位老作家的創作選集,首次集中展示了部分老作家的創作成果,為吉林文學留下了一份珍貴的歷史檔案,其中不乏老作家們筆健縱橫的新創作,如張笑天的短篇小說均為最近幾年創作的社會主題小說,發表後大都被《新華文摘》《小說月報》等轉載。王肯的往事追憶、關東舊事散文,書寫純淨、簡練、情意綿長。谷長春的晚年雜文文辯無礙,為時為事而作,愈益呈現敏思與時世洞察。陳景河的報告文學《走出柳條邊》為吉林交通書寫成長史。喬邁的隨筆則機智多識,從“世紀之約”到“世紀物語”,不減才情。朱晶的文學評論關注本土創作,見解中肯獨到。
中年作家堅守文學創作,陸續寫出了他們較為成熟的作品,顯示出智慧和穩健之美。易洪斌的散文集《凡聖之間》甫一出版便廣受好評,被譽為具有英雄氣和才情畢現的大寫意之作。呂欽文的散文集《哲理與情思》,短章高義,融雋永於情與理之間。楊廷玉的長篇小說《危城》《花堡》,在城鄉之間發現主題,對生存和村莊的關注頗堪玩味。而齊鐵民和李發鎖的時政和民生主題交錯演繹的當代故事,為吉林小說的現實品格增添了一道亮麗風景。
青年作家5年來的成長和寫作經歷了各自的探索與實踐,已然成為吉林文學創作的中堅力量,形成了一個初具規模的文學創作群體。在國內重要的文學期刊、選刊,各種文學年度選本以及著名評論家年度評述文章中,不時可以見到他們的名字,可以說,他們的創作構成了吉林文學在全國文壇視野中的現實存在,正在發揮著承前啟後的重要作用。金仁順朱日亮、高君、王懷宇、鳳鳴、郝煒、孫學軍等,每人被選刊、年選等轉載的作品數量都達10篇左右。一些作品,如金仁順的長篇小說《春香》、短篇小說《彼此》《松樹鎮》《雲雀》《桔梗謠》,朱日亮的中篇小說《破壞》《旗人》、短篇小說《水撈麵》《走夜的女人》《氓》,高君的中篇小說《生拌魚》《幸福生活》、短篇小說《流逝》《取暖期》《陽台》《父親》《郁達夫的情書》,王懷宇的中篇小說《家族之疫》、短篇小說《公園裡發生了什麼》《平安縣的長跑冠軍》,鳳鳴的中篇小說《戶口》《天尊院》,郝煒的短篇小說《賣果》,孫學軍的中篇小說《派出所長》《恍惚》等已被視為最近幾年小說創作的重要收穫。胡冬林的長白山生態散文,任林舉的綠野大地散文,格致的新散文,已構成“吉林新散文三家”的文學現象,使吉林散文創作呈現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80後”作家章偉蔣峰韓雨山、劉宇,“90後”作家肖千超、王欣然等也以新一代作家的姿態顯露了新的特點和廣闊的寫作前景。
特別需要提到的是吉林省兒童文學作家的創作。其中,老一輩兒童文學作家如郭大森、張少武仍筆耕不輟,先後創作出版了多部極富地方特色的兒童文學作品和作品集。中青年兒童文學作家,如薛衛民張洪波於德北英子錢萬成謝華良等,創作都呈現出日新月異的可喜態勢,張洪波的長篇童話《九頭鼠和八爪貓》被列入著名童話作家的“21世紀新童話書系”。青年作家謝華良的創作風頭正勁,小說、童話作品遍及《兒童文學》《少年文藝》等全國重點兒童文學雜誌,先後兩次榮獲冰心兒童圖書獎。薛衛民是中國作協兒童文學委員會委員,他的兒童詩、童話創作有著強烈的精品意識,其作品在內地、香港和台灣均有很大影響,繼人民教育出版社將其4篇作品收入全國統編國小《語文》課本後,又有3篇作品被選入香港的中國小教材。

優秀代表

“東北作家”應是指東北籍的,並從“九·一八”事變開始到“七·七”全面抗戰這段時期,創作過反映東北人民抗日鬥爭題材的作家。按此標準衡量,“東北作家”中的吉林籍作家有下面幾位:
穆木天(穆敬熙)(1900-1971),吉林伊通人。詩人、翻譯家、學者。創造社成員。1931年加入左聯。中國詩歌會發起人之一。1923年入日本東京帝國大學攻讀法國文學。回國後曾任中山大學、吉林省立大學教授。
初期以詩歌創作為主,以他的象徵主義的詩歌和理論成名,“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曾被譽為“東北新文學的開山鼻祖”。後來主要翻譯巴爾扎克、紀德等人作品,翻譯出版了巴爾扎克的《歐也尼·葛郎台》、《從妹貝德》、《從兄蓬斯》、《二詩人》等,並著有《法國文學史》。詩集有《旅心》(1927)、《流亡者之歌》(1937)、《新的旅途》(1942)、《穆木天詩選》(1987)等。之所以把穆木天列入“東北作家”行列,可能是因其既是吉林籍,又創作了《流亡者之歌》的緣故。詩集中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反映東北人民抗日鬥爭的,其中的《去國集》充滿了“唱哀歌以吊故國的情緒”,字裡行間充滿了反帝愛國的熱情。
李輝英(李連萃)(1911-1991),現代著名小說家、學者。原名李連萃,筆名梁晉、葉知秋等。1911年1月出生於吉林省永吉縣大金家屯。1927年夏離家出走上海。上世紀30年代初畢業於上海公學中文系。此間曾編《生生月刊》、《創作月刊》。先參加了“左聯”、“北平作家協會”。抗日戰爭期間加入“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並隨“作家戰地訪問團”在抗日前線慰問演出和訪問。出於對日寇侵華的憤怒,自1932年始,以筆作刀槍,揭露和聲討日寇罪行,宣傳抗日救亡,並於1932年隻身潛回故鄉,調查日寇犯下的罪行,為日後寫作積累了豐富的素材。
他的處女作是以抗日鬥爭為題材的短篇小說《最後一課》,1932年1月在丁玲主編的《北斗》(第2卷1期)上發表。長篇小說《松花江上》描寫以青年農民王中藩為首的抗日義勇軍團結了一批覺悟的農民,通過救災助民行動,感化了廣大鄉親勇敢投身抗日鬥爭的故事;同時也生動地描寫了革命民眾與反動的封建頑固勢力進行不屈不撓的鬥爭。其長篇小說《萬寶山》取材東北人民反抗日寇暴行的悲壯事跡,在當時反響強烈。
師田手(田質成、田鳳章)(1911-1995),吉林扶餘人。中學時就開始閱讀魯迅作品,深受魯迅思想影響。1928年,師田手曾與張鐵全、季守仁(吳郎)等於吉林市結成“火犁社”,並創辦《火犁》雜誌,共出刊11期,在當時的吉林文壇影響較大。“九·一八”事變後流亡關內,1933年在上海參加左聯,主要負責組織工作。抗戰期間作品多收入短篇集《燃燒》。短篇小說《瘋》(1939)歌頌了汽車司機的反帝愛國精神。抗戰後期在解放區、重慶創作的作品,大多發表於《抗戰文藝》與《大公報》副刊《戰線》。建國後曾任吉林省教育廳廳長。
駱賓基(張璞君)(1917-1994),吉林琿春人。“九·一八”事變時,曾赴濟南上中學,1932年又去北大旁聽,此時開始接觸馬克思主義。後返回東北,受蕭軍、蕭紅影響,於1936年從哈爾濱逃到上海,並開始文學創作,嶄露頭角。1937年在《吶喊》上發表了《大上海的一日》,上海陷落後,赴浙東參加共產黨。此後創作了中篇小說《東戰場別動隊》、長篇小說《邊陲線上》、短篇小說集《北望園的春天》等。《邊陲線上》描寫愛國青年劉強參加抗日游擊隊的艱苦鬥爭歷程,以及中朝人民的傳統友誼,充滿濃郁的生活氣息。駱賓基曾數次遭國民黨政府逮捕,經多方營救而幸免於難。
姚奔(姚正基)(1919-1993),吉林扶餘人。抗戰期間在重慶復旦大學讀書,1941年與鄒荻帆曾卓等人組織詩墾地社,編輯《詩墾地》叢刊《黎明的林子》等多輯出版。勝利後在英國駐華大使館新聞處工作。建國後曾任《收穫》、《上海文學》、《萌芽》編輯,其後即潛心編纂《英漢大詞典》十五年之久。創作、翻譯詩集均有多種。
鐵弦(張鐵弦)(1913-1984),吉林人。九三學社成員。1929年畢業於哈爾濱工業大學。1935年開始文學生涯後曾做過漢口《大光報》編輯,西安《解放日報》編輯,後又在北京圖書館、偽國立北京圖書館研究所任職,1949年後歷任北京圖書館代理秘書長、副館長,人民文學出版社編譯。1935年開始發表作品。1953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譯著紀實作品集《在特魯厄爾前線》、詩選《天藍色的信封》、《康莊大道》等。
“東北作家”是特定歷史條件下的特殊歷史現象,從這些歷史現象中即使我們看到這個民族的苦難過去,也折射出我們這個民族自強不息、百折不撓的偉大鬥爭精神。在國家、民族危難時,這些作家以筆作武器,勇敢地捍衛國家主權、民族尊嚴,這是中華民族的驕傲,也是東北人民的驕傲,更是吉林人民的驕傲。

相關政策

1.加大投入,扶持長篇文學創作。
為繁榮文學創作,努力打造文學精品,在中共吉林省委宣傳部的指導和協調下,從2009年開始,吉林省政府連續3年加大投入,資助長篇文學的創作,使一批優秀長篇小說和報告文學脫穎而出。吉林省作協為了使扶持資金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經過調查研究,召開選題評估會,與作者簽訂協定,制訂跟蹤服務和監督措施。已經創作完成的作品有:張笑天的反映上世紀30年代華僑“下南洋”歷史的長篇小說《天之涯,海之角》,作品體現了作者一貫的大開大合、縱深精到的審美風格,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楊廷玉的《尊嚴》聚焦社會轉型期的生活和矛盾,揭示了經濟復甦和社會進步離不開人性的復甦和道德的提升這一主題,顯示了作家的思考能量和心智水平;胡冬林的長篇小說《野豬王》,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正在創作的作品有:張順富的《查乾湖》,金仁順的《真一》,王小克的《殤途》,高君的《城市》,任林舉的《糧道》《界外》,朱日亮的《中國女人》,劉慶的《唇典》,格致的《濕透的城市》,王雙龍的《村莊家譜》等。其中有的已被確定為紀念建黨90周年和辛亥革命100周年重點作品,有的成為全國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文學圖書重點選題。
2.發揮地域優勢,扶持自然生態寫作。
新世紀以來,吉林省確立了建設“生態省”的奮鬥目標。如何在文學創作上發揮地域優勢,培養、扶持繼而打造吉林文學品牌,成為吉林省作協工作的重點和特色。2009年,吉林省作協曾以胡冬林任林舉等人的自然生態散文為抓手召開研討會,有目的地推動全省生態環保寫作,並以重點扶持的方式幫助作家深入體驗生活,完成創作。在開掘和發展長白山文化的同時,積極適應全球化時代文學發展的需要。從2005年開始,作家胡冬林告別省城的繁華,帶著電腦、簡單的生活用品和吉林省作協給他的安家費,在長白山下的小鎮二道白河租住下來。幾年過去,胡冬林寫出了大量真實生動的有關長白山森林的散文作品,2009年還完成了非常厚實而有著北方森林生活氣息的長篇小說《野豬王》,同時被《中華文學選刊》全文轉載。同樣,作家任林舉繼長篇散文《玉米大地》之後,又完成了一部以植物為主的長篇散文。
3.堅持“三貼近”,煥發吉林文學生機。
從2002年開始,吉林省作協開始策劃、舉辦了“吉林大地行”大型採風活動,並將其作為吉林省作協的一個品牌活動堅持下來,號召作家行走吉林大地,學習家鄉地方知識、表現本土歷史人文、感受城鄉生活氣息,幾年來,“吉林大地行”活動組織作家先後到松原、乾安、查乾湖、榆樹蛟河、撫松等地採訪,開闊了作家的生活視野,一批深具生活質感的文學作品隨之應運而生。吉林省作協還組織採訪團走出本省,開展吉林作家中國大地行活動,吉林作家代表團先後赴浙江、山東和四川採訪,同時,也接待了山東、四川、浙江的作家團來吉林採訪。文人交流,互識山川,虛心體察各自的地方生活,收穫頗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