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工作推進方案

經合肥市政府同意,合肥市人民政府辦公室於2022年3月24日印發合肥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工作推進方案,請認真組織實施,抓好貫徹落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合肥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工作推進方案
  • 頒布時間:2022年3月24日
  • 發布單位:合肥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全文,政策解讀,

全文

為深入貫徹《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做好“十四五”首批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工作的通知》《安徽省發展改革委關於做好合肥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工作的通知》等檔案精神,加快推進合肥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標
按照“強樞紐、聚物流、融產業、促規模”思路,將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打造成為國家構建新發展格局的物流戰略支點、長三角及中西部地區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供應鏈組織中心、合肥樞紐經濟發展引領示範區。
到2025年,樞紐年貨物吞吐量達2500萬噸以上,鐵路貨櫃到發量達20萬標箱;開行國際班列1000列,國內鐵路班列數達1400列,樞紐鐵路幹線運輸量達全市鐵路貨運量65%以上,帶動全市鐵路運輸占比提高1-2個百分點、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比率下降1-2個百分點;多式聯運組織、乾支倉配集成、專業物流服務等水平不斷提高,形成輻射合肥都市圈、長三角區域的專業化分撥集散運輸網路,對產業與經濟社會發展支撐能力顯著提升。
二、重點任務
(一)加強主體運營能力。
1.培育運營主體。由合肥國際內陸港發展有限公司作為樞紐建設運營牽頭單位,制定樞紐聯盟工作章程,建立任務分工機制,推動聯盟企業平台對接、資源共享、功能聯合;承擔樞紐運營情況和監測數據報送工作,跟蹤監測聯盟企業運營情況,引導聯盟企業對接落實政策,高效順暢開展樞紐業務。(牽頭單位:合肥國際內陸港發展有限公司;配合單位:市發改委)
2.培引龍頭企業。以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為契機,加大“雙招雙引”力度,吸引龍頭物流企業向樞紐集聚,依託樞紐開展業務服務,或通過聯盟、合作等形式共同參與樞紐投資建設和開發運營。鼓勵樞紐內物流企業積極參與國家A級物流企業、星級冷鏈物流企業評選。(牽頭單位:廬陽區人民政府、長豐縣人民政府、新站高新區管委會;配合單位:市發改委、市投促局)
(二)強化樞紐設施建設。
1.加強樞紐項目儲備。按照“存量設施整合提升、增量設施補齊短板”原則,建立合肥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項目庫,重點加強基礎性、公共性、準公益性項目儲備,完善鐵路專用線、多式聯運、高標準倉儲等基礎設施。(牽頭單位:市發改委;配合單位:廬陽區人民政府、長豐縣人民政府、新站高新區管委會,合肥國際內陸港發展有限公司)
2.提升存量設施水平。整合最佳化合肥北站鐵路物流基地、寶灣國際物流中心、中鐵四局智慧物流園、合肥綜合保稅區物流功能片區等存量基礎設施功能,增加高標準倉儲設施,提升現代化、智慧型化水平。(牽頭單位:廬陽區人民政府、長豐縣人民政府、新站高新區管委會;配合單位:市發改委,合肥國際內陸港發展有限公司)
3.推進增量項目建設。加快合肥國際陸港、中外運供銷物流園、海晨供應鏈管理中心項目等增量設施建設,到2022年,中外運供銷物流園、合肥國際陸港一期建成並投入運營,到2025年,合肥國際陸港二期建成並投入運營。(牽頭單位:廬陽區人民政府、長豐縣人民政府、新站高新區管委會;配合單位:市發改委,合肥國際內陸港發展有限公司)
(三)提升集疏運能力。
1.完善集疏運設施。加快故黃路、淮北路、天河路等周邊配套道路設施建設,完善樞紐周邊集疏運網路體系。加強樞紐與航空港、水運港、公路港間交通聯絡,推動形成空、鐵、水、公多式聯運的大交通格局。(牽頭單位:市發改委、市交通運輸局;配合單位:廬陽區人民政府、長豐縣人民政府、新站高新區管委會)
2.開展多式聯運業務。以鐵路幹線為核心,加強與上海、寧波等港口鐵海聯運合作,以及與成都、鄭州等集結中心五定班列合作,採用公鐵、鐵水、空鐵等多式聯運方式,構建以合肥中歐班列為主要支撐的特色幹線業務網路。面向周邊200公里左右半徑,開展以公路運輸為主的支線分撥網路,到2025年,專線數量達300條。(牽頭單位:市交通運輸局,合肥國際內陸港發展有限公司;配合單位:市發改委、市商務局)
(四)提升信息化水平。
建設樞紐業務運作一體化平台,提供信息發布、供需對接、數據交換、貨物跟蹤、金融服務、增值信息服務等功能,實現樞紐內企業、供應鏈上下游企業信息共享,同步實現與國家、省交通物流公共信息服務平台和江淮大數據中心合肥市子平台對接,與其他國家物流樞紐公共信息平台互聯互通,提高物流運作組織水平和管理水平,提升物流運作效率。(牽頭單位:合肥國際內陸港發展有限公司;配合單位:市發改委、市交通運輸局、市數據資源局)
(五)推動樞紐間協同。
1.加強域內輻射。強化陸港型樞紐與生產服務型、商貿服務型樞紐以及國際航空貨運集散中心、國家骨幹冷鏈物流基地間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加強與合肥都市圈及周邊城市主要樞紐間業務合作,拓展供應鏈服務、冷鏈物流、應急物流等業務功能,延伸樞紐物流服務鏈條,擴大樞紐輻射範圍。(牽頭單位:市發改委,合肥國際內陸港發展有限公司;配合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開發區管委會)
2.加強國內合作。參與國家物流樞紐聯盟建設,加強與上海、寧波、深圳、天津、成都、重慶、西安、鄭州、武漢等重點城市幹線運輸業務合作,有效對接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京津冀及“一帶一路”沿線、陸海新通道等國內國際幹線運輸大通道,積極融入國家“樞紐+通道+網路”物流運行體系。(牽頭單位:市發改委,合肥國際內陸港發展有限公司;配合單位:廬陽區人民政府、長豐縣人民政府、新站高新區管委會)
3.加強國際互通。發揮國際鐵路班列作用,加強周邊城市公路運輸集結貨源力度,依託中歐、中亞班列,強化與歐洲、東南亞地區貿易聯繫。進一步提升樞紐功能,申建陸港保稅物流中心(B型)、中歐班列集結中心,建立完善相關配套場所、設施。(牽頭單位:市商務局,合肥國際內陸港發展有限公司;配合單位:市發改委、廬州海關,廬陽區人民政府、長豐縣人民政府、新站高新區管委會)
(六)提高創新發展水平。
1.提高智慧型化標準化水平。推進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賦能樞紐建設,推動樞紐內物流設施改造、組織流程再造和服務創新,帶動全市物流和供應鏈體系智慧型化發展。積極在樞紐內推廣標準化物流設施設備使用,推進產品包裝和物流器具綠色化、減量化、循環化,推動樞紐率先實現物流標準化和綠色化發展。(牽頭單位:市發改委、市商務局;配合單位:市科技局、市數據資源局)
2.提升專業服務能力。鼓勵樞紐內企業開展供應鏈集成服務、保稅物流、跨境電商、國際貿易展銷、供應鏈金融等新興服務。將樞紐作為全市應急物流體系重要力量,加快應急專業設施能力改造與建設,帶動提高應急物流保障民生與供應鏈安全水平。(牽頭單位:市發改委、市應急管理局;配合單位:市交通運輸局、市商務局,合肥國際內陸港發展有限公司)
(七)培育發展樞紐經濟。
1.提高供應鏈服務效率。引導城市和區域內幹線服務、支線服務、倉儲服務、配送服務、頂層供應鏈服務等資源向樞紐集聚,最佳化物流組織,形成規模組織和網路運行環境,推動提升樞紐供應鏈服務水平,推進物流降本增效提質發展。(牽頭單位:市發改委;配合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開發區管委會)
2.推動物流業製造業融合發展。發揮樞紐便捷、高效、開放的優勢,圍繞“芯屏汽合”“急終生智”等特色產業,以及合肥都市圈、長三角地區優勢產業組織的不同需要,最佳化供應鏈服務供給,推動物流業與製造業融合發展。(牽頭單位:市發改委、市經信局;配合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開發區管委會)
3.打造樞紐經濟示範區。延伸布局周邊產業發展功能區,吸引更多與陸港樞紐密切關聯的產業向樞紐集聚,推動存量產業擴張,加速培育增量產業集群,打造合肥物流樞紐經濟示範區,培育合肥經濟成長極。(牽頭單位:廬陽區人民政府、長豐縣人民政府、新站高新區管委會;配合單位:市發改委、市經信局、市商務局、市投促局)
三、保障措施
(一)建立部門協調機制。建立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協調推進工作機制,對照《國家物流樞紐布局和建設規劃》《國家物流樞紐網路建設實施方案(2021-2025年)》和樞紐建設方案等,研究建立樞紐建設任務台賬,推進工作落實,強化評估督導,協調解決重大問題。(牽頭單位:市發改委;配合單位:市科技局、市經信局、市財政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交通運輸局、市商務局、市應急管理局、市國資委、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市數據資源局、市投促局、廬州海關,廬陽區人民政府、長豐縣人民政府、新站高新區管委會)
(二)健全日常工作機制。樞紐建設運營主體要紮實做好建設方案組織落實工作,制定年度工作重點,對照《國家物流樞紐監測評價辦法(試行)》,建立健全運行統計制度,加強樞紐運營數據收集和分析,按要求定期報送有關情況。市發改委按照“半年一調度、一年一報告”原則,定期總結樞紐建設運營情況、工作成效及存在問題,及時向省發改委報告。針對樞紐建設任務推進中的問題和困難,根據實際情況不定期召開專題會議進行調度。(牽頭單位:市發改委,合肥國際內陸港發展有限公司;配合單位:市科技局、市經信局、市財政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交通運輸局、市商務局、市應急管理局、市國資委、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市數據資源局、市投促局、廬州海關,廬陽區人民政府、長豐縣人民政府、新站高新區管委會)
(三)最佳化土地供應保障。加強物流樞紐空間布局與城市功能提升的銜接,合理預留樞紐用地空間,強化國土空間規劃、年度計畫對新增建設用地規模、結構和時序安排的調控,明確近期建設用地的規模和布局。科學安排年度土地利用計畫,優先保障相關樞紐重點項目建設用地。(牽頭單位:市發改委、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配合單位:廬陽區人民政府、長豐縣人民政府、新站高新區管委會)
(四)拓寬樞紐融資渠道。引導商業銀行加大對樞紐內物流基礎設施項目和物流企業的信貸支持。發揮政府投資平台作用,拓寬樞紐內企業投融資渠道,引導社會資本積極參與樞紐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支持樞紐運營主體通過發行公司債券、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企業債券和上市等多種方式拓寬融資渠道。(牽頭單位:市國資委、市財政局、市地方金融監管局;配合單位:市發改委)
(五)營造良好發展環境。加強合肥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品牌推廣,提高行業內認知度。強化與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等行業協會資源對接,舉辦行業高峰論壇、行業大會等,促進樞紐建設多領域、多層次的交流合作。加強物流業信用體系建設,營造公平競爭、誠信經營的市場環境,建立健全統一規範的物流樞紐運營市場秩序。(牽頭單位:市發改委、市商務局,合肥國際內陸港發展有限公司;配合單位:廬陽區人民政府、長豐縣人民政府、新站高新區管委會)

政策解讀

2021年11月25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十四五”首批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名單,合肥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成功入選。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做好“十四五”首批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工作的通知》《安徽省發展改革委關於做好合肥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工作的通知》等檔案精神,市政府印發了《合肥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工作推進方案》(以下簡稱《工作推進方案》),加快推進合肥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現將《工作推進方案》主要內容解讀如下:
一、出台背景和起草過程
2018年1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和交通運輸部聯合印發《國家物流樞紐布局和建設規劃》(發改經貿〔2018〕1886 號),合肥被列為國家物流樞紐布局承載城市,承載類型和功能定位為陸港型、生產服務型、商貿服務型。2021年,在國家發改委的大力支持和指導下,合肥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成功列入“十四五”首批國家物流樞紐。為加快推進合肥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我委牽頭起草了《合肥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工作推進方案》,並徵求了市財政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交通運輸局、市商務局等部門,各縣(市)區、開發區以及市產投集團意見,經市政府同意,於2022年3月24日正式印發。
二、工作目標
按照“強樞紐、聚物流、融產業、促規模”思路,將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打造成為國家構建新發展格局的物流戰略支點、長三角及中西部地區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供應鏈組織中心、合肥樞紐經濟發展引領示範區。
三、重點任務
一是加強主體運營能力。包括培育運營主體、培引龍頭企業2項任務。
二是強化樞紐設施建設。包括加強樞紐項目儲備、提升存量設施水平、推進增量項目建設3項任務。
三是提升集疏運能力。包括完善集疏運設施、開展多式聯運業務2項任務。
四是提升信息化水平。包括建設樞紐業務運作一體化平台,提高物流運作組織水平和管理水平,提升物流運作效率主要任務。
五是推動樞紐間協同。包括加強域內輻射、加強國內合作、加強國際互通3項任務。
六是提高創新發展水平。包括提高智慧型化標準化水平、提升專業服務能力2項任務。
七是培育發展樞紐經濟。包括提高供應鏈服務效率、推動物流業製造業融合發展、打造樞紐經濟示範區3項任務
四、保障措施
一是建立部門協調機制。建立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協調推進工作機制,對照《國家物流樞紐布局和建設規劃》《國家物流樞紐網路建設實施方案(2021-2025年)》和樞紐建設方案等,研究建立樞紐建設任務台賬,推進各項建設工作落實,強化評估督導,協調解決重大問題。
二是健全日常工作機制。樞紐建設運營主體制定年度工作重點,建立健全運行統計制度,加強樞紐運營數據收集和分析,並按要求定期報送有關情況。
三是最佳化土地供應保障。加強物流樞紐空間布局與城市功能提升的銜接,合理預留樞紐用地空間,強化國土空間規劃、年度計畫對新增建設用地規模、結構和時序安排的調控,明確近期建設用地的規模和布局。科學安排年度土地利用計畫, 優先保障相關樞紐重點項目建設用地。
四是拓寬樞紐融資渠道。引導商業銀行加大對樞紐內物流基礎設施項目和物流企業的信貸支持。發揮政府投資平台作用,拓寬樞紐內企業投融資渠道,引導社會資本積極參與樞紐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
五是營造良好發展環境。加強合肥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品牌推廣,提高行業內認知度。強化與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等行業協會資源對接,舉辦行業高峰論壇、行業大會等,促進樞紐建設多領域、多層次的交流合作。加強物流業信用體系建設,營造公平競爭、誠信經營的市場環境,建立健全統一規範的物流樞紐運營市場秩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