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工業大學生物與食品工程學院

合肥工業大學生物與食品工程學院

合肥工業大學生物與食品工程學院是合肥工業大學辦學實體之一,組建於1995年。現設有3個本科專業,以及農產品分離工程研究所、生物與食品工程實驗室、基礎生物學實驗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合肥工業大學生物與食品工程學院
  • 創辦時間:1995年
  • 所屬地區:合肥
  • 主要院系:食品工程系、生物工程系、生物科學系
  • 管理部門:教育部
  • 等級:全國“211”工程重點大學
  • 現任院長:劉永勝
學院介紹,目前狀況,歷史沿革,研究成果,專業設定,學術交流,機構設定,研究生教育,本科生教育,學科建設,科研成果,地圖信息,

學院介紹

學院始終把人才培養、科學研究與社會服務作為主要任務,實現了和諧協調、快速科學的發展。
學院設有“食品科學與工程”、“生物工程”、“生物技術”3個本科專業,“食品科學與工程”本科專業為國家級特色專業;學院還設有“農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食品科學”、“糧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水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植物學”5個碩士點和“食品工程”工程碩士點。食品科學與工程學科具有一級學科博士授予權,並設有博士後科研流動站,下設“農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食品科學”、“糧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水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生物質化學與化工”5個二級學科博士點。學院在食品工程領域已形成從本科、碩士到博士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
學院的農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學科為國家重點“培育”學科,“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食品科學學科為安徽省重點學科。在基地建設方面,學院建有“安徽省農產品精深加工重點實驗室”和“農產品生物化工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目前狀況

學院擁有一支年富力強、實力雄厚、結構合理的高水平師資隊伍。現有教職員工64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18人,博士生導師7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28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3人,中國機械工業科技專家3人,全國科技標兵2人,省部級學科帶頭人和優秀教師4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1人。
學院科學研究基地具有完善的試驗條件。新建的生物與食品實驗大樓面積10000㎡,實驗設備總值2500餘萬元。擁有雷射共聚焦顯微鏡、高效液相色譜儀、液質/氣質聯用儀、毛細管電泳儀、全波長掃描酶標儀、螢光定量PCR儀、超高速離心機、物性測試儀、食品超高壓/超臨界實驗系統、分子蒸餾分離系統、凝膠成像系統、噴霧乾燥塔、5-100L系列發酵設備、1t/d啤酒和速凍中試生產線等先進的儀器與設備。
目前,學院在校學生1300人,其中本科生1000人,碩士研究生260人,博士研究生40人。學院積極推進教育教學改革,重視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與創新能力、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近幾年畢業生的研究生錄取率達到36%,畢業生的就業率達到95%以上。
學院積極推進國際交流工作,先後與日本、美國、歐盟的多所知名高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交流關係。學院積極引進具有國外教育背景的老師前來任教,先後派遣10多名教師到國外知名高校或研究院所做訪問學者或訪問交流。
十多年來,生物與食品工程學院的發展經歷了“求生存、謀發展、上水平”三個階段,目前各方面的工作步入了科學發展的快車道。學院將秉承“善學善思、有德有為”的院訓,凝心聚力謀發展,同心同德創新篇,努力把學院建成中國生物食品領域高水平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

歷史沿革

歷史沿革:
歷史沿革歷史沿革

研究成果

學院以中國大宗、名優特農產品資源綜合利用及現代加工技術為重點,致力於生物與食品加工領域的基礎理論、工程套用和高新技術的研究,在農產品現代特種加工理論與技術、天然產物分離純化及套用、農產品生物質資源轉化工程、糧油加工及植物蛋白工程、畜禽水產品加工等方向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在生物技術領域的發酵工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植物學、微生物學、生物製藥等方面具有特色。“十五”以來,學院累計完成國家“86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支撐計畫、省部級科技攻關項目和企業委託項目200多項,其中千萬元以上重大項目4項,百萬元以上項目10餘項;獲的省部級科技獎近20項,申請發明專利46項;發表學術論文1000多篇,出版教材8部。
學院十分注重產學研相結合,主動圍繞本領域國家和行業重大急需開展科學研究。先後與全國60餘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建立緊密合作關係,有多家大中型企業在學院建立研發基地。
學院教學與科學研究基地條件優良。實驗大樓面積12000平方米,實驗設備總值5000餘萬元。擁有雷射共聚焦顯微鏡、高效液相色譜儀、液質/氣質聯用儀、毛細管電泳儀、全波長掃描酶標儀、螢光定量PCR儀、超高速離心機、物性測試儀、食品超高壓/超臨界實驗系統、分子蒸餾分離系統、凝膠成像系統、噴霧乾燥塔、5-100L系列發酵設備、1t/d啤酒和速凍中試生產線等先進的儀器與裝備備。建有多個校內外科研與工程實習基地。

專業設定

生物工程專業介紹生物工程正對人類健康、社會發展及工農業生產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中國將其列為21世紀優先發展的高新技術領域之一。生物工程專業旨在培養從事生物工程領域的科學研究、工程設計與生產管理、新技術與新產品開發等方面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學生在校通過學習生物化學、微生物學、發酵工程、生化反應與分離工程、製藥工程、生物工程設備、生化工廠設計等基礎課程,掌握生物細胞培養和選育、生物技術及其工程化的科學原理、工藝技術和工程設計的基本理論、基本技能。本專業設定發酵工程、生物製藥工程兩個特色專業方向供學生選修。
學生畢業後可在醫藥、生化、食品、輕工、環保、能源、內外貿、工商衛檢、海關等行業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部門工作。
生物技術專業介紹 生物技術專業的目標是培養具備生命科學的基本理論和較強的生物技術科學研究、套用開發和決策管理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
本專業以基因工程為核心,涵蓋細胞工程、酶工程、發酵工程和蛋白質工程等。學生通過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基因工程原理、生物製藥等課程的學習,掌握現代生物技術的基本理論與技術。本專業還開設基因工程和細胞工程兩個專業方向供學生選修。
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介紹 食品工業是一個古老而永恆的朝陽產業,是中國近年來持續穩定、快速發展的一個行業,其工業總產值已連續多年位居中國工業各行業的首位。本專業培養能運用化學、生物學、工程學等方面知識,從事現代食品工業及其相關領域科學研究、工程設計、產品開發、品質控制、經營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本專業課程涉及食品化學、微生物學、食品質量與安全、現代分析技術、食品工程等學科領域的基礎知識和高新技術;開設有綜合實驗、設計實驗、生產實習、課程設計、創新教育、畢業實習、畢業設計等實踐教學環節;並結合人才市場需求,設定食品工程與裝備、食品質量與安全、食品生物技術三個具有特色的專業方向,供學生選修。
本專業涉及的知識面寬廣,基礎理論豐富。畢業生可在食品、輕工、內外貿行業的中外資企業、工商、衛檢、海關、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政府機關等部門從事技術或管理工作。
本專業所屬學科處於國內同類學科的先進行列,具有學士、碩士、博士三級學位授予權,設有博士後科研工作流動站,是國家重點(培育)學科和“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
本專業結合合肥工業大學在機電化工等方面的工科優勢,經過十幾年的建設與發展,逐步形成了“食品科學基礎厚、工程實現能力強、校企科研結合好、學科支撐條件優”的專業辦學特色。

學術交流

學院十分重視國際交流與合作,近年來先後與日本名城大學、烏克蘭食品科技大學、匈牙利伊斯特萬大學、日本京都大學等大學建立了友好合作關係;先後選 派多名教師赴國外知名大學或科研機構進修、攻讀博士學位或從事訪問學者研究;積極支持教師參加各類國際學術會議;邀請國際知名學者到我院指導工作,做學術報告,並和我 院教師座談交流,取得了豐碩的成果。通過廣泛的交流與合作,學院的專家學者拓寬了視野,掌握了國際學術前沿的最新發展動態,接觸到國際同行最先進的研究方法。

機構設定

生物工程系概況
生物工程系成立於1999年,主要承擔生物工程本科專業的教學,以及生物工程領域的科學研究與社會服務工作。生物工程系現有專任教師15人,其中教授2人,博士生導師1人,副教授7人。全部教師均具有碩士以上學歷,具有博士學位9人,歐美國家留學經歷教師3人。教師分別來自山東大學、南京大學、華東理工大學、中科院、合肥工業大學等單位,教師隊伍年齡、知識、學緣結構合理。
目前生物工程系形成的比較穩定且具特色的研究方向有基因工程、發酵工程、生化分離工程等。目前承擔有國家科技支撐計畫項目,863重點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教育部博士點基金項目、國家星火科技計畫、省部基金和重大攻關項目等各類項目50餘項,科研經費2000餘萬元;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二、三等獎5項,發表高水平論文300篇,被EI、SCI、ISTP等國際權威檢索機構檢索論文80多篇;獲國家發明專利20餘項。
近年來,生物工程系在教學質量工程建設中,主持承擔的省、校級教改項目10餘項,獲安徽省高等學校優秀成果獎一項。"微生物學"列為安徽省精品課程,"發酵工程"列為校級精品課程。主編的《微生物學》、《微生物學實驗技術》均為高等學校十一五規劃教材。大學生課外科技創新活動蓬勃開展,目前承擔了國家級、省級和校級科技創新項目10餘項,本科生髮表論文30餘篇。
生物工程系正在以團結協作、創新進取的精神蓬勃發展,迎接美好的未來。
食品工程系概況
食品工程系是合肥工業大學生物與食品工程學院五個下設單位之一;是由1995年成立的合肥工業大學食品工程教研室,於2001年機構調整轉變而來。本系與學院的發展同步,經歷了“求生存、謀發展、上水平”的發展歷程。經過全體教師十幾年的不懈努力,辦學條件明顯改善,師資隊伍建設、科學研究、學科建設與質量工程建設取得重要進展,專業建設成效顯著。
本系設有的“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已形成從本科生到博士生的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目前有在校本科生331人,研究生190餘人。所屬本科專業設有食品工程與裝備、食品質量與安全、食品生物技術三個專業方向,專業口徑較寬;專業本科生近幾年的年均考研率約30%,一次就業率約93%;專業十分重視生化基礎與素質教育,注重學生的能力培養,已形成鮮明的工科辦學特色。
本系現有在崗專任教師19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8人;有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2人、國家級科技標兵1人。教師隊伍年齡、職稱、學歷、學緣結構合理,具有碩士及以上學位教師比例約80%,其中博士學位獲得者11人;教師分別來自江南大學、中國農業大學、中國科技大學、浙江大學、中國海洋大學、中科院、合肥工業大學等單位,多名教師具有美、日等國進修經歷。
本系成立以來,完成國家基金重大項目、國家基金、國家863項目、國家科技支撐計畫、國家產業化基金項目、國家星火科技計畫、省部基金和重大攻關項目等各類項目100餘項,獲省部技術發明或科技進步一、二、三等獎8項,發表高水平論文200多篇,申請國家發明專利40餘項。目前,本系教師主持或參加有國家科技支撐計畫、國家863計畫、國家基金、安徽省重大科技專項等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30餘項,為學科建設、專業建設和促進本科教學發揮了重要作用。
本系是學院學科建設的重要支撐單位。1995年獲批“農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碩士學位授予權,2000年獲批“農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博士學位授予權,2002年獲批安徽省“農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重點學科,2003年獲批“食品工程”碩士授權領域和“食品科學”碩士學位授予權,2005年獲批“食品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和“農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2007年獲批“農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和“食品科學與工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008年獲批“食品科學”安徽省重點學科。
本系的“食品科學與工程”本科專業,2005年獲批合肥工業大學教改示範專業,2007年獲批合肥工業大學特色專業,2009年獲批國家級特色專業;承擔的“生物化工原理”和“食品工藝學”為校級精品課程;“食品現代加工技術與裝備”2009年獲批校教學團隊;3人獲合肥工業大學最受學生歡迎教師稱號。近3年,本系承擔或完成省、校級教改項目9項,獲安徽省教學成果2等獎1項。
生物科學系
生物科學系是生物與食品工程學院五個下設單位之一,始於原生物工程教研室, 2003年9月單獨建系。在學校、學院的正確領導與支持下,經過專業教師近幾年的不懈努力,辦學條件明顯改善,專業教學體系日趨合理,師資隊伍不斷壯大,學科建設水平不斷提升,形成了鮮明的專業特色。
⑴教師隊伍 現有在崗教師14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6人,博士生導師4人,教育部新世紀人才1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10人。教師隊伍年齡、知識、學緣結構合理,分別來自美國哈佛大學、日本名城大學、復旦大學、中國科技大學、中國藥科大學、蘭州大學、西南大學等單位。
⑵科學研究 近5年來,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科技支撐計畫、教育部新世紀人才計畫、教育部博士點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安徽省科技攻關計畫項目、安徽省教育廳自然科學研究重大項目等國家級和省部級及企業委託科研課題50餘項。在國內外權威和核心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150餘篇,其中SCI收錄論文40餘篇。獲國家發明專利10餘項。先後獲省級科研與教學成果獎3項。
⑶學科情況 2000年申報獲批“生物技術”本科專業。2005年申報並獲批“植物學”碩士點。同時,還承擔了 “食品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農產品加工生物技術”研究方向和“211工程“農產品加工分子生物學技術平台的建設。
⑷質量工程主要負責“生物技術”本科專業建設與人才培養任務,並承擔“生物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製藥工程”、“套用化學”、“生物醫學工程”本科專業的相關課程與實驗教學工作,以及“食品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農產品加工生物技術”研究方向和“植物學”碩士點的研究生培養。承擔省級和校級教學研究項目10餘項,國家大學生創新計畫項目2項,校級大學生創新基金項目10餘項。出版“十一五”規劃教材1部。獲省級和校級精品課程各1門。具有校級“大學生生物基礎實驗室”實驗基地1個。先後獲省級教學成果獎2項。
肥胖和代謝疾病研究所
一、研究所成立的背景與意義
肥胖(Obesity)及其相關代謝疾病,二型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和中風等是中國和世界範圍內導致極大生命和財產損失的重要疾病,僅2003年,中國因超重和肥胖所導致的醫療花費就超過了兩百億元人民幣,占上述四種慢性疾病總醫療花費的25.5%和國家總醫療花費的3.7%。
在此背景下,為充分利用本學院內肥胖分子機理研究和食品研究中的基礎,做好“產、學、研”的結合,發揮團隊作戰的優勢,經合肥工業大學生物與食品工程學院研究批准,特成立“肥胖和代謝疾病研究所”。
二、研究所的學科定位與發展目標
本研究所的學科定位,是瞄準生物醫藥和食品科學研究的前沿課題,以肥胖和代謝疾病的機理及相關食品、藥品的研究為突破口,通過對肥胖和代謝疾病的機理研究,豐富肥胖和代謝疾病發生髮展的理論。在此基礎上將進行關於抗肥胖藥物、功能食品及其篩選與檢測平台的研發。
其學科發展目標是在5-10年內,將該所建設成為集肥胖和代謝疾病的分子生物學、醫學統計學、食品與藥物生物學研究為一體的綜合性研究所,實現團隊承擔大項目的能力,爭取申報省級重點實驗室,並取得國內同類學科研究的領先水平。
三、研究所的人員組成、研究方向
研究所的人員組成將以校中青年創新團隊項目“肥胖和代謝疾病相關研究”的團隊成員為主體,將從“肥胖和代謝疾病機理研究”和“動植物抗肥胖和糖尿病組分及其功能研究”兩方面開展工作。
生物與食品工程實驗室
生物與食品工程實驗室始建於1996年,2005年成立生物與食品工程實驗中心。實驗中心設定兩個實驗室:生物與食品工程實驗室、基礎生物實驗室。
經過十幾年的快速發展與建設,實驗中心已發展成為教學體系科學、實驗內容和技術先進、實驗室管理規範、隊伍結構合理、實驗教學效果顯著、特色鮮明的校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對內對外發揮了良好的輻射示範作用,為社會培養了一大批高水平的生物與食品工程人才。
基礎生物實驗室
基礎生物實驗室隸屬生物與食品工程學院,是我校生物化學和基礎生物學的試驗平台,成立於2003年,實驗室總面積為200m2,固定資產總值150萬元,其中儀器設備資產80多萬元。基礎生物實驗室現有專職及兼職實驗教師12人,主要承擔我校生物工程、生物技術、食品科學與工程、製藥工程四個專業,300多人的本科生物化學課程實驗、生物化學綜合實驗、及相關專業的基礎生物學課程的實驗教學任務。

研究生教育

生物與食品工程學院於1996年開始本學科研究生的培養,至今已培養研究生444人(其中博士生65人),他們中絕大多數已成為食品科技領域的工作者。目前,學院擁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食品科學與工程) 1 個,博士後流動站(食品科學與工程)1 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5 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6 個,博士生導師8名,碩士生導師34名,每年招收碩士研究生約90名,博士研究生約20 名。現有在校研究生約250 人。
科學研究 生物與食品工程學院以中國大宗、名優特農產品資源綜合利用及現代加工技術為重點,致力於生物與食品加工領域的基礎理論、工程套用和高新技術的研究,在農產品現代特種加工理論與技術、天然產物分離純化及套用、農產品生物質資源轉化工程、糧油加工及植物蛋白工程、畜禽水產品加工等方向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在生物技術領域的發酵工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植物學、微生物學、生物製藥等方面具有特色。學院十分注重產學研相結合,主動圍繞本領域國家和行業重大急需開展科學研究。先後與全國60餘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建立緊密合作關係,有多家大中型企業在學院建立研發基地。“十五”以來,學院累計完成國家“86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支撐計畫、省部級科技攻關項目和企業委託項目200多項,其中千萬元以上重大項目4項,百萬元以上項目10餘項;獲的省部級科技獎近20項,申請發明專利46項;發表學術論文1000多篇。

本科生教育

食品工程系是合肥工業大學生物與食品工程學院五個下設單位之一;是由1995年成立的合肥工業大學食品工程教研室,於2001年機構調整轉變而來。本系與學院的發展同步,經歷了“求生存、謀發展、上水平”的發展歷程。經過全體教師十幾年的不懈努力,辦學條件明顯改善,師資隊伍建設、科學研究、學科建設與質量工程建設取得重要進展,專業建設成效顯著。
本系設有的“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已形成從本科生到博士生的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目前有在校本科生331人,研究生190餘人。所屬本科專業設有食品工程與裝備、食品質量與安全、食品生物技術三個專業方向,專業口徑較寬;專業本科生近幾年的年均考研率約30%,一次就業率約93%;專業十分重視生化基礎與素質教育,注重學生的能力培養,已形成鮮明的工科辦學特色。
本系現有在崗專任教師19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8人;有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2人、國家級科技標兵1人。教師隊伍年齡、職稱、學歷、學緣結構合理,具有碩士及以上學位教師比例約80%,其中博士學位獲得者11人;教師分別來自江南大學、中國農業大學、中國科技大學、浙江大學、中國海洋大學、中科院、合肥工業大學等單位,多名教師具有美、日等國進修經歷。
本系成立以來,完成國家基金重大項目、國家基金、國家863項目、國家科技支撐計畫、國家產業化基金項目、國家星火科技計畫、省部基金和重大攻關項目等各類項目100餘項,獲省部技術發明或科技進步一、二、三等獎8項,發表高水平論文200多篇,申請國家發明專利40餘項。目前,本系教師主持或參加有國家科技支撐計畫、國家863計畫、國家基金、安徽省重大科技專項等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30餘項,為學科建設、專業建設和促進本科教學發揮了重要作用。 本系是學院學科建設的重要支撐單位。1995年獲批“農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碩士學位授予權,2000年獲批“農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博士學位授予權,2002年獲批安徽省“農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重點學科,2003年獲批“食品工程”碩士授權領域和“食品科學”碩士學位授予權,2005年獲批“食品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和“農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2007年獲批“農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和“食品科學與工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008年獲批“食品科學”安徽省重點學科。
本系的“食品科學與工程”本科專業,2005年獲批合肥工業大學教改示範專業,2007年獲批合肥工業大學特色專業,2009年獲批國家級特色專業;承擔的“生物化工原理”和“食品工藝學”為校級精品課程;“食品現代加工技術與裝備”2009年獲批校教學團隊;3人獲合肥工業大學最受學生歡迎教師稱號。近3年,本系承擔或完成省、校級教改項目9項,獲安徽省教學成果2等獎1項。

學科建設

學院堅持貫徹“最佳化學科結構,組建學科群體,發展新興學科,突出學科特色”的學科建設與發展思路。建院以來,學科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先後實現了教育部工程中心、安徽省重點學科、安徽省重點實驗室、國家重點(培育)學科、“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博士學位一級學科授予權、博士後科研流動站零的突破。學科專業得到進一步的拓展和提升,結構和布局合理。現有博士學位一級學科授權點1個,博士學位授權點5個、碩士學位授權點5個、工程碩士授權領域1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1個、安徽省重點學科1個,“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1個、教育部工程中心1個、安徽省重點實驗室1個。

科研成果

1) 劉健,等. Deficiency and pharmacological stabilization of mast cells reduces diet-induced obesity and diabetes in mice. Nat Med. 2009,15⑻:940-947.
2) 劉健,等. Lysosomal cysteine proteases in atherosclerosis. 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 2004,24⑻:1359-1366.
3) 劉健,等.Cathepsin L expression and regulation in human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therosclerosis,and vascular cells. Atherosclerosis. 2006,184⑵:302-311.
4) 劉健,等. Increased serum cathepsin S in patients with atherosclerosis and diabetes. Atherosclerosis. 2006;186⑵:411-419.
5) 劉健,等. Cathepsin L function in insect moulting: molecular cloning and functional analysis in cotton bollworm,Helicoverpa armigera. Insect Mol Biol. 2006,15⑹:823-834.
6) 姜紹通,等. Optimization of Molecular Distillation for Recovery of Tocopherol from Rapeseed Oil Deodorizer Distillate Using Response Surface and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Models. Food and Bioproducts Processing,2007,85⑵: 85-92.
7) 姜紹通,等. Molecular distillation for recovering tocopherol and fatty acid methyl esters from rapeseed oil deodoriser distillate. Biotechnology Letter,2007,93⑷: 383-391.
8) 姜紹通,等. Enhancement of cell growth and production of polysaccharides in suspension cultures of protocorm-like bodies from Dendrobium huoshanense by the addition of putrescine. Biotechnology Letter,2007,29 ⑶: 495–499.
9) 姜紹通,等. Influences of feed and condenser temperature on molecular distillation of ideal binary mixtures,J SCI IND RES INDIA,2007,66(01): 37-46.
10) 劉健,等. Assignment of murine placental cathepsin R to mouse chromosome bands 13B2-B3 by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Cytogenet Genome Res. 2005,111⑴:96.
11) 劉健,等. Mast cells modulate the pathogenesis of elastase-induced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s in mice. J Clin Invest. 2007,117⑾:3359-3368.
12) 劉健,等. Cathepsin L activity controls adipogenesis and glucose tolerance. Nat Cell Biol. 2007,9⑻:970-977.
13) 劉健,等. Characterization and expression patterns of a membrane-bound trehalase from Spodoptera exigua. BMC Mol Biol. 2008,20⑼:51.
14) 劉健,等. Deficiency and inhibition of cathepsin K reduc魏兆軍e body weight gain and increase glucose metabolism in mice. 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 2008,28⑿:2202- 2208.
15) 魏兆軍,等. Optimization of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extraction of silkworm pupal oil applying the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Bioresour Technol. 2009,100⒅:4214-4219.
16) 劉健,等. Critical role of mast cell chymase in mouse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 formation. Circulation. 2009,120:973-982
17) 張華,等.Hydrogen sulfide alleviated chromium toxicity in wheat. Biologia Plantarum,2010,54: (MS No. 9186,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18) 張華,等. Hydrogen stimulates β-amylase activity during early stages of wheat grain sulfide germination. Plant Signaling & Behavior,2010,5 ⑻:
19) 張華,等. Hydrogen sulfide protects soybean seedlings against drought-induced oxidative stress. Acta Physiologiae Plantarum,2010. (Accepted)
20) 張華,等. Hydrogen sulfide alleviates aluminum toxicity in germinating wheat seedlings.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2010 52⑹: 556-567.
21) 張華,等. Hydrogen sulfide promotes wheat seed germination under osmotic stress. Russian Journal of Plant Physiology,2010,57 ⑷: 532-539
22) 陳漢青,等. Pur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exo- and endo-inulinase from Aspergillus ficuum JNSP5-06. Food Chemistry,2009,115: 1206-1212.
23) 陳漢青,等. Protective effect of isoflavones from Trifolium pratense on dopaminergic neurons. Neuroscience Research,2008,62,123-130.
24) 陳漢青,等. Luteolin protects dopaminergic neurons from inflammation-induced injury through inhibition of microglial activation. Neuroscience Letters,2008,448⑵: 175-179.
25) 陳漢青,等. Biochanin A Protects Dopaminergic Neurons against Lipopolysaccharide-induced Damage through Inhibition of Microglia Activation and Proinflammatory Factors Generation. Neuroscience Letters,2007,417⑵: 112-117.
26) 葉應旺,等. Analysis of major band of Enterobacter sakazakii by ERIC-PCR and development of a species-specific PCR for detection of Ent. sakazakii in dry food samples. J. Microbiol. Methods,2008,75,392-397.
27) 葉應旺,等. Development of an immobilization and detection method of Enterobacter sakazakii from powdered infant formula. Food Microbiology,2008,25,648-652.
28) 葉應旺,等. Genotypic and Phenotypic Characterization of Enterobacter sakazakii isolates from Infant Formula Milk (IFM). Journal of Dairy Science,2010. (Accept)
29) 葉應旺,等. A comparison of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nd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Methods for Determination of Enterobacter sakazakii Contamination of Infant Formulas from Chinese Mainland Markets. Food borne pathogens and disease. 2008,6,1229-1234.
30) 葉應旺,等. Analysis of a consensus fragment in ERIC-PCR fingerprinting of Enterobacter sakazaki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Microbiology,2008,132:172-175.
31) 陸劍鋒,等. Role of venom and ovarian proteins in immune suppression of Ostrinia furnacalis larvae parasitized by Macrocentrus cingulum,a polyembryonic parasitoid. Insect Science,2007,14⑵: 93-100.
32) 陸劍鋒,等. Extraembryonic membrane of the polyembryonic parasitoid Macrocentrus cingulum Brischke (Hymenoptera: Braconidae) is essential for evasion of encapsulation. Journal of Applied Entomology,2007,131⑺: 472-477.
33) 陸劍鋒,等. Levels of encapsulation and melanization in two larval instars of Ostrinia furnacalis Guenée (Lepidoptera: Pyralidae) during simulation of parasitization by Macrocentrus cingulum Brischke (Hymenoptera: Braconidae). Journal of Applied Entomology,2006,130⑸: 290-296.
34) 周存六,等. Cadmium-mediated carbonyl benzylation in tap water. SYNTHESIS-STUTTGART,2005,⑽: 1649-1655.
35) 查學強,等. Enhancement of polysaccharide production in suspension cultures of protocorm-like bodies from Dendrobium huoshanense by optimization of medium and feeding of sucrose. Process Biochemistry,2006,42⑶: 344-351.
36) 查學強,等. Induction of immunomodulating cytokines by polysaccharides from Dendrobum huoshanense. Pharmaceutical Biology,2007,45⑴: 71-76.
37) 羅建平,等. Selection of ethionine-resistant variants with increased accumulation of methionine from embryogenic protoplasts of the forage legume Astragalus adsurgens Pall. Plant Cell Tissue and Organ Culture,2005,82⑴: 75-81.
38) 羅建平,等. Structural identification of a new polysaccharide from Dendrobium huoshanense. Carbohydrate Polymer,2007,69⑴: 86-93.
39) 羅建平,等. Carbon and nitrogen metabolism in suspension culture of Protocorm-like bodies of Dendrobium huoshanense. Plant Biosystems,2007,141⑴: 62-68.
40) 陳從貴,等. Effects of High Pressure on pH,Water-Binding Capacity and Textural Properties of Pork Muscle Gels Containing Various Levels of Sodium Alginate. Asian-Australasian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s,2006,19⑾: 1658-1664.
41) 張文成,等. Test of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supercritical pressure on andrographolide crystallization with chromatography and spectrum. Spectroscopy and Spectral Analysis,2007,
42) 葉明,等. Species diversity of Lachnum (Helotiales,Hyaloscyphaceae) from temperate China.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SCIENCE B,2006,7⑴: 20-27.
43) 曹樹青,等. The role of GIGANTEA gene in mediating the oxidative stress response in Arabidopsis. Plant Growth Regulation,2006,48⑶:261-270.
44) 曹樹青,等. Involvement of GIGANTEA gene in the regulation of cold stress response in Arabidopsis. Plant Cell Reports,2005,24⑾: 683-690.
45) 曹樹青,等. AtGRP7 is involved in the regulation of abscisic acid and stress responses in Arabidopsis. Cellular & Molecular Biology Letters,2006,11⑷:526-535.
46) 李興江,等. Screening,breeding and metabolic modulating of a strain producing succinic acid with corn straw hydrolyte. world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 biotechnology,2009,25:667–677.
47) 鄭志,等. Screening of Allyl Alcohol Resistant Mutant of Rhizopus oryzae and Its Fermentation Characterization. African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8 ⑵: 280-284 JAN 19 2009.
48) 曹樹青,等. Freezing sensitivity in the gi-3 mutant of Arabidopsis is associated with a constitutive reduction in soluble sugar level. Biologia Plantarum,2007,51⑵: 359-362.
49) 曹樹青,等. Evidence for a role of EIN2 gene in the regulation of the oxidative stress response in Arabidopsis. Acta Physiologiae Plantarum,2006,85⑵: 85-92.
50) 曹樹青,等. Evidence for involvement of jasmonic acid in the induction of leaf senescence by potassium deficiency in Arabidopsis. Canadian Journal of Botany,2006,84: 328-333.
51) 曹樹青,等. Loss-of-function mutations in DET2 gene lead to an enhanced resistance to oxidative stress in Arabidopsis. Physiologia Plantarum,2005,123⑴: 57-66.
52) 曹樹青,等. A role for SPINDLY gene in the regulation of oxidative stress response in Arabidopsis. Russian Journal of Plant Physiology,2006,53⑷: 541-547.
53) 劉詠,等. Fuzzy-Grey design model for assessment of groundwater quality: A case study in Zhangji well field. Proceedings of the 12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Water-Rock interaction. Taylor & Francis,2007.
54) 張華,等. Protective roles of nitric oxide on germination and antioxidant metabolism in wheat seeds under copper stress. Plant Growth Regulation,2007,53⑶: 173-183.
55) 張華,等. Effects of Exogenous Nitric Oxide Donor on Antioxidant Metabolism in Wheat Leaves under Aluminum Stress. Russian Journal of Plant Physiology,2008,55⑷:469-474.
56) 張華,等. Hydrogen Sulfide Promotes Wheat Seed Germination and Alleviates the Oxidative Damage against Copper Stress.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2008,50⑿:1518-1529.
57) 葉永康,等. Direct electrochemical monitoring of RNase activity. Electroanalysis,2008,20⑻:919-922.
58) 魏兆軍,等.Characters and expression of the gene encoding DH,PBAN and other FXPRLamide family neuropeptides in Antheraea pernyi. Journal of Applied Entomology,2008,132⑴:59-67.
59) 魏兆軍,等. Molecular characters and expression analysis of the gene encoding eclosion hormone from the Asian corn borer,Ostrinia furnacalis. DNA Sequence. 2008,19⑶:301-307.
60) 曹樹青,等. β-amino-butyric acid protects Arabidopsis against low potassium stress. Acta Physiologiae Plantarum,2008,30⑶:1861-1864.
61) 張華,等. Hydrogen sulfide promotes root organogenesis in Ipomoea batatas,Salix matsudana and Glycine max.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2009,51 ⑿: 1084–1092.
62) 張華,等. Hydrogen sulfide counteracts chlorophyll loss in sweetpotato seedling leaves and alleviates oxidative damage against osmotic stress. Plant Growth Regulation,2009,58: 243-250.
63) 劉詠,等. Characterization and bioremediation of groundwater contaminated with nitrate in wetland of Chaohu lake. 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73 ⒀: A783-A783 Suppl. S JUN 2009.
64) 孫漢巨,等. Purification,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in vitro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two protein-bound polysaccharides from rapeseed meal. Food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2009. 18⑹:1-5.
65) 孫漢巨,In vivo antioxidativecapacities of rapeseed meal polysaccharides. Journal of Food,Agriculture & Environment,2009. 7⑵: 97-102.
66) 羅建平,等. Conversionofprotocorm-likebodiesof Dendrobium huoshanense to shoots:Theroleofpolyaminesin relation totheratiooftotalcytokininsand indole-3-aceticacidindole-3-aceticacid. Journal of Plant Physiology,2009,166: 2013-2022.
67) 查學強,等. Antioxidant properties of different fractions of polysaccharides extracted with hot-water from rice bran. Carbohydrate Polymers,2009,78: 570.
68) 羅建平,等. Identifica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Dendrobium candidum species by fingerprint technology with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South African Journal of Botany,2009,75: 276.
69) 羅建平,等. Genetic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Nine Medicinal Dendrobium Species Using RAPD. African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2009,8⑽: 2064.
70) 羅建平,Molecular cloning and expression analysis of a cytokinin oxidase (DhCKX) gene in Dendrobium huoshanense. Molecular Biology Report,2009,36: 1331-1338.
71) 曹樹青,The Arabidopsis Ethylene-Insensitive 2 gene is required for lead resistance. Plant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2009,47: 308-312.
72) 曹樹青,等. The role of β-amino-butyric acid in enhancing heavy metal cadmium resistance in Arabidopsis. Russian Journal of Plant Physiology2009,56:575–579.
73) 范遠景,等. Genistein synergizes with RNA interference inhibiting survivin for inducing DU-145 of prostate cancer cells to apoptosis. Cancer Letters,2009,284:189-197.
74) 魏兆軍,等. Optimization of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extraction of silkworm pupal oil applying the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Bioresource Technology,100: 4214–4219.
75) 魏兆軍,等. The complete nucleotide sequence of the mitochondrial genome of Phthonandria atrilineata (Lepidoptera: Geometridae). Mol Biol Rep. 36:1441–1449.
76) 魏兆軍,等. Construction of a full-length cDNA Library from Chinese oak silkworm pupa and identification of a KK-42-binding protein gene in relation to pupa-diapause termination. Int. J. Biol. Sci. 2009,5: 451-457.
77) 潘麗軍,等..米根霉乙醇脫氫酶突變株的篩選及其鋅鎂離子的調控研究. 微生物學報.2006.46⑷.568-590
78) 葉明,等.禾本科粒毛盤菌多糖提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浙江大學學報(農業與生命科學版),2009,35⑵:153-157.
79) 葉明,等. 金頂側耳胞內多糖提取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菌物學報,2009,28⑷:558-563.
80) 葉明,等. 巴西粒毛盤菌黑色素理化性質與結構. 菌物學報,2009,28⑶:393-398.
81) 姜紹通,等. 米根黴菌絲球半連續發酵產乳酸的工藝研究. 農業機械學報,2009,40⑾: 150-155.
82) 姜紹通,等. 醇法菜籽濃縮蛋白的微波改性試驗. 農業機械學報,2009,40⑼:116-119.
83) 姜紹通,等. 醇法菜籽濃縮蛋白的超音波改性研究. 農業機械學報,2009,40⑼:143-147.
84) 趙妍嫣,等. 澱粉基多孔高吸水樹脂致孔劑對吸液速率影響. 農業機械學報,2009,40⑽:126-128.
85) 江力,等. 參與菸草葉片衰老調節的研究. 分子細胞生物學報 2009,42⑴: 82-88.
86) 羅建平,等. 水楊酸對霍山石斛類原球莖細胞生長及多糖合成的影響. 生物工程學報,2009,25⑺:1062-1068.
87) 姜紹通,等.分子蒸餾耦合脂肪酶催化濃縮菜籽油脫臭餾出物中維生素E研究. 中國農業科學,2006,39⑿:2570-2576.
88) 姜紹通,等..Separation of biodiesel from rapeseed oil deodorizer distillate by molecular distillation,農業工程學報,2006,93⑷,383-391
89) 羅建平,等..精胺對霍山石斛類原球莖懸浮培養細胞生長和多糖合成的影響. 生物工程學報.2007.23⑵.327-331
90) 姜紹通,等.霍山石斛類原球莖二步法培養細胞生長和多糖合成的動力學研究. 生物工程學報2007.23⑴.79-84
91) 姜紹通,等. 霍山石斛類原球莖在氣升式反應器中補料培養合成多糖. 生物工程學報.2007.7⑵.375-379
92) 羅建平,等..懷槐細胞懸浮培養的結構化動力學模型. 生物工程學報.2007.23⑷.657-661
93) 羅建平,等. 茉莉酸甲酯、水楊酸和一氧化氮誘導懷槐懸浮培養細胞合成異黃酮及細胞結構變化. 分子細胞生物學報2006.39⑸.438-444
94) 羅建平,等.磷對霍山石斛類原球莖懸浮培養細胞生長和多糖合成的影響. 生物工程學報.2006.22⑷.613-618
95) 羅建平,等.固定化黑麴黴β-葡萄糖苷酶製備染料木素活性苷元的研究. 生物工程學報2007.23⑹.1060-1064
96) 江力,等.菸草葉片發育過程中光合功能衰退與H2O2積累的關係. 分子細胞生物學報.2006.39⑷.325-330
97) 姜紹通,等. Simulation on separation of tocopherol from rapeseed oil deodorizer distillate by molecular distillation. 農業機械學報,2007.38⑺: 78-81+86.
98) 姜紹通,等. Effects of segmented condensation and evaporation on a molecular distillation process. 農業機械學報,2007. 38⑸.86-90
99) 姜紹通,等. Preparation of biodiesel by short path distillation of rapeseed raw oil and alkaline catalyzing reaction. 農業工程學報,2007. 23⑷.228-232
100) 姜紹通,等. Simulation of rapeseed oil deodorizer distillate esterification by lipase reaction based on BP neural network. 農業工程學報,2006. 22⑽.198-202
101) 姜紹通,等. Effect of chemical modification on digestibility in vitro and lysine validity of wheat gluten protein. 農業機械學報,2006. 37⑻.29-32
102) 姜紹通,等. Optimization of technology for methyl esterification in separation of sterols from rapeseed oil deodorizer distillate. 農業工程學報,2006.22⑵.164-167
103) 姜紹通,等. Separation of biodiesel from rapeseed oil deodorizer distillate by molecular distillation. 農業工程學報,2005. 21⑿.171-174

地圖信息

地址:屯溪路193號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