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學院生物與環境工程系

合肥學院生物與環境工程系

生物與環境工程系現有教授12人,副教授9人,高級實驗師3人,具有副高以上職稱的教師占系專任教師比例為44.1%,40歲以下教師具有碩士學位達到100%。德國客座教授4人,國內客座教授5人,中國科大返聘教授1人。部分教師赴德國、美國、日本等國深造和進修12人次,博士5人,另有1人赴德國攻讀博士學位,2人在國內攻讀博士學位。另外教師中享受安徽省政府特殊津貼1人,省級教學名師3人,安徽省高校學科帶頭人2人,安徽省高等學校科技拔尖人才1人,省級優秀中青年骨幹教師2人,高等學校省級教壇新秀獎2人;此外,2人為中國微生物學會基礎微生物學專業委員會和酶工程專業委員會委員;4人為安徽省生物工程學會理事;1人為安徽省微生物學會副理事長;1人為安徽省微生物學會;2人為環境科學學會理事;3人為《生物學雜誌》編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合肥學院生物與環境工程系
  • 外文名:Hefei Institute of Bi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 簡稱:“合院”、“合聯大”、HFUU
  • 校訓:厚德 博學 善思 致用
  • 創辦時間:1980.10.11
  • 類別:公立大學
  • 所屬地區:安徽省合肥市
系部簡介,黨政機構,實驗室,研究領域,科研成果,專業設定,生物工程專業,生物技術專業(本科),環境工程專業(本科),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本科),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本科),

系部簡介

生物與環境工程系是我院最早建設的工科系之一,也是與德國下薩克森州開展教育合作的重點系之一。1980年合肥學院前身之一合肥聯合大學建校時,首招兩個本科專業“套用微生物”和“環境監測”;1985年組建“環境化學工程系”,逐步發展為“化學與生物工程系”、“生物與科學技術系”,2004年10月13日正式定名為“生物與環境工程系”。
生物與環境工程系現有生物工程環境工程生物技術食品科學與工程食品質量與安全5個本科專業(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2014年首次招生),1個工程領域環境工程專業碩士點。生物工程專業為國家級特色專業,微生物學為省級重點學科,環境工程專業為省級卓越工程師計畫試點專業;擁有2門省級精品課程和2門院級精品課程。生物與環境工程系下設生物工程、環境工程、食品工程、實驗技術4個教研室;在校學生人數1214人,其中本科生1163人,研究生51人。
我系積極開展國際合作與交流活動。合作之初,德國方面就為“生物工程”本科專業提供了一系列成套的先進儀器設備,使該系在早期就完全具備本科專業辦學條件。2003年與德國、奧地利泰國三國的高校共同申請了歐盟-亞洲鏈項目,2005年與德國Nelles教授博士共同申請德國技術合作公司/德國國際交流和發展中心(GTZ/CIM)項目、德意志學術交流中心(DAAD)項目等,以期為歐盟在中國的可持續資源化管理教育起到示範作用。2006年以來已成功舉辦了六屆“亞歐環境技術與知識轉化”國際會議,產生了良好的學術影響。 依託環境技術轉化中心,加強與德國和韓國的高校環境保護產業公司合作,先後接待了德國和韓國的教授和專家100餘人次來學院進行學術交流和科研合作。與德國奧斯納布呂克套用科學大學進行師生雙向學術交流、研修活動,10餘名教師赴該校參加模組化教學改革培訓。另外,還選派教師分別赴美國、德國和喬治亞等國家開展學術研討、考察等活動;選拔環境工程專業研究生分別赴韓國、德國等國家進行學習交流活動。
擁有先進的實驗儀器設備和較為系統的研究條件。專職實驗人員7人,其中高級實驗師3人,實驗師3人,兼職實驗人員3人。共有42間實驗室,其中基礎公共平台實驗室6間,專業實驗室26間,實訓實驗室3間,教師科研實驗室7間,總計5000平方米,儀器設備總價值2100萬元。依託微生物、酶工程、發酵工程等實驗室,2014年成功申報了省級發酵工程及套用實訓(實驗)中心。2011年組建合蕪蚌自主創新綜合試驗區創新平台合肥環境工程研究院,在此基礎上2014年設立安徽省環境污染防治與生態修復協同創新中心,不僅提供了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場所,又為企業發展儲備了人才。
與安徽安科生物工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安徽華恆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安徽華伊美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安徽白帝乳業有限公司等單位聯合建立了26個校外實習基地。與企業共建嵌入式校內實習基地安徽合大環境檢測有限公司。目前建有產學研平台包括:合肥環境工程研究院、安徽省環境污染防治與生態修復協同創新中心、安徽合大環境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合肥學院水環境治理及污染控制院士專家工作站、中德合作環境技術轉化中心、安徽省固體廢棄物能源化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城市固廢處理與資源化利用安徽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合肥學院發酵工程研究所和合肥學院食品研發與質量控制協同創新中心等。
倡導和鼓勵大學生髮展個性,積極參與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學科競賽、文學藝術創造及各類社會實踐活動,激發和培養大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科研基本能力,提高大學生人文素養、科學素養和藝術修養。由我系同學組成的“合肥學院BV創業團隊” 在第二屆“挑戰杯”安徽省大學生創業計畫競賽中獲得金獎,並代表安徽省參加第五屆“挑戰杯”飛利浦中國大學生創業計畫競賽獲得銀獎。2015年我系學生省級以上各類競賽獲獎14項,包括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一等獎、安徽省第二屆生物標本大賽金獎、第十屆安徽省大學生職業規劃設計大賽銅獎等。生物與環境工程系學生參加一系列國家級體育競賽,近年來連年獲獎,包括2014年CSARA中國大學生校園健身舞錦標賽、安徽省第十二屆健身操舞錦標賽、第十二屆全國大學生擊劍錦標賽,共獲得7個第一名、4個第二名、2個第三名。大學生環保協會被中國高校社團聯合會等共同授予2014年“全國高校優秀社團”、2015年安徽省高校社團網路評選“百佳社團”光榮稱號。
系現有環境工程領域碩士專業學位點1個,也是全院唯一一個專業碩士學位研究生招生專業。2012年服務國家特殊需求全日制“環境工程”專業碩士學位研究生首次招生。4年來已累計培養研究生96名,2015屆、2016屆研究生已順利畢業。研究生採用1+0.5+1三段式培養模式:即理論教學+項目實踐教學+畢業設計模式。一年的課堂教學和專業崗位認知實習,在校修完國家規定的理論課學分,半年(第三學期)的項目學習和短期國外遊學活動;一年的畢業論文(設計)創作,即在雙導師的指導下在企事業(院所)完成畢業論文(設計)工作。

黨政機構

系行政
黨、團總支
主任
俞志敏
黨總支書記
肖厚榮
副主任
吳茜茜
黨總支副書記
饒睿
教學辦公室主任
笪春年
黨總支委員
肖厚榮、饒睿、吳茜茜、李賡、張金流
研究生教學秘書
張金流
團總支書記
晉松
學生工作辦公室主任
饒睿(兼)
系總支、行政辦公室副主任
周麗

實驗室

目前我系已具備14個實驗室,如生物化學實驗室、發酵工程實驗室、酶工程實驗室、細胞實驗室、基因工程實驗室、下游加工技術實驗室、微生物學實驗室等。擁有較為系統的研究條件,如微生物培養和研究的一般條件,搖床、超淨工作檯,進口全自動發酵罐(5L、16L)、高壓液相色譜儀、氣相色譜儀、uv260 紫外分光光度計和6010紫外分光光度計、冷凍乾燥儀,連續離心機、100L生化反應器、離子交換系統、濃縮罐及酶和糖的分離與純化設備等。
水處理工程實驗室水處理工程實驗室

研究領域

本課組主要研究領域涉及微生物酶學、固態發酵理論研究、海洋天然產物研究和環境生物工程研究四大領域。自1995年以來,課題組先後承擔國家、省、市科研項目25項,其中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科研啟動基金1項,“海洋863課題—從海洋微生物發現活性先導化合物”子課題1項;中科院實驗海洋生物學重點開放室項目1項;德國BMBF(科學教育部)重點項目“海洋功能性物質研究”子課題1項;安徽省優秀青年基金1項,安徽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項;安徽省教育廳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項;安徽省重點攻關項目1項目;安徽省科技廳重點科研項目1項;安徽省國際科技合作項目1項,合肥市重點攻關項目1項;校級科研項目多項。在微生物酶的研究方面,本課組研製了微生物木聚糖酶、澱粉酶、幾丁質酶和脂肪酶、岩藻多糖酶、β-葡聚糖酶等酶製劑,在酶製劑研究方面已積累了大量經驗,已獲得了2項專利,成功篩選了具有工業套用前景的木聚糖酶高產菌株,並成功地生產出了粗製酶粉、凍乾酶粉和液體酶製劑。酶製劑生產及寡木糖生產工藝處於技術轉讓階段。共培養研究生11名,其中3人已畢業(與德國哥廷根套用科學大學聯合培養研究生2名,與蘭州大學、中科院海洋所合作培養研究生1名),與合肥工業大學、安徽農業大學聯合培養的7名研究生在讀。

科研成果

課題組共發表科研論文:70餘篇,其中國家重點級刊物21篇,國家級刊物40篇;國際會議論文15篇,SCI 2篇。獲得安徽省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次、三等獎1次,安徽省科技進步獎三等獎1次,安徽省教育廳科技進步三等獎1次,安徽省自然科學優秀論文二等獎4次,三等獎2次,並取得多項科技成果證書。

專業設定

生物工程專業

學制:四年 授予:工學學士
本專業為與德國合作共建專業。
培養目標: 本專業廣泛套用於醫藥、農業、生物化工、能源、環境等行業。培養掌握生物及其產業化的科學原理、工藝技術和工程設計等基礎理論;掌握生物細胞培養、生物工程和生物技術等方面的基本實驗技能;能在生物工程技術領域從事設計、生產、管理和新技術研究、新產品開發與套用;具備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層次工程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本專業為安徽省省級教改示範專業及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本專業的微生物學科為省級重點學科。開設了生物製藥、食品工程、發酵工程、實用創業等選修模組。優秀學生可申請到德國和韓國的高等院校攻讀學位。
主要課程:微生物學、生物化學、生化工程原理、細胞生物學、基因工程、細胞工程、酶工程、發酵工程與設備、生化分離工程、生物製藥工藝學、工程製圖、工廠設計、免疫學、食品營養與衛生、食品添加劑、釀造工藝學等。
就業方向:畢業生可以勝任工業、醫藥、食品、農、林、牧、漁、環保、園林等行業的企業、事業和行政管理部門從事與生物工程領域有關的設計、生產、管理和新技術研究和新產品開發等工作。
師資情況:現有教授3人,副教授4人,講師2人,助教1人;助理實驗師2人;博士5人,在讀博士1人。
實驗室情況:本專業現有微生物學實驗室、生物化學實驗室、發酵工程實驗室、生物學實驗室、下游加工實驗室及食品工程實驗等專業實驗室。以及精密儀器室、數據處理室、無菌操作室、冷凍乾燥室、天平室等8個公共實驗平台,擁有原子吸收、氣相色譜儀、液相色譜儀、質構分析儀、色差儀、紫外分光光度計、離子交換柱、高速冷凍離心機、冷凍乾燥設備、微波乾燥設備、發酵罐、超低溫冰櫃、超濾、噴霧乾燥機、倒置和相差顯微鏡等先進實驗儀器設備。
實習基地情況:本專業現已建成的實習基地有:校內的啤酒發酵基地、酶工程基地;校外的安徽安科生物工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桑尼生物藥業有限公司、長城新元膜技術有限公司、安徽白帝乳業有限公司、安徽華潤啤酒有限公司合肥分公司、安徽華恒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安徽省華伊美美容保健品有限公司、合肥太古可口可樂飲料有限公司、安徽小劉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和安徽洽洽食品公司等。這幾個實習基地各有特色,可以涵蓋本專業主要的技術領域。
就業情況:15、16屆畢業生各有87、86人,就業率達到97.7%和98.8%。10人和8人考取碩士研究生。大部分學生進入企業生產第一線,也有少部分學生進行自主創業。
科研及學術交流情況:幾年來教研室教師陸續承擔主持安徽自然基金課題、安徽高校青年教師科研資助計畫項目及院博士基金項目等多個研究課題。並在科技成果的推廣套用方面,與生產企業我們簽訂了多項產學研合作協定。
招生人數:90人

生物技術專業(本科)

學制:四年  授予學位:理學學士本專業為與德國合作共建專業、院級試點專業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適應當今世界經濟、科技快速發展以及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現代化建設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受到嚴格科學思維的訓練和專業技能訓練,具有健全人格、成為高素質人才所具備的人文社科基礎知識和人文修養、較強的自然科學基礎(特別是數理化基礎)、國際化視野,具有較強創新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熟悉生命科學的基本理論和具有較系統的生物技術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
就業方向:可在工業、醫藥、食品、農、林、牧、漁、環保、園林等行業的企業、事業和行政管理部門從事生物技術及其相關領域的科學研究、技術開發、教學及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套用型人才,或者有進一步深造的基礎和發展的潛能,攻讀研究生學位。
主要課程:無機化學與分析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普通生物學、生物化學、微生物學、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遺傳學、免疫學、生化工程、細胞工程、生物工程下游技術、基因工程。
師資情況:本專業共有專職教師12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5人,講師2人,博士6人,1人為安徽省高校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2人為優秀中青年骨幹教師。
實驗室情況:本專業現有90 m2的大實驗室5個,承擔專業基礎核心課程的實驗教學,並有專業實驗室多個。較大型儀器有:HPLC、蛋白純化儀、原子吸收、氣相色譜、超純水器、CO2培養箱、倒置螢光顯微鏡、細胞顯微工作檯、酶標儀、等電聚焦電泳、高速冷凍離心機、凝膠成像系統、PCR擴增儀、全自動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等,共開設實驗項目近50項,其中設計和綜合實驗占到近一半的比例,實踐課時接近理論課時。
實習基地情況:本專業現已建成的實習基地有:校內的啤酒發酵基地、酶工程基地;校外的安徽安科生物工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安徽華恒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安徽示康藥業有限公司、合肥創新醫藥技術有限公司和安徽農科院水稻研究所等。這幾個實習基地各有特色,可以涵蓋本專業主要的技術領域。
就業情況:04級第一屆畢業生43人,就業率100%,05級第二屆畢業生37人,就業率98%。兩屆共有2人被德國大學錄取為研究生,有20人考取國內研究生,其中考取中科大、南開等985院校有2人,211院校有10人。
科研及學術交流情況:自本專業成立以來,先後承擔國家、省、市科研項目十餘項,校級科研項目多項。在國內國際等期刊公開發表科研論文30餘篇,其中國際會議論文10篇,SCI 6篇。獲國家發明專利2項,參加發明專利5項,獲得安徽省各級獎項5次。
招生人數:50人

環境工程專業(本科)

學制:四年  授予學位:理學學士
本專業為歐盟——亞洲鏈合作項目共建專業,為中、德、奧、泰四國高校共建專業;與德國希爾德斯海姆—霍爾茲明登—哥廷根套用科學大學合作培養套用型人才;承擔服務國家特殊需求人才培養項目:培養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試點專業;安徽省“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專業;2016年列入一本招生。
環境工程專業在合肥學院已有30多年的辦學歷史,是安徽省最早、全國較早進行環境類本科教育的單位。該專業為合肥學院重點建設優勢專業,歐盟- 亞洲鏈合作項目共建專業,與德國希爾德斯海姆—霍爾茲明登——哥廷根套用科學大學合作培養本科、碩士套用型人才;安徽省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專業;2012年環境工程專業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為首批服務國家特殊需求的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試點專業。
創新套用型人才培養:
環境工程專業具有優越的實驗教學條件和穩固的校外實習實踐基地。實驗室總面積2800m,實驗設備資產1500餘萬元,擁有環境監測、固廢處理工程、水處理等十多個專業實驗室以及精密儀器室、數據處理室等8個公共實驗平台和工程中心,擁有TOC分析儀、原子吸收、氣相色譜儀、元素分析儀等先進實驗儀器設備。與企業共建5個嵌入式實驗室,其中安徽合大環境檢測有限公司已獲國家環境檢測能力資質認定。與合肥熱電集團、安徽國禎環保節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南風環境工程技術有限公司等28家企業建立了工程實踐基地。建有合肥學院水環境治理及污染控制院士專家工作站、中德合作環境技術轉化中心、合蕪蚌自主創新平台——合肥環境工程研究院、省級工程技術中心——固體廢棄物能源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安徽省首家環境工程領域“2011協同創新中心”——安徽省環境治理與生態修復協同創新中心等多個育人平台。
創新套用型人才培養成果:
近年來,該專業學生多次在全國和安徽省舉辦的大學生挑戰杯、創新創業大賽中獲金、銀、銅獎;在“濕地使者行動”、“全國大學生環保案例及創意徵集”、“安徽省百所高校百萬大學生科普創意創新大賽”等活動中多次獲得國家級、省級優秀獎;由該專業學生創辦的“大學生環保協會”被評為全國高校優秀社團、省級百佳社團。進三年,該專業學生申報並獲批國家級創新創業項目29 項,省級創新創業項目54 項。每年都有一批在校學生獲得國家、學校和企業設立的獎學金。畢業生一次就業率98%以上,畢業生受到社會、用人單位的一致好評,許多畢業生已成為環境工程設計與施工、環境污染防治、環境檢測類企業的骨幹力量。學生考研率15%左右,部分學生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河海大學、合肥工業大學、安徽大學等十幾所高校錄取為碩士研究生,其中2015屆環境工程(卓越計畫)班畢業生34人,碩士研究生錄取12人。
主要課程:
環境工程原理、環境監測、環境生態學、環境微生物工程、水污染控制工程、固體廢棄物處置工程、大氣污染控制工程、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環境質量評價、環境規劃與管理、清潔生產技術和可再生能源與資源效率等。
就業方向:
畢業生可從業於各級環境管理、監測機構、各級設計院和研究所、企業環保部門從事環境規劃與管理、環境工程設計與施工、環境污染綜合防治等工作。優秀畢業生可以申請到美國、德國、義大利西班牙和韓國等國外高校或本校繼續攻讀碩士學位。

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本科)

學制:四年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適應現代食品工業和社會發展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備食品科學與工程領域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夠在食品的生產、加工、流通及與食品科學與工程有關的教育、研究、進出口、衛生監督、安全管理等部門,從事食品或相關產品的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工程設計、生產管理、品質控制、產品銷售、分析檢驗、教育教學等方面工作的複合套用型人才。
畢業要求
本專業培養學生具有堅定的社會主義政治方向、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和健康的身心素質,並系統掌握化學、生物學和工程學的基本理論知識,受到食品生產技術管理、食品工程設計和科學研究等方面的基本訓練,具有食品保藏、加工和資源綜合利用方面的專業知識和技能。
畢業生應具備以下幾個方面的專業知識和能力:
1、掌握食品科學與工程學科的工程基礎知識,能夠將數學、自然科學、工程基礎和專業知識用來解決複雜的食品工程問題;
2、具有加工工藝設計、食品機械套用、食品生產管理和新產品、新工藝的研發能力;
3、掌握食品分析、檢測、感官評價的方法,並能在實驗室進行食品方面的常規檢驗;
4、熟悉國家對於食品生產質量控制、工程設計、保健食品開發和安全監管等方面的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
5、了解食品儲運、加工、保藏及資源綜合利用的理論前沿和發展動態,特別是高新技術在食品中的套用;
6、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
7、具有較強的調查研究與決策、組織與管理、口頭與文字表達能力,具有獨立地獲取知識、信息處理和創新的基本能力和具有閱讀本專業外文資料文獻的基本能力。
8、能夠基於工程相關背景知識進行合理分析,評價專業工程實踐和複雜工程問題解決方案對社會、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響,並理解應承擔的責任。
9、具有人文社會科學素養、社會責任感,能夠在工程實踐中理解並遵守工程職業道德和行業規範,能夠認真履行責任。
10、具有較強的團隊合作意識,能夠在多學科背景下的團隊中承擔個體、團隊成員或負責人的角色能力。
11、能夠就複雜的食品工程問題與業界同行及社會公眾進行有效溝通和交流,包括撰寫報告和設計文稿、陳述發言、清晰表達或回應指令。
12、具有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意識,有不斷學習和適應發展的能力。
學制與學分
四年九學期制,共240學分。其中第五學期為認知實習學期。
畢業與學位授予
學生在3-7 年內修完規定的240 學分,頒發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大學本科畢業證書;符合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學士學位授予條件,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主幹學科與學位課程
主幹學科:食品科學與工程
學位課程:
公共學位課程:大學英語、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
數學與自然科學類學位課程:工程套用數學A、大學物理、物理化學、食品微生物學、食品生物化學。
工程基礎類學位課程:工程製圖基礎Ⅱ、AutoCAD、電工電子學、食品工程原理。
專業基礎類學位課程:食品化學、食品營養與安全、食品分析、食品保藏原理。
專業類學位課程:食品加工工藝學、食品工廠設計、食品感官評價、食品機械與設備、食品添加劑。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
軍事技能、入學與安全教育、認知實習、社會責任教育、生產工藝與材料(實習)、課程設計、社會實踐活動、畢業教育、畢業實習、畢業設計(論文)。
主要專業實驗
生物化學實驗、化學實驗、食品微生物學實驗、食品分析實驗、食品加工工藝學實驗、食品綜合大實驗等。

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本科)

培養目標 按照我校“地方性、套用型、國際化”的辦學定位,服務安徽省率先實現中部崛起,服務於合肥發展,確立“套用型、能力型、創新型、創業型”培養目標,培養適應現代食品工業和社會發展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富有創新能力和開拓精神,具有化學、生物學、食品科學、食品安全學、管理學等方面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具有食品領域分析檢測、質量控制、管理、認證的基本技能,熟悉國際食品質量安全體系和法規與標準,能夠勝任食品及相關領域內分析檢測、質量控制、安全評價、生產管理、教學及科學研究等工作的複合、套用型專業人才。
畢業後5年左右能較好地適應相關崗位的工作要求,掌握相關食品生產的工藝流程,在勝任目前崗位的基礎上具備擔任項目管理和成為技術骨幹的能力,能根據工作崗位的需要獲得相應的專業職稱。
畢業要求 本專業培養學生具有堅定的社會主義政治方向、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和健康的身心素質,有為國家富強、民族昌盛而奮鬥的志向和責任感;具有敬業愛崗、艱苦奮鬥、熱愛勞動、遵紀守法、團結合作的品質;具有一定的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基礎理論知識。系統掌握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具有獨立獲取知識、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及開拓創新的精神,具備一定的從事本專業業務工作的能力和適應相鄰專業業務工作的基本能力與素質。通過學習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業務知識和能力:
(1)掌握化學、生物科學、食品科學的基本知識和實驗技術;
(2)掌握分析檢測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
(3)掌握食品生產、加工、流通的基本知識;
(4)具有從事食品全程質量控制管理和安全性保證的基本能力;
(5)熟悉食品法規與標準,具有食品質量與安全性分析檢測、評價及監督管理的能力;
(6)具有組織、管理食品生產和進行工程技術經濟分析的初步能力;
(7)熟知國內外食品質量及安全領域的發展動態,具有獨立獲取知識和分析、解決問題以及從事科學研究的初步能力;
(8)掌握基本的創新方法,具有追求創新的態度和意識;
(9)具有綜合運用理論和技術手段進行技術設計和開發的能力;
(10)具有綜合考慮與食品安全有關的經濟、環境、法律、安全、健康、倫理等制約因素能力;
(11)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及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取相關信息的基本方法;
(12)具有一定的組織管理能力、表達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以及在團隊中發揮作用的能力。
學制與學分 四年制九學期,其中第五學期為認知實習學期;共240學分。
畢業與學位授予
學生在3-7年時間內修完規定的240學分,頒發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大學本科畢業證書;符合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學士學位授予條件,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主幹學科與學位課程 主幹學科(二級學科):食品科學與工程,食品質量與安全,食品營養與衛生
學位課程:(99.5學分)
公共學位課程(19學分):思政(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3學分)、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6學分))、大學英語(I、II(10學分))
數學與自然科學類學位課程(42學分):工程套用數學A(5學分)、工程套用數學B(生物)(5學分)、工程套用數學D(4學分)、化學基礎I(無機與分析化學,6學分)、化學基礎II(有機化學,5學分)、化學基礎III(物理化學,5學分)、生物基礎I(生物化學,6學分)、生物基礎II(微生物學,6學分)
工程基礎類學位課程(12學分):工程基礎II(食品工程原理等,6學分)、工程基礎III(食品保藏原理、食品加工工藝學,6學分)
專業基礎類學位課程(10.5學分):專業基礎I(分子生物學,基因工程,5學分)、專業基礎II(儀器分析,5.5學分)。
專業類學位課程(16學分):專業必修I(食品檢測與分析、食品感官評價,6學分)、專業必修II(食品營養學、功能食品、食品衛生學,6學分)、專業必修V(食品標準與法規、食品質量管理學,4學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