肅政台,官署名。唐光宅元年(684),改御史台為左肅政台,並增置右肅政台。台官稱肅政大夫。左台知百司(即監察中央各官署)、監軍旅;右台察州縣,省風俗。不...
官署名。唐武則天文明元年(684)改御史台為肅政台,光宅元年(684)分置左、右,按右台監察京城外文武官僚; 中宗神龍元年(705)改右御史台。 ...
右御史台,官署名。唐中宗神龍元年 (705) 改右肅政台置,睿宗景雲三年 (712)廢,玄宗先天二年(713)復置,督察諸州,尋廢。參見“御史台”。 ...
吉頊(生卒年不詳),洛州河南(今河南洛陽)人,唐朝武周時期宰相。吉頊進士出身,曾任明堂尉,後告發綦連耀,勸武則天誅殺來俊臣,被擢升為右肅政台御史中丞、控鶴監...
[18] 武則天又分別設定左右肅政台,任命韋思謙為右肅政大夫。大夫過去和御史行對等之禮,惟獨韋思謙坐著接受對方的拜見。有人為此提出意見,韋思謙說:“朝廷班列,本...
張仁願(?-714年),原名仁亶,華州下邽(今陝西渭南臨渭區)人,唐朝宰相、名將。張仁願文武全才,曾任殿中侍御史,後任肅政台中丞,檢校幽州都督,擊退突厥默啜可汗...
①使職名。唐武則天光宅元年(684)左、右肅政台每年秋季所發之使,以四十八條糾察州縣,中宗神龍元年(705)廢。②金朝主管廉訪檢察的官員。地方官員上告冤獄等...
不久,狄仁傑又代理納言之職,兼任右肅政台御史大夫。 [18] 聖曆元年(698年),突厥南下騷擾河北,劫掠百姓萬餘人。武則天任命狄仁傑為河北道行軍元帥,征討突厥,並許...
光宅(684年九月—十二月)是唐睿宗李旦的年號,但是實際上武則天操縱朝政,睿宗...光宅增置右肅政台 光宅元年(六八四)九月,唐置左右肅政台。左肅政台本御史台...
六曹為天地四時(春夏秋冬)六官;門下省為鸞台,中書省為鳳閣,侍中為納言,中書令為內史;御史台為左肅政台,增置右肅政台;其餘省、寺、監、率之名,悉以義類...
在高宗、中宗、睿宗、武皇期間先後擔任天官員外郎、左右肅政台御史大夫、同鳳閣鸞台平章事、戶部尚書、中書令、侍中、內史、尚書右僕射加光祿大夫,封鄭國公,穩...
改左右肅政台為左右御史台。韋承慶貶高要尉,房融配流欽州。中書令楊再思為戶部...丁卯,右散騎常侍、定安郡王、駙馬都尉武攸暨封定王,為司徒,更加實封四百戶,...
武后時改御史台為左右肅政台,天授二年(691)發十道存撫使,以右肅政台中丞知大夫事李嗣真等為之,漸趨固定化。中宗神龍元年(705),復為御史台,二年始置十...
武后文明元年,改御史台曰肅政台。光宅元年,分左右台:左台知百司,監軍旅;右台察州縣、省風俗。尋命左台兼察州縣。兩台歲再發使八人,春曰風俗,秋曰廉察...
并州都督府法曹、大理丞、侍御史、度支郎中、寧州刺史、冬官侍郎、文昌右丞、豫州刺史、復州刺史、洛州司馬、鸞台侍郎、同鳳閣鸞台平章事、納言、右肅政台...
設御史台,為最高監察機構,至唐高宗時改名為憲台,武后臨朝,又改為肅政台。...以後漢代十三州部刺史則以六條監察諸郡官吏與地方豪強,包括強宗豪右、田宅逾...
神功元年(697年),狄仁傑再次拜相,任鸞台侍郎、同鳳閣鸞台平章事、納言、右肅政台御史大夫。他犯顏直諫,力勸武則天立廬陵王李顯為太子,使得唐朝社稷得以延續。...
六曹為天地四時(春夏秋冬)六官;門下省為鸞台,中書省為鳳閣,侍中為納言,中書令為內史;御史台為左肅政台,增置右肅政台;其餘省、寺、監、率之名,悉以義類...
不久,狄仁傑又代理納言之職,兼任右肅政台御史大夫。[18] 聖曆元年(698年),突厥南下騷擾河北,劫掠百姓萬餘人。武則天任命狄仁傑為河北道行軍元帥,征討突厥,並許以...
根據岑羲所撰《大唐故尚書右僕射贈特進并州大都督鄭國公楊恭公之碑》(即《...累遷天官員外郎,歷左右肅政台御史大夫。 4. 《舊唐書·楊再思傳》:延載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