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嗣聖,武后廢中宗,武后立睿宗,改元文明,告密之風起,文明,胡商殺路元睿,哈雷彗星出現,改元光宅,光宅,改東都名及官名,增置右肅政台,立武氏七廟,徐敬業起兵討武后,裴炎被殺,程務挺被斬,王方翼死,
嗣聖
武后廢中宗
嗣聖元年(六八四)正月,中宗立妃韋氏為皇后,擢後父普州參軍玄貞為豫州刺史。又欲授玄貞侍中及乳母子五品官,中書令裴炎堅持不可。中宗怒曰:“我以天下與韋玄貞何不可,而惜侍中邪!”炎懼而告太后。二月六日,太后召集百官於乾元殿,裴炎、劉諱之、羽林將軍程務挺、張虔勖率兵入宮,宣太后令,廢中宗為廬陵王。中宗曰:“我何罪?”太后曰:“汝欲以天下與韋玄貞,何得無罪!”乃幽於別所。八日,廢皇太孫重照為庶人,流玄貞於欽州(今廣西欽州以北)。
武后立睿宗
嗣聖元年(六八四)二月七日,立雍州牧豫王旦為皇帝,妃劉氏為皇后。睿宗居於別殿,不參預政事,政事皆取決於太后。睿宗乃高宗第八子,武后生。始封殷王,領冀州大都督,單于大都護,徙封豫王,又徙冀王,遷右金吾衛大將軍,洛州牧,復封豫王。同日,立睿宗長子永平郡王成器為皇太子。
改元文明
嗣聖元年(六八四)二月七日,因立睿宗及皇太子,改元文明。
告密之風起
嗣聖元年(六八四)二月,有飛騎兵士十餘人於坊曲飲酒。或言:“早知入宮廢皇上無勛賞,不如事奉廬陵王。”一人起告密。座未散,十餘人皆被捕,囚於羽林獄。言者處斬,其他以知反不告,絞死,告者授五品官。告密之風自此興。
文明
胡商殺路元睿
文明元年(六八四)七月九日,廣州都督路元睿被崑崙人殺害。廣州地臨南海,歲有崑崙國商船來互市。都督府官吏貪婪無厭,侵漁商船。商人告於元睿,元睿不懲官屬,反囚胡商治罪。群胡怒,一人袖中藏劍登府,殺元睿及左右十餘人,登舟入海,遁去。
哈雷彗星出現
文明元年(六八四)七月二十二日夜,哈雷彗星出現於西方,長二丈余,四十餘日而滅(一說三十四日,一說四十二日,一說四十九日)。
改元光宅
文明元年(六八四)九月六日,改元光宅,大赦天下。
光宅
改東都名及官名
光宅元年(六八四)九月六日,改東都為神都,尚書省為文昌台,左右僕射為左右相,六曹為天地四時(春夏秋冬)六官;門下省為鸞台,中書省為鳳閣,侍中為納言,中書令為內史;御史台為左肅政台,增置右肅政台;其餘省、寺、監、率之名,悉以義類改之。又使八品以下官舊服青者,改易碧色,旗幟皆從金色。
增置右肅政台
光宅元年(六八四)九月,唐置左右肅政台。左肅政台本御史台,專知京師百官及監諸軍旅。右肅政台乃新增機構,專知諸州按察,每年春秋發使,春曰風俗使,秋曰廉察使,以地官尚書韋方質刪定的四十八條科目監察州縣官吏。唐高祖、太宗、高宗三朝監察御史、使臣出巡,一般為承詔出使,奉敕乃巡。每年定期出使,乃武則天始創。是年,則天臨朝稱制,為了強化統治,加強對地方的管理控制,遂定此制。延載元年(六九四),則天改唐為周,正式稱帝,地位已經鞏固,即停止定期出使,仍改為奉敕乃巡。風俗、廉察使實際是唐最早的地方監察使職,光宅至延載年間是唐監察使職制定發展的第一階段。(此前巡使,只是皇帝派遣監察地方的臨時差遣官)監察使職已有固定名稱、固定時間出巡,逐漸制度化。其後監察使職發展為巡察使、按察使、採訪使,有印信、治所,常駐地方,並有廢置官吏等等大權。
立武氏七廟
光宅元年(六八四)九月,武承嗣請武太后立武氏七廟,追封其祖為王。中書令裴炎援引西漢呂后之敗諫之,太后曰:“呂后委權(外戚)生者,所以敗,今追尊亡者,何傷乎!”二十一日,乃行追尊,並作五代祠堂於文水縣(今山西文水)。裴炎由是得罪。
徐敬業起兵討武后
光宅元年(六八四)九月,徐敬業等起兵討武后。敬業乃名將李績之孫,曹州離狐(今山東鄄城西南)人。本姓徐,賜姓李。少從績征伐,有勇名,歷官太僕少卿,眉州刺史,襲爵英國公。光宅元年,武太后廢中宗,立睿宗旦,幽旦於別殿,獨掌大權,諸武用事。敬業因贓貶柳州司馬,途經揚州(今江蘇),遇遭貶之給事中唐之奇、長安主簿駱賓王,詹事司直杜求仁,盩厔令敬業弟敬猷,盩厔尉魏思溫,及奉使到州之監察御史薛仲璋,遂共謀起兵反武后。時揚州無都督,敬業使人告長史陳敬之反,仲璋捕殺之,敬業遂自稱揚州司馬,言奉密詔募兵討高州叛酋,於是開府庫,釋囚徒,驅工匠及役丁數百人占領揚州,開匡復府,英公府,揚州大都督府三府,以之奇等人為長史、司馬,思溫為軍師,賓王為記室,召集民眾十餘萬,以匡扶中宗為號召,發布賓王所撰《討武明空檄》,又索得貌類前太子賢者,稱賢未死,奉之為王。楚州三縣皆應之。太后剝奪敬業賜姓,命毀其祖父冢,遣左玉鈐衛大將軍李孝逸為揚州道大總管率兵三十萬討之。時仲璋言金陵有王氣,且有大江天險,勸敬業南下取常(今江蘇)、潤(今江蘇鎮江)州,定霸王之業,然後北圖中原,進無不利,退有所歸;思溫言天下豪傑以武氏專制,無不憤惋,宜率眾北進,直取洛陽,使天下知此舉志在勤王,四面回響,建立大功。若蓄縮自謀巢穴,遠近聞之,必然解體。敬業不從,依仲璋之言,攻取潤州。孝逸軍逼揚州,敬業回軍拒之,屯高郵之阿溪(今江蘇高郵以東)。十一月四日,太后遣左鷹揚大將軍黑齒常之為江南道大總管,援孝逸討敬業。孝逸數戰不利,畏縮不前,殿中侍御史魏元忠激以天下安危,在茲一舉,孝逸乃戰,先敗敬業弟敬猷及韋超,又從元忠之計,火攻敬業,敬業兵死七千,溺無數,輕騎入江都,挈妻子奔潤州,欲渡海投高麗,唐兵追之。十八日,敬業至海陵(今江蘇泰州)界阻內,部將斬敬業、敬猷、賓王之首以降,餘黨之奇、思溫皆被捕,揚、潤、楚三州平。
裴炎被殺
光宅元年(六八四),徐敬業起兵反,太后問中書令裴炎對策,炎曰:“皇帝年長,不親政事,故敬業等得以為辭。若太后返政皇帝,敬業等不討自平。”監察御史崔詧以炎受顧托,大權在己,勸太后歸政,是有異圖;又以炎之甥薛仲璋乃敬業同黨,收炎下獄。炎在獄中,辭氣不屈,或勸炎遜辭以免,炎曰:“宰相下獄,安有全理!”時侍中劉景先及胡元范、程務挺等文武大臣證炎不反者甚眾,太后不聽,十月八日,斬炎於都亭,籍沒其家,並收景先、元范下獄,斬濮務挺。炎字子隆,絳州聞喜(今山西聞喜東北)人。少補弘文生,諸生休假出遊,炎獨讀書不出。有司將薦舉,炎以學未精而止之。在館近十年,尤精《春秋左氏傳》、《漢書》。擢明經第,補濮州司倉參軍,歷御史、起居舍人、黃門侍郎。調露二年(六八0),授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拜侍中。弘道元年(六八三),高宗卒,受遺詔輔佐中宗,任中書令。遷政事堂於中書省。嗣聖元年(六八四),中宗欲授韋後父玄貞侍中及乳母子五品官,炎固爭不可,與太后共謀廢中宗,立睿宗,以定策之功封永清縣侯,後封河東縣男。武承嗣等請追封武氏祖為王,立武氏七廟,炎以呂后之鑑諫之,太后不悅。承嗣、武三思以韓王元嘉、魯王靈夔位重且尊,請誅之以絕宗室之望,炎又獨爭不可,太后怒。及因敬業事下獄,侄太僕寺丞伯先年十七,上封事見太后,斥太后攬朝政,易嗣子,疏斥李氏,封崇諸武,而炎忠於社稷,反誣以罪,戮及子孫。勸太后早歸朝政,保全宗族。伷先被杖長流。睿宗即位,復贈炎太尉、益州大都督,謚曰忠。
程務挺被斬
光宅元年(六八四),中書令裴炎因徐敬業起兵事下獄,程務挺上表為之申理、證炎不反。務挺素與敬業黨唐之奇、杜求仁友善,人誣務挺與敬業潛相應接,十二月二十六日,太后遣將就軍中斬之,籍沒其家。務挺洺州平恩(今河北丘縣南)人,父名振,唐右衛大將軍。少隨父征伐,以勇力聞名,拜右領軍衛中郎將。曾破突厥六萬於雲州。永隆二年(六八一),為定襄道副大總管,擒東突厥阿史那伏念,以功封右武衛將軍,平原公。永淳二年(六八三),率兵鎮壓綏州部落稽白鐵余起事,進授右驍衛大將軍,檢校羽林軍。嗣聖元年(六八四),率兵入殿庭,參預廢中宗,立睿宗。轉任右武衛大將軍,單于道安撫大使以御突厥。務挺善綏御,突厥懼其威力,不敢侵邊。及死,突厥宴樂相慶,為之立祠,每出師則禱之。
王方翼死
光宅元年(六八四)十二月,太后以王方翼與程務挺連職,素相親善,且廢后近屬,收入獄,流崖州(今海南島海口以南),途中死。方翼宇仲翔,并州祁(今山西祁縣)人。祖母乃高祖妹同安大長公主。父早死,母為祖母所斥,居鳳泉(今陝西郿縣東南)別業。方翼幼即與傭保墾田植樹,修房燎墨,勤勞致富。祖母卒,還京師。太宗擢為右千牛。永徽中(六五0至六五五)授安定令。在州誅大姓,杜奸豪,號稱善政。徙瀚海都護府司馬,因事貶朔州尚德府果毅,再遷肅州刺史。肅州城毀無壕,寇賊數攻,方翼發卒修壕,城因此而固。儀鳳中(六七六至六七九),河西蝗災,諸州民多餒死,民徙於肅州,方翼出私錢作水皚,稅利以養,又修房舍使居。調露元年(六七九),任安撫大食副使兼安西都護,伐突厥李遮匐,大勝,築碎葉城以鎮之。後遷庭州刺史。永淳初(六八二),率兵解圍弓月城,與突厥阿史那車簿戰於伊麗河,又與三姓咽面十萬兵戰,皆勝,平定西域。以功遷夏州都督。夏州牛疫,民廢農耕,方翼造耦耕法,張機鍵,省力功大。二年(六八三),參預鎮壓綏州部落稽白鐵余起事,封太原公。同年,東突厥阿史那骨咄祿反,擒突厥二大將,降桑乾,舍利二部。及死,年六十三。神龍中(七0五至七0七),中宗為之追復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