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召陵鎮是召陵區政府所在地。位於漯河市東部,召陵區中部,北靠沙河,南臨汾河,東鄰周口,西接漯河市區。面積70.45平方千米(2017年),人口80416人(2017年)。轄黃莊、召陵、林莊、崗趙、齊莊、李、康劉、謝莊、坡李、拐張、西皋西、西皋東、大徐、辛莊、茨張、張三崗、歸村東、歸村西、大馬、柿園王、久寨徐、前油李、後油李、常、呼雷張、殷侯、溝李、詹莊、白莊、李付吳、盧莊、郜莊32個行政村。京珠、洛埠高速公路,京廣、滬渝鐵路在此交匯;古蹟有召陵“故城”遺址。
[代碼]411104100:~201黃莊村 ~202召陵村 ~203林莊村 ~204崗趙村 ~205齊莊村 ~206李村 ~207康劉村 ~208謝莊村 ~209坡李村 ~210拐張村 ~211西皋西村 ~212西皋東村 ~213大徐村 ~214辛莊村 ~215茨張村 ~216張三崗村 ~217歸村東村 ~218歸村西村 ~219大馬村 ~220柿園王村 ~221久寨徐村 ~222前油李村 ~223後油李村 ~224常村 ~225呼雷張村 ~226殷侯村 ~227溝李村 ~228詹莊村 ~229白莊村 ~230李付吳村 ~231盧莊村 ~232郜莊村
沿革
1958年建召陵公社,1984年改鄉,1994年改鎮。位於郾城縣東部。1997年,面積68.4平方千米,人口6.8萬。洛(陽)界(首)公路和漯(河)阜(陽)鐵路穿境,轄黃莊、召陵、林莊、占莊、白莊、郜莊、盧莊、李付吳、崗趙、李村、康劉、謝莊、坡李、拐張、西皋西、西皋東、大馬、大徐、辛莊、張三崗、茨張、歸村東、歸村西、久寨徐、前油李、後油李、常村、齊莊、呼雷張、殷侯、溝李31個行政村。2004年由原郾城縣劃歸召陵區管轄。
簡介
召陵古邑,具有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舜帝時期這裡已是著名的都城。春秋戰國時期,
齊桓公率北方諸侯伐楚在此會盟,現存有
會盟台、
點將台、召陵古寨遺址,。“
召陵雪霽”奇特自然景觀為這座古城添染神秘。召陵鎮交通四通八達,京珠、洛埠(洛陽至蚌埠)高速公路,京廣、滬渝鐵路在此交匯;毗鄰市區的漯河站為全國一號編組站,距鄭州新鄭國際機場僅90公里。
召陵鎮能源充足,通訊發達,這裡已建成並投入使用的
三峽輸變電500KV的供電樞紐工程,全國第二大優質煤炭基地平頂山煤田僅距百里之遙。鎮區內2萬門程控電話和大容量移動網為經濟發展提供了便捷的服務。
召陵鎮是在全國和全省有影響力的“麵粉機製造”、“電料金具”加工生產基地。永光金具、齊都麵粉機、金雨葡萄糖涵蓋全國大部分省區。
所轄村莊
轄32個村委會:黃莊村、召陵村、林莊村、崗趙村、齊莊村、李村、康劉村、謝莊村、坡李村、拐張村、西皋西村、西皋東村、大徐村、辛莊村、茨張村、張三崗村、
歸村東村、歸村西村、大馬村、柿園王村、久寨徐村、前油李村、後油李村、常村、呼雷張村、殷侯村、溝李村、詹莊村、白莊村、李付吳村、盧莊村、郜莊村。
歷史沿革
召陵於1994年撤鄉建鎮,召陵鎮1995年被列為全國500家小城鎮試點鎮,河南省改革發展建設綜合試點鎮,1997年被授予中州名鎮,2000年被定為河南省重點鎮,漯河市重點鎮,2002年被列為河南省環境優美小城鎮試點。黨委政府始終把小城鎮建設當作一號工程重點抓,堅持“圍繞一條主線,夯實二項基礎,實現三大突破”的城建工作思路開展工作,圍繞一條主線就是圍繞“加快小城鎮建設,推進農村城市化進程”這條主線,最終實現以城區建設帶動經濟發展,以產業支撐拉動城區膨脹,實現小城鎮建設與經濟同步發展的良性循環。夯實兩項基礎,一是夯實鎮區構造骨架,為鎮區發展打好基礎;二是以產業支撐夯實鎮區經濟發展基礎,為城區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實現三大突破,一是城區規劃實現突破,2003年對原有規劃重新修編,擴大規劃面積使規劃面積由3平方千米擴大到8平方千米,保持鎮區規劃儲量與建設需求均衡;二是城區建設管理實現突破,變重建輕管為建管並重,逐步實現建設管理科學化、規範化;三是思想觀念實現突破,從“經營城鎮”理念出發,打好品牌戰略,實現城鎮自身滾動發展。
機構設定
1、黨委辦公室負責黨委日常工作、黨的建設、紀檢監督、統一戰線、人民武裝、婦聯、共青團、工會、老幹部、關心下代、精神文明建設和幹部人事管理工作。
2、政府辦公室負責政府日常事務、科教文衛、計畫生育、環保、司法、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及民政等行政管理工作。
3、經濟工作辦公室負責鄉鎮財政的管理、指導並監督集體經濟的財務管理、主管財政、審計、鄉鎮企業、扶貧農業、村鎮建設、市場貿易、年度預決算的安排、財政性稅收的征管等工作。
經濟發展
自從召陵被確立為省重點鎮後,經過幾年的滾動發展,召陵鎮目前已形成了電力金具、麵粉機械、屠宰製革、建築建材、商飲服務、交通運輸幾大產業,產值占工業總產值的90%,建設形成了電力金具基地,永光電力金具公司已成為行業龍頭,帶動周邊現有的500家電力金具加工戶向電料園區轉移,形成了全省最大、輻射全國的電力金具市場和集散地,從業人員6000人,銷售收入突破5億元,高低壓控制櫃,平行集束導線填補了省內空白;形成了建築建材基地,現有磚廠163座,予制廠28家,建材經銷商42家,依託現有機制磚,空心樓板形成的大市場,逐步發展新型牆體材料及其它建築材料,從業人員1.5萬人,銷售收入突破2億元;建設形成了麵粉機加工基地,以漯河市麵粉機械公司為龍頭的麵粉機製造業有註冊企業18家,形成河南最大、全國有影響的麵粉機加工生產基地,企鵝、齊都、中原等品牌系列麵粉機暢銷全國,出口俄羅斯、越南等國,從業人員3000人,銷售收入2.5億元;建設農業產業化示範基地,康達公司的2萬噸葡萄糖生產項目、3萬噸玉米澱粉生產項目及龍達植物油廠的1萬噸色拉油生產項目較好解決了周邊幾個鄉鎮的5萬噸玉米及2萬噸油料作物的銷路問題,希望奶牛廠從農林草立體種植,秸桿回收,技術指導入手帶動鎮域養殖業迅速發展,召陵已成了全國最大肉製品生產廠雙匯集團的主要供應基地之一。第三產業快速發展,輻射拉動作用不斷增強,為小城鎮良性發展提供了不竭動力,僅2002年鎮區內新擺進投資500萬元的永光金具桿塔項目,投資2500萬元的一00二河南省糧食儲備庫,投資1000萬元的龍達植物油廠,投資1200萬元的康達公司二期工程,入住投資百萬元以上的企業16家。
重新確立了召陵小城鎮的定位原則:“依託兩市(漯河、周口)輻射六鄉”,已形成漯河東部區域,經濟文化中心。
鄉鎮建設
2002年實現工農業總值24.69億元,年均遞增10%,三大產業比重為2:4:4,成為漯河市首富鄉鎮。
召陵被定為省級重點鎮後,從加大對城區基礎設施建設入手,已建成五橫六縱鎮區主幹道,基本實現了商貿區、住宅區、文化區、行政區、工業區等分區功能,鎮區內供水、排水設施完善,綠化覆蓋率25%,人均擁有綠地5M2,初步顯現富裕文明的現代化小城鎮雛形,現投資的在建項目:總投資4.5億元的三峽輸變電站項目,投資1040萬元的土地整理項目,投資4500萬元的康達擴建項目,投資2500萬元的河南省糧食儲備庫續建項目,投資840萬元的鎮區供水項目,投資800萬元的鎮區道路及市場改造項目。投資260萬元的文化廣場建設項目。
壯大產業支撐是召陵小城發展的必由之路。重點加強對電力金具、麵粉機械生產、農產品加工企業進行政策扶持,同時兼顧建築建材、屠宰製革、交通運輸,進而帶動商飲服務,形成全國有名的電力金具基地。麵粉機生產基地。立足建設漯河周口兩市衛星城和漯河付中心,發揮漯河東部區域中心優勢,依託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形成漯河東部經濟文化中心,建設全市乃至全省農村城市化、城鄉一體化示範城鎮。
召陵雪霽
傳說
位於河南漯河召陵區的召陵崗南北寬約五公里,東西長約六公里,最高處高於附近低洼村莊約二十米,其地理形貌為豫中東平原罕見。眾所周知,雪乃冬天陰雨天天降之物,而召陵雪霽卻是夏夜晴空降雪,故此奇名。相傳東漢年間,一召陵人夏夜黎明之時外出解溲,忽見天上皓月當空卻銀花紛降,地上遠近一片潔白,一場大雪正紛紛揚揚漫撒在召陵大地,且地上已積雪盈天,樹上枝條白花朵朵,銀鞭串串,不時還有幾條家狗在雪中嬉戲追逐,時隱時現。此人驚奇,隨近前用手觸雪,可仔細一看,地上、樹上哪兒有雪的影兒。天明此人奔走相告,左鄰右舍人人稱奇,皆曰遇“仙景”也。
記載
據郾城縣誌載:
宋高宗時,
岳飛抗金抵
郾城曾駐紮召陵。一天夏夜黎明時分,有哨兵突然發現召陵四周白雪茫茫,一片銀裝素裹世界,不覺大驚而吼起來,眾軍士被驚醒,出外四顧也不由驚叫不已。岳飛出來仔細查看一番,後向眾軍士解釋說:“此乃天地氤氳之氣相結合而產生的自然現象,此為虛景,勿須大驚小怪。”眾軍士方才放心,且均為目睹此盛景引為終身快事。明代文人謝公翼曾作詩論之:“參差壁壘列荒郊,殘雪陰雲掛樹梢,千載共言齊小白,無人還與問包茅”。
據當地人說,民國十年(1911年)八月(農曆)一天夜半後,再現此景。故,召陵又稱雪城,當地有許多企業以雪城作為名稱。
中華字祖
許慎(約58一約147),字叔重,是東漢著名
經學家、文字學家(有“
字聖”之稱)、
語言學家,
中國文字學的開拓者。師事賈逵,曾任太尉南閣祭酒等職。性情淳篤,博學經籍,馬融常推敬之,有“五經無雙許叔重”之譽。精文字訓詁。歷經21年著成《說文解字》十五卷,收文9353個,重文1163個,均按540個部首排列,是我國第一部說解文字原始形體結構及考究字源的文字學專著。推究六經之義,分部類從,至為精密。
召陵會盟
齊桓公會盟諸侯於召陵:召陵故城,位於召陵區召陵寨西北隅。
召陵故城分內城和外城兩部分,內城名吳寨,欲稱老寨。南北長約120米,東西寬約100米,高出城外地面8米。外城周長12里,呈正方形,高出城外地面3—6米,局部城牆尚存。召陵故城歷史久遠。地域寬闊,位居要衝,為歷代兵家相爭之地,留下許多古戰場遺蹟。查閱《中國通史綱要》文獻資料,有文字記載:公元前679年,在今
江漢地區及河南南部地區的楚國,勢力強盛起來(當時的強國之一),虎視眈眈,睽視中原,蠶食侵略,擴大楚國領土。由於不斷向北方發展,成為北方諸國防禦和對抗的目標。在今
山東省的
齊國是春秋時的主要強國,
齊桓公小白任用政治家管仲為相,推行富國強兵政策,並利用周的傳統地位,提出“尊周”的旗號,團結周邊的
諸侯國家,對抗經常威脅諸國的
楚國和戎狄。當時北戎侵擾燕國,狄人滅衛並攻打
邢國。齊助燕打敗北戎,助衛復國,並把邢遷到安全的地區。
周惠王二十一年(公元前656年),齊桓公率齊、魯、宋、陳、衛、鄭、許、曹聯合侵蔡伐楚,進兵召陵;
楚成王使大夫屈完到軍前講和,齊迫使楚向周王納貢,桓公許和退兵。這次聯合侵蔡伐楚,是諸侯第一次聯合出兵作戰,在歷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曾有詩詠之曰:“東望嵯峨土一陵,人傳小白駐霓旌。水濱義向勤匡合,熊耳先登退結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