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赤山湖項目概要,生態環境,赤山綠水青牛白鷺秦淮十里人家,1)中國首個赤山綠水國家濕地公園,2)江南最純淨的天際線,3)江蘇自然濕地生物百科濕地公園,4)秦淮第一湖,地理位置,赤山湖水質,湖名由來,區域範圍,未來規劃,白水盪,花蘭墩,著名景點,赤山湖綠道,斷橋夕照,破岡瀆閘,鼉龍背則,丹湖花田,赤杉葦白,翠竹林,四時之景,春天,夏天,秋季,冬天,已開放項目,擬開放項目,交通路線,赤山湖風景區 本區概況,赤山湖風景區 領導班子,赤山湖風景區 百強景點,赤山湖風景區 招商政策,赤山湖風景區 歷史悠久,赤山湖的整治,洪澇災害,解放前的整治,解放後的治理,
簡介
赤山湖國家濕地公園位於江蘇省句容市西南部,距句容城區15公里,距南京市中心37公里。坐落於赤山東南部,北至243省道,南達西圩,東至青城老喬,西至蘆亭圩,四周環河,包括三岔湖、西側白水盪和北側圩區等,形成了“湖面廣闊、河流環繞、灘涂交織、島嶼點綴”的生態格局,總面積為1300公頃。2013年12月,國家林業局正式批准同意在赤山湖開展國家濕地公園試點工作。
著名景點:斷橋夕照、破崗瀆閘、上溶渡閘、鼉龍背則、丹湖花田、赤山葦白
景點門票:免票(試營業期間)
其他:按項目收費
營業時間:9:00——17:00
赤山湖項目概要
赤山湖項目作為豐盛句容開發項目的核心部分,占地約18平方公里,包括赤山、白水盪北湖、白水盪南湖、花蘭墩、赤山湖5個組成部分。項目地理位置極佳,距南京僅30分鐘車程,多條省道和國道在景區匯集。
項目所在地句容,歷史上一直隸屬南京,一座具有2000年多年歷史的古城。景區核心區域赤山湖,歷史上水域面積曾高達200平方公里,煙波浩渺,無邊無際。隨著江寧、句容地區人口密度越來越高,大量湖面被填埋成農田和魚塘,赤山湖逐漸消失。從2012年開始,為防洪蓄水,保護生態,政府重新挖田造湖,再次修復了赤山湖生態。句容河作為秦淮河的上游,流域範圍內明清地域地方特色明顯,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藝術和旅遊觀光價值。目前句容地區已有茅山、寶華山等著名旅遊景區,地方政府正在實施產業互動,加快休閒農莊、特色農家樂、採摘觀光農業、農產品加工等休閒農業的發展。
生態環境
赤山綠水青牛白鷺秦淮十里人家
赤山湖國家濕地公園作為生態型社會公益性建設項目,旨在恢復秦淮河上游湖泊濕地,進一步完善赤山湖濕地的防洪、淨水、鳥類棲息地等功能,為國內外遊客提供濕地科普教育基地和休閒場所。
1)中國首個赤山綠水國家濕地公園
赤山湖是在紅土覆蓋的赤山腳下的一汪盈盈綠水,這裡有“赤山”——秦淮平原水網區三四百年前崛起的死火山孤峰一座,這裡有“赤山湖”——湖心水質可達二類水標準,湖水清澈見底,湖面倒映了岸邊的綠植後散發出翠玉般的優雅光芒。縱觀我國目前已經正式授牌或試點建設的國家濕地公園,山與水自然資源各具特色又如此交相輝映的尚屬首例,因此赤山湖堪稱中國首個赤山綠水的國家濕地公園。
2)江南最純淨的天際線
江南地區歷來繁華富饒、阡陌交通、人口密集,赤山湖區域卻一改人們對江南的尋常印象,這裡少有鱗次櫛比的高樓,少有現代工業化的高壓電塔,有的是錯落有致的村莊、滿眼的油菜花、一水白到天的湖盪、赤山的輪廓,甚至在天氣晴好時可見20多公里外茅山的剪影。赤山湖有珍貴的天際線資源,這裡是江南最純淨的天際線。
3)江蘇自然濕地生物百科濕地公園
江蘇省現有的國家濕地公園中絕大多數規模為三四百公頃,赤山湖總面積1300公頃,屬江蘇省較大的國家濕地公園,規劃區範圍內湖泊、河流、草本沼澤、魚塘、水稻田等多樣的濕地類型孕育了豐富的自然濕地生物。規劃實施後,自然環境的進一步好轉,將使赤山湖的生物物種越來越豐富,赤山湖成為南京周邊最大的候鳥栖息地,每年過冬鳥類有290多種,同時還是大天鵝過冬中轉站。冬季在赤山湖越冬的大天鵝最高紀錄已經突破59隻,常年居住於赤山湖的鳥有7500多隻,繼而赤山湖成為江蘇省生物百科濕地公園。
4)秦淮第一湖
赤山湖靜臥金陵之畔,為南京母親河——秦淮河的源頭之一。赤山湖也是目前秦淮河流域句容境內唯一的自然湖泊,稱得上“秦淮第一湖”的美譽。
地理位置
赤山湖國家濕地公園位於句容市西南部、長江南岸、秦淮上游,是句容境內難得的水網地帶,也是百里秦淮的重要源頭和水利文化節點。濕地公園四通八達的高速公路使赤山湖與南京、常州、無錫、蘇州、上海、杭州等城市連成一體,機場路(243省道)位於濕地公園北側邊界,通湖大道相連,可直達管理服務區。濕地公園對外交通便捷,區位優越。
赤山湖水質
赤山湖環湖河道總體水質良好,工業污染相對較少,水質類型為Ⅱ類,湖泊資源特徵赤山湖主要水生物為魚類、水禽、野鴨、白鷺、蘆葦、水草等。
湖名由來
300萬年前第三世紀的中期至後期地殼裡噴出一股熾熱的岩漿,造就了江南的一座小山,此山因由丹赤的砂岩形成,故後人稱之為赭山、丹山、絳岩山或赤山。太玄真人內傳曰:“大江之東,金陵地左有小澤。”梁時隱者陶弘景云:“小澤即丹湖也。”湖隨山而得名丹湖、赭湖、絳沿湖、現稱之為赤山湖。
區域範圍
赤山湖國家濕地公園共分為三大板塊:赤山湖湖區、花蘭墩、白水盪。
未來規劃
白水盪
白水盪景區將以自然林帶、人工濕地、草本淺灘、開敞水面為主的沼澤濕地景觀。赤山通過句容河道與花蘭墩景區連通。白水盪區域屬於林業部指定的生態恢復區。
花蘭墩
花蘭墩景區由千畝荷塘、史前文化區、湖熟文化區、秦淮文化區、朱家巷、鷗鷺灘、夢幻水鄉、百鳥群島八部分組成。
史前文化區
史前文化區通過災難體驗館等設施設備,復原300萬年前火山噴發赤山湖形成的景觀。
湖熟文化區
湖熟文化區利用湖熟文化博物館等項目再現湖熟風土習俗。包括夯土堆、夯土堆上的草棚、水牛、木塔、製造陶器的草屋、土窯、水車、磨坊、老井和軲轆等。
秦淮文化區
傾力打造有句容地方特色的“秦淮文化”,以明代句容地區古代民俗文化為主題,通過傳統鄉鎮農居方式和民俗風情的展現,依託“秦淮源”深厚的地方文化底蘊,獨特的人文景觀,以弘揚通蘇南農耕文化主題,讓遊客體驗秦淮文化和互動農耕生活的特色,清新、和諧,回歸自然。
農業示範區
農業示範項目一年四季都有非常好的觀光點,冬季看鳥、春季觀花、夏季戲水、秋季採摘。遊客進入景區,都能迅速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來迅速融入環境,徹底忘卻城市的喧囂。
夢幻水鄉
以鵝黃、粉色、湖藍等色係為主,針對低齡兒童而設計。進入花蘭墩後,可以直接乘坐遊船至該區域。也可以參觀完休閒農業區後乘坐遊船至本區域,遊玩結束後乘坐遊船至遊客中心碼頭。
著名景點
赤山湖綠道
獨具特色的赤山湖綠道色彩豐富,有絳紅色,湖藍色,草綠色,與丹山丹湖相呼應,與紅花綠樹相映襯,與自然景觀相融合。長達1600米的水上腳踏車道,或藍,微瀾蕩漾,或綠,碧綠映水,騎行在湖面上,湖光山色盡收眼底。赤山湖綠道是專為遊客提供騎行、毅行等健身活動,兼具景觀、文化、生態於一體的現代彩色透水混凝土道路,被譽為“江南環湖第一綠道”。
斷橋夕照
矗立在湖中央、橋前無來路,橋後無歸路的斷橋夕照,斷橋表面婆娑綠蔭,斑駁青苔,橋上經常棲息珍惜鳥類,靜止的橋和相互競逐的鳥兒,動靜結合,相映成趣。一湖碧水,丹湖之美如詩如畫,如蘇軾筆下的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翻開丹湖的書卷,動人的往事太多太多。斷橋邊,一葉烏篷船承載了一段美麗的愛情。
破岡瀆閘
鑿於公元245年(三國時期吳國孫權)破岡瀆是孫權開鑿的第一條人工運河,當時東吳孫權欲將都城從京口(鎮江)遷至建康(南京)需要逆水行駛200里,船舶行至長江西面風高浪急,波濤洶湧,經常發生翻船事件,對運輸非常不利。孫權在建康建都後,為了改變這種狀況,加強與東部廣大地區的政治經濟的聯繫,便發屯兵力三萬鑿句容中道興建破岡瀆,破岡瀆開通後船舶從南京順秦淮河經破岡瀆到丹陽便可避開進口“開門”與江南運河貫通。所以破岡瀆在中國歷史上規模較大的水利工程,他對促進六朝經濟的繁榮具有重要意義,破岡瀆不僅在經濟發展中發揮了巨大作用,而且在軍事史上也做出過重大貢獻,公元498年,會稽太守王敬則舉兵叛亂,帶兵從會稽順江南運河一路打到丹陽陵口,準備經過破岡瀆西行襲擊建康。齊明帝蕭鸞派大將左興盛,半路攔截並鑿開境內破岡瀆長崗埭土壩,河水瀉乾,使王敬則的陰謀破滅。破岡瀆在南朝蕭梁時期因遇塞被廢,陳朝曾被修復、並使用,隋文帝滅陳後,都城遷移加之京杭大運河開通,漕運路線的更改,破岡瀆的地位才逐漸下降。
鼉龍背則
水則是古代水文設施,水則碑是可在石碑上的水文標尺,稱刻道為“則”,樹置水涯,用以觀察和記錄水位的漲落。赤山湖水則最早出現在東漢末年三國時期。公元239年築赤山塘時,立盤石水則。經水利史專家考證,赤山湖水則是江蘇省最早的古代水文觀測設施。
丹湖花田
丹湖花田面積230畝,混播了假頭花、石鹼花、香雪球、虞美人、桔梗、菊科等多年生草花。春夏繁花似錦,爭相綻放;秋季各類菊花嬌艷盛開,美不勝收,數百畝的花田形成了色彩斑斕的風景線。徜徉、駐步、拍照留念,呼吸瀰漫在空氣中那花的沁香,享受丹湖花田帶來清新的身心愉悅。
赤杉葦白
草以春抽,木以秋零。臨水而居的蘆葦、水杉不經意地浮現出水面,片片蔥鬱的水杉林靜靜地伴著一蓬蓬蘆花,赤山湖畔,蘆葦盪前,秋天是赤杉葦白最美的季節!水杉葉片浸染成紅褐色,微風略過湖面,一簇一簇地飄落,鋪滿整個地面,蘆葦們輕搖著雪白的飛絮,迎著騎行者的笑聲,隨風起舞。腳踏車穿梭於此,左手蘆花飛雪,右手層林浸染霜紅。
翠竹林
萬竿修竹,周遭千畝湖光。騎行百米,頭頂綠色蒼穹。這便是翠竹林最美的風景。走進翠竹林,呼吸著帶有竹葉清香的空氣,微風吹拂,傾聽翠竹的“簌簌”低語,“竹雨松風琴韻,茶煙梧月書聲”,感受著幽幽竹林的文化薰陶。穿過竹間小徑,大好湖光山色盡收眼帘。享受翠竹林帶給我們的清涼與愜意。竹林四季青翠,凌霜傲雨,湖光山色亦不隨春老,翠竹林更加欣欣向榮。
四時之景
春天
清風拂過楊柳,柳枝展開腰身,輕觸水面,宛若美麗的姑娘們在水邊玩鬧。你聽,那風拂過水麵響起的潺潺水聲,不正是姑娘們在歡笑?偶有白鷺划過天際,俯身而下,打破水面的寧靜,一轉眼又悠然離去,不見蹤影。春天的赤山湖盡活脫脫是一幅麗人戲水圖。
夏天
萬物生長,枝繁葉茂。水上森林開始活躍起來,陽光透過樹枝的縫隙直射水面,水上是一片綠色,水下也是一片綠色,現實與倒影交相輝映,若不是魚兒在水中遊動,真的是難辨虛實。
秋季
秋季,是收穫的季節,是繽紛的世界。你看,這裡的樹葉黃了,那邊的楓葉紅了,可是堅強的三葉草依舊保持著她的一身綠裝。一時,天的藍、雲的白、日的紅配上這黃葉、紅楓、綠草,喔!原來秋季的赤山湖是一張色彩斑斕的畫卷。
冬天
飽滿的蘆葦穗由秋的淡紫轉變為冬的粉白,蘆花盛開,蓬蓬鬆鬆白花花的一片。微風乍起,細長的葦桿在風中搖曳,蘆絮則隨風在天空悠悠然地飄飛,在赤山湖畔演繹著令人心醉的“蘆花飛雪”。
赤山湖的四季,正如歐陽修所描繪的,“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大家可以從這邊看向赤山,赤山形似官帽,每逢下雪,就可以從這裡看到金陵八景之一的“赤山映雪”景觀。赤山湖環山而臥,山水相依,靜動為宜,呈現了智水擁山的絕美景致。秦淮河水流經這一山一水之處,便孕育出江南史前的湖熟文化,因此赤山湖也被譽為“秦淮第一湖”。
這裡的靜,洗卻歲月沉澱,這裡的美,是高人隱士眼中的人間淨土。古老的赤山湖正在進行華麗的轉身,美麗的赤山湖國家濕地公園即將展示在世人面前!
已開放項目
單人腳踏車、雙人腳踏車、家庭式腳踏車、無軌觀光小火車、電動觀光車、農家大灶體驗、露天燒烤。
擬開放項目
仿古遊船、濕地捕撈、電動竹筏、花海觀光(牛、馬車、家庭電動車)、碰碰船、腳踏船、景觀果園。
交通路線
杭州市區→赤山湖國家濕地公園3小時
從環城北路→中河高架→長深高速→寧杭高速→郭莊道口→243省道開12分鐘到達。
南京→赤山湖國家濕地公園57分鐘
內環東線→機場連線線→卡子門大橋→雙龍街立交→南京支線→長深高速→243省道→赤山湖國家濕地公園
常州→赤山湖國家濕地公園1小時20分鐘
龍江北路→滬蓉高速→243省道→機場大道→赤山湖國家濕地公園
鎮江→赤山湖國家濕地公園57分鐘
南徐大道→戴家門路→省道243→機場路→赤山湖國家濕地公園
赤山湖風景區 本區概況
赤山湖黨工委:中共江蘇
句容市委赤山湖工作委員會(鎮黨委)
赤山湖管委會:句容市赤山湖管理委員會(鎮人民政府)
機構建制:句容市人民政府直屬正科級工作機構
濕地面積:總面積38.3平方公里,其中赤山湖
濕地面積7.6平方公里。
交通區位優勢明顯。赤山湖管委會位於句容城西南15公里處,西鄰南京,距南京城區37公里,距
南京祿口國際機場17公里,距寧杭輕軌
句容站台僅5公里,距
寧杭高速郭莊道口不過4.5公里,
機場路(243省道)穿境而過,交通便捷,區位優越。生態環境得天獨厚。境內一山一水,山水相依,景色宜人。其中,
赤山湖為秦淮水系發源地之一,生態良好,被譽為
南京都市圈最大的
“天然氧吧”,世界
瀕危物種、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秋沙鴨、
大藍灰鷺等珍禽也頻現湖中;赤山海拔228.9米,面積4.2平方公里,“
赤山映雪”為古“
金陵八景”之一。規劃開發前景廣闊。赤山湖管委會成立以來,按照
句容市委、市政府“將赤山湖地區建設成南京周邊檔次最高、規模最大、生態最好的濕地公園”的戰略部署,堅持生態和文化並重,保護和開發
齊進,全面完成了《赤山湖地區概念規劃》等一系列規劃編制、赤山湖漁場承包契約解除、赤山紅砂宕口關閉、
化工污染企業關停搬遷等工作,並於2010啟動建設了
赤山湖退漁還湖、赤山上山道路等工程,建設步伐不斷加快,投資價值不斷凸顯,開發潛力巨大,前景廣闊。
丹
山丹湖映丹心,
真山真水顯真情!赤山湖管委會熱忱歡迎社會各界有識之士前來觀光考察、投資興業!
赤山湖風景區 領導班子
歷任領導: 姚 華
徐 飛
現任領導
潘 雲 黨工委書記
袁 民 黨工委副書記 主任
李如祥 人大工委主任
俞 偉 副主任
羅家平 副主任
李文富 副主任
許儀震 紀工委書記
楊 軍 副主任
沈信志 黨工委委員 人武部部長
赤山湖風景區 退漁還湖
赤山湖基礎設施建設暨退漁還湖工程2010年3月16日正式啟動。
實施赤山湖地區水環境綜合整治、實施退漁還湖工程,使
赤山湖形成人水和諧的新局面,為南京周邊增添新的旅遊亮點和“生態綠肺”。
陸桂華代表省水利廳對工程的啟動表示祝賀。他說,
句容市委、市政府果斷決定實施
赤山湖地區水環境綜合整治、實施退漁還湖工程,充分體現了“生態優先”的發展理念。工程的成功實施必定能使赤山湖形成人水和諧的新局面,為南京周邊增添新的旅遊亮點和“生態綠肺”。
曹當凌為工程鳴槍發令,宣布開工。開工典禮上,市委書記
童國祥說,赤山湖緊鄰南京,區位獨特、交通便捷,風景秀麗、生態優越,是大自然賜給我們的天然濕地。自2007年以來,我市將赤山湖作為南部旅遊板塊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水平規劃,大力度推進,努力將赤山湖打造成為南京周邊檔次最高、規模最大、生態最好的濕地公園,先後完成了漁場魚池清退、紅砂宕口關閉、化工企業搬遷等前期工作。童國祥指出,我市正面臨著寧句一體化加快發展的重大歷史機遇,推進
赤山湖開發建設是“推進同城同建,打造南京副城”戰略的重要內容。同時這一戰略也對赤山湖的開發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他希望建設單位進一步最佳化施工方案,加快工程進度,確保工程質量,在做成項目的同時,更加注重環境保護,使大自然賦予
句容的這顆“明珠”更加璀璨。各相關部門要齊心協力,積極配合,全力以赴做好協調和服務工作,確保工程如期建成。他要求,
赤山湖管委會要以此次開工建設為新的起點,迅速掀起赤山湖大開發大建設大發展的熱潮。
赤山湖基礎設施建設和退漁還湖工程總投資約2.45億元。赤山湖退漁還湖工程包括將赤山湖魚池進行退漁還湖填築堆土區,以及赤山湖10.7公里環河內側堤防進行加固等兩項內容,設計
防洪標準為50年一遇。總
土方量(含清除淤泥土方)近1100萬方,計畫工期1年,預計2011年3月竣工。
中午時分,
黃莉新一行在句容市委書記童國祥等的陪同下,驅車來到赤山湖建設工地,仔細了解工程的規劃、設計和建設情況。看著眼前
內湖5.5平方公里範圍內,600多台套機械繁忙的場景,黃莉新由衷稱讚
赤山湖退漁還湖工程規模浩大,氣勢壯觀,進展迅速。黃莉新說,赤山湖是
秦淮河的源頭之一,退漁還湖工程的實施,可以放開水面,加強滯洪能力,提高周邊500多平方公里的防洪保全標準,這是一件好事情,省里是支持和肯定的。但要處理好防洪保全和開發建設的關係,一定要在確保防洪排澇的基礎上,再開發建設,打造好景區。
黃莉新要求省水利廳對
赤山湖退漁還湖工程技術設計方案認真審查,進一步科學合理建設。
童國祥向黃莉新簡要介紹了赤山湖退漁還湖工程概況。據介紹,赤山湖退漁還湖工程總概算2.04億元,工程自2010年3月份開工以來,已完成土方275萬方,占工程總量的25%,其中,10.7公里的堤防加固工程全部結束。工程完工後,將形成一個4平方公里的開闊湖面和1.5平方公里的棄土區,另外,加上白水盪2.5平方公里的滯洪區,能夠新增
庫容2600萬方,新增防洪庫容3040萬方
赤山湖風景區 百強景點
2011年,經過兩輪激烈的網路、簡訊、信件等方式投票選舉及聽取各地學術支持單位、業界權威人士的專業意見,“走進江蘇——江蘇最美的地方推選”活動組委會評選出100家候選名單,赤山湖榜上有名,綜合分值名列第92位。據悉,“走進江蘇——江蘇最美的地方推選”活動由《
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社、《
新華日報》社、省旅遊協會、省攝影家協會聯合主辦,共有來自我省的400個景點參選。下一步
赤山湖還將進行100進50的評選。據
赤山湖管委會有關人士介紹,隨著赤山湖2011年“退漁還湖”工程的竣工,6000畝連片水面的形成,赤山湖很有潛力進入前50強。
赤山湖風景區 招商政策
一、土地政策:
1、優先滿足旅遊項目的用地需求,對分期
長線投資的旅遊項目,根據項目年度進度作出意向計畫報市政府安排。
2、符合規劃的存量用地,依法優先供地,優先辦理用地手續。
3、重點旅遊項目,以出讓方式取得
土地使用權,所繳納的土地出讓金,經市政府批准,優先安排用於該項目外部的基礎設施和配套工程建設。
4、利用“四荒”開發旅遊項目投資興辦鄉村旅遊項目,經市政府批准,可以通過租賃、承包等形式取得,租用期可達50年,土地租金可一次性支付,也可以按年度支付。
二、財稅政策:
1、市外
旅遊企業設立在我市的分機構,按當年所繳納所得稅額地方留成部分的100%(第一年)、80%(第二年)、50%(第三年)的比例給予獎勵。
2、初辦旅遊企業具備所得稅年繳納不超過30萬元,從業人數不超過80人,
資產總額不超過1000萬元,可減至20%稅率徵收
企業所得稅。
3、認定的新辦旅遊商品企業,從獲益年起,企業所得稅市留成部分前三年由財政全額獎勵,增值稅市留部分前兩年全額獎勵,研發經費,未形成無形資產
計入當期損益的,在據實扣除的基礎上,按50%
加計扣除,形成無形資產的,按照成本150%推銷。
三、價格政策:
1、景區門票在不超過物價部門核准的前提下,可自己定價;
2、道路、水、電、環保等設施項目,免繳建設配套等相關費用;
3、對在旅遊區設立文化經營場所和演出機構的單位和個人,減半繳納政策規定繳納的相關費用。
四、其他政策:
1、基礎設施的配套優先和信貸的支持;
2、納入全市大旅遊格局,統籌強勢宣傳;
3、新創成國家級
農業旅遊示範點的,市財政獎勵30萬元;
4、新建四星級飯店,全免市政府收取的
基礎設施配套費和市各有關部門收取的行政事業收費,新建
三星級酒店,減半預征以上費用(人防易地費除外),建成掛牌營業後,返還市政府預收的相關費用;
5、設立景區標誌牌,旅遊、交通等部門免收相關費用;
6、支持引導旅遊景點,允許以特許、轉讓、承包、租賃等方式,吸引企業或
其他經濟組織參與旅遊開發和經營。
赤山湖風景區 歷史悠久
赤山湖位於句容城西南33公里處,在赤山腳下東南部,以赤山得湖名。清
光緒縣誌載:三國吳赤烏三年(公元240年)始創赤山湖,南北朝梁時通之,湖周長百二十里,灌民田萬頃。赤山湖承受周圍120里水源,向稱
水櫃,內有五盪(白水、青草、田雞、上、下盪)屯水,三壩(道士壩、蟹子壩、五家壩)蓄水。湖之源起於上游諸山,東南承受茅山、
方山、丫髻、瓦屋、
浮山、虬山之水;北部承受武岐、空青、老虎、大華諸山之水,兩水匯合於湖,或屯水滯洪,以減下游危害;或下注秦淮入
長江。
赤山湖歷史悠久,滄桑屢易,變化頻繁;千百年來,數次更名,歷經修浚。
一、湖名沿革
《茅山志》太玄真人內傳曰:“大江之東,金陵地左有小澤。”梁時隱者
陶弘景云:“小澤即丹湖也。”丹湖,乃赤山湖初名也。
東晉建武二年(318年)郡守楊某,因赭山岩土色赤勝赭,改山名為赤山,湖名隨改之,系因質定名也。
唐天寶十三年,郡守樊珣巡視守境登赤山,為同泰寺主持僧景綸書寺門額聯時,改山名為絳岩山,湖名隨之,此系以文變質也。
二、歷代修浚
赤山湖的浚治,迄今已有1700餘年歷史。三國吳赤烏中(238~250年)築赤山塘,立
磐石,以為湖水疏閉之節。
南北朝
齊明帝(494~498年)復使沈瑀築赤山塘,所費銀兩數十萬。
唐麟德中(664~665年)縣令楊延嘉修復
赤山塘,並建兩
斗門,立碑碣,定取五尺之側不得盜耕一畝。大曆十三年(778年)縣令王聽復培堰堤,浚九源,歷時四載,費銀三萬零四百七十兩,修復周百里為赤山塘,灌田萬頃。
五代時南唐修築
赤山湖。晉保大中(943~957年)差兩縣(
句容、上元)官員置造斗門三所,計用一萬七千六百八十工。
宋建隆、乾德、開寶間(960~975年)湖禁尤嚴,執條常加束轄。慶曆三年(1043年)二月葉龍圖知
建康府於古來舊湫處置立大石柱,刻水則於其上。
南宋景定三年(1262年),縣令胡滌雲興築岸墾田之例。湖周由原東至福祚(後白),縮至下葛村邊;原南至虬山,縮至赤岸;原西至兩壇(
黃立墅),縮至白水潭;原北至
青城(土橋),縮至山沿閘。周長已不足二十里。
明太祖(
朱元璋)建都金陵後,遭遇特大水災。
洪武十一年(1378年)欽命
大司農李德森東巡秦淮,築堤設周岡湖(今周岡圩)分洪。敕令
句容縣遷徙沿湖居民,毀圩擴湖並立石刻碑,不得侵水築圩墾田。此後,
赤山湖基本恢復原來範圍。
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知縣茅一桂,以
赤山湖久廢,議浚河麻培橋直達秦淮,東西建閘,以為低鄉之利。
清康熙時
劉著議嚴禁開墾,讓地
鐘水。光緒八年(1882年)冬,
湘潭侯
左宗棠督
兩江時,派撥營勇五千人興挑赤山湖及河道,並建
陳家村閘、橋各一座,支出白銀兩萬八千四百六十二兩。
民國25年(1936年),江蘇省江南水利工程處,在章老圩和章新圩交易處興建花蘭墩
節制閘一座(1937年3月完工),共裝手搖啟閉機六台。赤山湖滯洪1米多深,蓄洪量約2千萬立米。
清代以後到民國末年,原湖周長120里,已縮為40餘里。由於湖底逐年淤墊嚴重,再加上湖周部分闢為田畝據為廬舍,每遇山洪下注,排泄不暢,經常破圩決堤,農業生產低而不穩,人民生活極端貧困。
三、丹湖新姿
解放後,黨和人民政府對
赤山湖的治理十分重視。五十年代初主要是加固堤防,整修沿湖圩區涵閘,消除險工隱患等項工程。1956年大水後,圩區全部淹沒,造成嚴重災害。1957年由縣組織調集三岔、二聖、葛村、
郭莊、城東、
石獅、後白、春城等8個鄉民工6400餘人,投入赤山湖砌灘培堤工程施工,完成土方48.16萬立米。同年,各河上遊興建中、小型水庫43座,初步控制上游60‰左右的洪水。
1969年,1972年,1974年三次大水,山洪暴發,湖河水位猛漲。1974年最高湖水位12.48米。
為了徹底根治赤山湖,戰勝洪、澇、旱自然災害,1974年秋,省、地、縣****領導和技術人員沿湖查勘後決定:“將湖堤及南、中、北河進行改線,截彎取直,加高培厚,並將赤山
滾水壩,老
赤山閘作廢,在陳家邊翻水站西側,興建赤山閘一座。”這年冬天,18個公社56000民工投入施工,建成
新湖堤(周長)16.15公里,完成土方336.59萬立米,並還在湖內沿河加築內堤圈築魚池(有洪泄洪,無洪養魚;湖水出口處有攔魚柵一道,長180米,頂高14.5米),全部工程共耗經費370萬元。由於新赤山閘的控制,湖內最高水位可達13.5米,泄洪量增加了1千萬立米。湖水一般深1~2米,最大蓄水量達4千萬立米。
1975年,又開浚秦淮南河、
中河、北河。經過全面根治後的赤山湖,面積雖然由原來14.3平方公里,縮小到7.8平方公里,但實際反而更加減輕水害,還可以調節
秦淮河下游的水量。原來南北二源九河進水,現改為一源,
三河(南河、北河、中河)進水。不久,又開通了
句容河,北水改道,由句容河直入秦淮。
2004年,一個嶄新的現代化的
赤山閘,在赤山東麓建造起來了!赤山湖
湖口泄洪、翻水,得到了史無前例的改建。2003~2004年,政府投資5000萬元,將已經陳舊並落後於形勢的老赤山閘全部拆除,在原址上重新修建了現代化的——集泄洪、翻水、公路橋樑為一體的新型機房式大閘。有詩佐證:百里秦淮君第一,絳岩輝映氣軒昂。赤峰蛟蟒千秋鎖,茅嶺旱魔永遠藏。巨閘泄洪如倒壩,大機抽水似翻塘。圩區從此別憂患,足食豐衣近小康!
四、規劃開發
赤山湖的整治
洪澇災害
赤山湖,位於江蘇省鎮江市
句容縣城西南33華里處,西臨赤山。該湖歷史源流有二:一是承受境內東南茅山、方山、丫髻、瓦屋、浮山、虬山諸山之水,二是承受境北侖山、武岐、空青、
華山諸山之水。兩源總來水面積806.13平方公里,分流匯合於湖,下注
秦淮河入江。赤山湖原為自然湖盪,向稱
水櫃,經歷代圍墾利用,湖面縮小。唐宋時,湖周圍部分闢為田畝,據為廬舍。明清至民國,湖周由120里縮至60里。是時,湖內有五盪(白水、青草、田雞、上下盪)屯水,三壩(道士壩、蟹子壩、王家壩)蓄水,沿湖有九河(南、中、北、西河,句容河及四處山水河)進水。自清同治至
光緒年間浙江溫州、台州及荊、豫客民遷入南鄉山區墾殖後,
水土流失加劇,湖底淤積加快,加之圈圩造田,滯洪面縮小,每遇山洪下注,排泄不暢,常破圩決堤,泛濫成災。
解放前的整治
千百年來,為利用?>
赤山湖四周水土資源,歷經修築整治。吳赤烏時始築赤山塘,立磐石,以為湖水疏閉之節。
南朝齊建武年間,(494~498年)復使沈瑀築赤山塘,所費銀兩數十萬。梁陳間(502~566年)復通之;唐麟德二年(665年)縣令楊延嘉修復
赤山塘,並建兩斗門,“立碑碣,定取五尺之則不得盜耕一畝”。大曆十三年(778年)縣令王聽修復赤山塘,灌萬頃。五代時修赤山湖,保大年間(943~957年)差兩縣官員置造斗門3所,計用17680個工。宋建隆、乾德、開寶年間(960~975年)湖禁尤嚴,執條常加束轄。慶曆三年(1043年)二月葉龍圖知建康府,於古來舊湫處置立大石柱,刻水則於其上。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知縣茅一桂,以赤山湖久廢,議浚河麻培橋達秦淮,東西建閘,以為低鄉之利。清康熙時(1662~1722年)江夏人
劉著以赤山湖久廢,大半侵占成田,廢產復湖,勢不可能,議嚴禁開墾,讓地鐘水。光緒八年(1882年)冬,湘潭侯左宗棠督兩江,關心民瘼乃遴
道員,詳勘地勢,公奏朝廷,撥營勇5000人興築赤山湖道士壩至陳家邊新舊河道,計長3907丈,於是年開工,到十年(1884年)二月竣工,共挑土175811方(營造方),同時又建陳家邊閘一座,長7.6丈,寬1丈,高1.2丈,並建陳家邊村木橋一座,長12.2丈,寬9.1尺,高2.2丈,以上實支銀28462兩。民國25年(1936年),江蘇省江南水利工程處,在章老圩與章新圩交界處,興建花蘭墩節制閘一座,閘底高程5.103米,閘頂高程13.233米,分三孔,中孔淨寬4米,邊孔淨寬各3米,每孔閘門分上下兩扉,共裝設
手搖啟閉機六台,是年6月開工,次年6月竣工。同時廢陳家閘,興建陳家邊
滾水壩一座,壩長34米,頂高程10.765米,在壩身留有
九孔泄水,孔底高程7.761米,總
過水斷面20平方米,
翼牆頂高程11.761米,民國26年(1937年)3月完成,並對赤山湖南、東、北三面湖堤進行加高加固,堤頂高程一般在11米左右,湖內最大水面積達14.3平方公里。此閘建成後,
句容河汛期水位超過10.75米時,洪水仍倒灌入湖,實際上赤山湖僅能滯洪一米多深水,蓄洪量約2000萬立米左右,對沿湖圩區的洪水危害仍不能徹底消除。
解放後的治理
自古以來,赤山湖對鎮江市
句容縣南部20萬畝農田的防洪灌溉關係很大。整治
赤山湖,是
句容南鄉人民的長期願望。新中國成立後,從50年代開始,貫徹“以蓄為主,以小型為主,以民眾自辦為主”的方針,結合該地區易旱、易澇的特點,採取灌溉與排澇相結合,防洪與水土保持相結合,有計畫地在上遊興建蓄水工程,逐步發展機電排灌事業。
50年代初,主要是加固堤防,整修涵閘,消除險工隱患,1956年大水,圩區淹沒,1957年1月由縣調集三岔、二聖、葛村、
郭莊、城東、
石獅、後白、春城8個鄉民工6404人,投入赤山湖切灘培堤工程,1957年12月使堤頂高程由11米增至13米,頂寬3米,完成土方48.16萬立米。50年代後期至60年代,在湖河上遊興建中、小水庫43座,控制上游來水面積336.87平方公里,對防洪和灌溉都發揮了顯著效益。1969年、1972年、1974年三次大水、山洪暴發,河湖水位猛漲,1974年最高湖水位12.48米,部分地段僅低於湖堤頂0.5米,沿湖圩區仍遭受嚴重洪澇威脅。
為進一步整治赤山湖,1974年秋,經省、地、縣三級領導和技術人員沿湖實地查勘,提出
浚河建閘分洪,將湖堤及南、中、北河進行改線,裁彎取直,加高培厚;將赤山
滾水壩及花蘭墩節制閘作廢,在陳家邊翻水站西側,興建赤山閘一座;將原南、北二源,九河進水,改為南源由南、北、中三河進水,原
從允盛橋入湖的北源來水直入秦淮河。是年冬,發動18個公社5.6萬民力投入施工,新湖堤全周長為16.15公里,堤頂標高15米,頂寬6米,坡比一比三,並在沿湖堤內開挖新河,底寬15米,其中西北出口段為50米,共完成土方336.59萬立米。
為了充分利用水面發展漁業生產,縣水利漁業部門進行勘察、規劃,在湖內沿河加築內堤建魚池,並建排、引涵洞一座、攔魚柵一道,長180米,頂高14.5米,總計完成土方340萬立米,支用經費370萬元(其中國家補助60萬元,貸款260萬元,自籌50萬元)。平時
河內蓄水,池內養魚,一般情況下洪水由河道排入
句容河,魚池不滯洪。閘下河水位達到12.5米時,即開閘引洪入池,由於新
赤山閘的控制,湖內最高洪水位可達13.5米,滯洪量又可增加1000萬立米。
經過整治,赤山湖水面由原來14,3平方公里縮小到7.8平方公里,整個水利樞紐配套設施已基本形成,初步達到“引得進、排得出、蓄得住、灌得上”,抗災能力明顯提高,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有一定保障,赤山湖資源亦得到進一步開發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