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三國吳赤烏三年(240年),赤山湖即建有閘壩,以利蓄洪。唐代後續建斗門3所,以節旱澇。清兩江總督左宗棠撥營派勇建陳家邊閘,長7.6丈,寬1丈,高1.2丈。1936年江蘇省江南水利工程處在花蘭墩建造節制閘一座,閘底高5.1米,頂高13.23米,3孔,中孔淨寬4米,邊孔寬3米,同時廢陳家閘,興建陳家邊滾水壩一座,壩長34米,頂高10.7米,9孔泄水,孔底高7.76米,1937年春完工。從而使河湖水位得到初步調控。
建國後,對原有閘壩作幾次修整,1975年在整治赤山湖、拓寬河道的同時,鑒於原閘壩的調控能力不適應高標準要求,決定廢除舊閘壩,在陳家邊湖口新建節制閘一座,以集中調控。是年春,由省、地、縣共同研究設計,並抽調直接受益的三岔、葛村、郭莊、二聖4個鄉勞力160人組成專業隊施工,1976年春竣工。閘身長52米,分6孔。每孔淨寬5米,淨高8米,閘門底檻高4.5米,胸牆下口高12.5米,引水流量250秒立米,閘門採用10噸繩鼓啟閉機配用7.5千瓦電動機6台套,共做土方21萬立米,石方5100立米,用水泥1161噸,黃沙4757噸,石料(塊石和石子)19902噸,木材230立米,實用經費169.7萬元,全部由省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