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門山區面積2810平方公里,占全縣總面積的71.4%。山區石灰岩層分布廣,岩溶發育,保水能力差。高山邊遠村組,歷來流傳“滴水貴如油,瓢水三用途(洗臉、洗衣、餵牲畜)”的民謠。太平鎮月亮埡村月亮組,海拔高程千米,當地民眾說:“天干二十天,吃水就為難,往返十里路,挑水要翻山。”描述了人畜飲用水十分困難的情景。因此,石門農民曆來具有建塘築壩開泉的習慣,以塘壩泉井解決人畜飲水,並用以灌溉農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湖堰
- 行政區類別:縣
- 面積:2810平方公里
- 人口:20575人(1989年)
隔人潭,思兒潭,大長湖,昌溪潭,十里長灘(潭),皂市水庫,三江口水電站,天窩潰,蒙泉湖,高峽平湖,鳥島,三王峪,蒙泉古鎮,鍋耳潭,
1989年止,全縣有堰塘20575口,其中骨幹塘6735口,總蓄水量1億立方米。有固定式溪河壩1226座,引水量0.1億立方米。
1953年,原花藪區(今磐石、花藪、夏家巷等地)投工3.5萬個,耗資2.4萬元建成花山寺水庫(小Ⅱ型),壩高18米,設計灌田0.5萬畝。施工期間,民工多自帶粑粑作中餐,故民眾又稱“粑粑水庫”。這是石門歷史上第一座水庫。
1958年10月,原白洋公社(今白洋湖)在栗樹嘴興建首橋水庫,次年1月大壩竣工,實際灌田1.5萬畝。首橋水庫為石門首座中型水庫。
1957年建成蒙泉水庫(中型),是全縣灌區最大(7.22萬畝)、主壩最高(42米),庫容最多(6320萬立方米)的中型工程。
石門南鄉(澧水以南區域)水利尤為發達,全縣7座中型水庫,南鄉就占了4座,其它還有小Ⅰ型、小Ⅱ型水庫幾十座。修了350多公里的渠道和李耳、恩子潭2處主要渡槽,把蒙泉、東泉、首橋、寺埡等4座中型水庫的渠道連線串通,組成自流灌溉網路,全區90%以上的農田得以旱澇保收,成為石門的“魚米之鄉”。恩子潭渡槽挺立於蒙泉水庫北乾渠上,全長1500米,過流量6立方米/秒,最高排架43.6米,於1978年建成,是全縣最長、最大、最高的渡槽,也是當時全國單排架之最,至今運行正常。
1977年止,全縣有各類灌(排)渠道總長2937公里。全縣最長的乾渠是首橋水庫三乾渠(35.8公里),過流量最大的是蒙泉水庫南總乾渠(6立方米/秒)。早先渠道多為梯形土方工程,1972年全縣開始採用水泥漿砌塊石護渠。
2005年末,全縣有中小型水庫162座,其中中型水庫7座,小(I)型水庫38座,小(Ⅱ)型水庫117座,控制總集雨面積483.49平方公里,正常庫容19421.74萬方,設計灌溉效益46.3萬畝,實灌22.25萬畝,占設計效益的48%,占縣總耕地面積(按2005年末實有耕地計算)的36%。大型水利樞紐工程——皂市水庫的興建,標誌著我縣對水資源的開發利用進入鼎盛時期。
1986年,石門被水電部列入全國用以工代賑解決人畜飲水困難的14個重點縣之一。從1986年至1990年,全縣共建人飲工程715處。雁池鄉馬家坡村周家界工程點,海拔800米,工程材料全部從2公里外的山下靠人力肩挑背馱運達。當地幹部民眾苦幹32天,建成蓄水池1座,埋設水管1800米,解決了飲用水困難,民眾在水池邊立石碑2塊,曰:水,人民生活的源泉;池,社會發展的見證。
隔人潭
隔人潭在壺瓶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江坪河管理區泉坪村石碾子溝風景區,東南距壺瓶山鎮35公里。渫水支流泉坪河流經重山幽谷,至此現一深淵,兩邊峭壁如削,人莫能越,故名隔人潭。潭水茵茵,清澈透亮,冷冽甘甜。瀑水出口下臨懸崖,飛流直瀉35米,上寬1.5米,下闊4米,狀如慧星,瀑似白練,猶如一塊水晶屏障,水花飛濺,憑高作浪,氣勢恢宏,轟然巨響,峽谷迴蕩,蔚然壯觀。
思兒潭
思兒潭是壺瓶山鎮神景寨的龍文峽河水中的一個深潭。河水從上游奔騰而來,匯入深潭。潭水碧綠如茵,沉靜深邃。潭水又終於不甘寂寞,從潭下歡快地奔流而去。峽谷兩岸林木森森,聳翠欲滴,景色峻險秀麗。
思兒潭名的由來,有一個動人的傳說。傳說很早以前,當地的土王稱向王。向王有個如花似玉的女兒,名叫若仙。若仙反抗父王的指婚,與自己心愛的獵手私奔到河邊的岩洞裡,並在洞中生下了一個男娃。向王得知女兒的下落,帶著侍從來到洞裡,逼死了獵人,抓回了女兒,把男娃扔進了懸崖下的深潭裡。幸虧鯉魚精以魚卵救活了男娃,男娃從此變成了魚尾人頭的魚娃。魚娃的母親在土寨的吊腳樓里終日以淚洗面。半夜,魚娃託夢給她,約她潭邊相見。母親來到潭邊,聽到魚娃的哭聲,看見一條娃娃般的黑魚爬上岸來,便抱著他泣不成聲,定要帶他回家。魚娃哭著說:“媽媽是人我是魚,怎能生活在一起?”母親無奈,只好相約每年六月初六潭邊相會。
魚娃(娃娃魚)無疑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兩棲動物——大鯢的俗名。壺瓶山一帶,娃娃魚很多,據說有人曾看見有的娃娃魚有小船大。這些娃娃魚的命運比傳說中的魚娃的命運要好得多,它們作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正受到很好的保護。
思兒潭名的由來,有一個動人的傳說。傳說很早以前,當地的土王稱向王。向王有個如花似玉的女兒,名叫若仙。若仙反抗父王的指婚,與自己心愛的獵手私奔到河邊的岩洞裡,並在洞中生下了一個男娃。向王得知女兒的下落,帶著侍從來到洞裡,逼死了獵人,抓回了女兒,把男娃扔進了懸崖下的深潭裡。幸虧鯉魚精以魚卵救活了男娃,男娃從此變成了魚尾人頭的魚娃。魚娃的母親在土寨的吊腳樓里終日以淚洗面。半夜,魚娃託夢給她,約她潭邊相見。母親來到潭邊,聽到魚娃的哭聲,看見一條娃娃般的黑魚爬上岸來,便抱著他泣不成聲,定要帶他回家。魚娃哭著說:“媽媽是人我是魚,怎能生活在一起?”母親無奈,只好相約每年六月初六潭邊相會。
魚娃(娃娃魚)無疑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兩棲動物——大鯢的俗名。壺瓶山一帶,娃娃魚很多,據說有人曾看見有的娃娃魚有小船大。這些娃娃魚的命運比傳說中的魚娃的命運要好得多,它們作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正受到很好的保護。
大長湖
到達東山峰山頂,驀見大小兩個高山平湖,波光閃閃。大的面積約1平方公里,呈長彎形,稱大長湖。湖周群山環抱,山嶺海拔1355~1485米。以前,湖水不深,盛長蘆葦。70年代,東山峰農場在其出口處築壩,水深加到4米左右。水富礦物質,鎳幣輕放水面不沉,現已利用湖水養魚、釀酒。大長湖像奪目的珍珠鑲嵌在萬綠叢中,湖光瀲艷,波平如鏡,山水相映,風光無限。春來山花爛漫,新綠滿枝;夏季碧波蕩漾,涼爽宜人;金秋天高氣爽,水天一色;嚴冬白雪皚皚,銀馳蠟象。不論何時,在湖上蕩舟,都有“人在荊關畫裡游”之感。
昌溪潭
昌溪潭地處渫水與商溪河交匯處渫水上方的峽谷中,磨市鎮上街口附近。峽谷一夫當關,萬戶莫開,自古乃兵家必爭之地。明朝覃氏土司覃天順在此設關隘戍守,磨崗隘即指此處。這裡山青水秀,洞幽岩奇,好一個令人神往的尋奇探幽的好地方。
昌溪潭長2.5公里,平均寬40米,潭水最深處達90米,內窄外闊,成三角形,又名“三角潭”,人稱石門小三峽。昌溪潭水深莫測,潭水翠綠,綠得比雲霧洗過的茶葉還要翠,又仿佛是一張偌大的荷葉鋪著,碧綠滿河。這澄清幽靜的潭水,是雲的梳妝檯,太陽、月亮、飛鳥的鏡子,群星沐浴處,水禽的游泳池。
潭內洞穴密布,溫泉四溢,每當春夏洪水季節,山洪暴發,一茶杯粗的噴泉自下而上呈弧形噴出20米之遙,高過潭水6米多,在陽光照射下,像一道美麗的彩虹,又像一座迷人的水橋,蔚為壯觀;在潭的出口——三角灘處,可見巨浪滔天、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的壯觀場面,又可聞龍吟獅吼、百獸爭嘯的美妙樂聲,人若置身此情此景,往往如痴如醉。
潭的兩邊,青山對峙,危岩高聳,一條條如繩古藤像一條條“綠龍”,懸掛在峭壁上,猶如一幅幅綠色窗簾。懸崖峭壁上,杜鵑綻開,野花怒放,碧峰擁翠,倒映水中,山在水上也在水下。山上石林矗立,石壁雄踞,像獅、像虎、像牛、像幾個老人在打坐,千姿百態,栩栩如生,令人目不暇接,尤其是“牛鼻子岩”、“碗櫃岩”、“蛇吃青蛙”等景致,十分招人喜愛。更為有趣的是,昌溪潭盡頭,抬頭便可望見兩座香爐岩,它分別由6塊巨大方形石塊交錯疊成,高約20多米,懸立在渫水河畔,望之欲傾。一座香爐上有一石猴,相鄰的一座上面疊著一摞摞“天書”,故曰孫猴念經香爐岩。駕舟出昌溪潭,豁然開朗,只見良田萬頃,屋舍儼然,土家田園圖倏然跳入眼帘。
皂市水庫建成後,昌溪潭水位抬高,將更顯高峽平湖勝景,石門縣政府擬將石(門)清(官渡)線改為經仙陽、跨渡水而來,架一座石拱大橋橫跨昌溪潭。當地政府準備在昌溪潭兩邊峭壁上鑿出兩條仿古棧道,設定一些乘涼亭,多造些吊腳樓;在潭水兩岸種植桃樹和紅、白、紫色杜鵑,構成藍天、白雲、青山、碧潭、小橋、流水、人家的桃源仙境。
不久,這裡將成為人們訪古尋幽,在水上輕舟蕩漾,追索自然樂趣的旅遊勝地,享受“初春探梅,盛夏避暑,金秋觀楓,隆冬賞雪”的半是遊人半是仙的日子。
(唐純華)
昌溪潭長2.5公里,平均寬40米,潭水最深處達90米,內窄外闊,成三角形,又名“三角潭”,人稱石門小三峽。昌溪潭水深莫測,潭水翠綠,綠得比雲霧洗過的茶葉還要翠,又仿佛是一張偌大的荷葉鋪著,碧綠滿河。這澄清幽靜的潭水,是雲的梳妝檯,太陽、月亮、飛鳥的鏡子,群星沐浴處,水禽的游泳池。
潭內洞穴密布,溫泉四溢,每當春夏洪水季節,山洪暴發,一茶杯粗的噴泉自下而上呈弧形噴出20米之遙,高過潭水6米多,在陽光照射下,像一道美麗的彩虹,又像一座迷人的水橋,蔚為壯觀;在潭的出口——三角灘處,可見巨浪滔天、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的壯觀場面,又可聞龍吟獅吼、百獸爭嘯的美妙樂聲,人若置身此情此景,往往如痴如醉。
潭的兩邊,青山對峙,危岩高聳,一條條如繩古藤像一條條“綠龍”,懸掛在峭壁上,猶如一幅幅綠色窗簾。懸崖峭壁上,杜鵑綻開,野花怒放,碧峰擁翠,倒映水中,山在水上也在水下。山上石林矗立,石壁雄踞,像獅、像虎、像牛、像幾個老人在打坐,千姿百態,栩栩如生,令人目不暇接,尤其是“牛鼻子岩”、“碗櫃岩”、“蛇吃青蛙”等景致,十分招人喜愛。更為有趣的是,昌溪潭盡頭,抬頭便可望見兩座香爐岩,它分別由6塊巨大方形石塊交錯疊成,高約20多米,懸立在渫水河畔,望之欲傾。一座香爐上有一石猴,相鄰的一座上面疊著一摞摞“天書”,故曰孫猴念經香爐岩。駕舟出昌溪潭,豁然開朗,只見良田萬頃,屋舍儼然,土家田園圖倏然跳入眼帘。
皂市水庫建成後,昌溪潭水位抬高,將更顯高峽平湖勝景,石門縣政府擬將石(門)清(官渡)線改為經仙陽、跨渡水而來,架一座石拱大橋橫跨昌溪潭。當地政府準備在昌溪潭兩邊峭壁上鑿出兩條仿古棧道,設定一些乘涼亭,多造些吊腳樓;在潭水兩岸種植桃樹和紅、白、紫色杜鵑,構成藍天、白雲、青山、碧潭、小橋、流水、人家的桃源仙境。
不久,這裡將成為人們訪古尋幽,在水上輕舟蕩漾,追索自然樂趣的旅遊勝地,享受“初春探梅,盛夏避暑,金秋觀楓,隆冬賞雪”的半是遊人半是仙的日子。
(唐純華)
十里長灘(潭)
在皂市境內的青魚腦、天鵝山兩村的西頭至維新鎮的南洄、北洄兩村東頭的這段渫水河,人們稱之為“十里長灘”,亦稱“十里長潭。”也就是說這十里水路因水流湍激、潭深、洄窩多、灘長、灘險多而得名。十里長灘呈曲線河道,無論從東往西,還是從西到東皆要經過三縱灣道才能到達終點。自古以來就有“一望三里三,二望三里三,三望出長灘”的說法。
有人把“十里長灘”比作是石門的小三峽,最寬處百多米,最窄處不到30米,潭水碧藍,清冽甘甜。透過清澈見底的水面,可看見圓圓滾滾的鵝卵石,小魚兒悠然游來,又倏而遠去。兩岸是陡峻的絕壁。絕壁頂上翠竹、雜林、橘林,樹冠顏色各異,一團團,一簇簇,挨挨擠擠,把山嶺打扮得五彩繽紛,恰似一個童話的世界,一個十里畫廊。鳥兒在岸邊啁啾,白鶴不時翱翔點水,水鴨在水中撲翅,尤使畫廊生輝。一些姑娘們在灘邊的樹蔭下洗衣,棒槌聲加上歡快的土家情歌,小伙們在水中戲水,在河中對唱,妙趣橫生,好一幅桃源仙境圖畫。十里長灘秀色可餐,已成縣中名勝,近來到這裡攬景遊玩的人越來越多。
十里長灘的北岸是清一色的青石板路。這是在清朝末年,泥沙“泰和合”茶號老闆盧次倫,為了使枯水季節的貨物運輸不受影響,順渫水修建的從泥沙到澧水長達200多公里的騾馬路,並在十里長灘的每一望注入渫水的小溪上建有一座小橋,橋上有亭,橋頭有雜貨小店和歇鋪,供運輸者吃住。此路彎彎曲曲,全部是石板路面,宛如一條長龍,十分壯觀。人們說:十里長灘一風景,騾馬運貨不亦樂乎!這是當時情景的真實寫照。
在長灘出口的南岸有個美麗的村莊,名叫天鵝山村。該村有座雄偉壯麗的青石山。傳說在很久以前,有一對可愛的天鵝非常迷戀十里長灘的秀色,便飛出天庭,私自下凡。豈料這對天鵝的壯舉,觸犯了上天的清規戒律,激怒了玉皇大帝。大帝派天兵天將追下天來。美麗的天鵝剛剛飛到十里長灘的灘口,便被無情的天兵把一對翅膀擊傷了。因此,它們只好飛落在長灘南岸的青石山上治傷,一邊治傷一邊欣賞十里長灘的美色。由於天兵斬斷了天鵝美麗的翅膀,它們再也無法飛回上天,加之與十里長灘結下了不可分割的情緣,便立志永遠與長灘為伴,並把希望寄託於自己的後代,年年月月、世世代代在這裡繁衍生息,領略十里長灘絢麗的風光。於是,天鵝在青石山上將美麗的身軀和碩大的翅翼捲縮起來,久而久之,化成一座形似“天鵝抱蛋”的山崗,這便是長灘南岸的天鵝山,現山上有個天鵝山村。
十里長灘風光美麗,水質清澈,又是魚類生存的“天堂”。這名氣吸引了洞庭湖的大青魚們。其中一對青魚甩開同夥,悄悄地衝出洞庭湖,逆澧水而行,進入渫水。但剛到十里長灘灘口,不巧遇上百年難遇的大旱,山青水綠的十里長灘水枯河乾。興高采烈而來的大青魚是英雄無用武之地,行也不是,回也不是,只好對灘長嘆,破釜沉舟,縱身一躍,落到十里長灘的北岸,以身化山,與潭作伴,形成了形似青魚腦的山丘。人們為了紀念這對青魚,就把這山丘叫做“青魚腦”。現在青魚腦的崗上有一個青魚腦村。
國家重點工程——皂市水庫建成以後,天鵝山將成為庫邊港灣,狹窄的十里長灘將成為高峽平湖,青魚腦山崗也將變成一個島嶼,湖光山色將會使這裡更加美麗,更加風光無限。
(高吉平)
有人把“十里長灘”比作是石門的小三峽,最寬處百多米,最窄處不到30米,潭水碧藍,清冽甘甜。透過清澈見底的水面,可看見圓圓滾滾的鵝卵石,小魚兒悠然游來,又倏而遠去。兩岸是陡峻的絕壁。絕壁頂上翠竹、雜林、橘林,樹冠顏色各異,一團團,一簇簇,挨挨擠擠,把山嶺打扮得五彩繽紛,恰似一個童話的世界,一個十里畫廊。鳥兒在岸邊啁啾,白鶴不時翱翔點水,水鴨在水中撲翅,尤使畫廊生輝。一些姑娘們在灘邊的樹蔭下洗衣,棒槌聲加上歡快的土家情歌,小伙們在水中戲水,在河中對唱,妙趣橫生,好一幅桃源仙境圖畫。十里長灘秀色可餐,已成縣中名勝,近來到這裡攬景遊玩的人越來越多。
十里長灘的北岸是清一色的青石板路。這是在清朝末年,泥沙“泰和合”茶號老闆盧次倫,為了使枯水季節的貨物運輸不受影響,順渫水修建的從泥沙到澧水長達200多公里的騾馬路,並在十里長灘的每一望注入渫水的小溪上建有一座小橋,橋上有亭,橋頭有雜貨小店和歇鋪,供運輸者吃住。此路彎彎曲曲,全部是石板路面,宛如一條長龍,十分壯觀。人們說:十里長灘一風景,騾馬運貨不亦樂乎!這是當時情景的真實寫照。
在長灘出口的南岸有個美麗的村莊,名叫天鵝山村。該村有座雄偉壯麗的青石山。傳說在很久以前,有一對可愛的天鵝非常迷戀十里長灘的秀色,便飛出天庭,私自下凡。豈料這對天鵝的壯舉,觸犯了上天的清規戒律,激怒了玉皇大帝。大帝派天兵天將追下天來。美麗的天鵝剛剛飛到十里長灘的灘口,便被無情的天兵把一對翅膀擊傷了。因此,它們只好飛落在長灘南岸的青石山上治傷,一邊治傷一邊欣賞十里長灘的美色。由於天兵斬斷了天鵝美麗的翅膀,它們再也無法飛回上天,加之與十里長灘結下了不可分割的情緣,便立志永遠與長灘為伴,並把希望寄託於自己的後代,年年月月、世世代代在這裡繁衍生息,領略十里長灘絢麗的風光。於是,天鵝在青石山上將美麗的身軀和碩大的翅翼捲縮起來,久而久之,化成一座形似“天鵝抱蛋”的山崗,這便是長灘南岸的天鵝山,現山上有個天鵝山村。
十里長灘風光美麗,水質清澈,又是魚類生存的“天堂”。這名氣吸引了洞庭湖的大青魚們。其中一對青魚甩開同夥,悄悄地衝出洞庭湖,逆澧水而行,進入渫水。但剛到十里長灘灘口,不巧遇上百年難遇的大旱,山青水綠的十里長灘水枯河乾。興高采烈而來的大青魚是英雄無用武之地,行也不是,回也不是,只好對灘長嘆,破釜沉舟,縱身一躍,落到十里長灘的北岸,以身化山,與潭作伴,形成了形似青魚腦的山丘。人們為了紀念這對青魚,就把這山丘叫做“青魚腦”。現在青魚腦的崗上有一個青魚腦村。
國家重點工程——皂市水庫建成以後,天鵝山將成為庫邊港灣,狹窄的十里長灘將成為高峽平湖,青魚腦山崗也將變成一個島嶼,湖光山色將會使這裡更加美麗,更加風光無限。
(高吉平)
皂市水庫
洶湧的洪流像條暴戾的惡蛟奔涌而來,頃刻間,房屋被沖走,成千上萬的生靈葬身魚腹,家園盡成澤國……
這就是渫水洪災,近年來,水旱災害愈來愈頻繁,僅1990~2003年的14年間,渫水就發生水災8年次……
1957年的一天,在中南海總理辦公室,周恩來總理終於在一份興建皂市水庫的報告上親筆批示。隨即蘇聯專家來皂市勘測壩址,1959年開工,1961年因故停建。1998年發生全國性大水災,朱鎔基總理視察洞庭湖,眼望滔滔洪波,共和國總理情不能已,說一定要儘快建好皂市水庫,把洞庭湖治理好。2001年3月15日,全國第9屆人大第4次會議批准皂市水庫列為第十個五年計畫全國六大水利項目之一。2003年12月,石門人民聽到一個激動人心的訊息—國務院下達了皂市水庫開工令……根治渫水,造福百姓,千年之夢,夢圓今朝。
正在建設中的皂市水庫在縣境內渫水下游,壩址距皂市鎮2公里,距石門縣城19公里,是一座以防洪為主,兼有發電、灌溉、航運及旅遊等綜合利用的大(Ⅰ)型水利工程,是澧水流域規劃確定的梯級開發的最下游一級,是國家重點工程之一。
這是一個何其雄偉的工程。148米高程的大壩,最大壩高88米,壩頂長351米,正常蓄水位140米,死水位112米,防洪水位143.5米,汛期限制水位125米,總庫容14.4億立方米,防洪庫容7.83億立方米,正常水位水庫水面面積54平方公里,是杭州西湖水面積的10.4倍,常德柳葉湖面積的3.2倍,控制流域面積3000平方公里。發電裝機120兆瓦,灌溉農田5.4萬畝,總投資32.5億多元。該工程淹沒及影響涉及石門、慈利兩縣的15個鄉鎮、100個行政村、2個居委會、19家企業。搬遷人口約4萬人。移民搬遷人口主要安置在石門縣東南丘平區、臨澧、澧縣、鼎城等4個區縣。
這是一座由國家水利部、湖南人民政府聯合開發的一項工程。皂市水庫的建設業主是湖南省澧水公司。皂市水庫的建設者們日夜奔波於建設第一線,協調矛盾,解決問題,組織移民。自1998年11月重新開始籌備,到2004年2月8日正式開工,已於2004年10月截流。當前工程進展順利。預計2008年12月工程全部竣工。建成後,可使澧水下游尾閭地區各堤垸防洪標準由4~7年一遇近期提高到20年一遇,遠景結合宜沖橋水庫、三峽水庫、松滋建閘可提高到50年一遇,安瀾的是千年渫水,澤被的是萬千黎民。
這是湘西北最大的人工湖泊,是可與洞庭媲美的湖南第二大水域。青山之間,大壩高聳;藍天之下,一片碧玉,昔日千座峰巒,皆成水中翠島;澧陽萬千頃田疇,明朝盡沐惠澤。洪澇為患將成往事深處的記憶,一條曾給兩岸子民帶來災難的河流從此將更好地造福子孫……
隨著水庫的建成,庫區融山、湖、林、島於一體,集溪、瀑、石、洞於一身,將成為一個山水相映、百島競秀、峽谷幽長、碧湖藏幽的絕美風景勝地,將給人們帶來“古峽泛舟”、“雲中休閒”、“溫泉天浴”的超然厚愛。
從大壩到磨市的百里長峽將變成浩淼平湖。袁公渡至包家渡有20公里幽深峽谷和千年懸棺遺蹟,渫水在袁公渡處向北的支流又有“仙陽大峽谷”景觀,峽谷兩岸峭立,危峰亂疊,相看一線,彎曲迴繞,木秀石奇,空谷斜陽,意勝仙景,故名“仙陽大峽谷”,可與三峽風光媲美。古峽泛舟,盪槳樂水,賞翠峰異石,觀茂林修竹,對語群山,此樂何極。
百里長峽常年多雨多霧,大壩臥波,水面即提高140米,巨大落差衝擊形成的水霧,與長峽雲霧渾然一體,又形成雲湖。水含雲山,雲映波光,幾疑是天上還是人間?若來此雲中休閒,看大壩雲煙,望群山巍巍,觀江水滔滔,無不心靈震撼,平生無限感慨。
水庫呑納百川,在陽泉、維新、沿市、磨市等處形成較寬闊的水域,特別是陽泉水域面積達1.9萬畝,煙波浩淼,將會出現沙鷗翔集、漁歌互答的洞庭美景,也是開展划船、摩托快艇、水上降落傘等水上運動的理想場所。
水庫50多平方公里的水面,有100多個島嶼和半島,百島浮碧,宛如水中綠螺,錯落有致地排列在這面水晶盤裡。水涌青螺,若沉若浮,似動似靜,蕩漾於粼粼碧波之中,展現在朝曦夕照之下,其豐艷多姿的秀美風光,會讓你嘆為觀止。袁公渡附近馬鞍村西緣的“磨石嶺”,就將成為高峽平湖中的一個大島,今作“茗仙島”。茗仙島方圓約1平方公里,最高層約170多米,四面突兀,南緣陡起兩峰如駝,頂部徐緩如穹。嶺頂北部阡陌縱橫,一派錦秀田園;嶺頂東邊小山峁,茶園爭春;嶺頂西北則是果樹成蔭,每到仲秋,便是一片金橘世界。更為奇特的是山頂泉水眾多,池塘滿布,即使百日大旱,山下井水枯竭,但嶺上的老井依然噴涌成泉,成為周圍百姓的救命甘露;塘水能自然換新,常年水清魚躍。想來日綠水藍天間,有此神奇之島如小海之巨珠流光溢彩,憑舟而上,南聽松風,東品香茗,北賞靚橘,西侃古趣,小塘垂釣,樂不可支,若人若仙,物我兩忘,尚記返乎?
繞湖尋幽,入溶洞探奇,進“石門人”遺址燕兒洞訪古之後,還可到峽峪河觀賞臘梅,到熱水溪泡溫泉,既沐溫泉又沐山水,盡情享受大自然,該是何等美事?
皂市水庫西側的皂市鎮距水庫壩址2公里,東南距縣城17公里,為皂市鎮政府駐地。相傳,此地原有兩株皂角樹,乾粗葉茂,故地以樹名。後人戶日多,商旅漸增,遂成集市,改稱皂角市。
皂市鎮是一繁華古鎮。過去,仙陽、桐梓溪諸域之桐、木(梓)油,多集此外運;南溪坪所產棉、紗、布,也大部在此成交,津市、臨澧、澧縣、石門的人到湖北三斗坪挑包穀,到四川運鹽,還有泥沙(現壺瓶山鎮)賣茶人都雲集皂角碼頭,一天可泊300多隻船,商賈雲集,市場繁榮。而今,皂市鎮又成中國最大的柑橘市場,每年橘熟飄香季節,就是一個流金淌銀的秋天。澧縣、臨澧、安鄉、桃源、鼎城、慈利、大庸、湖北松滋等縣及縣內其它各鄉鎮的大量柑橘潮水般涌到這裡,全國20多個省、市、區的橘商來此安營紮寨,把個山區小鎮鬧得燈火通明,徹底不眠,好一個賞心悅目的柑橘世界。
皂市鎮上土家風情濃厚。游湖後走進這古色古香的山間小鎮,欣賞馬桑樹搭台唱山歌,品嘗小木屋、吊腳樓里的敬一根筷子的米兒茶、臘肉、和渣、糍粑,留戀山寺道觀里的打溜子、九子鞭、唱土地、跳擺手,買下根雕、天麻、竹煙筒、中華燕子石等土特產,沉醉那草堂神奇的傳說……無不令人流連忘返。
隨著大壩的建成,不久,皂市周邊原著名的桐油、木梓市場桐子溪、有著優美傳說的青魚腦、映水寺等地即被庫水淹沒,祖祖輩輩居住在這裡的村民們就要離鄉到新的地方去重建家園,庫區沿河兩岸諸多奇峰異岩,如蛤蟆岩、馬兒岩、蠟燭岩、鷹子岩、象鼻子岩等,也都將帶著它們神奇的傳說、籠罩在身上的神秘的色彩,永遠珍藏在水下博物館了,但美麗的故土將永遠銘刻在人們的記憶里。
附:
映水寺的由來
映水寺村在渫水下游北岸皂市鎮境內,屬皂市水庫淹沒區。該村轄4個村民小組,135戶,353人,是村民全部外遷的庫區村之一。
映水寺村名來源於映水寺廟。相傳清朝乾隆年間,有個蘇姓和尚來到這不毛之地傳授佛教,選定在渫水岸邊現映水寺村第一村民小組的李林塌建廟。經當地財主及眾多百姓資助,建起了一座占地1600多平方米的廟宇。正因為此廟臨河而建,又是坐東朝西,早上太陽東升後,陽光照到廟宇上,正好將寺廟映在渫水上,廟宇因此得“映水寺”之美稱。寺內供奉有三國戰將關雲長(人們尊稱關夫子)、張飛、蜀國皇上劉備、五路財神、韋陀菩薩、大成至聖先師孔夫子。映水寺除主體廟宇外還修有鐘鼓樓、香爐、自字廟塔。廟前建有戲台,台前可容千餘人;廟後建有龍舟房,每年的端陽節要在這裡舉辦龍舟賽,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廟的右邊修有私塾,教書育人。廟的附近有個桐梓溪小街坊,故此地有“小津市”之稱。這裡,農副產品外銷、工業品購進,水路是主要通道。
映水寺在此歷經風雨幾百年,於民國24年(1935年)6月12日被大水沖毀而不復存在。但有關映水寺的傳說在民間流傳很廣,有些故事甚至傳得神乎其神。
相傳第一任主持蘇和尚功夫過人,特異功能非凡。由於寺廟經常唱戲,常常好戲連台。有一天,來了幾個玩大把戲的人,領頭的人要與蘇和尚比功,蘇和尚二話沒說表示應戰。只見那個領頭的人在地上抓起一把土往戲台下面一撒,所撒的土都成了豆角籽,並迅速發芽長出了綠油油的嫩葉,觀看的人無不喝彩稱奇。隨之,人們把視線轉到了蘇和尚的身上。只見蘇和尚也在地上抓起一把土,向剛長出的豆角葉上撒去,這土突然間變成了一地的青蟲把青葉吃了個精光,觀眾無不驚訝。玩把戲的人覺得自己的功夫鬥不過蘇和尚,又心生一計,把捆在頭上的絲包頭扯下來甩向蘇和尚,這東西竟變成了一條巨龍向和尚襲來。此時此刻,場上觀眾被巨龍嚇住了,個個屏息靜氣。當觀眾驚魂未定時,只見和尚把頭上的佛帽向巨龍甩去,那帽子不歪不斜罩住了巨龍,頓時巨龍蜷縮成一條小蟲。這時玩把戲的人不得不甘拜下風,再也不敢顯什麼道義了。
民國24年6月12日,已連續下了3天的暴雨使渫水猛漲,幾百年安然無恙的映水寺前翻滾著洶湧的波浪。這時有一位商鋪掌柜林園益老人,看到滔天的洪水威脅著自己的店鋪,正為店內商品搬不搬走而拿不定主意的時候,想到了映水寺廟的關夫子。於是他來到關菩薩面前求卦。林老誠心地說:關夫子,我家商行正遭遇洪水,家中財產是否要轉移,請卦上指點。林老多次請卦,關夫子就是不接卦。於是他揣測,只怕難逃洪水沖毀的厄運。因此,他從廟內一出來就喊所有店鋪的人快快搬家,人畜趕快撤離。就在這天下午5時,臨河商行的人畜全部遷移完後,丈多高的巨大浪頭向商行襲來,頓時商行被滔滔洪水淹沒了。就在同時,一棵大樹撲向映水寺廟,一眨眼,寺廟象一隻大船被洪魔吞沒了。林老痛哭流涕地喊:關夫子,你一路好走,你救了俺而沒能保住自己,我們痛心啊!不知道你不接我們的卦,是因為自身難保啊。
這些傳聞是否屬實,已無據可考。但這次洪水之後,映水寺廟不復存在了卻是不爭的事實。
皂市水庫建成後,渫水河這條孽龍將被人們降伏,映水寺村及其美好的傳說都將沉入庫底,成為人們心中永遠的懷念。
(高吉平)
這就是渫水洪災,近年來,水旱災害愈來愈頻繁,僅1990~2003年的14年間,渫水就發生水災8年次……
1957年的一天,在中南海總理辦公室,周恩來總理終於在一份興建皂市水庫的報告上親筆批示。隨即蘇聯專家來皂市勘測壩址,1959年開工,1961年因故停建。1998年發生全國性大水災,朱鎔基總理視察洞庭湖,眼望滔滔洪波,共和國總理情不能已,說一定要儘快建好皂市水庫,把洞庭湖治理好。2001年3月15日,全國第9屆人大第4次會議批准皂市水庫列為第十個五年計畫全國六大水利項目之一。2003年12月,石門人民聽到一個激動人心的訊息—國務院下達了皂市水庫開工令……根治渫水,造福百姓,千年之夢,夢圓今朝。
正在建設中的皂市水庫在縣境內渫水下游,壩址距皂市鎮2公里,距石門縣城19公里,是一座以防洪為主,兼有發電、灌溉、航運及旅遊等綜合利用的大(Ⅰ)型水利工程,是澧水流域規劃確定的梯級開發的最下游一級,是國家重點工程之一。
這是一個何其雄偉的工程。148米高程的大壩,最大壩高88米,壩頂長351米,正常蓄水位140米,死水位112米,防洪水位143.5米,汛期限制水位125米,總庫容14.4億立方米,防洪庫容7.83億立方米,正常水位水庫水面面積54平方公里,是杭州西湖水面積的10.4倍,常德柳葉湖面積的3.2倍,控制流域面積3000平方公里。發電裝機120兆瓦,灌溉農田5.4萬畝,總投資32.5億多元。該工程淹沒及影響涉及石門、慈利兩縣的15個鄉鎮、100個行政村、2個居委會、19家企業。搬遷人口約4萬人。移民搬遷人口主要安置在石門縣東南丘平區、臨澧、澧縣、鼎城等4個區縣。
這是一座由國家水利部、湖南人民政府聯合開發的一項工程。皂市水庫的建設業主是湖南省澧水公司。皂市水庫的建設者們日夜奔波於建設第一線,協調矛盾,解決問題,組織移民。自1998年11月重新開始籌備,到2004年2月8日正式開工,已於2004年10月截流。當前工程進展順利。預計2008年12月工程全部竣工。建成後,可使澧水下游尾閭地區各堤垸防洪標準由4~7年一遇近期提高到20年一遇,遠景結合宜沖橋水庫、三峽水庫、松滋建閘可提高到50年一遇,安瀾的是千年渫水,澤被的是萬千黎民。
這是湘西北最大的人工湖泊,是可與洞庭媲美的湖南第二大水域。青山之間,大壩高聳;藍天之下,一片碧玉,昔日千座峰巒,皆成水中翠島;澧陽萬千頃田疇,明朝盡沐惠澤。洪澇為患將成往事深處的記憶,一條曾給兩岸子民帶來災難的河流從此將更好地造福子孫……
隨著水庫的建成,庫區融山、湖、林、島於一體,集溪、瀑、石、洞於一身,將成為一個山水相映、百島競秀、峽谷幽長、碧湖藏幽的絕美風景勝地,將給人們帶來“古峽泛舟”、“雲中休閒”、“溫泉天浴”的超然厚愛。
從大壩到磨市的百里長峽將變成浩淼平湖。袁公渡至包家渡有20公里幽深峽谷和千年懸棺遺蹟,渫水在袁公渡處向北的支流又有“仙陽大峽谷”景觀,峽谷兩岸峭立,危峰亂疊,相看一線,彎曲迴繞,木秀石奇,空谷斜陽,意勝仙景,故名“仙陽大峽谷”,可與三峽風光媲美。古峽泛舟,盪槳樂水,賞翠峰異石,觀茂林修竹,對語群山,此樂何極。
百里長峽常年多雨多霧,大壩臥波,水面即提高140米,巨大落差衝擊形成的水霧,與長峽雲霧渾然一體,又形成雲湖。水含雲山,雲映波光,幾疑是天上還是人間?若來此雲中休閒,看大壩雲煙,望群山巍巍,觀江水滔滔,無不心靈震撼,平生無限感慨。
水庫呑納百川,在陽泉、維新、沿市、磨市等處形成較寬闊的水域,特別是陽泉水域面積達1.9萬畝,煙波浩淼,將會出現沙鷗翔集、漁歌互答的洞庭美景,也是開展划船、摩托快艇、水上降落傘等水上運動的理想場所。
水庫50多平方公里的水面,有100多個島嶼和半島,百島浮碧,宛如水中綠螺,錯落有致地排列在這面水晶盤裡。水涌青螺,若沉若浮,似動似靜,蕩漾於粼粼碧波之中,展現在朝曦夕照之下,其豐艷多姿的秀美風光,會讓你嘆為觀止。袁公渡附近馬鞍村西緣的“磨石嶺”,就將成為高峽平湖中的一個大島,今作“茗仙島”。茗仙島方圓約1平方公里,最高層約170多米,四面突兀,南緣陡起兩峰如駝,頂部徐緩如穹。嶺頂北部阡陌縱橫,一派錦秀田園;嶺頂東邊小山峁,茶園爭春;嶺頂西北則是果樹成蔭,每到仲秋,便是一片金橘世界。更為奇特的是山頂泉水眾多,池塘滿布,即使百日大旱,山下井水枯竭,但嶺上的老井依然噴涌成泉,成為周圍百姓的救命甘露;塘水能自然換新,常年水清魚躍。想來日綠水藍天間,有此神奇之島如小海之巨珠流光溢彩,憑舟而上,南聽松風,東品香茗,北賞靚橘,西侃古趣,小塘垂釣,樂不可支,若人若仙,物我兩忘,尚記返乎?
繞湖尋幽,入溶洞探奇,進“石門人”遺址燕兒洞訪古之後,還可到峽峪河觀賞臘梅,到熱水溪泡溫泉,既沐溫泉又沐山水,盡情享受大自然,該是何等美事?
皂市水庫西側的皂市鎮距水庫壩址2公里,東南距縣城17公里,為皂市鎮政府駐地。相傳,此地原有兩株皂角樹,乾粗葉茂,故地以樹名。後人戶日多,商旅漸增,遂成集市,改稱皂角市。
皂市鎮是一繁華古鎮。過去,仙陽、桐梓溪諸域之桐、木(梓)油,多集此外運;南溪坪所產棉、紗、布,也大部在此成交,津市、臨澧、澧縣、石門的人到湖北三斗坪挑包穀,到四川運鹽,還有泥沙(現壺瓶山鎮)賣茶人都雲集皂角碼頭,一天可泊300多隻船,商賈雲集,市場繁榮。而今,皂市鎮又成中國最大的柑橘市場,每年橘熟飄香季節,就是一個流金淌銀的秋天。澧縣、臨澧、安鄉、桃源、鼎城、慈利、大庸、湖北松滋等縣及縣內其它各鄉鎮的大量柑橘潮水般涌到這裡,全國20多個省、市、區的橘商來此安營紮寨,把個山區小鎮鬧得燈火通明,徹底不眠,好一個賞心悅目的柑橘世界。
皂市鎮上土家風情濃厚。游湖後走進這古色古香的山間小鎮,欣賞馬桑樹搭台唱山歌,品嘗小木屋、吊腳樓里的敬一根筷子的米兒茶、臘肉、和渣、糍粑,留戀山寺道觀里的打溜子、九子鞭、唱土地、跳擺手,買下根雕、天麻、竹煙筒、中華燕子石等土特產,沉醉那草堂神奇的傳說……無不令人流連忘返。
隨著大壩的建成,不久,皂市周邊原著名的桐油、木梓市場桐子溪、有著優美傳說的青魚腦、映水寺等地即被庫水淹沒,祖祖輩輩居住在這裡的村民們就要離鄉到新的地方去重建家園,庫區沿河兩岸諸多奇峰異岩,如蛤蟆岩、馬兒岩、蠟燭岩、鷹子岩、象鼻子岩等,也都將帶著它們神奇的傳說、籠罩在身上的神秘的色彩,永遠珍藏在水下博物館了,但美麗的故土將永遠銘刻在人們的記憶里。
附:
映水寺的由來
映水寺村在渫水下游北岸皂市鎮境內,屬皂市水庫淹沒區。該村轄4個村民小組,135戶,353人,是村民全部外遷的庫區村之一。
映水寺村名來源於映水寺廟。相傳清朝乾隆年間,有個蘇姓和尚來到這不毛之地傳授佛教,選定在渫水岸邊現映水寺村第一村民小組的李林塌建廟。經當地財主及眾多百姓資助,建起了一座占地1600多平方米的廟宇。正因為此廟臨河而建,又是坐東朝西,早上太陽東升後,陽光照到廟宇上,正好將寺廟映在渫水上,廟宇因此得“映水寺”之美稱。寺內供奉有三國戰將關雲長(人們尊稱關夫子)、張飛、蜀國皇上劉備、五路財神、韋陀菩薩、大成至聖先師孔夫子。映水寺除主體廟宇外還修有鐘鼓樓、香爐、自字廟塔。廟前建有戲台,台前可容千餘人;廟後建有龍舟房,每年的端陽節要在這裡舉辦龍舟賽,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廟的右邊修有私塾,教書育人。廟的附近有個桐梓溪小街坊,故此地有“小津市”之稱。這裡,農副產品外銷、工業品購進,水路是主要通道。
映水寺在此歷經風雨幾百年,於民國24年(1935年)6月12日被大水沖毀而不復存在。但有關映水寺的傳說在民間流傳很廣,有些故事甚至傳得神乎其神。
相傳第一任主持蘇和尚功夫過人,特異功能非凡。由於寺廟經常唱戲,常常好戲連台。有一天,來了幾個玩大把戲的人,領頭的人要與蘇和尚比功,蘇和尚二話沒說表示應戰。只見那個領頭的人在地上抓起一把土往戲台下面一撒,所撒的土都成了豆角籽,並迅速發芽長出了綠油油的嫩葉,觀看的人無不喝彩稱奇。隨之,人們把視線轉到了蘇和尚的身上。只見蘇和尚也在地上抓起一把土,向剛長出的豆角葉上撒去,這土突然間變成了一地的青蟲把青葉吃了個精光,觀眾無不驚訝。玩把戲的人覺得自己的功夫鬥不過蘇和尚,又心生一計,把捆在頭上的絲包頭扯下來甩向蘇和尚,這東西竟變成了一條巨龍向和尚襲來。此時此刻,場上觀眾被巨龍嚇住了,個個屏息靜氣。當觀眾驚魂未定時,只見和尚把頭上的佛帽向巨龍甩去,那帽子不歪不斜罩住了巨龍,頓時巨龍蜷縮成一條小蟲。這時玩把戲的人不得不甘拜下風,再也不敢顯什麼道義了。
民國24年6月12日,已連續下了3天的暴雨使渫水猛漲,幾百年安然無恙的映水寺前翻滾著洶湧的波浪。這時有一位商鋪掌柜林園益老人,看到滔天的洪水威脅著自己的店鋪,正為店內商品搬不搬走而拿不定主意的時候,想到了映水寺廟的關夫子。於是他來到關菩薩面前求卦。林老誠心地說:關夫子,我家商行正遭遇洪水,家中財產是否要轉移,請卦上指點。林老多次請卦,關夫子就是不接卦。於是他揣測,只怕難逃洪水沖毀的厄運。因此,他從廟內一出來就喊所有店鋪的人快快搬家,人畜趕快撤離。就在這天下午5時,臨河商行的人畜全部遷移完後,丈多高的巨大浪頭向商行襲來,頓時商行被滔滔洪水淹沒了。就在同時,一棵大樹撲向映水寺廟,一眨眼,寺廟象一隻大船被洪魔吞沒了。林老痛哭流涕地喊:關夫子,你一路好走,你救了俺而沒能保住自己,我們痛心啊!不知道你不接我們的卦,是因為自身難保啊。
這些傳聞是否屬實,已無據可考。但這次洪水之後,映水寺廟不復存在了卻是不爭的事實。
皂市水庫建成後,渫水河這條孽龍將被人們降伏,映水寺村及其美好的傳說都將沉入庫底,成為人們心中永遠的懷念。
(高吉平)
三江口水電站
三江口水電站地處澧水幹流中游,距石門縣城西北1.5公里,是一座以發電為主,兼顧防洪、通航、灌溉、養魚和溝通澧水兩岸公路交通等綜合效益的中型水利工程。1976年10月動工,其後施工斷斷續續,1997年5月通過工程竣工驗收。攔河壩為漿砌塊石重力壩型,壩頂高程78米,壩長695米,最大庫容2.2億立方米。壩頂公路橋面車道淨寬8米,兩邊人行道各寬1.5米。發電廠房建南岸河灘地,與大壩並肩擋水,裝機5台,總容量6.25萬千瓦,是全省現今裝機容量最大的中型水電站,年發電3.25億度。
三江口有悠久的歷史文化,早在北魏酈道元的《水經注》中記載的渫口即為三江口,明朝楊璟將軍奉詔征剿湖南蠻寇,招撫澧中州縣,常駐軍於三江口。
三江口庫區湖光山色,風景妖嬈。它像是鑲嵌在石門中心的一顆銀光閃閃的明珠,為秀麗瑰偉、多姿多彩的石門山水增添了異彩。可成為人們參觀遊樂的水上公園。看三江大壩雄壯巍峨,像一條巨龍截斷澧水,橫臥三江口。氣勢宏偉的電站建築群,鐵塔林立,銀線飛架。閘門開啟,河水似千軍萬馬在奔騰嘶叫,捲起的巨浪和水霧,氣勢磅礴,如白練橫空,若洄灘卷雪,十分壯觀;閘門一閉,瞬時出現水波不興、波光粼粼的湖光山色景象,儼如兩個世界。
站在大壩遠眺,眼前是一個壯麗多彩的盆景。遠處層巒疊翠,兩股水道飛舞在萬山之巔,出沒於蒼茫雲天之際,似天上飄下的兩條玉帶。近處河中有一0.5平方公里的沙洲,由澧水沖積而成,形如半月,四面環水,月明之夜,波光粼粼,輝映沙洲,故名月光洲。月光洲將澧水分成兩股,適渫水來匯,遂成三江口。洲上原有百餘人家,耕地400畝,主產棉花,花草樹木,田園農宅,歷歷在目,因1935年和1980年兩遭水淹而被迫全遷。三股水流融入泱泱大湖,湖面廣闊,幽靜嫻艷。湖周圍,沃野數十里,阡陌縱橫,田園似錦,其間點綴著一個個穹隆似的小山包,蒼翠欲滴。據傳那是仙人遺落的金元寶。臨水人家,白牆朱榭前,紅桃垂柳,槐蔭花樹,相錯如繡。三江鐵路、公路兩用大橋似臥江長虹,往來穿梭的汽車、火車昭示著時代氣息。遊人或在柳蔭下垂釣,或坐艇游湖,飽覽煙雲山色,碧葉水光,沐浴湖風之惠,受益自然靈氣,使人覺得“似夢似醒堆翠,似畫似景全真”,頓感心胸開闊,有氣吞雲夢之感。若在皓月當空之時,泛舟三江,花前月下,細看那月光、燈光、波光,水天一色,寧靜而又美好,宛若置身幻境,別具一番情趣。
三江口有悠久的歷史文化,早在北魏酈道元的《水經注》中記載的渫口即為三江口,明朝楊璟將軍奉詔征剿湖南蠻寇,招撫澧中州縣,常駐軍於三江口。
三江口庫區湖光山色,風景妖嬈。它像是鑲嵌在石門中心的一顆銀光閃閃的明珠,為秀麗瑰偉、多姿多彩的石門山水增添了異彩。可成為人們參觀遊樂的水上公園。看三江大壩雄壯巍峨,像一條巨龍截斷澧水,橫臥三江口。氣勢宏偉的電站建築群,鐵塔林立,銀線飛架。閘門開啟,河水似千軍萬馬在奔騰嘶叫,捲起的巨浪和水霧,氣勢磅礴,如白練橫空,若洄灘卷雪,十分壯觀;閘門一閉,瞬時出現水波不興、波光粼粼的湖光山色景象,儼如兩個世界。
站在大壩遠眺,眼前是一個壯麗多彩的盆景。遠處層巒疊翠,兩股水道飛舞在萬山之巔,出沒於蒼茫雲天之際,似天上飄下的兩條玉帶。近處河中有一0.5平方公里的沙洲,由澧水沖積而成,形如半月,四面環水,月明之夜,波光粼粼,輝映沙洲,故名月光洲。月光洲將澧水分成兩股,適渫水來匯,遂成三江口。洲上原有百餘人家,耕地400畝,主產棉花,花草樹木,田園農宅,歷歷在目,因1935年和1980年兩遭水淹而被迫全遷。三股水流融入泱泱大湖,湖面廣闊,幽靜嫻艷。湖周圍,沃野數十里,阡陌縱橫,田園似錦,其間點綴著一個個穹隆似的小山包,蒼翠欲滴。據傳那是仙人遺落的金元寶。臨水人家,白牆朱榭前,紅桃垂柳,槐蔭花樹,相錯如繡。三江鐵路、公路兩用大橋似臥江長虹,往來穿梭的汽車、火車昭示著時代氣息。遊人或在柳蔭下垂釣,或坐艇游湖,飽覽煙雲山色,碧葉水光,沐浴湖風之惠,受益自然靈氣,使人覺得“似夢似醒堆翠,似畫似景全真”,頓感心胸開闊,有氣吞雲夢之感。若在皓月當空之時,泛舟三江,花前月下,細看那月光、燈光、波光,水天一色,寧靜而又美好,宛若置身幻境,別具一番情趣。
天窩潰
天窩潰為天然小湖泊,在夾山鎮楊坪村和昂頭山村毗鄰處,有一大一小兩個窩潰,潰中有水。小的在楊坪村這邊,水面約2~3畝大小;大的在昂頭山村境內,水面約6~7畝。兩潰之間只隔一條寬約15米的公路,小潰的地勢略低於大潰。兩個天窩潰既不見進水口,也不見出水道,亦不見泉眼,是個死潰。但潰中之水卻四季不竭,亦不滿溢,也不知水有多深。水清潔淨,當地人常用此水洗衣澆地,也有農戶將此水作生活飲用之水。由於水溫較低,魚類產量不大。一遇天旱,天窩潰水即成救急之水,即便將水車乾,過段時間又水滿如初。天窩潰就像2個天然水庫,自古至今發揮著溉田效益,為民造福。
蒙泉湖
蒙泉湖其實本是一座水庫,壩址在蒙泉鎮夏家巷附近磨子坪村的牛角壋,距石門縣城南30公里。
蒙泉水庫截道水南源龍潭河,1974年9月18日動工,集中17個公社4萬勞力開展冬修大會戰,1976年1月完成大壩主體工程,並組織5000專業隊勞力續建配套。1981年冬,基本完成灌區系列工程。該水庫主壩長147米,壩高42米,匯水面積70平方公里,最大庫容6320萬立方米,設計灌溉農田16萬畝,占全區總耕地面積的91%,是石門縣最大的一座以灌溉為主,兼顧防洪、發電、養魚等綜合效益的中型水庫。水庫有南中北3條總乾渠,結合灌溉,建電站2處,裝機3台共350千瓦,其中南乾渠上建有250千瓦的水電站。
蒙泉水庫截道水南源龍潭河,1974年9月18日動工,集中17個公社4萬勞力開展冬修大會戰,1976年1月完成大壩主體工程,並組織5000專業隊勞力續建配套。1981年冬,基本完成灌區系列工程。該水庫主壩長147米,壩高42米,匯水面積70平方公里,最大庫容6320萬立方米,設計灌溉農田16萬畝,占全區總耕地面積的91%,是石門縣最大的一座以灌溉為主,兼顧防洪、發電、養魚等綜合效益的中型水庫。水庫有南中北3條總乾渠,結合灌溉,建電站2處,裝機3台共350千瓦,其中南乾渠上建有250千瓦的水電站。
高峽平湖
一道大壩截千流。蒙泉水庫地處道教名山觀國山、五雷山的夾縫之中,四周群山簇擁,迤邐15華里,水面6000畝,是名符其實的“高峽平湖”,人稱“湘北小洞庭”。30年吸吮天地靈露,30年大自然的撫育,30年的生態保護與建設,而今,這裡已成一片山與水、清與涼、靜與幽、詩與畫的世界。
蒙泉湖雖無八百里滔滔白浪,但她是湘北的一位窈條淑女、大家閨秀。水面向西南、西北兩個方向呈孤形延伸。弧彎里,將軍山、劉家山巍然屹立,翠峰入雲。在大壩眺望,水庫形似一隻五指伸開的巨手覆於大地,環岸柳重,秀峰矗立;湖水碧綠如鏡,曲波銜山,自成山中澤國。湖心鴨戲,水中魚躍,一齊倒影,山水一體,相映成輝,美妙絕倫。
輕舟蕩漾,繞湖漫遊,只見青山環峙,怪石林立,湖中群島列磐,崢嶸出水。在群峰疊嶂之中,山重水複之間,滿山的碧綠青翠倒映湖中,渾身透出一種清純的美。紫竹園裡,竹蔭蔽日,仙霧繚繞,那根根青竹,粗壯,挺拔,桿如松,冠如傘,鬱鬱蔥蔥,凝重中透露著靈動之氣。方圓3萬餘畝的森林,渺無人煙,山山嶺嶺,樹木參天,微風吹拂,樹冠搖曳,猶如一片吹皺的綠色海洋。奇峰時而突兀眼前,怪石嶙峋。“駱駝岩”、“觀音岩”、“鷹嘴岩”等景觀,栩栩如生,蔚然壯觀,又給這滿湖嫵媚的姿容中增添了一種雄壯的美。稍遠一點,有香氣四溢的橘園,萬紫千紅的花卉,精巧別致的亭樓。你到這裡或泛舟,或垂釣,或游泳,或島上漫步,恰如在天上瑤池,會感到十分的愜意別致。在群島疊峰間,為一道之峽水,巷深徑曲,置身峽流之中,顯得格外靜謐清幽,叫你凡念頓失,心境空明:塵埃已遠矣,喧嗔匿跡,縱目青山碧水,此樂何極!
尤其是蒙泉湖還有一奇。每當春季,湖畔群山長得密密叢叢、重重疊疊的杜鵑花開怒放,開得紅紅火火,團團簇簇,染紅了座座山,映紅了半湖水,與藍天白雲同影水面,山上山下,湖裡湖外,相得益彰,成了花的海洋,形成“天遣蒙泉落千峰,地放杜鵑燃一湖”的湖中妙景。每當花季,愛山樂水的蒙泉兒女便會舉辦規模盛大的“蒙泉杜鵑花會”,紛至踏來的遊客在萬紫千紅中賞花漫行,大自然的情趣便會悄然熔化為團團詩意。
遊覽之餘,還可以乾乾農活,學釀米酒,打糍粑,手推磨,去橘園摘果,甚至還可以坐上小船,點上火把和松明子,率領幾隻鸕鶿,親身領略鸕鶿在湖中刁魚的滋味。夜宿散落在山間湖畔的農家旅館,戶外湖光山色,室內清朗爽靜,蔬菜、魚蝦都是當地山中、湖中的特產,清爽鮮嫩味美。
蒙泉水庫的建成,不僅使石門平添一處風景勝地,更重要的是以其巨大的經濟效益造福於桑梓。僅漁業一項,就年產鮮魚千多擔,林木受到天然保護,水庫四周辦有各級林場4處,蓄材5萬立方米以上。大壩左側的千畝橘園,被譽為“人造花果山”,每到仲秋時節,橘子香溢十里。一遇乾旱,湧泉從閘門衝出,沿南北2條幹渠歡快奔流,在阡陌縱橫的沿途又辟出一塊塊美麗富饒的小景區,使這一帶河水悠悠,渠水潺潺,林木蒼蒼,枝葉層層,綠草蓬蓬,金橘惹眼,稻浪翻滾。蒙泉每年產桔橘2萬多噸,給國家貢獻一億斤左右的稻米,用地下的蒙泉水生產的“蒙泉牌”純淨水遠銷加拿大。加拿大客商品嘗後,驚訝不已,捧瓶問道:“此嶗山礦水耶?抑長沙白鶴泉水耶?”廠長莞爾微笑曰:“此乃蒙泉礦水也!”加拿大客商連呼:“OK,蒙泉!OK,蒙泉!”
蒙泉湖雖無八百里滔滔白浪,但她是湘北的一位窈條淑女、大家閨秀。水面向西南、西北兩個方向呈孤形延伸。弧彎里,將軍山、劉家山巍然屹立,翠峰入雲。在大壩眺望,水庫形似一隻五指伸開的巨手覆於大地,環岸柳重,秀峰矗立;湖水碧綠如鏡,曲波銜山,自成山中澤國。湖心鴨戲,水中魚躍,一齊倒影,山水一體,相映成輝,美妙絕倫。
輕舟蕩漾,繞湖漫遊,只見青山環峙,怪石林立,湖中群島列磐,崢嶸出水。在群峰疊嶂之中,山重水複之間,滿山的碧綠青翠倒映湖中,渾身透出一種清純的美。紫竹園裡,竹蔭蔽日,仙霧繚繞,那根根青竹,粗壯,挺拔,桿如松,冠如傘,鬱鬱蔥蔥,凝重中透露著靈動之氣。方圓3萬餘畝的森林,渺無人煙,山山嶺嶺,樹木參天,微風吹拂,樹冠搖曳,猶如一片吹皺的綠色海洋。奇峰時而突兀眼前,怪石嶙峋。“駱駝岩”、“觀音岩”、“鷹嘴岩”等景觀,栩栩如生,蔚然壯觀,又給這滿湖嫵媚的姿容中增添了一種雄壯的美。稍遠一點,有香氣四溢的橘園,萬紫千紅的花卉,精巧別致的亭樓。你到這裡或泛舟,或垂釣,或游泳,或島上漫步,恰如在天上瑤池,會感到十分的愜意別致。在群島疊峰間,為一道之峽水,巷深徑曲,置身峽流之中,顯得格外靜謐清幽,叫你凡念頓失,心境空明:塵埃已遠矣,喧嗔匿跡,縱目青山碧水,此樂何極!
尤其是蒙泉湖還有一奇。每當春季,湖畔群山長得密密叢叢、重重疊疊的杜鵑花開怒放,開得紅紅火火,團團簇簇,染紅了座座山,映紅了半湖水,與藍天白雲同影水面,山上山下,湖裡湖外,相得益彰,成了花的海洋,形成“天遣蒙泉落千峰,地放杜鵑燃一湖”的湖中妙景。每當花季,愛山樂水的蒙泉兒女便會舉辦規模盛大的“蒙泉杜鵑花會”,紛至踏來的遊客在萬紫千紅中賞花漫行,大自然的情趣便會悄然熔化為團團詩意。
遊覽之餘,還可以乾乾農活,學釀米酒,打糍粑,手推磨,去橘園摘果,甚至還可以坐上小船,點上火把和松明子,率領幾隻鸕鶿,親身領略鸕鶿在湖中刁魚的滋味。夜宿散落在山間湖畔的農家旅館,戶外湖光山色,室內清朗爽靜,蔬菜、魚蝦都是當地山中、湖中的特產,清爽鮮嫩味美。
蒙泉水庫的建成,不僅使石門平添一處風景勝地,更重要的是以其巨大的經濟效益造福於桑梓。僅漁業一項,就年產鮮魚千多擔,林木受到天然保護,水庫四周辦有各級林場4處,蓄材5萬立方米以上。大壩左側的千畝橘園,被譽為“人造花果山”,每到仲秋時節,橘子香溢十里。一遇乾旱,湧泉從閘門衝出,沿南北2條幹渠歡快奔流,在阡陌縱橫的沿途又辟出一塊塊美麗富饒的小景區,使這一帶河水悠悠,渠水潺潺,林木蒼蒼,枝葉層層,綠草蓬蓬,金橘惹眼,稻浪翻滾。蒙泉每年產桔橘2萬多噸,給國家貢獻一億斤左右的稻米,用地下的蒙泉水生產的“蒙泉牌”純淨水遠銷加拿大。加拿大客商品嘗後,驚訝不已,捧瓶問道:“此嶗山礦水耶?抑長沙白鶴泉水耶?”廠長莞爾微笑曰:“此乃蒙泉礦水也!”加拿大客商連呼:“OK,蒙泉!OK,蒙泉!”
鳥島
濯濯湖水中,小島星羅棋布,鑲嵌在清清的波光里,就像碧玉盤裡盛著的幾個大蟠桃。島上茂林修竹,鳥語花香。“獅子垴”鳥上雲霧氤氳,青松斜倚,如展臂迎客。“金雞垴”島方圓300餘畝,絕壁如削,碧樹成蔭。小島“史家凸”已成為名符其實的鳥島,白鷺、白鶴、布穀鳥、野鶯、錦雞、貓頭鷹……都在湖島上徐徐展翅,嚶嚶歡唱,每年夏秋便開始了鳥類的盛會,數萬隻水鳥在此棲息,騰空群飛時,密集如遮天蓋日的雲霞;湖上浮動的鳥,像裸露在水中的一片沙灘;枝頭萬鳥爭鳴時,聲浪如潮,聲震三、四里路遠,鳥聲啘囀、清脆,充滿了生命的活力與情趣,其景觀實為蒙泉一奇,觀之令人童心復萌,留連忘返。到了黃昏,忙碌了一天的農人們便紛紛上島收集鳥糞。
小島上最多的鳥還是白鷺,一群群戲弄於水上,或裝點於島中,有的以湖當鏡,掬水為脂,旁若無人梳妝打扮;情感旺盛的白鷺,尖尖的腳爪還未站穩樹梢,就伸長脖子,高昂頭顱,唱起了情歌;有的雙雙偎依,親昵呢喃,有的蹦上蹦下,追逐嬉戲,有的金雞獨立,昂首向天,有的卻一下子刺向天空,凝成一道閃電一樣的剪影,瞬間消失在無盡的蒼穹,再緩緩垂下,滑下水面,真乃隨心所欲,悠然自得……遠遠望去,白鷺如白雪般鋪滿山林,與綠樹紅花相映成趣,煞是好看。有人一聲“喔呵”,則可喚起一群白鷺在湖面上翩翩起舞,上下翻飛,那撲飛的翅響很動聽,仿佛一段白色的旋律,這時候的蒙泉湖,便真是鳥的世界了。
蒙泉湖因鳥、因白鷺而多了一分神奇。游蒙泉湖,登鳥島,看山青、水碧、杜鵑紅,天藍、湖翠、野鷺白,聽漁父棹槳而歌,望美女朦朧而至,品此獨有的湖水魚味,置身這樣一個世外桃園,誰能不醉?
小島上最多的鳥還是白鷺,一群群戲弄於水上,或裝點於島中,有的以湖當鏡,掬水為脂,旁若無人梳妝打扮;情感旺盛的白鷺,尖尖的腳爪還未站穩樹梢,就伸長脖子,高昂頭顱,唱起了情歌;有的雙雙偎依,親昵呢喃,有的蹦上蹦下,追逐嬉戲,有的金雞獨立,昂首向天,有的卻一下子刺向天空,凝成一道閃電一樣的剪影,瞬間消失在無盡的蒼穹,再緩緩垂下,滑下水面,真乃隨心所欲,悠然自得……遠遠望去,白鷺如白雪般鋪滿山林,與綠樹紅花相映成趣,煞是好看。有人一聲“喔呵”,則可喚起一群白鷺在湖面上翩翩起舞,上下翻飛,那撲飛的翅響很動聽,仿佛一段白色的旋律,這時候的蒙泉湖,便真是鳥的世界了。
蒙泉湖因鳥、因白鷺而多了一分神奇。游蒙泉湖,登鳥島,看山青、水碧、杜鵑紅,天藍、湖翠、野鷺白,聽漁父棹槳而歌,望美女朦朧而至,品此獨有的湖水魚味,置身這樣一個世外桃園,誰能不醉?
三王峪
三王峪東出蒙泉湖,西訖五雷山腳,輾轉曲徊40華里。自唐代李靖草創慈利五雷山道觀以來,三王峪即成常德、津澧、洞庭一帶人們朝拜有“南武當”之稱的慈利五雷山道教勝地的必經之路。明末清初,李自成敗退湘北,聞五雷山山勢險要,乃藏龍臥虎之地,即欲搶占五雷山為據守進退之計,不想吳三桂捷足先登。於是,闖王李自成與清平西王吳三桂激戰於此,過去土王覃厚也曾駐軍此地,故稱“三王峪”。
三王峪既是朝聖要衝,又是軍事要塞,更是山水詩畫長廊。在蒙泉湖西南角棄舟登岸,溯溪而上,有兩個深山大峽谷,左側即是千皺百褶的三王峪,右側是九曲十八彎的譚家灣。走進三王峪里,只見方圓萬餘畝的森林杳無人煙,山山嶺嶺,古木參天;紫竹園內,竹蔭蔽日;仙人洞前,仙霧繚繞,奇峰怪石,千姿百態。“十里奇寨十里畫廊”,幽隱其間。過和尚岩、虎嘯崗,讓你仿佛聽到了虎嘯的聲波。走滴水灣,到紅岩壁,山忽如兩扇翠門。欣賞“童子拜觀音”、“將軍趕馬”、“觀音潭”、“飛來瀑”的美景,你會驚嘆造物者的鬼斧神工。聽老者講這長廊中的36宮、48寨、72殿,你會沉醉於故事的浪漫多彩。
峽谷兩邊奇峰寨林並立。“城門寨”四面懸崖絕壁,宛如一道城門。相傳闖王在此安營紮寨,並與吳三桂激戰於此。遠看寨牆山門,雲裡霧裡,仿佛是兵俑練武,時隱時現,近看卻無影無蹤,堪稱一奇。爬上寨頂,圍牆、山門、房基、烽火台……等等遺蹟歷歷在目。滿清巨富蔣光業,據說是闖王后代,曾重建城門寨,沿山修石道至蒙泉,中途因故而止,至今城牆依舊,階梯尚存,或許那是蔣氏想光復闖王帝業的一番願望吧。
“雲南寨”傳系雲南王吳三桂反清時安營紮寨之所,棧道、石屋、48石臼等古蹟至今猶在。秦國寨、女兒寨毗鄰相視,情意綿綿;顧公寨、探子寨遙相對峙,威武雄壯;金雞寨、紅岩寨、月亮寨、羅漢寨、鐘鼓寨……峭壁相擁,松石成趣;還有擦腳岩、打兒岩、觀音岩、墩樹岩、玉兔望月、猴子摘星、仙女騎猛虎等景觀鬼斧神工,嶙峋怪奇,令人拍手叫絕。更有大王廟、二王廟、三王廟、將軍廟、回龍宮、十字連瀑、會仙橋、猛虎崗……一景連一景,景景美煞人!還有那趣聞逸事聽之令人津津樂道。這一路景觀從譚家灣到三王峪,從兩河口至五雷山,綿延幾十公里,溝壑千條,山嶺百座,曲徑通幽,山迴路轉。偶爾還可以看到幾戶桃園人家依山傍水,曲檐銜山,有靚麗女子沐浴在剪剪幽風中,眺望尋幽人。
三王峪既是朝聖要衝,又是軍事要塞,更是山水詩畫長廊。在蒙泉湖西南角棄舟登岸,溯溪而上,有兩個深山大峽谷,左側即是千皺百褶的三王峪,右側是九曲十八彎的譚家灣。走進三王峪里,只見方圓萬餘畝的森林杳無人煙,山山嶺嶺,古木參天;紫竹園內,竹蔭蔽日;仙人洞前,仙霧繚繞,奇峰怪石,千姿百態。“十里奇寨十里畫廊”,幽隱其間。過和尚岩、虎嘯崗,讓你仿佛聽到了虎嘯的聲波。走滴水灣,到紅岩壁,山忽如兩扇翠門。欣賞“童子拜觀音”、“將軍趕馬”、“觀音潭”、“飛來瀑”的美景,你會驚嘆造物者的鬼斧神工。聽老者講這長廊中的36宮、48寨、72殿,你會沉醉於故事的浪漫多彩。
峽谷兩邊奇峰寨林並立。“城門寨”四面懸崖絕壁,宛如一道城門。相傳闖王在此安營紮寨,並與吳三桂激戰於此。遠看寨牆山門,雲裡霧裡,仿佛是兵俑練武,時隱時現,近看卻無影無蹤,堪稱一奇。爬上寨頂,圍牆、山門、房基、烽火台……等等遺蹟歷歷在目。滿清巨富蔣光業,據說是闖王后代,曾重建城門寨,沿山修石道至蒙泉,中途因故而止,至今城牆依舊,階梯尚存,或許那是蔣氏想光復闖王帝業的一番願望吧。
“雲南寨”傳系雲南王吳三桂反清時安營紮寨之所,棧道、石屋、48石臼等古蹟至今猶在。秦國寨、女兒寨毗鄰相視,情意綿綿;顧公寨、探子寨遙相對峙,威武雄壯;金雞寨、紅岩寨、月亮寨、羅漢寨、鐘鼓寨……峭壁相擁,松石成趣;還有擦腳岩、打兒岩、觀音岩、墩樹岩、玉兔望月、猴子摘星、仙女騎猛虎等景觀鬼斧神工,嶙峋怪奇,令人拍手叫絕。更有大王廟、二王廟、三王廟、將軍廟、回龍宮、十字連瀑、會仙橋、猛虎崗……一景連一景,景景美煞人!還有那趣聞逸事聽之令人津津樂道。這一路景觀從譚家灣到三王峪,從兩河口至五雷山,綿延幾十公里,溝壑千條,山嶺百座,曲徑通幽,山迴路轉。偶爾還可以看到幾戶桃園人家依山傍水,曲檐銜山,有靚麗女子沐浴在剪剪幽風中,眺望尋幽人。
蒙泉古鎮
蒙泉鎮原本不稱蒙泉。唐時,占據南鄉的夏土王為了能夠在富饒的轄地獲取豐厚的抽豐(相當於賦稅),組織部落首領在山環水繞、流金淌銀的龍潭河畔開設當鋪、店館,建成了一條十分繁華的石板街道,取名“夏家巷”。這就是夏家巷的由來。唐末,夏家巷已成為湘西北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當時民間廣泛流傳“世上買不到的東西夏家巷能買到,世上賣不出去的夏家巷能賣出去”,夏家巷的繁榮可謂盛況空前,在龍潭河畔鋪展出了一幅真實的“清明上河圖”畫卷。至北宋時期,詩人、大書法家黃庭堅受貶途徑夏家巷,駐宿花山寺,在遊覽了龍潭河以上的崇山峻岭、細泉清溪之後,狂飲而醉,醉夢間,群龍飛舞,爭噴清泉,黃庭堅大筆一揮,寫下了“蒙泉”二字。寂空和尚後雇石匠選備精美石料,雕刻“蒙泉”字碑,建碑亭。自此,夏家巷更名為蒙泉,留下了“碑書鎮寺”的千古佳話。
古鎮蒙泉還有許多古老的傳說,有豐富的文化遺蹟,有濃郁的民族風情,蒙泉湖現在又是湖南省級水利風景區,分為蒙泉湖、三王峪、觀國山三大景區,以玉樹瓊溪、花湖鳥島、寨林奇觀、仙跡古堡著稱。目前,這裡已建有蒙泉湖度假山莊,旅遊度假業正方興未艾。當我們徜徉於蒙泉湖上,觀魚兒躍浪,賞落霞飛鷺,聽漁舟唱晚,再來品味古鎮禪韻,身心俱爽之際,對大自然的唯美即人生又該有何等悠遠的感悟!
古鎮蒙泉還有許多古老的傳說,有豐富的文化遺蹟,有濃郁的民族風情,蒙泉湖現在又是湖南省級水利風景區,分為蒙泉湖、三王峪、觀國山三大景區,以玉樹瓊溪、花湖鳥島、寨林奇觀、仙跡古堡著稱。目前,這裡已建有蒙泉湖度假山莊,旅遊度假業正方興未艾。當我們徜徉於蒙泉湖上,觀魚兒躍浪,賞落霞飛鷺,聽漁舟唱晚,再來品味古鎮禪韻,身心俱爽之際,對大自然的唯美即人生又該有何等悠遠的感悟!
鍋耳潭
鍋耳潭在石門縣蒙泉鎮西南邊界鍋耳潭村,與桃源縣交界,為界溪河和鍋耳潭河的源頭,現在源頭建有鍋耳潭水庫。上源鍋耳潭水庫往南泄出後,分為兩股,西側是界溪河,東側即鍋耳潭河。
鍋耳潭這個名字的來歷,有一個神奇的傳說。
傳說,五雷山的水往東流,流到了一個地方成了潭,水色綠茵茵的,不知有多深。
據說,這潭裡有口大鐵鍋,每逢天干絕糧,老百姓快餓死時,它就會從潭底浮上水面,自動煮出粥來,搭救飢餓的老百姓。
有一年天大旱,田裡草死苗絕,地里一片焦黃,窮苦老百姓沒法活下去,有的沿門討飯,有的拖兒帶女準備外出逃荒。正在這時候,幾個放牛娃兒在鍋耳潭邊玩耍,突然看見潭中間出現了一個水洞,水洞像陀螺一樣急促旋轉,越轉越快,越轉越深,越轉越大。突然,從水洞裡轉出一口大鐵鍋,一轉眼,鐵鍋里出現了一滿鍋白米粥。孩子們餓得正慌,從家裡拿來碗筷,你一碗,我一碗,吃了個磊飽。他們吃飽了又去喊家裡人來吃。家裡人吃飽了又喊鄰居來吃。鄰居吃飽了,又去喊親戚來吃。只一天時間,附近的饑民都吃飽了肚子。討米的也不討了,逃荒的也不逃了,都抓緊翻耕田地種上秋蕎好渡過饑荒。誰知有個人起了歹心,每天除自己吃飽外,還多盛了好些粥到鄰近的縣高價出賣。從那以後,鐵鍋便沉了下去,再也沒有浮起來過,只留下了鍋耳潭這個地名,流傳至今。
(選自《蒙泉湖》。蒐集:陳 傑。 整理:賈國輝)
鍋耳潭這個名字的來歷,有一個神奇的傳說。
傳說,五雷山的水往東流,流到了一個地方成了潭,水色綠茵茵的,不知有多深。
據說,這潭裡有口大鐵鍋,每逢天干絕糧,老百姓快餓死時,它就會從潭底浮上水面,自動煮出粥來,搭救飢餓的老百姓。
有一年天大旱,田裡草死苗絕,地里一片焦黃,窮苦老百姓沒法活下去,有的沿門討飯,有的拖兒帶女準備外出逃荒。正在這時候,幾個放牛娃兒在鍋耳潭邊玩耍,突然看見潭中間出現了一個水洞,水洞像陀螺一樣急促旋轉,越轉越快,越轉越深,越轉越大。突然,從水洞裡轉出一口大鐵鍋,一轉眼,鐵鍋里出現了一滿鍋白米粥。孩子們餓得正慌,從家裡拿來碗筷,你一碗,我一碗,吃了個磊飽。他們吃飽了又去喊家裡人來吃。家裡人吃飽了又喊鄰居來吃。鄰居吃飽了,又去喊親戚來吃。只一天時間,附近的饑民都吃飽了肚子。討米的也不討了,逃荒的也不逃了,都抓緊翻耕田地種上秋蕎好渡過饑荒。誰知有個人起了歹心,每天除自己吃飽外,還多盛了好些粥到鄰近的縣高價出賣。從那以後,鐵鍋便沉了下去,再也沒有浮起來過,只留下了鍋耳潭這個地名,流傳至今。
(選自《蒙泉湖》。蒐集:陳 傑。 整理:賈國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