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天水》是阿罪演唱的歌曲,該曲發行於2018年11月12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古老的天水
- 所屬專輯:古老的天水
- 歌曲時長:0時01分44秒
- 歌曲原唱:阿罪
- 填詞:阿罪
- 譜曲:麥曲
- 音樂風格:Pop
- 歌曲語言:中文
- 發行時間:2018年11月12日
《古老的天水》是阿罪演唱的歌曲,該曲發行於2018年11月12日。
《古老的天水》是阿罪演唱的歌曲,該曲發行於2018年11月12日。歌曲歌詞這裡是甘肅天水 我的故鄉古老的天水 有一段佳話續寫這伏羲 愛情的神話這裡的百姓 樸實有文化走到哪裡都不會忘記咱的天水話天水的歷史 非常的悠久文化遺...
天水南郭寺這一株,當數第二,是名副其實的“春秋柏”。這棵全國罕見的“文物樹”不僅是天水歷史名城的象徵,也是天水古老文化的象徵,更是天水滄桑不老的象徵。該樹分叉中間又長出一株小葉朴樹。小葉朴樹,俗稱“黑蛋樹”,胸徑60厘米,枝繁葉茂,是寄生在古柏朽樹洞中的“樹中樹”,人們戲稱為“爺抱孫”。
天水孔廟(天水,古稱秦州),又稱秦州孔廟,位於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中華西路步行街,歷史上這裡稱為學士街。近年發現的明代石碑,記錄了當時秦州鄉賢的名字和功績,這裡的學士街與箭場裡的名稱相對應,一文一武,大概是古代文人與武士各自活動和學習的場所。修繕了歷史上保存在這裡的孔廟,也恢復了孔夫子的大院石雕像...
天水黑社火,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民俗,甘肅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保護單位為天水市秦州區文化館。歷史淵源 天水黑社火,又名黑煙歌,顧名思義就是晚上耍演的社火,屬於秧歌的範疇,是集民間音樂、舞蹈、說唱、表演等為一體的合性民間民俗表演形式,主要流行於天水市秦州區境內各鄉鎮。 天水黑社火作為天水古老的...
不少國內外專家、學者來廟會上尋古探幽,研究古老華夏的東方文化,港澳台胞回大陸觀光,參加太昊陵祭典,尋根問祖,以示不忘祖先,不忘自己是龍的傳人。 保護措施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天水市博物館(天水市伏羲廟管理局)獲得“太昊伏羲祭典”保護單位資格。社會影響 ...
龍頭寺前有兩棵高大古槐,盤根錯節,枝繁葉茂,樹齡在千年左右,為天水關境內最古老的兩棵古槐,1982年被原天水縣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樹。龍頭寺現存古碑4通,分別為清光緒年間和民國時期所立,現均字跡清晰,保存完好。相關典故 龍頭寺地勢奇特,猶如一條巨龍頭橫臥在西漢水畔,陰雨天,霧鎖龍頭,若隱若現,非常...
秦州鞭桿舞是主要流傳於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秦嶺鄉斜坡村一帶傳統舞蹈。是歷史上流傳下來的比較古老的秦文化之一。是秦人在長期放馬畜牧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一種民俗舞蹈。屬於民間社火的範疇。舞蹈動作以養馬時的放牧動作和一部分武術動作為基礎融合而成,有千年以上的歷史。屬於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分布區域 秦州鞭桿...
是東西兩大植物區系:中國—日本植物區系和中國—喜馬拉雅植物區系的交匯地帶,植物種類豐富,成分古老。在地區構造上隸屬於秦嶺構造帶的西段,歸屬祁連—北秦嶺加里東構造帶,在一級大地構造單元上屬於中國東西中央造山帶(崑崙-祁連-秦嶺)和南北中央造山帶(賀蘭-川滇)兩大巨型構造帶相交接和複合的部位,同時...
秦州嗩吶是流傳於秦州區域內的一種古老而歷史悠久的民間演奏藝術,起源可上溯到西周時期,興盛於明、清時期,漢、唐、宋歷代相承,早在1870年,即清同治九年就已流傳。秦州嗩吶作為歷史悠久的一門民間藝術,喜愛這門藝術的百姓很多,民眾基礎比較雄厚,流傳範圍比較廣,在秦州區域內,以西南路大片農村最為流行。2、...
在天水市區有我國大陸惟一一座祭祀的宗廟——伏羲廟和伏羲製作八卦的卦台山。而這些遺蹟,都有古老的葫蘆河和渭河與大地灣相連。伏羲大典 伏羲是中華民族人文始祖,“三皇之首”、“百王之先”。他根據天地萬物的變化,創造了八卦,成了中國古文字的發端,也結束了“結繩紀事”的歷史。除此之外,他還發明了琴瑟,創作...
大地灣遺址,位於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東北45千米處的五營鄉邵店村東側,坐落在葫蘆河支流清水河南岸的二、三級階地和相接的緩坡山地上,總面積270萬平方米。大地灣遺址是一處距今8000年—4800年的史前遺址,是中國新石器時代發現的較早的遺址。2006年發掘發掘研究顯示,大地灣遺址的人類活動歷史由8000年前推前至6萬年前...
大地灣文化,是華夏族先民在黃河流域的甘肅省創造的古老文明,是仰韶文化的來源之一。史前遺址 在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城東北45公里處的五營鄉邵店村東。大地灣是一處距今8000年—4800年的史前遺址。它是我國新石器時代發現的最早的遺址,比廣為人們所知的河南澠池仰韶村和陝西西安的半坡村遺址都要早。2006年發掘工作的...
酈道元《水經注》在講到渭河支流葫蘆河時特別提到該地古老的女媧祠。在葫蘆河畔,與大地灣相距不遠的秦安隴城鎮,有女媧洞,又有女媧廟,祭祀女媧 ,隴城又稱“媧皇故里”。女媧也以風為姓,其地有風台、風瑩、鳳尾村等地名,均與女媧氏有關。歷史傳承 天水秦安,是人類始祖“兩皇”(伏羲、女媧)故里和中華民族...
但近幾十年發現的天水地區大量的古遺址,從科學的角度充分說明了天水地區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之一,也對論證軒轅誕生於清水有很充分的價值。秦安大地灣遺址據有關資料介紹,發現房址240座,灰坑窯穴342個,墓葬79座,窯址38個,各類文物8000多件。其中有距今約8170—7370年新石器時代早期紋飾陶器繩紋紅陶足碗以及深穴...
明初建築崇尚古風,講究制度,裝飾樸素。統治者以禮制的形式強化了建築中的封建等級,形成了住宅單體建築的簡約單一和群體組合的嚴謹整,古老的前堂後寢格局重新被推崇,成為品官宅第的經典式建築模式。與南宅子相較,北宅子規模更為宏大。上世紀末拆毀前有大門三間,門額題為“太常第”,是為太常寺少卿署正卿...
放馬灘墓群出土重要文物:考古學家整理出的《志怪故事》,是中國考古已知最早的、具有志怪小說性質的第一篇奇文;1號墓出土的木版地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實物地圖,其文物和考古價值較高;放馬灘紙的發現,不僅證明西漢初期就已經有紙出現,而且證明這些紙已用於繪畫或書寫,將中國造紙術的發明時間,比蔡倫造紙的記載...
單單麥積山石窟就把中國歷史的古老寫在了山石上,留給後人一筆豐厚的寶貴遺產。景區簡介 位於天水東南部,因該山狀如堆積的麥垛而得名。石窟始建於一千五百多年前,大多在二十至八十公尺高的懸崖峭壁上開鑿,層層相疊,密如蜂巢。各洞窟之間有棧道相連,攀援而上可達山頂。麥積山石窟中最有名的就是泥塑,塑像大小...
麥積山風景名勝區,位於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麥積鎮麥積村,長江、黃河兩大流域分水嶺穿過景區。麥積山風景名勝區面積215平方千米,擁有麥積山、仙人崖、石門、曲溪、街亭溫泉五個子景區,180多個景點。景區內動植物物種豐富多樣,地質地貌,氣候典型獨特,以麥積山石窟藝術為主要特色,兼有赤壁丹崖、幽谷泉溪、白松險峰、...
這片古老的土地以深厚的文化底蘊。伏羲文化、大地灣原始部落文化、秦國早期文化、三國古戰場文化、以麥積山為代表的石窟藝術文化等構成了天水獨具特色、異彩紛呈的文化旅遊資源,吸引著國內外賓朋慕名而來,觀光旅遊,尋根祭祖。甘谷縣屬隴中黃土高原嶺谷相間、梁茆溝壑十分發育的地貌區域,渭河自西向東流貫其間,秦嶺山系...
2011年,當地村民在清水縣發現了一座北魏古碑——秦亭碑,它聳立在離百家村1公里左右的秦樂寺,這也是天水境內發現的最古老石碑。砂質岩《秦亭碑》高130厘米、寬30厘米左右。現存殘碑只有兩面64個文字依稀可辨,另外兩面全為裂面。該碑文記述了北魏太和二十年(公元496年)秦亭的行政情況等。斷斷續續可辨的碑文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