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州嗩吶

秦州嗩吶

秦州嗩吶,甘肅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流傳於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域內的一種古老的民間演奏藝術,秦州嗩吶音色高亢、明亮、抑揚頓挫,具有極強的感染力,無論用於表現自然事物或者人類的喜怒哀樂,都有其獨到之處。秦州嗩吶場面較大,有幾十個人同時演奏同一首曲子,氣勢恢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秦州嗩吶
  • 起源:公元前1000多年的西周時期
  • 表現形式:表演期間配有雲鑼、鼓點
  • 分布區域:天水市秦州區
歷史淵源,分布區域,表現形式,嗩吶曲譜,傳承價值,傳承情況,瀕危狀況,代表性傳承人,非遺信息,

歷史淵源

秦州嗩吶起源可上溯到公元前1000多年的西周時期,歷代相承,尤以19世紀末(清代同治、光緒年間)為盛。1870年(清同治九年)就已流傳,接輩傳輩,沒有間斷。其傳人整理成《嗩吶曲譜系列》及《民間小調系列》。直至21世紀初,秦州嗩吶仍廣泛套用於民間祭祀、集會、豐收節慶或婚喪禮儀中,在長期的流傳過程中,秦州嗩吶以已形成了獨特的演奏風格。

分布區域

秦州嗩吶主要分布在天水市秦州區,以平南鎮為基地,輻射至白家河上游的娘娘壩、李子園、大門、汪川,西漢水上游的秦嶺、小天水、牡丹、楊家寺,藉河上游的關子、太京、藉口等地。

表現形式

秦州嗩吶表演期間配有雲鑼、鼓點、鈸、鉸子、梆子、笙、管、笛等樂器,大多時候靜止表演,有時在迎送客人、祭祀時場面較大,有幾十個人同時演奏同一首曲子,氣勢恢宏。秦州嗩吶以其獨特魅力享譽天水大地,具有很高的文化價值、審美價值和文化發展空間。
圖2 秦州嗩吶伴奏樂器圖2 秦州嗩吶伴奏樂器
秦州嗩吶音色高亢、明亮、抑揚頓挫,具有極強的感染力,無論用於表現自然事物或者人類的喜怒哀樂,都有其獨到之處。嗩吶演奏同演戲一樣,有主角、有配角,每個曲牌都有每個曲牌的主樂。而且曲牌不同,主樂不同,演奏的氣氛也不同,由於曲牌的主樂不同,旋律各異,所以有些曲牌只適用婚壽喜慶,有些曲牌只適應於喪葬。嗩吶的演奏技巧有連奏、單吐、雙吐、三吐、彈音、花舌、簫音、滑音、顫音、疊音和墊音等,還可模仿飛禽鳴叫聲。

嗩吶曲譜

天子大開門、天子小開門、升官圖、參朝、將軍令、報恩、辭朝、將軍出府、狀元誇官、太子游四門、八仙請壽、阿彌駝佛、十枝香、超度、大佛登殿、五庚盤道、二倒板、十八學士登雲州、五典坡、雙宮誥、花亭相會、游花園、花堂會、三娘甩翠、過街調、三合局、全家福等27個。
民間小調
敬香曲、中狀元、十盞燈、十字歌、繡香袋、十杯酒、繡荷包(一)、繡荷包(二)、梁山伯與祝英台、洛陽橋、小桃紅、送早飯、織手巾、珍珠倒捲簾、採茶八月、女賢良、十二花名、摘仙桃、莊農活忙、賣貨郎、拉駱駝、方四娘、妻兒賢、平南船歌、南橋擔水、梳妝檯(五點紅)、十月懷胎、李三娘研磨、靈英降香、靈英哭五更、王祥臥冰、技龍倉、繡十針、下河南、繡忠良、祭靈、孟宗哭竹、哭長城、深溝里擔水、探情郎。

傳承價值

1、歷史價值
秦州嗩吶是流傳於秦州區域內的一種古老而歷史悠久的民間演奏藝術,起源可上溯到西周時期,興盛於明、清時期,漢、唐、宋歷代相承,早在1870年,即清同治九年就已流傳。
秦州嗩吶作為歷史悠久的一門民間藝術,喜愛這門藝術的百姓很多,民眾基礎比較雄厚,流傳範圍比較廣,在秦州區域內,以西南路大片農村最為流行。
2、文化價值
秦州嗩吶廣泛套用於民間祭祀慶典、農村集會、豐收節慶或婚喪禮儀中,在長期的流傳過程中,秦州嗩吶以南路平南鎮邢家山嗩吶為代表的演奏風格,其已整理出的嗩吶曲譜系列及民間小調系列是一項極其寶貴的文化遺產,是秦州人民智慧的結晶。
秦州嗩吶以其獨特的演奏風格享譽天水天地,具有很高的文化價值和文化發展空間。
3、審美價值
秦州嗩吶表演期間配有雲鑼、鼓點、鈸、鉸子、梆子、笙、管、笛等樂器,大多時候靜止表演,有時在迎送客人、祭祀現場都要行進式表演,嗩吶演奏一般以兩人為一組或三人、八人為一組,很少單人演奏,祭祀時場面較大,有幾十個人同時演奏同一首曲子,氣勢恢宏。不但在聽覺上能夠享受高亢、明亮、抑揚頓挫的音色,在視覺上也具有極強的感染力。

傳承情況

瀕危狀況

20-21世紀初,由於經濟的發展,人們的審美觀念及娛樂方式發生了改變,流行音樂對古典文化藝術的衝擊力很大,加之農村紅、白事和祭祀活動畢竟不是很多,所以藝人所得報酬只能添補家用,沒有形成主要經濟來源,很多嗩吶藝人只好隨行就市,以務農為主,兼顧行藝,這支生活在山鄉僻壤的民間藝術和藝人面臨極大的生存威脅。另外嗩吶有其獨特的演奏方式,即家傳和口傳心授,沒有完整的腳本和曲牌樂譜,隨著老藝人的去世,已有不少曲牌失傳,但秦州嗩吶尚在傳承人中艱難維持。2008年被確定為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並確定了法定傳承人進行保護。為了使嗩吶這一古老技藝得以繼續傳承,政府及民間藝人都在積極想辦法、想對策。21世紀初,平南鎮寶豐山嗩吶藝術團已自費投入一萬多元購置樂器,組織召集嗩吶藝人,並積極吸納年青人參與,為其傳授嗩吶演奏技藝。

代表性傳承人

邢天安,男,漢族,1962年出生,天水市秦州區人,居平南鎮。
邢月拜,男,漢族,1958年出生,天水市秦州區人,居平南鎮。
趙喜生,男,漢族,1945年出生,天水市秦州區人,居平南鎮。

非遺信息

遺產級別:甘肅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批准文號:甘政發〔2008〕43號
批准日期:2008年6月13日
遺產類別:民間音樂
序號:8
遺產編號:Ⅲ—5
項目名稱:嗩吶藝術
申報單位: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