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簡介,歷史記載,秦亭碑,風土人情,飲食文化,
簡介
《水經注》記載,牛頭河古稱東亭水,又名橋水,通稱清水,後川河則稱秦水。“水出東北大隴山秦谷,二源雙導,歷三泉,合成一水,而歷秦川。川有故秦亭,秦仲所封也,秦之為號,始自是矣。”秦亭乃是西周孝王時封秦人首領非子為附庸的立邑之地。相傳早在公元前897年,秦人先祖非子在這裡為周王室養馬有功,被封為附庸,賜以嬴姓,封與土地,從此秦人、秦族便在這裡致力農牧,勵精圖治,最終統一了全國。目前,秦亭遺址一些廟宇、石碑均被毀,處於有史無跡狀態。
歷史記載
周孝王時,秦地有名非子者,居西犬丘(西漢水流域的長道、鹽官、小天水一帶)為部落首領,以能牧馬聞名,為西犬丘人稱道,孝王聞之召見,命其在千、渭之間為周王室牧馬,馬大藩息。先古時有伯益善畜養,因馬繁而王室武力俱增,而非子亦為周王室牧馬且養牧有功,周孝王感伯益事跡,稱非子為伯益之後,因伯益姓嬴,賜非子為嬴姓,並復伯益為其先祖,準於祭祀。因非子在秦地被賜復為嬴姓,因而史稱秦嬴。隴山谷地,水草豐足。周孝王五十三年,周王室將其地封非子,為周室附庸(其封地50里以下)。非子離西犬丘在其封地築城邑稱秦,為周置秦亭。
秦亭即今秦子鋪村,遺址分布在山腳河谷,東西長150米,南北寬30米,面積4500平方米。其山為樂亭山,俗語謂秦樂山。谷為秦谷、水稱秦亭河。古今流傳,省、州、志縣皆載:“秦先祖受周邑之非子,置秦亭於此”,自漢至南宋古地史著作皆有記載。
秦亭碑
2011年,當地村民在清水縣發現了一座北魏古碑——秦亭碑,它聳立在離百家村1公里左右的秦樂寺,這也是天水境內目前發現的最古老石碑。
砂質岩《秦亭碑》高130厘米、寬30厘米左右。現存殘碑只有兩面64個文字依稀可辨,另外兩面全為裂面。該碑文記述了北魏太和二十年(公元496年)秦亭的行政情況等。斷斷續續可辨的碑文有:“東山公□□,□高祖許出□,祖屈香,次祖隴常,父□奴妣□都軍司馬後作本□都統治伊□”;另一面為:“太和二十年,太歲在丙子十一月庚申朔二十日秦州清水郡南和縣民許才宣年□妻女王紫”。從殘碑斷面看,該碑為陳舊裂面,歷史上自然斷裂的可能性大。
風土人情
秦亭遺址周圍還有小麥積山景點,位於秦亭鄉長溝河,四面青山環抱,森林茂密,河谷川地平坦開闊,中間有一小山兀然突起,遠眺其形酷似麥積山,故名小麥積山。此處環境幽雅,宜於夏季休閒避暑。
在清水旅遊,除遊覽風景名勝外,還有享譽盛名的麻製品和風味小吃。
清水麻種植歷史悠久,享譽川、陝等地,是清水縣最具影響的特產之一。國民黨元老於右任途經清水時,被城外綠油油的大麻和麻製品所吸引,寫下了《麻鞋歌》,傳誦一時。麻鞋是清水最富有地方特色的產品,麻鞋外形精巧美觀,穿著舒適涼爽,古樸大方,天然保健,一直為人們所青睞。
飲食文化
清水飲食文化歷史悠久,特色風味小吃有扁食、麻腐包子、蕎面、莜麥麵筋、米黃、山雞、羊肉泡、五香熏雞,還有特色獨具的山野菜,如野芹菜、蕨菜、五葉子、烏龍頭、香椿、苦苣、斜蒿等,已成為清水餐飲業必備的特色小菜。到清水旅遊觀光的客人,無不以購買清水特產,品嘗清水風味為快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