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古法造紙
- 批准時間:2007年6月18日
- 遺產級別:省級
- 遺產類別:傳統技藝
- 申報地區:肇慶市四會
- 遺產編號:VⅢ68
古法造紙,廣東省肇慶市四會地方傳統技藝,廣東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地處西江、北江交匯地帶的四會古法造紙技藝,主要集中於鄧村鎮。據有關記載,四會古法造紙自南宋以來,到21世紀初已有800餘年歷史。四會古法造的紙通稱會紙...
造紙術,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西漢時期,人們已經懂得了造紙的基本方法。東漢時,宦官蔡倫總結前人經驗,改進造紙工藝,用樹皮、麻頭、破布、舊漁網等植物纖維為原料造紙,紙的質量大大提高。這種紙原料易找,價格便宜,易於推廣。此後紙的使用日益普遍,紙逐漸取代簡帛,成為人們廣泛使用的書寫材料,也便利了典籍的流傳...
在昭通彝良縣角奎鎮花橋村的大山村落中,仍然保留著用樹皮造紙的傳統技藝。這種以枸樹皮為材料全人工完成的“古法造紙”歷史悠久,整套造紙工藝包括伐構皮、泡構皮、蒸煮、碾篾、提漿、抄紙、壓榨、曬紙、揭紙、摺紙等七十二道傳統複雜工序。目錄 特點:村民祖祖輩輩口傳心授,全手工造紙工藝。歷史:自造紙術生產...
東漢蔡倫於公元105年利用破漁網、舊布、麻頭和樹皮製成了書寫用紙。造紙術是我國四大發明之一。據記載,用毛竹造紙是在唐代發明的,比西方早一千多年。國內保存下來的古法造紙作坊有不少,但多是人工復原的,或僅僅剩下幾個遺蹟供人參觀,像鄂西北荊山山脈腹地的中場紙廠這樣一直在操作的作坊卻甚為鮮見。技術繼承 ...
《古法造紙》是2016年6月3日—4日在中央電視台紀錄頻道首播的紀錄片。內容簡介 講述貴州石橋古村落通過保持古法造紙的手藝發展旅遊的故事。古法造紙工藝繁瑣複雜、紙張質量差,早已被工業造紙所取代,但歷史古籍修復過程中,運用古代工藝復原是重要環節,村主任發現了其中的商機,通過保留和復原造紙技藝,發展旅遊,小村落...
“蔡倫古法造紙”作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其技藝發端於東漢永元間(89-105),極大地促進了世界文化、科技的交流,推動了人類文明和社會的發展。而耒陽古法造紙技藝源於蔡倫親授,是對蔡倫古法造紙技藝完整系統的繼承,距今已有1900餘年的歷史,堪稱蔡倫古法造紙技藝的“活化石”。千百年來,耒陽生產的手工造紙以其...
陽江市古法造土紙的地區,在傳承和演繹的過程中,不斷探索、創新、精簡和總結經驗,代代相傳。各地的工序大同小異,各有各的特色。綜合各地的古法造土紙的工序,主要有9道:1、拍竹。先把砍回來的竹子截成80厘料左右的長度,每次抓3—5支竹子放在石板或石砧上,用鐵錘把竹節竹身砸爆,然後集攏,一小把一小...
其主要工藝環節,與古籍《博物志》、《後漢書集解》中所述一千九百年前蔡倫的挫、煮、搗、抄造紙術一脈相承,也與明代宋應星《天工開物》中記載的古代造紙法相一致,是作為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的造紙術的活例證。歷史淵源 地處西江、北江交匯地帶的四會市古法造紙技藝,主要集中於鄧村鎮。據縣誌和有關族譜記載,...
合水古法造紙作坊位於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合水鎮興旺村。印江河源於梵淨山、流經木黃、合水、朗溪、經印江縣城注入烏江、造紙作坊沿印江河兩岸呈條狀分布。明弘治年間,居住在興旺一帶的土家村民沿印江河兩岸利用河中的石料興建作坊、水碾、窯子、水碓等開展古法造紙,利用當地的構樹皮作生產原料,生產白皮紙。造紙作坊...
石橋古法造紙 石橋古法造紙是貴州省首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地區是丹寨縣。傳承保護 2005年12月29日,貴州省人民政府印發《省人民政府關於公布首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通知(黔府發〔2005〕27號)》,石橋古法造紙被列入貴州省首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丹寨縣石橋文化旅遊景區位於凱里和丹寨之間,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皮紙製作技藝”傳承地,石橋手工造紙是南皋鄉石橋村特有的民族傳統工藝,從唐朝中期開始沿傳,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且傳統工藝保持完好,被譽為古法造紙“活態博物館”“活化石”,,同時南皋鄉石橋村也被稱為“中國國紙之鄉”。 基本介紹 丹寨縣...
印江合水蔡氏古法造紙術在印江自治縣合水鎮興旺、木臘、坪樓村一帶,流傳著一種蔡氏古法造紙技藝。這種古法造紙技藝是將生長於此地的枸皮作為原材料,經過選料、浸泡、蒸煮、漂洗、碎料、舂筋、打漿(加滑水)、舀紙、曬紙、收垛、分刀、綑紮、包裝等七十二道古法工序的處理而生產出來的紙張,又名白皮紙。據興旺村...
石城橫江重紙古法造紙技藝,流傳於江西省贛州市石城縣的傳統技藝,江西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歷史淵源 橫江重紙古法造紙術,由北宋初傳入,至明代已具相當規模。分布於橫江洋地、珠璣、張坑等地。清乾隆年間,石城重紙就聞名中外,被譽為天然國寶,列為宮廷貢品。至清未民初,全縣還有紙寮103家,產紙約3萬...
小屯古法造紙來到貞豐縣小屯鄉龍井村,公路旁邊搭有塑膠帳篷約400餘平方米大小的地方 來到貞豐縣小屯鄉龍井村,公路旁邊搭有塑膠帳篷約400餘平方米大小的地方,這便是小屯古法造紙的生產車間了。據村里人說,以前龍井村只有皮姓和劉姓從事著抄紙的營生,後來逐漸有更多的村民加入,在最熱鬧的時期,近百戶人家同時在...
在陽西縣新圩鎮東山管理區,保留著一種古老的土法造紙術。這種造紙術跟隨2000年前西漢人蔡倫發明的造紙術一模一樣,在管理區隨時隨地可見造紙的各道工序:醃竹—礁竹—撈紙—成品。圖片列表 門票價格,交通提示,相臨景點,陽西月亮灣,東水古法造紙工場,春灣石林,凌霄岩風景名勝區,海陵島, 大角灣--馬尾島風景區,十里...
最令人稱奇的是景區內保存著目前國內規模最大,最集中的古法蔡倫造紙作坊系統。當地布依同胞就地取材,以竹為料,從伐竹、破竹、蒸竹、漚竹、水車碾竹、竹簾抄紙等72道工藝流程、均顯得古樸而奇特,這是一種遠古文明,也是一個奇蹟,一個秘密。住宿 “香紙溝”賓館2人標準間50元/間,3人標準間40元/間。交通 ...
機構等方面重大變化,不具備保護單位基本條件等情況,重新認定保護單位為貴陽市烏當區文化遺產保護服務中心(貴陽市烏當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服務中心)。2024年3月,丹寨縣石橋黔山古法造紙專業合作社依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皮紙製作技藝入選2023—2025年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名單。
千百年來,它記錄著我國傳統造紙工藝,是人們了解紙文化歷史的一個視窗。桑皮紙, 起源於漢代。其以桑樹皮為原料,主要產於中原。 根據有關史料記載:早在漢代,安徽古皖地區就生產皮紙,迄今已有1800年歷史。該紙因時代而名,稱為漢皮紙。古時生產的桑皮書畫紙銷往印度、日本等國家,定名為“書畫紙”,俗稱“仿...
石橋白皮紙製作技藝是中國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地位於貴州省黔東南州丹寨縣南皋鄉石橋村。由於其製作方法完全傳承自古代手工紙,故又稱“石橋古法造紙”,其紙品又稱“石橋古紙”。歷史考證 據專家考證,石橋白皮紙製作工藝具有唐代造紙藝術風格,石橋苗族先民借鑑漢民族的造紙技術,它利用當地豐富構皮、杉根...
明初期,甌海瞿溪開設有造紙局。明宣德五年(1430年)溫州太守何文淵體恤民情,以水質渾濁,不宜再造蠲紙為由,奏請明廷撤銷了造紙局,但零星的造紙仍在繼續。澤雅古法造紙術從先民手裡一代代傳承下來,曆元、明、清三代,至20世紀30年代,澤雅造紙的鄉民已近10萬人,約占當地人口的80%。40年代,澤雅屏紙登入上海...
玉扣紙製作工藝,福建省三明市寧化縣傳統技藝,福建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寧化手工造紙歷史悠久,北宋時期竹纖維造紙技術已傳入寧化。玉扣紙手工製作是存留於寧化縣治平畲族鄉的一項古法造紙工藝。玉扣紙是福建竹紙的重要代表,其以嫩竹為原料,纖維純潔,紙質特優,平展柔軟,厚薄均勻,韌性好,拉力強,不易蟲蛀...
澤雅屏紙,中國傳統造紙工藝。2000多年過去了,浙江溫州西雁盪澤雅西岸一帶,仍有十幾個村落沿用古法造紙。在浙江省離溫州市區40公里的澤雅山區,還有水碓坑村、西岸村、橫陽村等十幾個村落的許多村民們在以古老造紙術造紙為生。生產屏紙有70多道工序,其中的一些流程甚至比《天工開物》(明·宋應星)所記載的更...
2014年11月,竹紙製作技藝(澤雅屏紙製作技藝、蔡倫古法造紙技藝、灘頭手工抄紙技藝)入選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2022年4月,竹紙製作技藝(陽明紙製作技藝)入選廣東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歷史淵源 四川省夾江縣竹紙製作技藝 夾江“竹料手工造紙”始於唐代中期...
傘面堅持採用手繪工藝,除傳統的手繪花鳥、人物及山水題材外,業者推陳出新,開發出長柄皺雲唐傘及古法造紙鑲嵌天然樹葉油紙傘,用於奧運會新聞中心裝飾布置及禮品饋贈,受到市場好評。若水堂油紙傘在江西,在北京大興區龐各莊鎮有製作及繪畫中心,在北京市區設有產品展示中心及銷售店面,產品還銷至日本、東南亞、歐美等...
造紙為生的村寨,在每戶人家的神龕上都供奉著蔡倫先師的神位,景區東部紙廠溝內還有蔡倫廟遺址;位於貴陽市東北部的香紙溝景區內保存著國內規模最大、最集中的古法蔡倫造紙作坊系統,其“皮紙製作技藝”被列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至今古法造紙人家還供奉著“蔡倫先師”的神位;山東陽穀縣石佛鄉魯莊自古有造紙...
竹紙是以竹子為原材料造的紙,是古代中國人的發明,同時造紙術也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古人用竹子造紙書寫文章,代替竹簡。中國福建寧化縣、長汀縣、四川省夾江縣和浙江省富陽市為竹紙的重要產地。2006年5月20日,四川夾江縣、浙江富陽市竹紙製作技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釋義 詞目:竹紙...
丹寨石橋小鎮位於凱里市和丹寨縣城之間,總面積241.38公頃。凱羊高速穿越景區而過,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石橋古法造紙”傳承地,被譽為古法造紙“活態博物館”。景區以古紙文化傳承為核心,集古紙文化、苗族風情、山水奇觀、田園風光和寒武紀古生物化石群等多種旅遊資源為一體。項目簡介 丹寨石橋小鎮——四大發明...
整個生產過程有100多道工序,現在芳莊鄉水碓造紙作坊群的造紙生產工藝流程幾乎還是處於原始而古老的製紙工藝流程,可與宋應星撰寫的《天工開物》的記載相吻合,也是蔡倫造紙的延續,古法造紙的活化石。1937年7月7日抗日戰爭爆發後,大部分國土淪陷,民不聊生,交通阻隔,屏紙的銷售通道受到極大的阻礙,屏紙生產也因此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