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倫故里

蔡倫故里

中國“四大發明”中造紙術發明人蔡倫的籍貫或出生地東漢桂陽郡(湖南桂陽)轄治今湖南省耒陽。官修史書《東觀漢記》與《後漢書》均記載;“蔡倫,字敬仲,桂陽郡也”。桂陽郡也即是今湖南耒陽,漢初古郡、楚南名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蔡倫故里
  • 位置:東漢桂陽郡
  • 出處:《後漢書》
  • 爭議:桂陽說、耒陽說、棗陽說
爭議緣由,湖南桂陽說,湖南耒陽說,湖北棗陽說,蔡倫屬於世界,

爭議緣由

正如其他歷史名人的籍貫爭議一樣,蔡倫籍貫也存在激烈爭論。追本溯源,爭議的“依據”主要集中在南北朝時期一些地記著作的記述。“耒陽說”主要依據北魏酈道元《水經注》“(耒水)西北經蔡洲,洲西即蔡倫故宅,旁有蔡子池”的文字,還有唐章懷太子李賢注《後漢書》引佚名《湘州記》曰:“耒陽縣北有漢黃門蔡倫宅,宅西有一石臼,雲是倫舂紙臼也。”後來許多史料和著述都沿用或採信了這些記述。然而,只要我們全面審視一下當時的地記資料,就知道以此斷言蔡倫籍貫為耒陽是靠不住的。
《初學記》(卷五)、《太平御覽》(卷五十二)引南朝宋庾仲雍《湘州記》曰:“應陽縣(在今永州東安縣)蔡子池南有石臼,雲是蔡倫舂紙臼也”;又引南朝宋劉澄之《江州記》曰:“興平縣(三國吳分廬陵縣置,治所在今江西永豐縣東北)蔡子池南有石穴,深二百許丈,石色青,堪為書研。”《太平御覽》(卷六百五)引劉澄之《宋永初山川古今記》曰:“興平石穴深二百許,大石青色,堪為硯。”《初學記》(卷二十一)、《太平御覽》(卷六百五)引南朝宋盛弘之《荊州記》曰:“棗陽縣百許步蔡倫宅,其中具存。其傍有池,即名蔡子池。”《太平御覽》(卷七百六十二)引佚名《湘州記》曰:“棗陽縣有蔡倫宅,宅西有一石田,雲是倫臼紙田。”從上面這些史料可以看出,在南朝宋代,應陽縣(今湖南東安)、興平縣(今江西永豐)、棗陽縣(今湖北棗陽)都有蔡子池,棗陽縣還有蔡倫宅,其出處為多名南朝學者經實地查勘和訪問而寫成的多部地記著作,地域涉及荊州、湘州、江州,絕不可能都是“耒陽縣”之誤,只能說明當時蔡倫造紙術已在這些地方推廣普及。反觀北魏學者酈道元,足跡未到南方,《水經注》江南諸水皆參閱南方文獻而作,其中大量借用了盛弘之《荊州記》的文字,有些引用註明了出處,有些抄錄未註明來源(如《三峽》有關內容),由於未經實地查證,難免存在許多主觀誤判。清代陳澧在《水經注西南諸水考》序言中指出:“酈道元身處北朝,其注《水經》,北方諸水,大致精確,至西南諸水,則幾乎無一不誤。”酈注關於耒水蔡倫宅、蔡子池的文字,明顯參閱了盛弘之《荊州記》的資料,但把“棗陽”變成了“耒陽”。而李賢注《後漢書》引用的《湘州記》文字與《太平御覽》引用的大同小異,應為同一出處,但也存在一為“耒陽”一為“棗陽”的問題,是否受酈注影響不得而知。

湖南桂陽說

《東觀漢記》曰:“蔡倫字敬仲,桂陽人。”《後漢書·宦者列傳》云:“蔡倫字敬仲,桂陽人也。”這是官修正史對蔡倫籍貫的權威表述,應該是毫無爭議的,唯一的疑問是此處“桂陽”現為何處,只要客觀理性分析一下就不難得出結論。
一、此處“桂陽”指桂陽郡,“桂陽人”即桂陽郡治所在縣人。《後漢書》人物傳記中的籍貫表述全都按規範體例交代清楚了郡、縣地名信息,當籍貫為郡治所在縣時則省略縣名。如《後漢書.宦者列傳》除蔡倫外還有3人只寫了郡名,經考證,他們都是郡治所在地人:“單超,河南人”,即當時的都城所在地、河南尹洛陽縣(今河南洛陽市)人;“張讓者,穎川人”,即穎川郡治地陽翟(dí)縣(今河南禹州市)人;“趙忠者,安平人也”,即安平國治地信都縣(今河北冀州市)人。因此,“桂陽人”的表述並非遺漏了縣名信息,而是明確表示蔡倫為桂陽郡治所在地人,毫無疑義地排除了桂陽郡其他縣的可能。
二、當時桂陽郡治在郴縣。《後漢書·郡國志》開篇即特別說明:“凡縣名先書者,郡所治也”,桂陽郡下各縣,郴縣排在最前面,理所當然為桂陽郡治。當然,兩漢更替期間也出現一個小插曲,即王莽稱帝的新始建國元年(公元9年),改桂陽郡為南平郡,並移郡治於耒陽,改名南平亭,東漢即恢復郡縣原名,建武中(約公元35年)還郡治於郴縣。因此,《舊唐書》說:“郴,漢縣,屬桂陽郡,漢郡理所也;後漢郡理耒陽,尋還郴。”“尋”乃“頃刻、不久”之意,道出移治時間之短暫。《後漢書·循吏列傳》記載,和帝時(89-105年),桂陽太守許荊“嘗行春到耒陽縣”,這是當時桂陽郡治已不在耒陽的有力證明。“行春”即官吏春日出巡,如果當時郡治還在耒陽,則絕無此說之理。
三、今桂陽縣漢時屬郴縣轄地,縣城留有諸多關於蔡倫的歷史遺蹟。漢代的郴縣轄區很大,包括現在郴州市的北湖區蘇仙區桂陽縣、資興市、宜章縣汝城縣和桂東縣地域。這些地方唯有桂陽縣存在關於蔡倫籍貫的史料、志書佐證和蔡倫井、蔡侯祠等歷史遺蹟。如清同治年間編纂的《桂陽直隸州志》記載:“今州南門有蔡倫井,傳雲倫故居也。其井深不可測,下有隧道,石甃曲折,旁多刻識。頃遣井工轉斛涸泉,將拓其字。工入數十丈,言石砌可窮而泉源難竭。從上開通,礙於民居,競不果入。造紙不必曲池,此恐是蔡侯舊冢。後漢黃門,勢顯力富,和熹垂廉,政在帷闥,疑敬仲生時造此幽壙,及後飲藥,未必還葬。後人相傳,但云蔡倫井耳”;“州諸祀又有蔡侯祠,城南史家山奎星樓,嘉慶中建,下因為祠,祀漢蔡倫。”由此可見,蔡倫籍貫為桂陽郡治郴縣所轄地今桂陽縣。《後漢書·竇何列傳》中記載的東漢尚書“桂陽胡騰”,僅比蔡倫晚幾十年,其籍貫同樣為今桂陽縣,似乎並無太大爭議。
四、今桂陽縣與古桂陽郡一脈相承,今桂陽城是桂陽郡的核心區域。今廣東連州有一千多年稱為“桂陽縣”的歷史,漢代隸屬桂陽郡,但如顧炎武《日知錄》所言“郡縣同名而不同地,則於縣必加一‘小’字”,只能稱為“小桂陽”,至於湖南汝城稱“桂陽縣”近千年則是宋代“桂陽監”成為州級行政區以後的事了。唯有今桂陽縣地域行政建制始終作為“桂陽郡”的“正統嫡傳”而綿延不斷、傳承至今。從西漢置郡設“金官”起,桂陽郡、國、監、軍、路、府、州、直隸州、縣9種行政建制一脈相承,“桂陽”之名始終不變,今桂陽城從未脫離過“桂陽”行政區經濟、政治、文化中心的地位,從而形成了經歷地方行政建制種類最全且地名始終保持不變的“桂陽”地名文化遺產,堪稱中華郡縣發展史的經典縮影和“活化石”。
漢至唐代第一個千年,桂陽(郡、國)與郴(縣、州)可謂“一地二名”的統一體,後晉天福元年(936)至民國二十六年(1937)的第二個千年,則“郴州(軍、路、府、直隸州)、郴縣”與“桂陽(監、軍、路、府、州、直隸州、縣)”分治並列。“郴桂一體”的漢唐千年,特別是隋唐時期,桂陽郡與郴州多次互易其名,或連稱“郴州桂陽郡”,作為“義帝都城”的今郴州城和作為桂陽郡“金官”、“桂陽監”駐地的今桂陽城都曾做過郡(州)治(很多階段的治所遷移詳情欠考,但唐代758-820年郴州移治平陽縣今桂陽城已成共識)。因桂陽城西“大湊山”(以礦冶興盛、“烹丁紛錯、商旅往來輻湊”而得名,現稱寶山,其千年礦冶遺址已獲批國家礦山公園)金、銀、銅、鉛、鐵等礦產資源豐富,西漢置桂陽郡後朝廷在此依山而設全國唯一的“金官”(執掌“五色之金”礦產采冶的縣級官署),唐代沿襲“金官”之制設“桂陽監”,兼掌礦冶與鑄錢,唐末五代演變為特殊行政區,北宋成為全國唯一的州級礦冶監。因此,今桂陽城區域從西漢起就至少是縣級官署“金官”和“桂陽監”的駐地,並“為國計所重”,一座享譽全國的古老礦業城市隨之興起,理所當然成為桂陽郡(郴州)的經濟中心,郡(州)治設於此或歸郡直轄也是順理成章的事。
三國時期“趙子龍計取桂陽”,就在桂陽城留下蒙泉、趙侯祠、護英祠、諸葛庵、“趙雲屯兵處”摩崖石刻、趙雲箭鏃等歷史遺蹟。曾任郴州刺史的唐朝宰相李吉甫在《元和郡縣誌》中記載:“(郴州)桂陽監,在城內,每年鑄錢五萬貫”。明代禮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相當於宰相)邱濬在為桂陽建州治作記時寫道:“父老鹹曰:‘州自漢為大郡,倚郡為邑,曰平陽,戶口甚蕃。自罷郡後,民物凋耗,連遭兵燹。剝極而復,意者天將以今日之變,興吾州乎?請還州治於舊郡之址。’”這些史實都表明,今桂陽城區域一直是桂陽郡的核心地帶。

湖南耒陽說

爭古代名人,已不是瓣鮮事兒。河南南陽與湖北襄陽爭三國時代蜀國丞相諸葛亮的躬耕處,石門夾山與通山九宮山爭闖王李自成的歸宿地,曾爭得面紅耳赤。更有趣的是,原蘇聯還與我國爭唐代大詩人李白。說李白的籍貫是蘇聯某地。這引起了我很大興趣,於是翻閱有關史料。原來蘇聯人爭李白,並非毫無根據,因為隋末李白先人曾流寓碎葉(唐時屬安西都護府,即後來蘇聯吉爾吉斯北部托克馬克附近),李白即於此出生。而李白的祖籍是陝西成紀,即今甘肅秦字(見《辭海》)。感謝蘇聯人爭李白,倒讓我等孤陋寡聞者知道了李白的出生地曾是中國的領土,當時的中國是多么強大,不知為何那片領土後來劃到了他們的版圖內。看來。這場爭論,不只是有趣,還頗有意義。
桂陽縣與耒陽市爭蔡倫的籍貫,怕就不可同日而語了。桂陽縣爭蔡倫的籍貫,他們的權威依據大概就是《後漢書·蔡倫傳》中那名話:“蔡倫字敬仲,桂陽人也。”乍看,桂陽縣的爭倫似乎頗有說服力。然而,不知他們是忽略了一點常識還是有意不講常識,錯把漢代的桂陽郡當成今日的桂陽縣。忽略也罷,有意也罷。把相距兩千年的兩個地名混同起來,只能是鬧了一個幼稚的笑話。懂點歷史常識的人都知道,漢光武帝劉秀建武中遷桂陽郡治於耒陽縣治西。終蔡倫之世( 63--121 )耒陽一直是桂陽郡治所在地。北魏酈道元在《水經注》中寫道:“(耒水)西北逕蔡洲,洲西即蔡倫故宅。旁有蔡子池。”南北朝劉宋盛弘之《荊州記》中也載:“耒陽郡城在耒陽縣治西,今之西門城址。”據考證,這裡是指今天耒陽市五一路四眼井一帶。通觀《後漢書》列傳,不難發現作者范曄寫列傳的規律:凡傳主籍貫的郡縣同治者,只寫郡,不寫縣。如“張讓者,潁川人也”,“茅容字秀偉,陳留人也”,寫蔡倫的出生地,自然也如此。
史料記載,鐵證如山,蔡倫乃耒陽人也,還有什麼可爭的呢?歷史不是麵團,想怎么捏就怎么捏。蔡倫的出生地地是上帝安排的,其籍貫無法改定。介要說服桂陽縣的朋友不爭,恐怕也不那么容易。名人效應是頗具誘惑力的。美國人麥可·哈特在他的《影響人類進程的世界 100 位名人》排行榜中把蔡倫排在第七位,蔡倫可是世界級文化名人啊,誰不想擁有蔡倫?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山不在高,有仙則名。蔡倫是中華龍,是聖人,擁有蔡倫就能發展旅遊業,就能吸引投資商,就能帶來滾滾財源,好處多也。桂陽縣興建“蔡倫廟”、編繪《蔡倫連環畫》、在《桂陽志》中把蔡倫的出生地寫成桂陽縣,為爭取擁有蔡倫狠下了一番功夫,可謂用心良苦。
公元 2001 年金秋,中國(耒陽)蔡倫科技發明節、公祭蔡倫大典、蔡倫學術研討會等一系列活動的成功舉行,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科學巨匠周光召親臨蔡倫故里耒陽宣布節會開幕並為蔡倫銅像揭幕,中國兩院院士、中國造紙學會專家學者等匯聚蔡倫故里耒陽慶賀研討,無疑肯定蔡倫乃耒陽人也,應該為這場急診劃上了名號。倘若桂陽縣仍不肯就此罷休,甚至在以往的基礎上,搞出新的花樣來證明蔡倫是桂陽縣籍貫,就太不應該了。

湖北棗陽說

華中師範大學劉盛佳在《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學報(社科版)》2010年第2期發表的《蔡倫籍貫考》中認為蔡倫是湖北棗陽人,同時也客觀指出:“這當然是一個歷史懸案,依盛弘之《荊州記》,蔡倫是湖北棗陽人氏,當可肯定;依酈道元《水經注》,蔡倫當是今湖南耒陽人。”棗陽人還認為當地過去叫蔡陽即因蔡倫而得名。單從南北朝地記資料來看,“棗陽說”比“耒陽說”似乎更有說服力,不過“耒陽說”還有個“撒手鐧”,即正史中的“桂陽人”表述,因為上面這些地名中只有耒陽縣隸屬桂陽郡,只可惜《後漢書》中“桂陽人”的嚴謹表述是不能畫蛇添足變成“桂陽耒陽人”的。總之,單憑南北朝地記中很多地方都有的“蔡子池”與或為附會的“蔡倫故宅”記述,就否定正史記載而改變蔡倫籍貫,實在是太不嚴謹了。

蔡倫屬於世界

2010年8月2日,由我國科學家利用繞月探測工程全月面影像數據首次申報的月球地理實體命名獲得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批准,將月球背面三個撞擊坑分別命名為蔡倫、畢升和張鈺哲。古代科技巨星、世界文化名人蔡倫的名字再一次被世人所矚目,正好與美國《芝加哥論壇報》1983年3月10日版面上的評論相呼應:“中國蔡倫發明了造紙術,傳到歐洲,令人震動,可與把人送上月球的探索相提並論。”前蘇聯教授蘇赫曼在所著的《造紙學》中也曾這樣評價:“中國蔡倫在1800年前發明了紙,其他任何發明,對文化發展的促進,都不能和紙相提並論。”在美國人麥克哈特著的《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蔡倫排在第7位,遠遠排在我們熟知的哥倫布、愛因斯坦、達爾文之前。2007年,美國《時代》周刊評選和公布人類“有史以來最佳發明家”,蔡倫又榜上有名。其實,蔡倫的發明創新不止造紙,他“監作秘劍及諸器械,莫不精工堅密,為後世法”,“有蔡太僕之弩,及龍亭九年之劍,至今擅名天下。”
蔡倫造紙文化在全國各地廣泛弘揚。無意中聽著名數學家侯振挺教授說,他的家鄉每年在蔡倫生日那天都要舉行隆重的祭祀活動。上網查閱獲知,河南鄭州新密市大隗鎮是全國有名的“造紙第一鎮”,該鎮的手工造紙傳統技術在2009年被列為“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當地手工作坊均以蔡倫為祖師,並敬祀有“蔡仙廟”。
全國象這樣保留傳統造紙工藝並尊蔡倫為祖師的地方還有很多,如:貴州丹寨縣南皋鄉石橋村,造紙作坊的人家每年都要擇吉日舉行盛大活動來祭祀造紙鼻祖蔡倫;貴州貞豐縣小屯鄉龍井村,被學界譽為延續千年的造紙“活化石”,每家每戶的堂屋都供放著“天地宗親師”牌位,上面必不可少地寫著“蔡倫先師”,村里每年農曆三月十一(相傳為蔡倫的生日)舉行“蔡倫會”,在村頭的蔡倫廟焚香祭祖;貴州惠水縣蘆山鎮每年的農曆五月二十九日和十一月二十九日這兩天,造紙人家都要在自家的堂屋裡點燃香蠟紙燭,擺一桌菜飯,來供奉造紙先師蔡倫和紙錢先師鄧通,還成立“蔡倫會”,有集聚供奉先師的地點和日常抄紙經營的規矩;貴州銅仁“印江合水白皮紙”生產地,蔡倫被造紙業主和紙工們尊為“鼻祖”、“紙神”,並立蔡倫牌位於坤龕上供奉;貴州龍里縣猴子溝風景區深處的竹林里,聚居著一個個靠造紙為生的村寨,在每戶人家的神龕上都供奉著蔡倫先師的神位,景區東部紙廠溝內還有蔡倫廟遺址;位於貴陽市東北部的香紙溝景區內保存著目前國內規模最大、最集中的古法蔡倫造紙作坊系統,其“皮紙製作技藝”被列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至今古法造紙人家還供奉著“蔡倫先師”的神位;山東陽穀縣石佛鄉魯莊自古有造紙的傳統,世代供奉蔡倫為祖師,村中每年農曆三月十七日(相傳為蔡倫生日)都舉行盛大貿易和紀念蔡倫祖師的活動,每年十月初十(相傳為蔡倫忌日)要停止生產,殺豬宰羊祭祀,紙戶在抄紙開工時要放鞭炮、燒香紙,奉上蔡倫神牌位;四川岳池紙幫以蔡倫為祖師,稱為蔡倫先師,每年農曆正月初二日舉辦蔡倫會;“蜀紙之鄉”四川樂山夾江縣和“土紙之鄉”浙江杭州富陽市的竹紙製作傳統技藝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富陽市靈橋鎮有著一個“活著的造紙博物館”,該鎮蔡家塢村至今仍沿襲著古代造紙生產的工序和方法,因此也有人稱富陽是“造紙之父”蔡倫的故鄉,富陽城鄉到處可見各式各樣的蔡倫塑像,還派生出一年一度祭祀蔡倫、紙工諺語、山歌等民俗文化內容;江西宜豐縣紙工分棚生產,奉蔡倫為師,在花箋、表芯、乾古的紙棚下都供奉蔡倫,他們認為每年的農曆九月二十五日是蔡倫先師的生日,紙棚下的造紙師傅全體休一天,但不能回家,須為先師蔡倫祝壽,該縣的紙工和包工頭每年除夕還要坐在供有“蔡倫造紙先師神位”的前廳守歲、聽彩風,預測來年紙價漲跌;福建龍巖連城縣自紙鄉姑田宣紙業興起之後,姑田鎮人們感恩於蔡倫的功德,專擬《祭蔡倫先師文》表示心跡,每當紙槽開張、紙號開市都拜祭一番,在紙鄉姑田、曲溪的紙寮里都貼有“蔡倫先師在此”的紅紙條子,農曆每月初一、十五日都要燒香,祈禱紙業行情發達;台灣嘉義縣梅山鄉三和宮有台灣最大的蔡倫廟,以開台聖王、福德正神及蔡倫先師為供奉對象,每年十月三日舉行祭拜……這些地方雖然沒有“蔡倫故里”的名號,卻世代尊崇蔡倫祖師、傳承造紙文化,誰說蔡倫不屬於他們?
蔡倫故里真正的所在地湖南耒陽市打造“蔡倫故里”文化品牌,舉辦了2001年中國(耒陽)蔡倫科技發明節、蔡倫學術研討會和公祭蔡倫大典,建設了蔡倫紀念園蔡倫竹海風景區、紙博物館,正全力籌拍大型電視連續劇《蔡倫》,2010年11月又舉辦了“蔡倫造紙文化旅遊節”。
這些地方繼承和構建的物質與非物質文化載體,對於傳承蔡倫造紙文化、弘揚蔡倫創新精神都具有積極意義。當然,作為真正“蔡倫故里”的桂陽,有必要為此做出更多努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