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山鄉(浙江寧波市北侖區梅山鄉)

梅山鄉(浙江寧波市北侖區梅山鄉)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梅山鄉位於浙江寧波市北侖區,面積約27.22平方公里,是一個海島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梅山鄉
  • 所屬地區:浙江寧波市北侖區
  • 政府駐地:浙江
  • 面積:27.22平方公里
地理位置,鄉情簡介,歷史沿革,經濟發展,自然資源,文化教育,

地理位置

寧波市北侖區梅山鄉
境內東南部海中北侖區唯一一個海島鄉,位
於東經121.8°,北緯29.6°,東臨峙頭洋
南瀕汀嘴港,與舟山市佛渡島六橫島隔海
相望,北靠寧波港四期碼頭,距北侖中心區
28km,寧波中心區45km,寧波櫟社機場80km,
是北侖區唯一一塊尚未開發的土地。

鄉情簡介

梅山島分本島以及東北側撲蛇、青龍二島,
其中本島面積26.9平方公里,撲蛇島和青
龍島面積分別為0.11和0.21平方公里,總
面積達27.22平方公里。另外,全鄉下轄
對岸上方門片,約有耕地240畝,山地1700
畝,海岸線1000米。全島地勢呈西南—東北
走向,長9.37公里,寬4.31公里,散布著15
個大小高低不等的山丘,其中主要山體與島的
形狀走向一致,南北約1.5公里,東西約2公里
,最高峰煙墩崗,海拔148.8米。其餘都在海拔50—90米不等,均屬括蒼山系,天台山脈和太白山麓。受地勢影響,梅山島主要居民點大多呈現依傍山體南面,處於地勢較高之處的特點。
梅山本島是海積平原島,東西長7.6千米,南北平均寬3.5千米,地形呈足跡形,地勢由東北向西南傾斜。海積平原占本島面積80%,沿海海塗占8%,低丘占12%。有耕地1140.7公頃,鹽地831.5公頃,河流水庫93.6公頃,山地272公頃,海塗666公頃。島內丘陵最高煙墩崗。主島陸域面積26.9平方千米,另有東部沿海的青龍、撲蛇兩小島和北部大陸方門山地以及海塗,鄉域總面積32.8平方千米。

歷史沿革

梅山島陸域的形成,按照築塘墾田的年代先後,可分為四個階段:一、居民初期(約1600—1661年):時居煙墩山下的沈氏、張氏築砂塘、里石橋塘和里百畝塘;時居洪家山的洪氏、紀氏築門口塘,合計圍灘墾田約500畝。清順治十八年(1661),清廷頒布“海禁”,居民遷居大陸。二、兩島時期(1685—1829年):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清廷詔令“馳海禁”,居民返回故里。時居梅子山、盤峙里塘、徐姓塘、河塘、太各塘、廠跟塘、大興塘等塘和時居煙墩山和南匯山周邊民眾陸續建築苔岙塘、里岙里塘、外塘、嶺後畈塘、石橋塘、外岙塘、葉家塘、擔峙廠跟塘、王家塘、深水塘、龍底塘等塘,合計圍塗墾田6000餘畝。此時已形成東部以梅山為中心的梅山和西部以煙墩山為中心的下岸兩個小島,中間隔三江浦。三、兩島合一時期(1832—1910年):清道光十年(1832),東、西兩島居民於三江浦南、北兩端築八百畝塘,從此兩島合一。爾後又續建鐘家塘、永興塘、復成塘、沙里塘、茶廠王家塘等塘,合計圍塗墾田9800餘畝。民國時期災害與戰禍連綿,無築塘圍墾事跡。至1956年8月“抗台救災”時,經寧波市人民政府派遣飛機測量與實地數據核實:梅山島陸域面積18.2平方千米。四、人民公社時期(1958—1980年):1958年3月,寧波市工商局於島南部永興塘外築塘圍塗4950畝,建立寧波市國營梅山鹽場;1968年至1970年,梅山公社會同白峰公社於七姓塗南部築塘圍塗1695畝,建立梅西聯辦鹽場;碑塔生產大隊於大興塘外築大興塘,圍塗430畝,建立碑塔鹽場;梅山、炮台、盤峙三個生產大隊於土毚里塘外築塘圍塗950畝,建立梅東鹽場;盤峙、里岙兩生產大隊分別在道頭咀與下道頭築塘圍塗各50畝,建成淡水蓄水塘。1977年至1980年,梅山公社又在梅西聯辦鹽場西北部築塘圍塗4050畝,建立七姓塗鹽場。至此22年間共圍塗造田12175畝。如此,一線海塘逐漸外移,陸域不斷擴大,形成今之島域。島東部有梅子山、盤臼山等小島,俗稱梅山;鄉西部有煙墩山、南匯山等島嶼,俗稱下岸,古時屬鄞縣。宋熙寧十年(1077)劃歸定海縣鎮海縣)。民國二十五年(1936)有梅東、梅西2鄉,1945年合為梅山鄉,後分而又合,設鄉至今。全鄉轄5個村,46個自然村。2006年底,有戶口6249戶,15306人,其中非農業987人;外來暫住人口572人。鄉人民政府駐梅中村,距新碶街道28千米,寧波市中心54千米。

經濟發展

建區前,以棉、漁、鹽三大產業為主。建區後,實施“生態興島,綠色富民”發展戰略,經濟加快發展。2006年,實現社會生產總值1.32億元,財政收入1600萬元,農村居民人均年收入6951元,二分之一農村勞動力已轉向第二、第三產業。
梅山鄉自清代初期,既有種植糧油蔬菜和多種經濟作物,又有捕撈、養殖多種海生魚類、貝類、甲殼類、藻類等水產品,還有海水曬鹽的傳統產業。早在1836年,島內已始種棉花,是原鎮海縣最早植棉區之一。1994年前棉花種植面積728.8公頃,年產皮棉500噸以上。1982年從美國引進蘆筍,至1989年種植面積56公頃,總產量450多噸,占當時寧波市蘆筍外貿量70%。1995年成立“綠島農業開發公司”,從日本引進花椰菜綠花菜)種子,種植面積發展到420公頃,年產量5860多噸,成為省綠色蔬菜出口創匯基地。民國時期,鄉民已有海塗養殖蟶、蚶、蛤等貝殼的養殖戶100多戶。1982年以後,海、淡水養殖業蓬勃發展,至2006年,全鄉有水產養殖戶638戶,養殖面積750公頃,其中陸上養殖378公頃,海塗養殖320公頃,淺海網箱養殖52公頃,年總產量3200噸以上,年總產值3937萬元,已成為寧波市著名的水產養殖基地海水曬鹽是該鄉的傳統產業,2006年有鹽田781.5公頃,其中國營梅山鹽場330公頃,鄉村聯辦鹽場451公頃,年產優質食鹽8萬噸以上,年產值4000多萬元。2006年,全鄉有民營企業78家,工業總產值22118萬元。1988年後,全鄉已有2700餘名中青年農民去全國各地辦企業、務工或經商,其中市內1600人、省內500人、省外600人,年經濟總收入6200萬元以上。

自然資源

梅山鄉是市旅遊“十一五”規劃中的國際休閒度假區。按發展定位目標,各村加大“海上花園”的開發力度。已建成“珠寶公園”、“茶廠農民公園”、“匯樂公園”、“梅港公園”、“碑塔農民公園”、“梅中村文化中心” 、“梅港漁村”(此項目已成為市釣魚協會競賽基地)等休閒設施。全鄉道路綠化總面積23公頃,種植名貴花木累計52000多棵,山坡造林建園65公頃。 梅山鄉岸線資源豐富,海岸線總長22.5千米,水深3米~22米,其中汀嘴港最深處22米,具有較為理想的港口條件,能夠停泊超大型油輪。為加快推進梅山島開發建設,2007年7月,市委、市政府發文建立寧波市梅山島開發建設管理委員會,為市政府派出機構,由市政府授權,在新轄區域內行使相關市級經濟管理許可權和縣級社會行政管理職能。2008年2月24日,國務院正式批准設立寧波梅山保稅港區。這是繼上海洋山、天津東疆、大連大窯灣、海南洋浦之後的中國第5個保稅港區。

文化教育

2006年,全鄉有公立幼稚園1所,民辦幼稚園1所,在園幼兒186人;鄉中心國小學生402人;梅山初級中學學生283人;另有成人學校1所。有梅山醫院、梅山鹽場醫務室及村級個私醫寓8家。民間文藝是梅山鄉的特色文化。早在清代和民國時期逢年過節,各村都有表演古閣、台閣、馬燈、旱船、舞龍、舞獅、高蹺、造趺、武術等傳統節目的習俗。已舉辦三屆大型民間文藝表演大獎賽,其中原里岙村的舞獅和武術、原外岙村的造趺、原茶廠村的舞龍和鄉中心國小的娃娃龍等節目,經常被特邀演出於市內外重大慶典活動,並先後亮相中央電視台和市、區電視台,為梅山鄉贏得“浙江省民間文藝之鄉”和“舞獅之鄉”等美譽。民眾體育活動十分活躍,為國家、省、市輸送了一批體育競技優秀人才,湧現了沈盛妃、沈科娜、沈洲涯、沈銀燕等體育名將,號稱“四朵金花”。2003年10月,被省體育運動委員會評為“浙江省體育運動強鄉”。2005年,省武術協會授予“浙江省水滸名拳之鄉”稱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