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橋古法造紙是貴州省首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地區是丹寨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石橋古法造紙
- 批准時間:2005年12月29日
- 遺產級別:省級
石橋古法造紙是貴州省首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地區是丹寨縣。
石橋古法造紙是貴州省首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地區是丹寨縣。傳承保護2005年12月29日,貴州省人民政府印發《省人民政府關於公布首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通知(黔府發〔2005〕27號)》,石橋古法造紙被列入...
石橋白皮紙製作技藝是中國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地位於貴州省黔東南州丹寨縣南皋鄉石橋村。由於其製作方法完全傳承自古代手工紙,故又稱“石橋古法造紙”,其紙品又稱“石橋古紙”。歷史考證 據專家考證,石橋白皮紙製作工藝具有唐代造紙藝術風格,石橋苗族先民借鑑漢民族的造紙技術,它利用當地豐富構皮、杉根...
《古法造紙》是2016年6月3日—4日在中央電視台紀錄頻道首播的紀錄片。內容簡介 講述貴州石橋古村落通過保持古法造紙的手藝發展旅遊的故事。古法造紙工藝繁瑣複雜、紙張質量差,早已被工業造紙所取代,但歷史古籍修復過程中,運用古代工藝復原是重要環節,村主任發現了其中的商機,通過保留和復原造紙技藝,發展旅遊,小村落...
丹寨石橋小鎮位於凱里市和丹寨縣城之間,總面積241.38公頃。凱羊高速穿越景區而過,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石橋古法造紙”傳承地,被譽為古法造紙“活態博物館”。景區以古紙文化傳承為核心,集古紙文化、苗族風情、山水奇觀、田園風光和寒武紀古生物化石群等多種旅遊資源為一體。項目簡介 丹寨石橋小鎮——四大發明...
丹寨縣石橋古法造紙文化旅遊景區位於凱里市和丹寨縣城之間,總面積241.38公頃。在建的凱羊高速穿景區而過,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石橋古法造紙”傳承地,被譽為古法造紙“活態博物館”。 景區以古紙文化傳承區為核心,集古紙文化、苗族風情、山水奇觀、田園風光和寒武紀古生物化石群等多種旅遊資源為一體。石橋...
石橋古寨文化旅遊景區,位於凱里市和丹寨縣城之間,總面積241.38公頃。凱羊高速穿越景區而過,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石橋古法造紙”傳承地,被譽為古法造紙“活態博物館”。景區以古紙文化傳承區為核心,集古紙文化、苗族風情、山水奇觀、田園風光和寒武紀古生物化石群等多種旅遊資源為一體。石橋村——四大發明...
《古法造紙與傳統村落發展(石橋)》是2019年貴州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目前,石橋村仍在堅持做古法造紙的農戶數量少,且產業規模小。在石橋非常典型的是王興武家,王興武有豐富的造紙經驗,開設有造紙作坊,自己既是員工也是管理者。在現代化的衝擊下,曾經手工造紙行業的盛況與輝煌已經無法重現,但仍然有堅守...
貴州省丹寨縣石橋黔山古法造紙專業合作社 貴州省丹寨縣石橋黔山古法造紙專業合作社,2011年被文化部公布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項目類別:傳統技藝 國家級名錄項目名稱:皮紙製作技藝
古法造紙是石橋村特有的民族傳統工藝,從唐朝中期開始沿傳至今,且傳統工藝保持完好。全村從事造紙業的有60餘戶,主要生產以白皮紙和彩色皮紙為主,紙質好,特別是彩色手工紙在全國絕無僅有。部分彩色皮紙還銷澳大利亞、東南亞等地區。被用來做賀卡、手提包、裝飾店面等。基本數據 主要民族成分:苗,漢,水,東鄉,瑤...
機構等方面重大變化,不具備保護單位基本條件等情況,重新認定保護單位為貴陽市烏當區文化遺產保護服務中心(貴陽市烏當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服務中心)。2024年3月,丹寨縣石橋黔山古法造紙專業合作社依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皮紙製作技藝入選2023—2025年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名單。
“黙紙”在全世界巡迴展出,被博物館和圖書館收藏。它促進了貴州石橋古法造紙技藝的積極保護、傳承和文化產業發展。“默紙”感性而理性,極古而極新,傳統而現代,民族而世界。藝術家崔自默用當代藝術的手法,向世界傳遞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現代基因。——《中國“默紙”》(《孔子學院》法文版2013年報導 節選)
石橋古法造紙 石橋因一座天然石拱橋連線河兩岸山崖而得名。最古老的造紙作坊遺址就坐落在天然石橋20米對面大岩腳石壁下,石壁寬約百米,高約八十米。石壁前傾,能遮蔽風雨,是一座極好的天然作坊;內有一清澈的泉水,是造紙最好的水源。1985年,古法造紙遺址被列為省級文物重點保護單位。石橋苗族先民借鑑古老的造紙技術...
卡烏嘎鬧苗寨位於麻江縣境清水江與丹寨縣南皋河交匯處,隸屬麻江縣宣威鎮,位於鎮人民政府所在地東北部,距鎮人民政府所在地 12.5公里,距下司鎮15公里,距丹寨縣南皋石橋古法造紙文化傳承中心5公里。全寨234戶,1058人,苗族人口占90%以上,是麻江境內四十里苗嶺清江沿岸二十個連片苗寨的核心大寨之一。苗族銅鼓文化...
丹寨萬達小鎮還將丹寨7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以及16個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全部引入小鎮,包括石橋古法造紙、國春苗族銀飾、苗族錦雞舞、苗族蠟染、芒筒蘆笙祭祀樂等,在這裡,你可以親身感受到源遠流長的非遺、民族文化與原汁原味的匠心精神。此外,三大斗藝場館(鬥牛、鬥雞、斗鳥)、特色民族餐飲(卡拉鬥雞肉、苗王...
第十三章 石橋造紙,苗族構樹崇拜的遺存 一、石橋古法造紙,古老的構樹造紙工藝 二、構樹“織績木皮”,是先民好的時裝 三、構樹,苗族人民生殖樹的圖騰 第十四章 岜沙樹葬,同生共死的生命樹 一、岜沙髮髻,秦漢風情折東洋 二、人樹合一,我本一棵樹 三、生也一棵樹,死也一棵樹 第十五章 鄉規民約...
二、石橋古法造紙 三、問題 四、社會影響 五、建議和對策 第八章 三都:馬尾繡“非遺”後的技藝傳承 一、馬尾繡與水族的傳統生活 二、繁複的工藝 三、古老的紋樣 四、“非遺”後的政府介入 五、新情境下的馬尾繡傳承 六、馬尾繡製品自身的變化 七、保護與傳承的思考 第九章 結語:有尊嚴的發展 一、共同的...
發表《蘆笙淵源試析》、《芒筒蘆笙文化芻議》、《苗族鳥圖騰文化淺析》、《非物質文化遺產入志問題思考》、《千古文明今勝昔——石橋古法造紙技藝的傳承與發展紀略》、《老八寨村的變遷》、《苗族“忌鍋灶”習俗》、《走進中國芒筒蘆笙之鄉——排牙》、《蠟染藝術之鄉——排倒莫》、《多姿多彩龍泉山》、《王世鑫》...
帶動非遺經濟快速發展。認真貫徹落實《中國傳統工藝振興計畫》,形成以刺繡、銀飾、蠟染、竹編等為代表的民族工藝品產業體系。推出了舞水雲台、蝴蝶媽媽、黔森源竹編、侗品源蠟染、石橋黔山古法造紙、寧杭蠟染、思州石硯、亮歡寨酸湯、苗族泥哨等一批知名非遺旅遊商品品牌,進一步助推全州經濟社會發展。
19丹寨縣石橋古法造紙產業的再發明研究 袁洪業 陳詩琦/269 20基於文化視角的貴州茶葉品牌建設研究 秦竩/281 21貴陽市歷史文化名村保護與發展策略研究——以馬頭寨為例 寧寧/299 22貴州民族文化品牌研究——以瑞銀鳥品牌建設為例 甘泉/313 23貴州省數字文化產業發展研究 付偉 羅曼 黃譯熳/325 24文旅融合...
29 貴州貴州省丹寨縣石橋黔山古法造紙專業合作社傳統技藝皮紙製作技藝 30 雲南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縣貝山陶莊文化產業有限公司傳統技藝陶器燒制技藝(建水紫陶燒制技藝)31 雲南雲南省普洱市寧洱縣困鹿山貢技茶場傳統技藝普洱茶製作技藝(貢茶製作技藝)32 西藏西藏自治區江孜地毯廠傳統技藝藏族卡墊織造技藝 33 ...
他率先採訪的“貴州屯堡文化”、“紫雲格凸河洞中國小”“彝族撮泰吉”、“大關村的變遷”、“惠水布依族楓香染”、“岜沙苗寨”以及“丹寨石橋古法造紙”等許多深度專題攝影報導,以圖像的視覺語言呈現在讀者面前,向廣大客群展示了貴州一個個鮮活的動人畫面,講述了一個個生動的,鮮為人知的悠遠故事……這些動人的...
45 貴州 皮紙製作:古法造紙出新篇 丹寨縣石橋黔山古法造紙專業合作社非遺工坊 46 貴州 侗族服飾:讓“指尖技藝”變“指尖經濟” 黎平縣彥婷手工刺繡非遺工坊 47 貴州 苗繡:繡出就業致富新生活 貴州省施秉縣舞水雲台旅遊商品開發有限公司苗繡非遺工坊 48 貴州 彝族漆藝:髹飾山區美好生活 大方縣高光彝風漆器工藝非遺...
12.2 丹寨縣石橋村古法造紙技藝的知識審計分析 12.3 非遺生產性保護績效提升的對策建議 結語 3章 生態文明建設視域下的區域旅遊環境審計 13.1 環境審計在區域旅遊生態文明建設運行體系中的地位 13.2 環境審計對區域旅遊生態文明建設的促進作用 13.3 旅遊經濟系統內環境審計與生態文明建設的雙螺旋耦合互饋 13....
二 案例分析: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石橋村古法造紙 第十章 雪域高原文化圈區域特色文化產業 一 區域特色文化產業發展概況 二 案例分析: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熱貢畫院 第三部分 區域特色文化產業發展路徑及建議 第十一章 區域特色文化產業發展路徑 一 區域特色文化產業發展的一般路徑 二 資源稟賦的產業轉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