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皮紙製作技藝
- 批准時間:2006年
- 非遺級別:國家
- 遺產類別:傳統技藝
- 遺產編號:Ⅷ-67
- 申報地區:貴州省貴陽市、貞豐縣、丹寨縣
工藝特徵,傳承意義,工藝流程,傳承保護,傳承人物,保護措施,
工藝特徵
以香紙溝所產竹紙為例,據傳它始於明代洪武年間,迄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整套操作工藝包括伐竹、破竹、漚竹、蒸煮、碾篾、提漿、抄紙、壓榨、烘晾等72道工序,與宋應星《天工開物》所載造紙法完全相同。其成品既綿且韌,有隱形竹紋,還散發出淡淡香氣。
貞豐縣小屯所產白綿紙創始於清代鹹豐年間,直至上世紀末全鄉仍有千餘戶從事抄紙生產。所產紙以構皮為原料,整套操作也經72道工序,成品綿韌,平整潤柔。
丹寨縣石橋所產的白皮紙也用構皮、杉根為原料,另外還生產彩色紙,包括雲龍皺褶、凹凸、壓平、花草、麻紙六個品種。其製作過程一般有十多道環節,生產時將棉絮狀紙漿兌水加入“滑藥”攪勻,經抄、壓、曬、揭,包裝而成品,紙質綿韌、光潤,耐水性好。
貞豐縣小屯所產白綿紙創始於清代鹹豐年間,直至上世紀末全鄉仍有千餘戶從事抄紙生產。所產紙以構皮為原料,整套操作也經72道工序,成品綿韌,平整潤柔。
丹寨縣石橋所產的白皮紙也用構皮、杉根為原料,另外還生產彩色紙,包括雲龍皺褶、凹凸、壓平、花草、麻紙六個品種。其製作過程一般有十多道環節,生產時將棉絮狀紙漿兌水加入“滑藥”攪勻,經抄、壓、曬、揭,包裝而成品,紙質綿韌、光潤,耐水性好。
傳承意義
手工紙品對原料、水質、工藝均有嚴格要求,技藝的傳承全靠口傳心授,與製造相伴,產生了豐富的紙業習俗,每年都要祭祀造紙宗師蔡倫。從這些情形來看,相關的竹紙、皮紙製造技藝已成為文化多樣性和民族認同的重要證物。但在現代化紙業的強力衝擊下,這些複雜難學的造紙古法傳承已成問題,需要加以搶救、保護。
工藝流程
龍游山椏皮雁皮紙製作有2個流程30多道工序。一是皮料製作流程,主要有砍條、蒸料、剝皮、蒸皮、踏洗、攤晾、制皮坯、撕選、蒸煮、揉洗、擠壓、攤曬、洗滌、打料、選皮、洗滌、晾乾、袋料等工序;二是成品製成流程,有榨料、皮料下槽、劃槽、加汁、攪拌、撈紙、榨紙、焙紙、檢紙、切紙、包裝等工序。製作中需要烍山刀、刮皮刀、鍘刀、蒸鍋、紙簾、簾床、槽角等50餘種具有不同功能的工具。
龍游山椏皮雁皮紙製作過程全憑手工藝人的肉眼觀察和手感經驗把握。如撈紙工序中簾床入池的深淺、打起的浪花大小,只能憑眼觀和手感進行操作,以此決定成品紙的質量。以山椏皮雁皮紙製作技藝,還可以加工出畫仙紙、箋紙、國色紙、特種紙等30多個品種,不僅用於書畫,還用於裝幀、包裝等。
龍游山椏皮雁皮紙製作過程全憑手工藝人的肉眼觀察和手感經驗把握。如撈紙工序中簾床入池的深淺、打起的浪花大小,只能憑眼觀和手感進行操作,以此決定成品紙的質量。以山椏皮雁皮紙製作技藝,還可以加工出畫仙紙、箋紙、國色紙、特種紙等30多個品種,不僅用於書畫,還用於裝幀、包裝等。
傳承保護
傳承人物
羅守全 男,布依族,1942年生,貴州省貴陽市烏當區新堡鄉香紙溝人。2006年5月,皮紙製作技藝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傳統技藝類。
保護措施
國家級傳承人萬愛珠等還守護著這門古老的手工技藝,並積極採取保護措施,收集整理傳統工藝流程、原料配方和造紙器具,保護老藝人利益,建立紙文化博物館,開展手工造紙技藝交流活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