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向投資策略相關研究
DeBondtandThaler(1985)認為市場會過度反應。也就是表現好的股票股價會過度高估,而表現差的股票股價則會被過度低估,所以在過一段時間以後,表現好的股票股價會向下修正,而表現差的股票股價會向上修正;因此反向投資策略可以獲得超額報酬。
Chang,MeleaveyandRhee(1995)從1975年到1991年期間的
日本證券市場資料進行分析,發現反向投資短期記憶體在獲利機會。
ConradandKaul(1998)以八種不同的形成期,交叉探討反向投資策略和動量投資策略在不同持有期間的獲利性。發現反向投資可以在極短期(1月或是1個星期)和極長期(3到5年或者更長)可以獲利。Blume,EasleyandO'Hara(1994)將交易量作為技術分析的依據,發現將
交易量加入投資策略中有顯著的收益。
加入解釋因子後的反向投資策略研究
(1)加入MKT後的反向投資策略
對於市場狀態因子的MKT,以形成期市場累積報酬減去形成期累積無風險利率之正負號作為是否執行反向投資策略的標準,執行結果表明當MKT為正作為操作標準時,反向投資策略的獲利普遍提高,而當MKT為負作為操作標準時,反向投資策略的獲利普遍降低。其中獲利提升以2年一9月和2年一1年組合最為明顯。
(2)加入Range後的反向投資策略
對於市場狀態因子的Range,以月度之間橫斷面個股累積報酬最大差距的變動方向正負號作為反向投資策略的標準,當Range為正時,說明橫斷面個股累積報酬最大差距擴大。反之亦然。執行結果表明Range因子對反向投資策略獲利的影響不是非常地明顯。當Range為正時,在形成期為6個月至1年的投資組合中反向投資策略獲利普遍提高,在形成期為2年以上的投資組合中反向投資策略獲利普遍降低,反之亦然。
(3)加入PE後的反向投資策略
就整體而育,(市盈率低的輸家一市盈率高的贏家)的策略最優,而(市盈宰高的輸家一市盈率低的贏家)的策略明顯劣於其他策略。另外,(市盈率高的輸家一市盈率高的贏家)的獲利情況居於第二且具有顯著性,說明市盈率高的贏家具有非常明顯的反轉傾向。賣出市盈率高的贏家可以確保反向投資的獲利以及其顯著性。
(4)加入SMB後的反向投資策略
(公司規模小的輸家一公司規模大的贏家)的策略與(公司規模小的輸家一公司規模小的贏家)的策略明顯優於其他策略,而(公司規模大的輸家一公司規模小的贏家)明顯最差。就整體而言,以(公司規模小的輸家一公司規模大的贏家)的策略獲利最優。故投資策略中如果包括買進規模小的輸家,則可以確保反向投資的獲利以及其顯著性。
(5)加入HML(t-p,t-1)後的反向投資策略
(市淨率低的輸家一市淨率高的贏家)的策略與(市淨率高的輸家一市淨率高的贏家)的策略優於其他策略,其中以(市淨率低的輸家一市淨率高的贏家)的策略獲利最住,而(市淨率高的輸家一市淨率低的贏家)的策略獲利最差。市淨率高的贏家較容易反轉。
反向投資策略的意義
反向投資策略是行為金融理論發展至今最為成熟的投資策略,主要源於人們對信息過度反應的結果,是基於投資者心理的錨定和過度自信特徵。這種策略最初的提出是基於debondt和thaler對股市過度反應的實證研究。此後一系列的研究也對股市的過度反應以及長期的股價反轉的看法提供了支持。對此,行為金融理論認為,這是由於投資者在實際投資決策中,往往過分注重上市公司近期表現的結果,通過簡單外推的方法,根據公司的近期表現對未來進行決策,從而導致對公司近期業績情況做出持續過度反應,形成對績差公司股價的過分低估和對績優公司股價的過分高估現象。這就為投資者利用反向投資策略提供了套利的機會。
運用反向投資策略進行投資,實質上是通過使投資者對基於過度自信等引起的
噪聲交易者反應偏差的修正而獲利。這種修正是證券市場運行的一個自然的過程。投資者應當密切關注證券市場上各種股票的價格走勢,並將其價格與基本價值進行比較,尋找價格遠遠偏離價值的股票,構建投資組合,等價格回歸價值時獲得收益。在實際的證券交易中,投資者可以選擇低市盈率的股票、低市淨率的股票、歷史收益率低的股票、鮮有人問津的股票,這些股票由於長期不被投資者看好,價格的負泡沫現象比較嚴重,其未來的走勢就可能是價值回歸。特別是當股市走熊時,市場往往對具有較大潛力的中小盤成長股關注不夠,投資者應該努力挖掘這類
成長型股票並提前介入,等待市場走好價值回歸時就可以出售獲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