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型理論與文學活動》是夏秀創作的文學理論著作,首次出版於2012年7月。
該書通過對原型的重新闡釋,梳理其發生、發展歷程,從巨觀與微觀結合的角度,對原型理論與文學活動進行總體描述和個案討論,並針對原型理論的缺陷,提出規避和超越具體辦法。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原型理論與文學活動
- 作者:夏秀
- 首版時間:2012年7月
- 字數:282千字
- 類別:文學理論著作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作品思想,作品影響,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該書主要探討原型理論及其在文學活動中的落實情況,在重新闡釋原型概念的基礎上,對原型的產生、原型由隱性向顯性轉換的影響因素、原型的分類、原型對於創作和接受的影響方式等問題進行了探討。
作品目錄
第一章 原型理論研究的歷史與現狀 | 第二章 原型概念重釋 |
第一節 原型理論研究的歷史 第二節 中西原型理論的研究現狀 第三節 中西原型理論批評實踐現狀 | 第一節 關於原型發生問題的多種看法 第二節 原型發生問題新解 第三節 原型的承傳 第四節 原型的表現:由隱態向顯態轉化的條件 第五節 原型的分類 第六節 原型的特徵 第七節 原型相關概念辨析 第八節 原型的價值 |
第三章 原型批評理論的特徵 | 第四章 原型與文學創作 |
第一節 原型批評理論與結構主義 第二節 原型批評理論與形式主義 第三節 原型批評理論與浪漫主義 第四節 原型批評理論的優點與缺陷 | 第一節 原型與想像 第二節 原型制約與文學創新 第三節 決定原型效應性質的因素 第四節 原型對創作的正負效應 第五節 原型理論對文學創作的啟示 |
第五章 原型接受 | 第六章 原型理論的意義及未來發展取向 |
第一節 原型接受的前提:接受主體與原型的文化對應 第二節 原型接受的方式:體驗 第三節 原型預示與接受效果 | 第一節 原型理論對文學本質問題研究的啟示 第二節 原型理論對文學研究的啟示 第三節 原型理論在中國的發展趨向及應注意的問題 |
作品思想
該書在巨觀與微觀結合的前提下,對原型理論與文學活動做了細緻的研究。作者將具體細緻的微觀案例分析置於文學活動整體性的巨觀框架之內,通過巨觀的整體性眼光與微觀學術態度的結合,有效地完成了對原型理論進一步的深入闡釋。原型理論傳入中國之後大多倒向了文學批評,而忽略了整體文學活動中的其他要素,尤其是對原型與文學創作及文學接受的關係,學術界很少論及。該書則立足巨觀的視角,首先圍繞文學活動的整體性,對原型與文學創作、原型與文學接受兩大問題,進行了具體的個案分析。對前者,作者通過“不系之舟”“水”意象、“才子佳人”模式等個案的梳理,從原型對文學創作的想像制約、“置換”創作方式等方面進行了細緻地探討。此外,作者結合沈從文《邊城》“渡船”原型中人類相互依存的善良本性及“水”原型中的阻隔功能,對原型對創作中作品豐富的張力、獨特的風格等正面效應進行了微觀闡述。而針對當代中國反腐敗小說中“清官”原型的再現,作者對原型可能導致的程式化、庸俗化的負面影響也做了深入辯證的思考。對後者,該書也以“紅”“十字架”等在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內涵,清晰地闡釋了原型對文學接受主體的“前理解”及客體的“社會情境”要求、原型體驗、效果預示的正負面效應。
該書對原型理論的缺陷進行了客觀地反思,提出了有價值的應對策略。作者針對當代中國古典文學、比較文學研究中出現的生搬硬套,及將文學作品降低成為原型理論例證等問題,對原型理論的缺陷及其在文學活動中的負面效應做了細緻的論述,並提出了有價值的應對策略。該書認為原型批評理論由於關注文學系統、文學整體,並試圖將文學研究科學化,由此帶來了三方面的缺陷:一是原型研究指向文學中較為固定的成分,不得不“放棄對文學自身部分鮮活的特徵和細節的關注”;二是“帶有濃厚的形而上色彩”,不追問文學系統、結構的來源,也基本捨棄了文學的社會歷史維度;三是只提出了一種基本原則與構想,卻沒有提出具體可行的實踐方式,因而使“如何在既不忽略文學經驗又保持文學的自足性、在科學性追求和人文關懷,以及既超越社會歷史又保持文學的歷史感之間求取平衡”成了“最大的難點”,這一點更是“原型理論的根本缺陷”。作者在認識到上述理論缺陷的前提下,在文學創作中以模仿“開放”“可塑性”的人、回歸心靈、完整把握生活三大策略回應了如何儘量避開程式化、庸俗化的問題,在原型接受中進一步提出了可能造成閱讀障礙、降低作品魅力、不利於讀者精神提升和人格塑造等具體的負面效應。
作品影響
獲獎記錄
2015年,該書獲山東省第二十九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
出版信息
書名 | 出版時間 | 出版社 | ISBN |
---|---|---|---|
《原型理論與文學活動》 | 2012年7月 |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978-7-5161-0857-4 |
作者簡介
夏秀,山東膠南人,生於1973年12月。文學博士,現為濟南大學文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文學基本理論、西方文論、文藝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