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 歷
黃卓越教授在80年代後期主要嘗試於西方文論的範圍內構築新的概念體系,通過“藝術範式”這一命題來整合結構、原型、圖式等理論要素。同時積極介入轉型期國內有關學術規範、保守自由主義的討論,並成為這些話題的重要發言人之一。在治學宗趣上,黃卓越倡導“精”與“通”的結合,力主打破學科的界限,以觀念史的闡釋模式統貫各種知識分區,以大的格局去容納多學科的內容。他已形成了由海外漢學研究、國際文化研究、中國文學批評與明清研究、書寫史與書寫理論等為主的幾大研究板塊,併兼涉中國思想史等研究。
學術方向
黃卓越教授招收文藝學、比較文學專業的博士生、碩士生,研究方向為:“批評史與文化研究”,含以下幾個選項:(1)西方文藝理論史(英美文學批評);(2)中國文學批評史;(3)文化研究;(4)海外漢學研究。可根據學生的專業特點安排不同的研究選項。
學術項目
黃卓越教授主持與負責的項目有:中國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重大研究項目“海外漢學與中國文論”(2008)、歐盟三國以上文化合作項目“Hallerstein” (中方主持,2007)、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文學與政治的類型學考察”(1999)、文化與旅遊部項目“中外漢學家翻譯家人才資料庫既中外互譯平台”(2015)、北京語言大學重大研究專項“中國早期的書寫體制”(2013)等。
學術著作
《藝術心理範式》(百花文藝出版社,1992;韓國漢城新星出版社,2003)、 《佛教與晚明文學思潮》(東方出版社,1997;台灣佛光山文教基金會《法藏文庫》,2003)、《過渡時期的文化選擇》(廣西教育出版社,1997,列入《跨世紀學者叢書》)、《明永樂至嘉靖初詩文觀研究》(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明中後期文學思潮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2007)、《黃卓越思想史與批評學論文集》(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12)《文化研究及其他》(中譯出版社。2018)。發表英文論文多篇,將要出版的還有國際漢學研究、文化研究方面的專著。
主編並撰述的有《海外漢學與中國文論:英美卷》(北京師範大學大學出版社,2018)、《英國文化研究:事件與問題》(三聯書店,2011)、《儒學與後現代視域:中國與海外》(河南大學出版社,2009)、《從顛覆到經典:現代主義文學大家群像》(商務印書館,2007)、《明代文論》(上下卷,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中國大書典》(中國書店,1994)、《中國佛教大觀》(哈爾濱出版社,1994)等。
明清研究
在該領域中黃卓越教授已經出版的《佛教與晚明文學思潮》、《明永樂至嘉靖初詩文觀研究》、《明中後期文學思想研究》三種著作。這也是黃卓越長期專治明代文學思想史的成果結晶。在這些書中,作者通過將思想史、文學批評史、文學史的研究貫通起來,開拓出了以觀念史統合其時文學演變的治理模式,並通過細緻的資料與語境考訂,及警銳的學理分析,解決了長期以來此時段研究中積留的大批學術懸題與難題,為明代文學批評史的研究樹立了一個重要的標范。黃卓越還發表了大量有關思想史研究的專題文章,涉及儒學史與佛學史等範圍,對泰州學人王艮、趙貞吉、李贄等思想的複雜性做了深入與獨特的探討,將該系譜的研究更向前推進了一步。黃卓越應邀參與了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明代研究室主持的“晚明社會變遷”的重大課題研究,與該室一起主辦了同一課題的學術研討會,主持了相關的專題討論欄目。在文學批評史的範圍內,比較偏重於書寫體制等的研究。
文化研究
鑒於學術的當代性需求,及國際文化研究已然造成的對中國文學、史學、傳播學、社會學等的重大影響,黃卓越以為應當積極參與國際性的對話,並疏通文化研究中的學理意義。在此思想指導下,黃卓越的研究一是集中在對英美文化研究系譜的細緻梳理,其中也包含對19世紀以降英美文學批評與文化研究關係等的探討,二是藉助文化研究的視角展開對中國語境中的歷史與當代文化話語的深度探索。黃卓越曾受邀拜訪了斯圖亞特·霍爾、朱莉亞·克里斯蒂娃等。自2006年始,發起創設了年度性的北京BLCU國際文化研究講壇,至2015年已舉辦6屆,邀請到大批國際文化研究的著名學者如戴維·莫利、托尼·貝內特、安傑拉·麥克羅比、保羅·威利斯、洪美恩、夏洛特·布倫斯頓、安·葛瑞、馬克·費瑟斯通、司各特·拉什、約翰·斯道雷、傑基·斯泰西、艾瑞克·卡特、格羅斯伯格等擔任主講人,其中多位是當年伯明罕文化研究學派中的中堅人物。該講壇也是中國學界與國際文化研究界直面溝通與交流的最重要平台。2014年,黃卓越應邀作為亞洲代表出席英國伯明罕大學當代文化研究中心成立50周年會議並做主題演講,該文後收入紀念伯明罕文化研究50周年論文集(英文版)。正與戴維·莫利(David Merley)一起主持《斯圖亞特·霍爾文集》的編輯與翻譯。
海外漢學
黃卓越教授是國內從事海外漢學研究的最重要學者與組織者之一。他主持的學術項目包括歐盟三國以上的研究項目“Hallerstein”(中方主持),結項時獲歐盟評審的高度評價;中國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重大研究項目“海外漢學與中國文論”,完成後將分為三卷出版(即英美卷、東亞卷、歐洲卷)。在他的指導下,已有數位專門從事英美漢學研究的博士與博士後成功地完成了自己的學位論文或出站報告,及有來自於義大利、越南等國的青年漢學家隨之攻讀博士學位。黃卓越應邀出席了美國(芝加哥)、歐洲(盧布爾雅那)、澳洲(布里斯班)三大國際漢學年會,及在瑞典、奧地利、斯洛伐克、葡萄牙、俄羅斯、荷蘭等地召開的多屆漢學論壇。由其牽頭與主持,舉辦了一些有相當學術含量的專題性國際漢學研討會,如與美國夏威夷大學中國研究中心合辦的“儒學與後現代視域”國際學術研討會(2006)、與斯洛維尼亞教育與文化協會、盧布爾雅那大學亞非語系合辦的“歐洲早期來華傳教士與漢學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2009)、與日本日中人文社會科學學會合辦的“東亞視野下的中國學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2011)、“‘翻譯與漢學史’國際學術高層論壇”(2017)、“‘早期中國的書寫:在文本內外’國際學術論壇”(2018)等。近年來藉助於中國文化翻譯與傳播研究中心的平台機制,與一批歐洲與亞洲國家的著名研究機構、大學等合作,在當地國舉辦過一系列重要的海外漢學與譯介學論壇,促進了中外學術與文化的交流。
後儒學
黃卓越教授是“後儒學”這一理念的發起人及演繹者。早在2004年于吉隆坡舉辦的第一屆國際儒學大會及2005年在班第哥舉辦的中國學研究會上,黃卓越即提出這一命題,並撰寫了《後儒學與當代多元文化》、《儒家整體主義話語的後現代反思》、《儒學的後問題意識》、《後儒學之途:轉向與譜系》、《擴域與限界:儒學的意識形態之維》等系列論文。他認為隨著時代的變遷,應當明確地告別“新儒學”的時代及由其演述的一套思想法則,並以“後儒學”作為未來儒學研究的嘗試性目標。黃卓越第一次系統地梳理了國際後儒學演變的三大軌跡及形成的譜系,從而為後儒學的確立提供了堅實可循的論據。2006年由他主持並與學界同仁發起,在北京舉辦了首次有關後儒學議題的國際學術討論會,海外著名學者安樂哲、成中英、羅斯文、貝淡寧、高柏園等赴會,共同闡釋了對這一新話題的見解,會後有論集出版,由此而推動了國際範圍內對這一新的思想走向的認識。